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肃王府疑案-《夺舍三年,她杀回来了》

  林若初仅与赵诗华有过两面之缘。

  一是她在林宅设宴,二是马球会。

  对她的印象,是很像张静婉,气质淡然,举手投足都透着大家的风范。

  赵家与张家一样,都是颇负盛名的氏族,且比张家更加强盛,家中男丁也大多都十分上进,无论本家还是旁支,有官职功名的不在少数。

  赵诗华的父亲与亲弟弟皆在京中任职,姑姑又是当朝太后赵太后。

  加上肃王这个外姓王的累累功绩,又得长公主扶持,赵家这几年算得上是如鱼得水,风头正盛,早已压了其他几个世家一头。

  赵诗华应该是跟张静婉一样自小得家中教诲,十分擅长处理后宅事务,哪怕府里有个宁王嫡女做小妾,这些年也从没传出过任何非议与事端。

  除了凌紫霞始终记挂自己小女儿,想要救她脱离苦海之外,包括宁王在内的整个宁王府都认李幼瑶已经死了。

  在府中为妾的她甚至被剥夺了皇室姓氏,只留一个瑶字,唤作瑶姨娘。

  这事虽有些匪夷所思,但宁王当年夺权势败,长公主有旧怨,赵太后想敲打他巩固幼皇龙威,两位当权者都把他视作要在猴子面前宰杀的那只鸡,李幼瑶再怎么身份尊贵,也逃不过这一劫。

  只是相安无事了这么多年,林若初没想到,一出事,就出了这么大一桩事。

  李幼瑶直接把赵诗华给杀了。

  含糊点说,是李瑟兮搞进来的妾把赵太后的亲侄女给杀了。

  如今这二人的关系,多半不似新帝刚登基时那样亲昵了。

  这事实在微妙。

  林若初立刻就明白了,长公主为何会让坠星带她前来。

  这事要速战速决,且不能张扬,要给赵诗华留足脸面,还得得出个让赵太后满意的结论。

  只能由女人来查。

  还得是能让凌紫霞信服、不会闹起来的女人。

  她确实是最佳人选。

  凌紫霞完全没了往日的风姿绰约,此刻连发饰都没带,整个人脸色苍白,十分慌乱,林若初猜测她应该是刚收到消息就匆匆赶过来了。

  为了女儿的命,体面和颜面都不要了。

  肃王脸色十分冷峻,他平民出身,刀剑血海上滚出来的功绩,年逾四十,眉目冷峻,浑身透着杀伐之气。

  今日更是面若寒潭,知道林若初是长公主的人,才对她略微客套,道了句:“麻烦林小姐跑一趟。”

  但对凌紫霞是半分好脸色都没有。

  林若初觉得自己要是没来,他大概已经动用私刑把人处置了。

  李幼瑶早已是个死人身份了,他需要给赵家一个答复。

  林若初略略行礼道:“肃王不必客套,长公主殿下的人已经与我说明了情况,到底如何还得看过现场才知,可否现在前去?”

