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不过想迎娶同胞妹妹,你不允也就罢了,竟敢出言教训。"修长手指轻敲案几,"孤正在考虑,是否现在就拧断你的脖子。"
"你......你是龙阳君?"
周天子喉结滚动,颤声道:"寡人也是迫不得已,此事太过惊世骇俗,若当真允准,列国诸侯定会借机发难。"
所谓"列国诸侯",自是暗指那几个雄踞一方的强国。
"还请龙阳君息怒。"
嬴政唇边掠过一抹讥诮:"克制怒火好比慎独,谈何容易。本以为你这备受欺凌的天子会更癫狂些,不料仍是困守孤城的凡夫俗子。"
周天子面色微沉:"诸侯势大,寡人安居王畿,垂拱而治,自得其乐,不敢妄生事端。"
嬴政忽然轻笑:"我知你顾忌,但何必多虑?你安插的眼线此刻尽如木雕泥塑,无人能窥探你我对话。"
他抬手指向锦帐:"就连宋国派来的侍女细作,此刻也深陷梦乡,这殿中清醒的,唯余你我二人。"
天子神色数变,最终化为苦笑:"人皆贪生,寡人终日忧惧,已成惊弓之鸟,还望太子海涵。"
烛光映照下的周天子约莫而立之年,容貌清俊,眉宇间却已褪尽锐气。因常年强颜欢笑,眼尾纹路渐深,当年锋利的剑眉也被岁月打磨圆润。
"年少时,寡人也曾梦想重振周室雄风,可十二岁遭齐国公孙当众羞辱后,壮志便消磨殆尽。如今只求维系诸侯平衡,免遭废黜之祸。"
"故而寡人学会虚与委蛇,无论何种境遇都能笑脸相迎。既然做不成横扫六合的雄主,当个青史留名的守成之君倒也差强人意。"
天子凝视嬴政,自嘲道:"若非生在帝王家,即便在他国做个闲散公子,怕也比现在快活。"
嬴政沉默良久,忽而展颜:"在这礼崩乐坏之世,你的存在确实碍事,尤其对那五国而言,你就像茅厕旁的绊脚石。这些年你玩弄的平衡之术,他们岂会看 ** ?"
"多言多失。"
周天子黯然长叹:"看来,寡人当真百无一用。"
秦王神色肃然说道:"此话不妥!眼下你仍大有可为。倘若你今日毙命,那些原本就虎视眈眈的诸侯会如何行事?"
"据我所知你膝下无子,姬姓宗亲里也找不出合适的继位人选。若你此刻咽气,周王朝便只剩虚名。到那时齐、宋、晋、秦、楚等诸侯必将肆无忌惮,疯狂吞并疆土。"
周王久久注视着他,黯然道:"扩张势必引发战事,战事必将导致生灵涂炭。天下动荡便是寡人的罪过。但这番动荡对你又有何好处?"
"毫无益处,不过图个畅快。这腐朽不堪的世道,不如彻底清洗,片甲不留。"
秦王自然不会吐露真实想法:"所以说,你该清楚自己的分量。"
"分量?就是选择何时断气?"
"不止如此。你死活本身无关宏旨,关键在于世人是否认定你已亡故。况且,搬弄是非不是你最拿手的把戏么?"
周王默然半晌,突然拔起床边长刃,将榻上酣睡的美人刺了个对穿。血花四溅间,他冷冷道:"今夜有刺客行凶,经查竟是出自大司马指使——"
他咧嘴露出诡异笑容:"自然,你我都明白,大司马早在十年前就暗中效忠晋国了。"
秦王冷眼旁观这出闹剧,幽幽道:"九五之尊,当真世间最是无情。"
姜国与杨国激战正酣,百里沙场尸骸遍野,冲天戾气暂时遮蔽了九霄之上的窥探。正因如此,他才能安然前往洛邑与周王密谈。
回到军营时,先头部队恰好擒获五百余名杨国溃卒。
满脸血垢的杨国将领伏地乞怜:"我等情愿归顺,恳请太子殿下开恩!"
