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围困汉口-《觉醒农女造反路》

  李希音通过对增格林沁施以重刑并对其部下进行公开的审判,同时又安排劳改营里那些被俘的清廷官员给驻守汉阳、汉口的清军将领写信,以此达成瓦解其抵抗意志的目的。

  同时,李希音陆续调集武昌的四个军北上,进一步加强对汉阳、汉口的包围,到6月底,义军除了第一军活动于扬州一带牵制江浙清军及太平军、第五军稳定关中外,其余护卫军八个军和近卫军五个师都聚集在汉阳、汉口战场外围,同时还是十多万的二线部队和数十万的民兵与丁壮,夜里营寨里的火光连绵数百里,照亮整个江面,一批批的重炮也逐步的开始陈列。

  此时,清军精锐30余万被消灭与武昌战场,汉阳、汉口的清军就是算上府衙里的差役和各地的乡勇武装,总兵力也不到四十万,每个城有十八九万的样子,但义军之野战兵力就达六十万之多,因此清军阵营很是绝望,随着恭亲王率领的援兵被压缩在驻马店后,其抵抗意志更加减弱。

  此时,两座要塞内清军处处弥漫着低沉的士气,士兵一天到晚的讨论着义军什么时候破城,就连基层的军官也纷纷是借酒消愁,没个人得过且过,但却很少有人去骚扰百姓了,逼近增格林沁及其上万部下被义军处决于城外,给了他们很大的震慑。

  高层官员里,随着湖广总督和铁帽子我增格林沁在武昌战役被义军诛杀,汉阳、汉口的清廷最高官职就剩下湖北巡抚了,偏偏此人是个彻头彻尾的文官,处理政务还行,但军务上一窍不通。

  更何况,清军成分复杂,有全国各地州府调来的八旗军与绿营兵、有当地招募的乡勇、有从武昌退下来的溃兵,光总兵官就有20多位,内部有五十多个团体,大的有几万人,小的一两千人相互抱团,互相排挤,湖北巡抚实在是控制不了他们,几十位总兵官一天到晚吵起来不可开交,缺乏一个镇得住场子的狠人。

  清军高层的混乱,进一步削弱了其士气,加上两个城池被围困日久,粮草逐渐不足,高层又忙着争权夺利,醉生梦死,对基层不闻不问,经常克扣清军祸事,这导致一到夜里,常常驻守城墙的清军就急不可待的通过绳索降落的方式跑去义军阵营投降,其余的清军也对此不闻不问。

  围城越久,情况越严重,这些跑过来的清军白天再去一宣传,晚上跑到更多,到了最后居然整队整队的逃跑。

  到7月5日,汉阳、汉口主动投诚的清军人数累计达到6万人,虽然引来了清廷高级官员的瞩目,但由于底层士兵的不配合和各部将领之间存在重重矛盾致使命令无法管制,导致根本就没有什么用,甚至有总兵级别的清军将领派遣使节,意图与义军联络。

  但是,对于这种进度,李希音却不太满意,她于7月5日召集各军将领开会:“我大军百余万,日夜耗费粮草数不胜数,哪能这样天天的在这里等着他们主动投降?传令各军,抓紧备战,命令杨金娥为北路指挥,辖制第二、第九、第八三个军,负责包围汉阳和打击清军援兵。

  命令剩余之护卫军之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第十和近卫军之炮师和两个步兵师、长江水师,合围汉口,后勤各部抓紧运送弹药,务必于9日前完成准备工作,9日上午六点,对汉口发动总攻!”

  “是!”

  “是!”

  ......

  很快,义军通过广播呼吁汉阳清军抓紧投降,同时通知城内停留的百姓抓紧时间出城,或者是挖掘地道躲在城中心,并准备黑布一条,避免义军破城时造成误伤,如果可以可躲避于地道之中!并明确告知,义军将于7月9日拂晓发动对汉口的总攻!

  同时,义军各部行动起来,步兵推进至城下五百米处构筑阵地,迫击炮部队和火炮部队开始布置炮兵阵地,在这个工程中,西城上的清军按捺不住对义军进行了炮击,义军立即对其进行反击,义军集中了上百门火炮和一个营的步兵对西城墙上的火力点进行全方位的清除,迅速拔掉了炮台12座。

  之后,李希音下令对汉口进行为期一个小时的火力打击,瞬间义军炮声大振,略微出手就使用火炮将四个城墙清洗一遍,将显眼的清军炮台给彻底拔除!

  之后,但凡清军胆敢缩在城墙上放黑枪,义军轻则使用火炮把放黑枪的清军直接炸掉,重则随意集结上百门火炮对城墙进行一轮火力清洗。

  很快,清军就老实起来,眼睁睁看着数十万的士兵和后勤大张旗鼓的构筑阵地,但却不敢做些什么,只能眼睁睁看着义军将一门门大炮调整口径对准城楼。

  不是清军太怂了,实在是差距太过离谱,义军重炮尚且没有布置好,就能够对其城墙来一轮清洗,将汉口仅剩下的百门炮台尽数拔掉,这实在是太离谱了。

  更何况,随着义军火炮部队布置完全,每一面城墙被三百多门火炮和上千名迫击炮锁定,谁看了不发慌,别说清军弹药不足,就是有,谁敢顶着这上千门黑黝黝的炮管去找死!事实上,仅仅一轮报复性的小范围炮火打击,清军就损失了数千人,这其中还大部分是精锐的装备新式步枪的新军。

  更夸张的是,仅仅进过两轮义军的炮火反击,剩下的清军都不愿意去城墙上了,即便上去也没有几个有胆子站直了的,更不用说打黑枪了!

  一到晚上,城内的清军更是争先恐后的从城墙上通过绳子降下去,甚至有士兵打开了城门,清军和百姓簇拥着往外跑,虽然被及时关住了,但始终无法遏制士兵的叛逃。

  在数千门火炮的威慑和武昌的前车之鉴影响下,城内清军叛逃从基层士兵蔓延至上层军官,汉口城内十二个总兵官里有四个主动派人去联系义军,李希音随机派遣使者进城,一个守城门的总兵官直接让人开了门缝将其引进去,其余的清军虽然听说,却没有什么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