  凌紫霞急的不行,但也得看肃王脸色。

  如此丑事任谁都不想让外人知道,他表情冷硬的摆了摆手,身边小厮便带林若初往内院去了。

  事情发生在赵诗华的屋中。

  清晨婢女如常去侍奉赵诗华起床,唤了几声,见主子迟迟不起,便上前查看,只见主子嘴角流血,脸色惨白,一探鼻息,人竟是已经去了。

  肃王当即让人封了府,彻查厨房和王妃饮食。

  婢女们都道,王妃昨夜胃口不好,未用晚膳,只在睡前叫了碗甜粥。

  粥是院中私设的小厨房自己做的,院中侍奉的都是赵家带来的忠仆,从婢女到厨子,所有接触过粥的都给审了一遍,什么纰漏也没有。

  直到医官来查验,粥里没查到毒,所食餐具也都没有。

  只是府中嬷嬷通过王妃的死状判断,像是中了砒霜。

  这时,赵诗华的婢女说,王妃入夜后只见过瑶姨娘一人,且是屏退了众人,单独将瑶姨娘唤进去说话的。

  若是哪里都搜不到毒,那这唯一与王妃接触过的瑶姨娘嫌疑便最大。

  嬷嬷们上门去搜,瑶姨娘交上手中唇脂,对罪行供认不讳。

  说人是她杀的,是她将砒霜下到了这唇脂中,在与赵诗华夜谈时,诱导其将唇脂涂抹在唇上,随后她又喝了粥,这才在夜晚中毒身亡。

  她所递交的唇脂中确实验出的大量砒霜,算得上是人赃并获,嬷嬷们当场就把她绑了。

  其实案子到这已经结了,只是这个结果不好,于赵家于长公主都不太好。

  所以长公主先寻凌紫霞,再寻林若初,说着定要帮赵太后还侄女一个公道,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对赵太后而言,瑶姨娘是凶手才是最好的。

  瑶姨娘是凶手,她侄女的命,李瑟兮和肃王要各担一半。

  曾经的敌人宁王,也有了拿捏的把柄。

  只不过,李瑟兮动作更快,趁着封府,事情还没闹大,把林若初送进来了。

  两方都不在意这场凶杀案的真相,只需要一个对各自有用的真相。

  她步入赵诗华的院子,在床上见到了双眼紧闭,面目狰狞,已死去多时的赵诗华。

  心里基本已经确定,李幼瑶在说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无论唇脂瓶中有没有砒霜,只从时间线上来说,赵诗华都不是因为那唇脂中的毒。

  这可真是奇怪。

  她偷看二哥的那些卷宗里,说谎的方式千千万,理由总归只有两个,要么就是嫁祸别人,要么就是撇清自己。

  像李幼瑶这样,伪造证物让自己成为凶犯的,还真是头一个。

  为什么?

  林若初觉得不论长公主让她来的目的是什么,她得先自己把事情调查清楚。

  环视一圈后,她唤了声:“锦玉。”

  锦玉立刻上前:“小姐。”

  “你鼻子能闻得到砒霜吗?”

  “能。”

  砒霜虽然说是无色无味,但在她曾经的大量练习中,最先学着识别的,便是砒霜了,她的鼻子对砒霜那种细微的蒜味,也最为敏感。

  “去找找,屋子里还有没有什么东西藏着砒霜。”

  “是。”

  锦玉领命,立刻行动起来。

  这种事,她在白云观已经经历过一次了,如今也已经在林若初面前表明了身份,不需要再“伪装”。

  所以行动利落,游走于凶案现场,表现得十分淡定。

  锦雀就不一样了,进屋开始人就有点傻,偷看了床上的肃王妃几眼,现在已经脸色惨白如行尸走肉不知该做什么了。

  林若初要是知道今日是来做这个的,她肯定会把锦雀留在将军府。

  但既然带来了……

  “锦雀,你取纸笔,随管事嬷嬷去把院子里的人挨个询问一番,昨日到清晨,发生的所有事都事无巨细地记下来给我。”

  锦雀巴不得离开这屋子,闻言,立刻点头出去了。

  她刚出门,便迎面见到了一个梳着双发髻,背着药箱的黄衣少女。

  林若初抬眸看她,忽的觉得有些眼熟。

  少女冲她略一作揖,道:

  “林小姐,白云观匆匆一见,如今相隔数月,我们又见面了。”

  闻言,林若初立刻想起来。

  这是白云观那位迟来的仵作。

  肃王不是封了府吗?为何仵作会前来?

  她作揖回礼,尚未开口,门外便传来了第二个声音。

  傅乐言大步流星地走进来,也对林若初道了句:“与林小姐有过一面之缘的人,倒是不少。”

  林若初略微挑眉,立刻懂了。

  禁军的人来了。

  赵太后果然没想让这事就此了了。

  喜欢夺舍三年,她杀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