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月家寨茅草屋的缝隙,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杨天俯冰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深吸一口山间清新的空气。寨子里已经升起袅袅炊烟,远处传来妇人舂米的咚咚声和孩童的嬉闹。
\"路途,该起了。\"杨天冰回头唤道,声音在寂静的晨间格外清晰。
屋内草席上,杨路途翻了个身,含糊地应了一声。七个孩子挤在另一侧的草铺上,最小的那个还流着口水酣睡。杨天冰摇摇头,从行囊中取出那本已经翻得卷边的圣经,轻轻抚平书页。
早饭是寨老月大爷送来的——一锅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米粥,配上一碟咸菜和几个粗面馍。孩子们围坐一圈,眼巴巴地看着食物分发。
\"慢些吃,别噎着。\"杨天冰将最后一个馍掰成两半,递给身旁面黄肌瘦的小女孩。女孩怯生生地道谢,眼睛却亮得像星星。
杨路途三两口喝完粥,抹了抹嘴:\"天冰,咱们今日真要按原计划去找杨天德?\"
\"自然。\"杨天冰头也不抬,\"昨日不是说好了?\"
\"可你看,\"杨路途指向寨子中央的空地,那里已经聚集了十几个早起的村民,\"月家寨的人明显更需要福音。杨天赐德那边富得流油,谁会听咱们讲道?\"
杨天冰皱眉:\"路途,传福音不分贫富贵贱。\"
\"但圣经上不是说'贫穷的人有福了'吗?\"杨路途突然提高声音,引得几个孩子抬头张望,\"听说月家寨这里有至少一百号人,为什么不在这里传?非要跑去找杨天德?\"
杨天冰放下碗筷,感到一阵烦躁涌上心头。路线是经过反复祷告确定的。虽然富裕,但那里的乡绅对福音极为抵触,正是需要突破的地方。
\"你想想,\"杨路途见他不语,继续道,\"月家寨的人多朴实啊!昨晚咱们借宿,上次去连大门都没让进!\"
杨天冰正欲反驳,最小的孩子七丫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小脸涨得通红。杨天冰连忙过去拍她的背,手触到额头时却一惊:\"怎么这么烫?\"
孩子们顿时慌乱起来。杨路途赶紧翻找行囊中的药包:\"怕是昨夜露重,着凉了。\"
杨天冰将七丫抱到里屋草铺上,用湿布敷额。孩子烧得迷迷糊糊,嘴里嘟囔着听不清的呓语。杨天冰心头一紧——这状况,今日怕是走不成了。
\"我去找寨里的郎中。\"杨路途说着就要往外走。
\"等等。\"杨天冰叫住他,沉思片刻,\"先别惊动寨里人。咱们带的药还有多少?\"
杨路途翻出一个小布包:\"只有些艾草和薄荷,退烧的药材上次用完了。\"
杨天冰叹了口气:\"那还是得找月大爷帮忙。\"
正说着,门外传来脚步声。月大爷拄着竹杖走进来,身后跟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手里捧着个陶罐。
\"听说小娃子病了?\"月大爷眯着昏花的眼睛,\"这是我家月娥,懂些草药。罐子里是柴胡汤,退热最灵。\"
月娥低着头将陶罐放在地上,飞快地瞥了杨路途一眼,又迅速移开视线。杨路途竟也罕见地红了耳根,蹲下身去端药罐时差点打翻。
杨天冰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一动。他接过药罐,诚恳地道谢:\"月大爷,真是麻烦您了。\"
\"客气啥!\"月大爷摆摆手,\"你们传福音的走这么远路,还带着一群娃子,不容易啊!\"
喂七丫喝完药,孩子终于安稳睡去。杨天冰走到屋外,发现寨子里的人比清晨更多了。妇女们在溪边洗衣,男人们扛着农具准备下田,几个半大孩子赶着几只瘦羊往山坡上走。阳光下,这一切平凡得近乎神圣。
杨路途跟出来,站在他身旁:\"天冰,你看...\"
\"今日走不了了。\"杨天冰打断他,\"等小石头退烧再说。\"
杨路途眼睛一亮:\"那咱们不如趁这机会,在月家寨讲讲道?你看那边空地,摆几张凳子就能...\"
\"路途,\"杨天冰突然转身面对他,\"你为何如此坚持要在月家寨传道?\"
杨路途一愣,随即坦然道:\"因为这里的人听得进去啊!天冰,咱们走了这么多地方,你见过几个像月家寨这样朴实的村子?他们虽然穷,但心是敞开的。\"
杨天冰望向远处劳作的村民,想起昨夜借宿时,月大爷一家宁愿自己饿肚子也要招待客人的情景。或许路途是对的?的贾老爷确实多次拒绝听道,而眼前这些人...
