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潜伏之路(4)-《我的父亲是曹操》

  人活于世,尤其是处在一定位置上,就会有形形色色的人,盘根错节的关系找上来,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就在所难免的遇到抉择。

  曹昂太清楚这些了。

  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坚守原则,遵循本心的。

  这是违背人性的。

  故而在很多时候,是要有所取舍的。

  能做到相对好,就已是不容易的了。

  在曹昂麾下驱使的文武,武将这块儿还好点,受驻防制度的影响,跟外界接触的相对少一些。

  加之曹氏与袁氏相争,到了最关紧的时刻,曹昂麾下的一众武将,别管位置高低,一个个都是铆足一股劲儿,狠抓麾下操练、演训、比武的。

  毕竟一旦在北的角逐分出胜负,那么在南的他们,就要听从曹昂的号令,对盘踞江东的孙策展开攻势了。

  这点,很多武将看的很透彻。

  曹昂所领征东将军,意味着什么。

  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

  解决掉以孙策为首的割据势力,是征东将军府必然会做的事情。

  如果不能赶在此势下,在战场上立下战功,那么就会被同僚甩开,一旦曹昂携胜返回中枢核心,则这一差距会越来越大。

  在一统天下之势,降临到曹氏麾下时,赶不上较大规模的战役战事,就意味着你要落后别人很多。

  毕竟在曹操曹昂父子俩这边,都是以军功来论一切的,立有军功,对于赏赐晋升是从不吝啬的,与之相反,就是在一旁眼巴巴看着,在曹军内部,可不存在什么资历决定一切的说法。

  武将这边是此等态势,文官就是另一种局面了。

  不管是在襄阳为官,亦或是在地方任职的,在各自位置上,去做具体事宜时,在所难免的会与很多人接触。

  而这接触之下,有很多是揣着想法与算计的。

  尤其是曹昂发起并推动的改革,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扩、调整、完善……这使得太多的利益被触碰,随之而来的就是洗牌与重组。

  这里面的门道深了去了。

  “一个个真是够不容易的。”

  曹昂言语间透着感慨,看着亲军校尉部汇总的公函,“为了一些利,真可谓手段是不用其极,也真是够难为他们的了,呵呵…”

  只是这笑,却带有几分嘲弄。

  垂手而立的祝公道听后,表明没有任何变化,可心里却生出复杂思绪。

  自许都来使,益州各方同期进抵襄阳,作为曹氏在南的核心所在,就像是沸腾了一般,不知有多少群体,在这之下做着各种事情。

  毕竟内部的,外部的全都混在一起,这其中隐藏的利益,要是不挖掘与布局的话,这对他们各自的损失太大了。

  因为这样的事,针对襄阳城、襄阳郡、荆北之地的监察,也在悄无声息间进行了。

  “继续监察吧。”

  曹昂放下公函,看向祝公道,“将与益州各方的监察提级,只要是与之有密切联系的,要将他们背后的情况摸查清楚。”

  “喏!!”

  祝公道当即作揖道,可随即,祝公道却抬头询问,“公子,那在征东将军府,荆州牧府等处任职,与之有联系的……”

  “这部分要严查!!”

  曹昂目光如炬,语气坚定,“任何蛛丝马迹都不放过,既然在其位,就要谋好其职,若是有谁胆敢徇私舞弊,必严惩不贷!!”

  “喏!”

  祝公道再拜道。

  祝公道虽已领命离去,可曹昂的心却不平静,思绪如潮水般涌动。

  曹昂深知眼前这盘大棋何等复杂,这盘棋中每一步都关乎全局,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曹昂闭上双眸,深吸一口气,脑海里浮现各方势力或群体的交织。

  ‘难怪在那个位置上越久,猜忌与多疑就更盛。’

  一个念头,在曹昂心底生出。

  没有处在那境遇上,曹昂对熟知的一些事,其实是不能理解的。

  但随着曹氏不断变强,而他这边所承责任愈重,才真切体会到其中的艰难与险恶。

  利益纠葛如蛛网错综复杂,稍有不慎便会深陷其中,这换做是谁都会特别谨慎的。

  何况他想要做的,还是打破旧格局,重塑新秩序,给这片土地注入些不一样的,好叫他知晓的悲剧不会再重演。

  这就更难了。

  因为这样一来,曹昂要触碰的利益更多,更深。

  甚至有可能的话,因为一些时局的变幻,可能他的父亲都不一定能理解他,为了避免这一步发生,在没有回到中枢核心之前,他必须将一切布置得万无一失才行。

  属于他的人才梯队必须构建好。

  不然,权力从何得到保障?