秦王料理完军务,这才斜睨着他:"此番你们部署周密,我军胜算渺茫,退路几乎被封死。"
将领抖如筛糠:"殿下......殿下不过暂避其锐,若当真交锋,末将等岂配与您为敌......"
"这般谄媚太过露骨。但姜国粮草告急,实在供养不起降卒。"
将领眼中泛起希冀:"那......那放我等解甲归田吧!绝不敢再与殿下兵戈相向!"
"恕难从命,我信不过尔等。"
将领呆滞道:"既不纳降,又不释俘,殿下究竟意欲何为?"
"兵家要义,不过斩尽敌军命脉。至于如何斩杀——从来无关宏旨。"
将领听罢面如死灰:"殿下竟要坑杀降卒?此等 **** 必遭天谴!"
"押下去,全部处决!"
秦王背手而立,凝视壁上那幅简陋的疆域图:"天谴?寡人何曾惧怕天谴!"
第十四章 云梦泽畔论道
姜杨两国的烽火尚未熄灭,暗潮已挟着硝烟弥漫四方。
三十日间,五国相继卷入战局,边境争端终成燎原烈火。血腥气随风弥漫千里,兵戈交击与濒死哀嚎在雨中回荡。
烽火染红山河,万里疆土尽披缟素。
冲霄杀气惊动三界,凌霄殿上玉帝掷笔沉思,九幽之下阎罗急调阴兵,妖魔皆蠢蠢欲动。这场浩劫本不该此时爆发,姜杨之争与洛邑阴谋仅是开端,真正引燃天下的,却是齐国死士刺杀周妃的惊天变故。
晋齐战鼓撼动天地之际,周天子骤然离世。宋国铁骑趁机突袭,秦国锐士暗中谋利,五国混战牵连十余附属小邦。春秋帷幕急速落下,战国烽烟已然升腾。
楚军攻破洛邑那日,东西二周终成绝响。天下鼎沸之际,云梦泽畔茅屋内传出击缶而歌——庄周正为亡妻鼓盆。待吊唁者散去,一银发老者飘然而至。
二人目光交汇,陋室顿化虚空,唯见流云舒卷,星河垂落。
"老君今日可说法否?"
"不说,不说..."
两位道家至尊相对而坐。太清道祖在此界的分身白眉低垂,庄周亦褪去潦倒之貌,现出本相——眉间凝霜的俊逸青年。若论道统传承,老君占七分精要,南华独得三分真谛。此刻超脱三界的真人拂袖轻笑:"苍生泣血,贫道无心论道。"
庄周拨弄湖水:"此湖血气甚重,今岁鱼鳖定当肥美——咦,李老君,手中是何书卷?"
老子抚书叹道:"此乃帝王纪略,姜国太子所求之道,与我道家背道而驰。"
"那天命之子欲辟新路,登临帝位,根基不在天道而在人间。老君何不将那《德经》赠他?"
"此经与他道途相冲,莫非要让老夫坏他修行?若他日后真成帝君,只怕因果难断。"
庄子掬水洗面笑道:"至多打上凌霄殿寻您斗法。横竖您乃道祖之尊,玉帝怕是要端茶观战,正好借机削您颜面。"
老君捻须大笑:"千年后那泼猴大闹天宫,偷蟠桃盗金丹,踹翻八卦炉,老夫丢的颜面还少么?若再惹上帝君,这把老骨头可吃不消。"
谈笑间推演千年兴衰,圣人眸光早已看透时光长河。
笑声渐止,老君望天自语:"何况老夫也想亲眼见证此子成道,看他与伏羲道友这一局胜负如何。"
庄子奇道:"东华帝君与他素有恩怨,既已求到您跟前,老君为何仍作壁上观?"
