第308章 刘协东归-《三国之匡扶天下》

  长安城,司徒府上。

  王允眉头微皱,冷声道:“李傕、郭汜二人不过区区中郎将,手下不过两三万兵马,如何能抵挡得住吕布、徐荣二将之威?我看,此战必有蹊跷!”

  荀攸闻言深深叹息一声。

  先前他向王允谏言赦免李、郭二人之罪,王允不肯。

  后李、郭得到朝廷追罪与他二人的风声,思虑之下聚集了一些散落的凉州兵马,渐渐成势。

  荀攸又谏言:先将二人召进宫中,再兴兵杀之,亦可除祸。

  王允亦不从。

  “区区二贼,还能成为下一个董卓吗?”

  于是派出吕布、徐荣两将领兵马万余入凉擒杀李、郭二贼。

  不想一战即败,只存五六千人马撤回郿邬,死伤过千,逃散数千。

  战败的消息传来,王允大怒。

  吕布之勇武善战他是知道的。

  眼前的战败,在他眼中就成了吕布挟贼自重,故意战败。

  区区一武夫,也敢忤逆?!

  荀攸暗自道:“吕、徐二将入凉作战,自然不如李、郭二人熟知地形。”

  再有京城兵马早就疲乏,不想再战,全是军令驱使。

  反观那些凉州军马得知“王允要杀尽凉州人”,自然竭力反抗,以死相拼。那李、郭二人一路招揽,已经收拢了四五万凉州残兵,手中兵马已经逼近十万,俨然一方大势力。

  一降一长,吕布不能取胜也是意料之中。

  “司徒,眼下形势严峻,不如奏请陛下出长安避此兵祸,就以迁回雒阳为名最好。”

  荀攸忍不住谏言道。

  王允闻言,摆手道:“迁都?不可!”

  “前有董卓避关东诸侯兵锋逼迫天子迁都长安,现在我若为避凉州贼兵请天子迁都雒阳……”

  “此行与董贼何异?公达怎可陷我于不忠不义之地?!”

  “此举不可!”

  荀攸闻言,面色涨红。

  “司徒?”

  “公达,莫要多言。”王允偏过头去。

  荀攸面皮抽动,低声喃喃道:“哎,司徒既然不听我之谏言,又何必从狱中将我救出?”

  “既如此,荀攸告退。”

  荀攸起身拱手一礼,徐徐退走。

  见荀攸的背影慢慢消失在夜色之中,王允缓缓站起身来。

  此地距离叛军尚有千里,还有转圜余地。

  沉思半晌,幽幽开口道:“乱世之中,手中无有兵权,万事不安啊。”

  当即书信数封,星夜快马送到左冯翊宋翼、右扶风王宏手中,令二人整顿郡兵,坚守城池。

  两人接到命令之后,睡意全无。

  左凑右凑,各自拼出五千人马,编列成营,加固城防,把守九座城池。

  次日,一封加急文书又从皇宫之中送出。

  以徐荣为奋威将军,守卫长安。

  如此,加上卫尉、执金吾、城门校尉、越骑校尉等京官手中近万精锐。

  长安尚有近三万守军可用。

  再加上城中粮草充足,守城数月不在话下。

  一群贼兵,耗也耗死了。

  ……

  自司徒府中离开之后,荀攸坐卧难安。

  若非一颗报国心,早就拍马离了这长安城!

  以荀公达之才,到哪里不是上宾?

  思忖之下,决定进宫面圣。

  可惜自己黄门侍郎的身份被董卓革掉,入宫多有不便。

  好在有故交钟繇继任黄门侍郎,当即登门拜访。

  “若让我领你进宫恐非易事,但我知道一人,必能领你入宫面圣。”

  “何人?”

  “当今国舅,奉车都尉王斌。”

  于是,两人一道前往拜见王斌。

  主客相见,叙说来意。

  王斌急道:“情势如此危急,岂不是置陛下于险地?”

  当即,领两人进宫面见汉帝。

  刘协正晕乎乎地读书,听说凉州十万大军打来,小脸上不免浮现一抹紧张之色。

  放下书简,恢复镇定,轻声道:“王司徒……想要如何应对?”