\"好吧,\"他终于松口,\"等午后,如果七?好些了,咱们就在寨子里讲讲。\"
杨路途喜出望外,立刻跑去告诉孩子们这个好消息。杨天冰却独自走向寨子深处,他想在讲道前,再多了解这个寨子和它的居民。
沿着泥泞的小路,杨天冰经过几间低矮的茅屋。一位老妇人坐在门前缝补衣服,见他经过,热情地招呼:\"传道人,来喝碗茶不?\"
杨天冰本想婉拒,但看到老人期盼的眼神,还是走了过去。老妇人的屋子比月大爷的还要简陋,墙上糊着发黄的旧报纸,角落里堆着几个破陶罐。
\"家里就您一个人?\"杨天冰接过粗瓷碗,里面的茶水泛着淡淡的黄色。
\"儿子去做工了,三年没回来啦。\"老妇人笑眯眯的,缺了门牙的嘴有些漏风,\"听说你们是传福音的?能给我讲讲不?\"
就这样,在散发着霉味的小屋里,杨天冰开始了他在月家寨的第一场非正式讲道。没有准备好的讲章,没有聚集的会众,只有一个渴望听到安慰的孤独老人。
当他讲到\"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时,老人浑浊的眼中突然涌出泪水:\"先生,这话是真的吗?像我这样的穷老婆子,也能进天国?\"
杨天冰握住她枯瘦的手:\"大娘,在天父眼中,每个人都是宝贵的。\"
离开老妇人家,杨天冰的心情复杂难言。他走过寨子的每一处,看到的是赤脚的孩子、龟裂的田地、漏雨的屋顶,却也看到了比养贾珍的雕梁画栋更真实的生命。
正午时分,杨天冰回到借宿处,发现七丫头已经退烧,正坐在门口晒太阳。杨路途兴奋地迎上来:\"天冰哥,月大爷帮咱们在寨子中央摆了桌椅,午后会有很多人来听道!\"
杨天冰点点头,却突然问道:\"路途,你和月娥姑娘...\"
杨路途的脸刷地红了:\"没、没什么,就是昨天帮忙挑水时说了几句话。\"
杨天冰没有追问,但心中已有了计较。或许神带领他们来月家寨,不单是为了传福音,也有别的安排?
午后,寨子中央的空地上果然聚集了不少人。月大爷甚至搬来了寨里唯一的一面铜锣,敲得震天响,引来更多看热闹的村民。
杨天冰站在一张摇摇晃晃的木桌前,看着面前或站或坐的村民。他们大多衣衫褴褛,面容黝黑,眼中却闪烁着好奇与期待。这与他在见过的冷漠面孔截然不同。
\"各位乡亲,\"杨天冰清了清嗓子,\"今天我们要讲的题目是'贫穷的人有福了'...\"
就在这时,寨子东头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一个年轻人慌慌张张地跑来,在月大爷耳边说了几句。月大爷脸色大变,拄着竹杖快步走向杨天冰。
\"传道先生,\"老人声音颤抖,\"寨子里又有三个娃子发高热,症状和一模一样!您...您能去看看吗?\"
杨天冰与杨路途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这绝非巧合——七丫病,难道会传染?
