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冀州局(2)-《我的父亲是曹操》

  “玄德公,张燕是何态度?”

  进堂后,袁谭迫不及待的询问。

  “长公子,备此去黑山,未能见到张燕。”

  在袁谭殷切注视下,刘备抬手一礼,“备……”

  “什么?!”

  袁谭瞪眼道:“怎么会这样!此前玄德公说,前去黑山定能说服张燕率众投效,以充雁门、定襄两郡!!”

  见袁谭如此,刘备心中暗叹一声。

  跟先前比起来,袁谭是愈发没有耐心了。

  按着当初所讲,刘备是希望促成黑山军归置的,有这上百万规模在,除了填充雁门郡、定襄郡、代郡三地外,还能顺势掌控住云中郡、五原郡、西河郡北部,由此袁谭麾下势力能增扩不少。

  这还仅是表象的。

  一旦上述之势得以促成,则能使投效袁谭麾下群体心安,不止是这样,从黑山军遴选一批青壮,增扩麾下军队规模的同时,还能震慑到南匈奴、西部及中部鲜卑,这对袁谭麾下势力是至关重要的。

  可现在呢?

  张燕连面都不愿见,那这谋划岂不成了笑话?

  自刘备离开平城,在辛评、郭图书信劝说下,袁谭也有了些改变,他的父亲病情似又加重了,这对袁谭而言不失为是次机会,直到许都檄文传来,袁谭在看到后破防了,这檄文太杀人诛心了!!

  即便是再不懂军事的,都不难看出曹操想一战倾覆掉汝南袁氏,尽管这仗尚未打响,但影响却已产生。

  “长公子!!”

  刘备的声音响起,让袁谭从破防下回过神来。

  看着眉头微蹙的刘备,不知为何,袁谭的心底涌出一股怒意。

  如果不是因为你,自己又何至于会落得这般境遇!?

  “备此去黑山,虽未见到张燕,但却见到不少黑山部将。”袁谭这一变化,刘备如何能看不出,但考虑到今下的局势,刘备却只能装作看不到,表情正色的对袁谭说道。

  “黑山贼固然是张燕在执掌,然听命于张燕的却不过半,余下那些,仅是表面听命于张燕调遣罢了。”

  听到这些时,袁谭的表情变了。

  “玄德公的意思,是……”

  “长公子,在黑山贼中有数十股规模不一的,愿意北上至雁门、云中两郡,不过我军要设法解决他们粮草军需。”

  见袁谭欲言又止,刘备心中暗叹一声,随即说道:“此外长公子还要表态,叫这些部将继续统领本部,只要这些能够促成,则我军在幽并交汇之地立稳脚跟。”

  “趁此机会,长公子派遣能辩之士赶赴南匈奴,以安北将军之名征召骑卒,届时便可直面北上曹军。”

  讲到这里,刘备直勾勾的看向袁谭。

  这是他返回途中,所能想到的最好办法。

  跟曹军的仗,是无法避免了。

  这次曹操主动出击,所针对的不止是袁绍,还有整个汝南袁氏,这一战的规模势必就小不了。

  这就是叫人表态的。

  是继续死命效忠于汝南袁氏,还是说改投到谯县曹氏麾下?

  当观望的不能在观望,必须表明态度之下,那围绕着冀州大地,势必将爆发一场声势浩大的战争。

  别人怎样选,刘备不知道。

  但他却没有任何选择。

  除了跟曹操对抗以外,再没有别的路了。

  毕竟曹操杀自己的心,刘备是清楚的。

  在此等大背景下,除了待在袁谭身边,刘备根本没有别的选择,后续的仗会怎样,刘备预判不到。

  可刘备却知一点,袁谭要在这场风波下倾覆,那他就彻底没有退路了。

  所以这对刘备而言,是一场只能胜,不能败的大战,至少在这风波下,袁谭的地盘不能有损,还要扩大!!

  “玄德公,是谭错怪您了。”

  袁谭面露羞愧,满嘴酒气的朝刘备一礼。

  原以为再没有希望了,可谁又曾想到刘备虽未见到张燕,但却也把一些事做成了,哪怕跟预想的不一样,可这对今下的形势而言,却也算是好消息了。

  “长公子无需这样。”

  刘备抬手还礼,对袁谭道:“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将这些事宜敲定,依着备对曹操的了解,只怕已有大批军队,正朝着赵郡、巨鹿郡、安平国等地汇聚,留给我军的时间不多了啊。”

  该做的事情,自己都做了。

  接下来的事宜,刘备不想掺和了。

  毕竟在袁谭身边,可不止是他一人,在过去那场动荡下,是有一批人投效到袁谭麾下的。

  这其中有多少真心投效的,刘备不知道。

  但刘备却知一点,这其中想豪赌的却不少。

  这就是冀州与别地最不一样的地方。

  因为经历的动乱少,故而冀州是很富庶的,连带着冀州治下的诸族,有很多是很有主见的。

  就像袁谭袁尚哥俩相争,即便是袁绍看出些什么,但他却不能表现出来,因为这背后牵扯到的太多了。

  ‘是时候跟翼德他们联系了。’

  离开正堂时,刘备内心很是复杂。

  别看刘备是待在袁谭麾下的,但是其麾下最精锐的一批,是在张飞的统属下,在代郡一带驻守的。

  而在这过程中,张飞还率部多次出击,跟边塞一带鲜卑展开交战,这使刘备麾下兵马增加不少,尤其是骑卒!

  当然了,为了避免一些事发生,刘备特意叫简雍、糜竺跟着前去,派别人,刘备实在是不放心。

  眼下对刘备而言,最大的难处是可用之人太少了,即便他用尽各种办法,想要招揽一些人手为他驱使,可效果却是很差的。

  这叫刘备很是无奈。

  曾经,刘备也曾恨过曹昂,如果不是他的话,自己麾下也断不会这样,甚至在这份恨之下,刘备还很是羡慕曹昂,刘备根本无法想象,曹昂到底是用什么法子,在短短数载内,就聚拢起一大批文武在麾下驱使的。

  要知道刘备是招揽过人的,知道这其中难度有多大。

  不过眼下的刘备,却已不在意这些了,恨也好,羡慕也罢,这都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相反还会影响到判断,与其那样倒不如设法解决问题来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