老君挥袖道:"年迈不堪驱使,容老夫读完这册书,稍后还要酣睡,不知一觉几度春秋。庄周若有意,不妨自行插手。"
庄子执起钓竿轻笑:"老夫可不愿同时得罪二位帝君。那位未证大道的尚可应付,若是触怒了北邙山的东岳帝君,碧霞娘娘怕要来找我算账。"
正值战乱年月,龙阳太子率军在外征战,姜国朝政尽数交由龙葵公主打理。这娇柔少女看似温和,可她心底潜藏的另一面却绝非良善。
"今日该是王兄归来的日子吧?"
铜镜前蓝裳曳地,衣衫上暗绣的花纹在烛光中由靛青渐变为猩红。公主端坐妆台,古典姬发式下墨发如瀑垂落。身后侍女手持木梳正梳理青丝,忽见冷光一闪——银针悄无声息刺向公主后颈死穴。
"只会这般伎俩?"
龙葵的乌发忽地无风自动,如游蛇般缠住刺客手腕:"你们这些杀手就不能想些新鲜花样?"
公主回首凝望,原本明净的双眸已化作妖异的赤红:"胆敢妨碍我与王兄相聚,你万死难赎!"
如云长发骤然扬起,每根发丝都锋利如刃。那女刺客身形飘忽急退数丈欲逃离殿内。不料寒芒掠过,银针已穿透其颅骨,带着血珠钉入门扇。
龙葵轻抚广袖留仙裙的褶痕,蹙眉起身:"血渍都沾到地上了。"
急促脚步声中,银甲战神推门而入。赢政目光掠过地上侍女的尸身,眉峰紧蹙:"又是行刺?"
秋雨潇潇,冲刷着他铠甲上未凝的血迹。血水在银甲表面晕开,恰似一幅凄美的写意丹青。
他抬手轻触妹妹面颊:"快了,这般日子就要终结。"
龙葵眼中血色渐褪:"或许...这才是开端。往后小葵还会如今日这般..."
话音忽止,她轻声道:"离别在即,小葵有许多话想对王兄说。"
再睁眼时眸中已复清明,她怯怯环住兄长:"王兄..."
第十五章 魔剑现世,烽烟彻九霄
杨国新君登基伊始便忧心忡忡。
"你......你是龙阳君?"
周天子喉结滚动,颤声道:"寡人也是迫不得已,此事太过惊世骇俗,若当真允准,列国诸侯定会借机发难。"
所谓"列国诸侯",自是暗指那几个雄踞一方的强国。
"还请龙阳君息怒。"
嬴政唇边掠过一抹讥诮:"克制怒火好比慎独,谈何容易。本以为你这备受欺凌的天子会更癫狂些,不料仍是困守孤城的凡夫俗子。"
周天子面色微沉:"诸侯势大,寡人安居王畿,垂拱而治,自得其乐,不敢妄生事端。"
嬴政忽然轻笑:"我知你顾忌,但何必多虑?你安插的眼线此刻尽如木雕泥塑,无人能窥探你我对话。"
他抬手指向锦帐:"就连宋国派来的侍女细作,此刻也深陷梦乡,这殿中清醒的,唯余你我二人。"
天子神色数变,最终化为苦笑:"人皆贪生,寡人终日忧惧,已成惊弓之鸟,还望太子海涵。"
烛光映照下的周天子约莫而立之年,容貌清俊,眉宇间却已褪尽锐气。因常年强颜欢笑,眼尾纹路渐深,当年锋利的剑眉也被岁月打磨圆润。
"年少时,寡人也曾梦想重振周室雄风,可十二岁遭齐国公孙当众羞辱后,壮志便消磨殆尽。如今只求维系诸侯平衡,免遭废黜之祸。"
"故而寡人学会虚与委蛇,无论何种境遇都能笑脸相迎。既然做不成横扫六合的雄主,当个青史留名的守成之君倒也差强人意。"
天子凝视嬴政,自嘲道:"若非生在帝王家,即便在他国做个闲散公子,怕也比现在快活。"
嬴政沉默良久,忽而展颜:"在这礼崩乐坏之世,你的存在确实碍事,尤其对那五国而言,你就像茅厕旁的绊脚石。这些年你玩弄的平衡之术,他们岂会看 ** ?"