\"路途,该起了。\"杨天冰回头唤道,声音在寂静的晨间格外清晰。
屋内草席上,杨路途翻了个身,含糊地应了一声。七个孩子挤在另一侧的草铺上,最小的那个还流着口水酣睡。杨天冰摇摇头,从行囊中取出那本已经翻得卷边的圣经,轻轻抚平书页。
早饭是寨老月大爷送来的——一锅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米粥,配上一碟咸菜和几个粗面馍。孩子们围坐一圈,眼巴巴地看着食物分发。
\"慢些吃,别噎着。\"杨天冰将最后一个馍掰成两半,递给身旁面黄肌瘦的小女孩。女孩怯生生地道谢,眼睛却亮得像星星。
杨路途三两口喝完粥,抹了抹嘴:\"天冰,咱们今日真要按原计划去找杨天德?\"
\"自然。\"杨天冰头也不抬,\"昨日不是说好了?\"
\"可你看,\"杨路途指向寨子中央的空地,那里已经聚集了十几个早起的村民,\"月家寨的人明显更需要福音。杨天赐德那边富得流油,谁会听咱们讲道?\"
杨天冰皱眉:\"路途,传福音不分贫富贵贱。\"
\"但圣经上不是说'贫穷的人有福了'吗?\"杨路途突然提高声音,引得几个孩子抬头张望,\"听说月家寨这里有至少一百号人,为什么不在这里传?非要跑去找杨天德?\"
杨天冰放下碗筷,感到一阵烦躁涌上心头。路线是经过反复祷告确定的。虽然富裕,但那里的乡绅对福音极为抵触,正是需要突破的地方。
\"你想想,\"杨路途见他不语,继续道,\"月家寨的人多朴实啊!昨晚咱们借宿,上次去连大门都没让进!\"
杨天冰正欲反驳,最小的孩子七丫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小脸涨得通红。杨天冰连忙过去拍她的背,手触到额头时却一惊:\"怎么这么烫?\"
孩子们顿时慌乱起来。杨路途赶紧翻找行囊中的药包:\"怕是昨夜露重,着凉了。\"
杨天冰将七丫抱到里屋草铺上,用湿布敷额。孩子烧得迷迷糊糊,嘴里嘟囔着听不清的呓语。杨天冰心头一紧——这状况,今日怕是走不成了。
\"我去找寨里的郎中。\"杨路途说着就要往外走。
\"等等。\"杨天冰叫住他,沉思片刻,\"先别惊动寨里人。咱们带的药还有多少?\"
杨路途翻出一个小布包:\"只有些艾草和薄荷,退烧的药材上次用完了。\"
杨天冰叹了口气:\"那还是得找月大爷帮忙。\"
正说着,门外传来脚步声。月大爷拄着竹杖走进来,身后跟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手里捧着个陶罐。
\"听说小娃子病了?\"月大爷眯着昏花的眼睛,\"这是我家月娥,懂些草药。罐子里是柴胡汤,退热最灵。\"
月娥低着头将陶罐放在地上,飞快地瞥了杨路途一眼,又迅速移开视线。杨路途竟也罕见地红了耳根,蹲下身去端药罐时差点打翻。
杨天冰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一动。他接过药罐,诚恳地道谢:\"月大爷,真是麻烦您了。\"
\"客气啥!\"月大爷摆摆手,\"你们传福音的走这么远路,还带着一群娃子,不容易啊!\"
喂七丫喝完药,孩子终于安稳睡去。杨天冰走到屋外,发现寨子里的人比清晨更多了。妇女们在溪边洗衣,男人们扛着农具准备下田,几个半大孩子赶着几只瘦羊往山坡上走。阳光下,这一切平凡得近乎神圣。
杨路途跟出来,站在他身旁:\"天冰,你看...\"
\"今日走不了了。\"杨天冰打断他,\"等小石头退烧再说。\"
杨路途眼睛一亮:\"那咱们不如趁这机会,在月家寨讲讲道?你看那边空地,摆几张凳子就能...\"
\"路途,\"杨天冰突然转身面对他,\"你为何如此坚持要在月家寨传道?\"
杨路途一愣,随即坦然道:\"因为这里的人听得进去啊!天冰,咱们走了这么多地方,你见过几个像月家寨这样朴实的村子?他们虽然穷,但心是敞开的。\"
杨天冰望向远处劳作的村民,想起昨夜借宿时,月大爷一家宁愿自己饿肚子也要招待客人的情景。或许路途是对的?的贾老爷确实多次拒绝听道,而眼前这些人...