  王斌、钟繇一起向荀攸看来。

  荀攸只好道:“司徒欲据守长安,不与凉州乱军妥协。”

  刘协沉默数息,道:“司徒矢志坚贞,国之忠臣也。”

  说完,殿中沉寂下来,再无人开口。

  只听殿外蝉声鸣鸣,叫得人心烦躁。

  见众人都不说话,荀攸拱手道:“陛下,长安酷热难当,微臣奏请陛下,移居雒阳以避暑热。”

  刘协闻言,小嘴微张,眼眸瞬间明亮起来,目露向往之色:“雒阳?是雒阳吗?去雒阳!”

  “陛下三思啊!若是陛下离开长安的消息被乱军得知,我等难保圣驾安危!”

  钟繇适时站了出来,将两人商议好的话语说出。

  “微臣考虑不周,请陛下恕罪!不过钟侍郎所言甚是,凉州兵马骁勇善战,若是仅凭我等确实难以护持陛下安危。”

  “若是陛下稍有闪失,我等皆是死罪啊!”

  荀攸拜倒在地,连声认罪。

  小皇帝闻言脑中一震,噔噔噔连退三步。

  不能回雒阳,这可如何是好?

  至于治罪,没有心思治罪了。

  大殿之中再次沉寂下来。

  蝉鸣阵阵。

  “朕,要回雒阳!”

  片刻后,刘协白嫩的额头留下一滴汗珠,眼中满是坚定,缓缓开口。

  众人闻言,纷纷抬头。

  只见一尊幼龙张目,龙口微阖。

  独尊贵气初现。

  “可是……王司徒那里?”

  钟繇担忧道。

  “既然他不想走,那就让他留下来坚守长安就是。”

  “……”

  一颗金阳跃出云海,长安城门洞开。

  一队车马隆隆向东行去。

  车队前,王允、吕布在前相送。

  “陛下……”

  “陛下放心,末将一定守好长安!”

  相对于王允的一脸拧巴,吕布则是满满地兴奋。

  刘协站在龙辇上,望着两人缓缓开口道:“两位爱卿,长安城就交给你们二位了,绝不可使叛军越过长安!”

  王允抬头看向刘协,只见他那青稚的脸上满是郑重之色。

  一口闷气憋在胸口,他不想让皇帝离开长安,但,君命难违,即使这位皇帝年仅十一岁。

  司徒一礼到底:“请陛下放心,臣等必尽死力。”

  车马隆隆声逐渐远去,卫尉、执金吾、羽林卫、越骑等精锐近万人连绵数里,护卫龙辇东行。

  王斌、荀攸、钟繇等人自然也跟在车队之中,往东行去。

  回首往日权高处,已然寂寥无人住。

  收回远望的目光,王允深吸一口气。

  “李傕、郭汜,你们休想得逞!”

  当日,吕布部下兵马开进长安,接管十八座城门。

  城中权贵摆宴为吕布接风。

  酒宴之上,吕布命部下成廉将从郿邬之中带来的连车珠宝财物请出展示炫耀,欲用之结交在座的诸多权贵,奈何王允不允。

  “此乃赃物,应归朝廷所有,岂能私自处理!?”

  众人皆是面色不悦,酒宴不欢而散。

  太原平陶县。

  尧帝为唐侯时,以此地为都城。

  因此,王匡被封为平陶侯很是喜悦,欣然往之。

  于平陶东五里修建一平陶侯府,迁来五百户在周遭定居。

  这日,王匡正在督建侯府,忽得朔风来报。

  “帝出长安,欲东归雒阳,已至弘农华阴。”

  见到密报,王匡一愣。

  回来了??

  不对啊!

  这时候他不该老老实实待在长安,迎接李、郭二人囚禁?

  如今汉帝提前东归,他所知的历史轨迹再次发生了变化。

  沉吟数息,王匡便作出选择:

  亲自前往,迎接汉帝东归雒阳。

  而且,声势一定要浩大!

  最好人尽皆知!

  “传令典韦,领两千虎卫前往安邑,随我迎接皇帝。”

  “传令王邑,让他通知河内大小官员,皇帝出长安东来,做好迎驾准备。”

  “是!主公!”

  王匡定了定神,目光望向黑山方向。

  本来他的下一站是苍岩谷的,眼下只好延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