"多言多失。"
周天子黯然长叹:"看来,寡人当真百无一用。"
秦王神色肃然说道:"此话不妥!眼下你仍大有可为。倘若你今日毙命,那些原本就虎视眈眈的诸侯会如何行事?"
"据我所知你膝下无子,姬姓宗亲里也找不出合适的继位人选。若你此刻咽气,周王朝便只剩虚名。到那时齐、宋、晋、秦、楚等诸侯必将肆无忌惮,疯狂吞并疆土。"
周王久久注视着他,黯然道:"扩张势必引发战事,战事必将导致生灵涂炭。天下动荡便是寡人的罪过。但这番动荡对你又有何好处?"
"毫无益处,不过图个畅快。这腐朽不堪的世道,不如彻底清洗,片甲不留。"
秦王自然不会吐露真实想法:"所以说,你该清楚自己的分量。"
"分量?就是选择何时断气?"
"不止如此。你死活本身无关宏旨,关键在于世人是否认定你已亡故。况且,搬弄是非不是你最拿手的把戏么?"
周王默然半晌,突然拔起床边长刃,将榻上酣睡的美人刺了个对穿。血花四溅间,他冷冷道:"今夜有刺客行凶,经查竟是出自大司马指使——"
他咧嘴露出诡异笑容:"自然,你我都明白,大司马早在十年前就暗中效忠晋国了。"
秦王冷眼旁观这出闹剧,幽幽道:"九五之尊,当真世间最是无情。"
姜国与杨国激战正酣,百里沙场尸骸遍野,冲天戾气暂时遮蔽了九霄之上的窥探。正因如此,他才能安然前往洛邑与周王密谈。
回到军营时,先头部队恰好擒获五百余名杨国溃卒。
满脸血垢的杨国将领伏地乞怜:"我等情愿归顺,恳请太子殿下开恩!"
秦王料理完军务,这才斜睨着他:"此番你们部署周密,我军胜算渺茫,退路几乎被封死。"
将领抖如筛糠:"殿下......殿下不过暂避其锐,若当真交锋,末将等岂配与您为敌......"
"这般谄媚太过露骨。但姜国粮草告急,实在供养不起降卒。"
将领眼中泛起希冀:"那......那放我等解甲归田吧!绝不敢再与殿下兵戈相向!"
"恕难从命,我信不过尔等。"
将领呆滞道:"既不纳降,又不释俘,殿下究竟意欲何为?"
"兵家要义,不过斩尽敌军命脉。至于如何斩杀——从来无关宏旨。"
将领听罢面如死灰:"殿下竟要坑杀降卒?此等 **** 必遭天谴!"
"押下去,全部处决!"
秦王背手而立,凝视壁上那幅简陋的疆域图:"天谴?寡人何曾惧怕天谴!"
第十四章 云梦泽畔论道
姜杨两国的烽火尚未熄灭,暗潮已挟着硝烟弥漫四方。
三十日间,五国相继卷入战局,边境争端终成燎原烈火。血腥气随风弥漫千里,兵戈交击与濒死哀嚎在雨中回荡。
烽火染红山河,万里疆土尽披缟素。
冲霄杀气惊动三界,凌霄殿上玉帝掷笔沉思,九幽之下阎罗急调阴兵,妖魔皆蠢蠢欲动。这场浩劫本不该此时爆发,姜杨之争与洛邑阴谋仅是开端,真正引燃天下的,却是齐国死士刺杀周妃的惊天变故。
晋齐战鼓撼动天地之际,周天子骤然离世。宋国铁骑趁机突袭,秦国锐士暗中谋利,五国混战牵连十余附属小邦。春秋帷幕急速落下,战国烽烟已然升腾。
楚军攻破洛邑那日,东西二周终成绝响。天下鼎沸之际,云梦泽畔茅屋内传出击缶而歌——庄周正为亡妻鼓盆。待吊唁者散去,一银发老者飘然而至。
二人目光交汇,陋室顿化虚空,唯见流云舒卷,星河垂落。
"老君今日可说法否?"