\"好吧,\"他终于松口,\"等午后,如果七?好些了,咱们就在寨子里讲讲。\"
杨路途喜出望外,立刻跑去告诉孩子们这个好消息。杨天冰却独自走向寨子深处,他想在讲道前,再多了解这个寨子和它的居民。
沿着泥泞的小路,杨天冰经过几间低矮的茅屋。一位老妇人坐在门前缝补衣服,见他经过,热情地招呼:\"传道人,来喝碗茶不?\"
杨天冰本想婉拒,但看到老人期盼的眼神,还是走了过去。老妇人的屋子比月大爷的还要简陋,墙上糊着发黄的旧报纸,角落里堆着几个破陶罐。
\"家里就您一个人?\"杨天冰接过粗瓷碗,里面的茶水泛着淡淡的黄色。
\"儿子去做工了,三年没回来啦。\"老妇人笑眯眯的,缺了门牙的嘴有些漏风,\"听说你们是传福音的?能给我讲讲不?\"
就这样,在散发着霉味的小屋里,杨天冰开始了他在月家寨的第一场非正式讲道。没有准备好的讲章,没有聚集的会众,只有一个渴望听到安慰的孤独老人。
当他讲到\"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时,老人浑浊的眼中突然涌出泪水:\"先生,这话是真的吗?像我这样的穷老婆子,也能进天国?\"
杨天冰握住她枯瘦的手:\"大娘,在天父眼中,每个人都是宝贵的。\"
离开老妇人家,杨天冰的心情复杂难言。他走过寨子的每一处,看到的是赤脚的孩子、龟裂的田地、漏雨的屋顶,却也看到了比养贾珍的雕梁画栋更真实的生命。
正午时分,杨天冰回到借宿处,发现七丫头已经退烧,正坐在门口晒太阳。杨路途兴奋地迎上来:\"天冰哥,月大爷帮咱们在寨子中央摆了桌椅,午后会有很多人来听道!\"
杨天冰点点头,却突然问道:\"路途,你和月娥姑娘...\"
杨路途的脸刷地红了:\"没、没什么,就是昨天帮忙挑水时说了几句话。\"
杨天冰没有追问,但心中已有了计较。或许神带领他们来月家寨,不单是为了传福音,也有别的安排?
午后,寨子中央的空地上果然聚集了不少人。月大爷甚至搬来了寨里唯一的一面铜锣,敲得震天响,引来更多看热闹的村民。
杨天冰站在一张摇摇晃晃的木桌前,看着面前或站或坐的村民。他们大多衣衫褴褛,面容黝黑,眼中却闪烁着好奇与期待。这与他在见过的冷漠面孔截然不同。
\"各位乡亲,\"杨天冰清了清嗓子,\"今天我们要讲的题目是'贫穷的人有福了'...\"
就在这时,寨子东头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一个年轻人慌慌张张地跑来,在月大爷耳边说了几句。月大爷脸色大变,拄着竹杖快步走向杨天冰。
\"传道先生,\"老人声音颤抖,\"寨子里又有三个娃子发高热,症状和一模一样!您...您能去看看吗?\"
杨天冰与杨路途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这绝非巧合——七丫病,难道会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