  也是这样,一个相对干净的人才梯队,是曹昂必须要严抓的,如果连这步都做不好的话,那就不要去谈别的了。

  曹昂深知此事不仅关乎权力稳固,更关乎所谋种种能否有效推行,这是不能有任何马虎的。

  微风拂过,窗棂轻响。

  曹昂缓缓睁开眼眸,看向木窗处,阳光穿过琉璃洒照进来,愈发坚定的眼神,透露出他内心的决绝与坚毅。

  ‘既然有些人,辜负了给予的信任,那就休怪某翻脸无情了!!’

  以铁腕手段整顿内部,是曹昂早就在执行的,不然的话,奖罚分明就成了笑话,对待值得信赖的人,曹昂是极为宽厚的,但对那些背信弃义之徒,曹昂他也绝不会心慈手软。

  毕竟信任破碎了,便破镜难圆。

  ……

  别看襄阳城的局势暗潮汹涌,可这些涟漪却影响不到市面上,毕竟对普罗大众而言,很多时候是处在无意识下的。

  或许风暴都过去了,他们却还不知真相。

  只有其中的极少数,才能察觉到不对劲儿。

  “先生,这样真的好吗?”

  襄阳城内,一处酒馆内。

  庞乐带有顾虑,看向与之对坐的法正,言语间透着复杂,“如今这等局势,对于我等而言,优势本就是不明显的,倘若什么都不做的话,那如何能抢在他人之前,好叫曹征东倾向于我们这边?”

  “将军想过没有,为何自我等来襄后,曹征东就对我等并不热切?”

  法正眉梢微挑,轻抿杯中酒,缓缓道:“真就只是因为治下一些事所累?不见得是这样吧,倘若真是这样的话,曹征东先前何至于能如此迅猛的崛起?”

  庞乐眉头紧皱起来。

  他是武将,对一些事了解不深。

  可对曹昂这个人,他却是清楚的。

  能在短短数载,就凭借着南阳郡一地崛起,曹昂的手段与能力绝非等闲之辈,这点已有事实证明了。

  也是这样,对于曹昂迟迟不接见,庞乐是很着急的。

  如果这次来襄阳,不能把自家主公交代的事办好,一旦叫别人抢占先机,那么在益州的处境,己部就会更加艰难。

  对大义的需求,赵韪是格外看重的。

  没有这个大义,那他就无法在益州立足,更别提扩张势力了。

  “还请先生解惑!”

  沉默许久,庞乐这才作揖拜道。

  见庞乐如此,法正露出不易察觉的笑。

  说起来,他前去江州投效赵韪,在其麾下是不显山不露水的,没办法,谁叫一些东州士、东州兵群体,因为益州的变局聚到庞羲麾下,可偏他法正却到了赵韪麾下,这如何能不叫赵韪犯嘀咕呢?

  赵韪愿意听贾诩的建议,不再选择跟刘璋正面硬撼,这恰是因为赵韪有想法与算计,才选择这样做的。

  庞统留在其麾下,知晓其身份的不多,赵韪希望有曹昂麾下的人,来确保跟曹昂保持微妙联系。

  法正沉吟片刻,缓缓道:“将军也知,庞统是曹征东麾下的,正不知将军为何舍近求远,不想着从庞统身上入手,反而要跟襄阳其他群体保持密切联系?”

  法正的话,叫庞乐表情微变。

  他为何这样,恰是知晓庞统身份,且还知晓些别人不知的。

  “将军想过没有。”

  见庞乐如此,法正继续道:“曹征东先前这样,恰是知晓了这些,所以才会愈发的冷淡,谁又能确保曹征东是想趁此苗头,好好筛查下治下呢?”

  “先生的意思……”

  听到这话,庞乐似想到了什么,表情有了变化。

  “将军,今下对我等而言,机会不多了。”

  法正撩撩袍袖,表情正色道:“如果将军想安稳归益,接下来就必须改变策略才行,要叫曹征东感受到诚意才行,唯有这样,明公想要促成之事,方有可能实现。”

  庞乐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先生所言极是,既如此,那某即刻去找庞统,将……”

  “不可。”

  不等庞乐将话讲完,法正就摆手打断,“先前将军出于一些顾虑,故意冷落了庞统,眼下却如此前去,只怕庞统会猜到什么,如果将军相信正的话,那还请将军沉下心来。”

  “还请先生教某!!”

  庞乐听后,立即说道。

  成了。

  见庞乐如此,法正表明没有变化,可心里却暗暗思量,接下来要做的事,只要能按着事先预想的促成,那他就能通过庞乐,让赵韪对其加深印象,进而获得更多信任,这样有些事就好办了。

  眼下法正做的,更是按贾诩所定来办的,这跟先前是有一定出入的,只不过局势出现了变化,那么有些事就要跟着调整。

  他与庞统的关系,是严格保密的。

  只有他二人知晓。

  有庞统在明处帮衬,一旦他能跻身到赵韪的核心层,那么很多事情就可以顺势推开,而今的形势,就在朝着这一方向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