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祁县王氏-《三国之匡扶天下》

  晌午,众人将堡内的粮食找出来,做了一顿饱饭。

  草草吃下之后,刘颜带着王匡等人去挖先人留下的财物。

  王匡等人看着刘颜指着的地方,眼中满是古怪。

  因为刘颜所说的千金埋藏之地就在坞堡大门下。

  好一个老奸巨猾!

  竟然把千金之财埋在每日来往之地。

  也许这就是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吧。

  刘礼带着部下取来铁锄铁锛挖开泥土,大概向下挖去三尺左右,一个木箱被挖了出来,前前后后总共挖出五口箱子。

  几乎把坞堡大门拆个干净。

  确定没有其他东西后,刘礼和刘顿将木箱抬出来。

  木箱不是很大,黑红颜色,各有有一把铜锁锁上。

  刘颜见王匡看向他,连忙说:“先祖传下来的钥匙早已不知所踪,还请校尉大人劈开此锁即可。”

  “好,伯达,我听闻你刀法不凡,可好让我等见识一番?”王匡笑道。

  高顺闻言,抱拳道:“是。”

  上前一步,抽刀砍在铜锁上。

  铜锁应声而断。

  刘颜连忙上前打开箱子,黄光灿灿,正是马蹄金,安然陈列其中。

  每个箱子大约有黄金二百两,也就是相当于现代的二十斤。

  千金,就是一千两黄金,相可换千万钱。

  王匡心中大喜,有此千金,招募三千兵马不成问题。

  不过他不是自己吃肉又喝汤的人。

  他深知一个势力想要长久,领导者必须学会分配利益。

  “恩公,老朽以此千金相赠,望校尉能够多多培养我儿刘礼。”刘颜心中早就想明白了,刘家堡市待不下去了。

  眼下只有跟着王校尉才有活路。

  刘礼若是能在大将军麾下当差,到时自己再打点一番,三年、五年之后,谋个县令职位易如反掌。

  千金,散去就散去了。

  何况,先祖留下的又何止这千金呢?

  “好,匡多谢老先生。”王匡将千金全部收下。

  转身对高顺、曹性道:“你二人取二百金,麾下将士各赏一金。”

  “多谢校尉!”

  场中众人一听,心中大震,将士们更是惊喜万分,纷纷跪倒磕头拜首。

  “刘老先生,这一箱也有两百金。我知你拂照一个家族不易,还需给族人添衣,到了祁县还要购买土地粮食。勿要推辞。”

  王匡分了四百金出去,没有丝毫心疼,本来就是天降之财。

  有了这几天的经历,再加上王匡散尽千金之美名,少说有八成将士愿效死力。

  刘家上下也是感恩戴德,自不多说。

  马蹄金发到将士们手里后,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是金子吗?”一个步卒摩挲着手中的马蹄金,不敢置信喃喃自语。

  “怎么会,这是马蹄金?”

  “我从没见过金子啊。”

  “这是校尉给我们的吗。”

  “得校尉恩遇,愿效犬马之劳……”

  “彩!”

  ………

  入夜,王匡一行已经穿过世容谷,来到了太原郡地界。

  在京陵县休息一晚,次日一早派出高顺领十骑前往祁县王氏送上拜帖。

  本来送上拜帖这件事不用高顺去做,但是王匡另给高顺一项任务,那就是送王允写给他的儿子王盖的一封家书。

  王匡猜测王允肯定会在书信中阐明要害,表明自己的立场,争取祁县王氏对自己的支持。

  果然,王盖在拿到书信之后心中大震。连忙将书信交送家主。

  家主读完之后,一时惊疑不定也拿不定主意,连夜召集五位族老前来商议。

  大约半个时辰后,五位族老仔细研书信,觉得以王允的聪明才智和眼力认为此事可行,那必有八分把握。

  再说了,王允已经在信中说明,暗中支持王匡,若是天下情势大变,有机可乘,便可全力支持,问鼎尊位。

  若是王匡不测,兵败身死,也随时都能够抽身而出。

  无论怎样去见往事都能保住根本。

  汉末时,到处都是投机者和冒险家。

  或者说有理智些的赌徒更合适一些。

  如今祁县王氏已经决定先押一押王匡。

  “贤侄,你连夜跑一趟各家各户,明早在县外凉亭迎接王匡。”家主负手而立,眼中闪过莫名的精芒。

  “是。”王盖拱手告退。

  ………

  祁县与京陵县接壤,且县治相距不过三十里路。

  巳时刚过,王匡等人已经来到祁县城外。

  城外十里凉亭。

  祁县王氏家族的大部分男丁都在此地。

  为首的是祁县王氏五位族老和王氏家主。

  分别是王光,王彬,王良,王阳,王辙。

  家主王靖。

  都是德高望重,才智不凡的人。

  再往后就是此地王氏的顶梁柱,负责各大产业。

  最后就是十几二十岁的小辈,多显青涩。

  林零总总约有千人。

  王匡离着老远就放慢马速,待到跟前十丈处连忙滚鞍下马,跪地拜见。

  “晚辈王匡拜见家主,拜见各位族老。”王匡先行拜见行礼,放低姿态。

  这一行是来拉赞助的,哪里能给人脸色看?

  “贤侄一路北上,多有艰辛,先到凉亭休息片刻如何?”家主王靖也是笑脸相迎。

  “全凭家主吩咐。”王匡打定主意放低姿态。

  “几位族老先请。”

  “好好好。”

  凉亭中,王匡又将自己的夫人范氏请来拜见各位族老。

  双方都是素未相识之人,却聊得十分火热,嘘寒问暖。

  盏茶时间过后,众人再次出行前往王氏族地。

  王氏一族在祁县的地位甚至超过了涅县的崔氏。

  长久经营之下,王氏早就把目光放在了太原,太原郡府上上下下大小职位,县乡都有王氏的人手。

  不敢说,王氏在太原的势力是最强的,但是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大家族。

  王允在洛阳也算得是一方大臣,对家中也多有拂照。

  虽然王允之前被中常侍弄丢了官,但是他现在在大将军何进手下担任从事之职,早晚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不多时,王匡来到王氏祠堂,先是恭恭敬敬地给各位先祖磕头敬香,然后就来到大堂正式拜见几位族老和主要掌权的族人。

  大族老王绍,二族老王彬,三族老王良,四族老王阳,五族老王辙。

  家主王靖。

  太原郡丞王和。

  晋阳丞王平。

  京陵县尉王宽。

  中都县丞王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