"不说,不说..."
两位道家至尊相对而坐。太清道祖在此界的分身白眉低垂,庄周亦褪去潦倒之貌,现出本相——眉间凝霜的俊逸青年。若论道统传承,老君占七分精要,南华独得三分真谛。此刻超脱三界的真人拂袖轻笑:"苍生泣血,贫道无心论道。"
庄周拨弄湖水:"此湖血气甚重,今岁鱼鳖定当肥美——咦,李老君,手中是何书卷?"
老子抚书叹道:"此乃帝王纪略,姜国太子所求之道,与我道家背道而驰。"
"那天命之子欲辟新路,登临帝位,根基不在天道而在人间。老君何不将那《德经》赠他?"
"此经与他道途相冲,莫非要让老夫坏他修行?若他日后真成帝君,只怕因果难断。"
庄子掬水洗面笑道:"至多打上凌霄殿寻您斗法。横竖您乃道祖之尊,玉帝怕是要端茶观战,正好借机削您颜面。"
老君捻须大笑:"千年后那泼猴大闹天宫,偷蟠桃盗金丹,踹翻八卦炉,老夫丢的颜面还少么?若再惹上帝君,这把老骨头可吃不消。"
谈笑间推演千年兴衰,圣人眸光早已看透时光长河。
笑声渐止,老君望天自语:"何况老夫也想亲眼见证此子成道,看他与伏羲道友这一局胜负如何。"
庄子奇道:"东华帝君与他素有恩怨,既已求到您跟前,老君为何仍作壁上观?"
老君挥袖道:"年迈不堪驱使,容老夫读完这册书,稍后还要酣睡,不知一觉几度春秋。庄周若有意,不妨自行插手。"
庄子执起钓竿轻笑:"老夫可不愿同时得罪二位帝君。那位未证大道的尚可应付,若是触怒了北邙山的东岳帝君,碧霞娘娘怕要来找我算账。"
正值战乱年月,龙阳太子率军在外征战,姜国朝政尽数交由龙葵公主打理。这娇柔少女看似温和,可她心底潜藏的另一面却绝非良善。
"今日该是王兄归来的日子吧?"
铜镜前蓝裳曳地,衣衫上暗绣的花纹在烛光中由靛青渐变为猩红。公主端坐妆台,古典姬发式下墨发如瀑垂落。身后侍女手持木梳正梳理青丝,忽见冷光一闪——银针悄无声息刺向公主后颈死穴。
"只会这般伎俩?"
龙葵的乌发忽地无风自动,如游蛇般缠住刺客手腕:"你们这些杀手就不能想些新鲜花样?"
公主回首凝望,原本明净的双眸已化作妖异的赤红:"胆敢妨碍我与王兄相聚,你万死难赎!"
如云长发骤然扬起,每根发丝都锋利如刃。那女刺客身形飘忽急退数丈欲逃离殿内。不料寒芒掠过,银针已穿透其颅骨,带着血珠钉入门扇。
龙葵轻抚广袖留仙裙的褶痕,蹙眉起身:"血渍都沾到地上了。"
急促脚步声中,银甲战神推门而入。赢政目光掠过地上侍女的尸身,眉峰紧蹙:"又是行刺?"
秋雨潇潇,冲刷着他铠甲上未凝的血迹。血水在银甲表面晕开,恰似一幅凄美的写意丹青。
他抬手轻触妹妹面颊:"快了,这般日子就要终结。"
龙葵眼中血色渐褪:"或许...这才是开端。往后小葵还会如今日这般..."
话音忽止,她轻声道:"离别在即,小葵有许多话想对王兄说。"
再睁眼时眸中已复清明,她怯怯环住兄长:"王兄..."
第十五章 魔剑现世,烽烟彻九霄
杨国新君登基伊始便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