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中午基本不回家,在厂里凑合吃一口。一来时间紧,二来天寒地冻的,来回折腾不值当,不如趴在办公室桌上歇会儿。
要说宿舍?没有!连集体宿舍都没有。没法子,首都这地界儿,哪儿都缺住人的地方!李娜要是没结婚,兴许能挤进集体宿舍,可都成家了,自然得回自家住去。
更别说,就算管后勤的副厂长破例批间宿舍给李娜,她也不敢要——怕影响不好。
李娜不挑食,能填饱肚子就行。晌午在食堂打了二两二米饭,菜是清汤寡水的熬白菜,汤面上几乎不见油花儿。可别嫌这饭差:二米饭算细粮,李娜的粮票本根本不够,还是王怀兵心疼她,从自个儿定量里硬是抠出些贴补她。
李娜能不吃那拉嗓子的窝窝头就不吃,咽那玩意儿真跟受刑似的。早些年没法子,不吃就得挨饿。
爷爷是伤残老红军,国家没少给照顾。可奶奶生了一窝儿子,儿子们又生了一群孙子。嘴多粮少,爷爷身子还垮了,细粮全紧着他吃。李娜偶尔能沾光吃几口,也不好意思总蹭——老爷子疼她,她也孝顺。
更现实的是:老爷子要没了,补贴一断,全家更得挨饿!
晌午,王怀兵吃过饭后,决定把那半只鸡和答应给李娜的煤渣板,先捎去老两口那儿。那是钢厂用锅炉渣压成的保温板,他带人给钉墙上,好歹能挡点寒气。
至于说那一群人在背后讲究他,他不在那儿,也知道在讲究他个啥,不过就是他不在乎就是了。
他也没想过让他老婆给那群人做饭什么的。虽说联络感情很重要,但方式有很多种,他也犯不着委屈他老婆不是。
那群人啊,受孔孟文化的影响,虽然嘴上不说,那套规矩却贯彻到底。
就算是他愿意在家里请那些人吃饭,让李娜给做,再找个厨子,但李娜这个女主人若是上桌的话,他们没一个能满意的。
当然了,他们的老婆也不上桌吃饭!
他也不愿意惯着他们那一群人的臭毛病,惯着也没用。他们这伙子人讲究的是资源互换,不让那群人来他家让他老婆给做顿饭,就成的事儿。
有一回去部里开会,也是赶巧了,正好在副部长家吃饭,副部长的夫人也上桌了。
其实挺正常的事,但那群人吧,表面上不说什么,王怀兵看表情就看出来了不满意——就这还是领导的老婆呢。
背地里,那些人认为透不出风去的“蛐蛐”就说女人没有资格上桌。当然了,这种观念上的事儿,他也不愿意跟这些人呛呛,呛呛也没用。
这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规矩大过天,可不是说他能给扳正过来的。
他也不会完全顺着这些人……
不然就,就这几位的老婆,有一位职位最高的都是医院的副院长了。在他们眼里,女人就是女人,就是没有上桌的资格!
哪怕是副院长,在医院忙活那一摊子,回家照样得把家里收拾得特别好,把他们伺候得跟爷似的!
老两口住在音儿胡同的一个大杂院里。这是个三进的院子,塞下了三十二户人家。想想这人是怎么住的吧!
吉普车停在门口,王怀兵下车走到老两口门前,跺掉棉皮鞋上的雪,拎着麻袋进门:“爷,奶!我捎点东西来!”
李奶奶踮着小脚,裹脚布倒是早放开了,掀开厚门帘:“哎哟,怀兵!这大冷天的……快进屋!你晌午吃没?灶上还有半碗糊糊……”
王怀兵摇摇头,从麻袋里掏出油纸包:“您别忙活了!您二老瞧!”他压低声音,“娜娜特意拿布票和人换的大公鸡,非让给您二老捎半只来,好好补补身体!”
李爷爷裹着旧军大衣,从炕上撑起身——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屋里虽然生着炉子,但老百姓都舍不得烧。再说定量就那么多,能省就省,实在冻得不行了才烧点儿。
“娜娜这孩子又乱花钱!好好的布票,乱换啥?”李爷爷念叨着。
王怀兵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把鸡塞到奶奶手里:“爷爷,您就别操这个心了。有我在呢,饿不着您孙女,也冻不着她。”他特意强调,“这可是娜娜的心意!她总惦记着您当年打仗落下的咳疾,非得让带半只鸡来给您补补!”说完转身拖过麻袋,“还有好东西——”他拍着锅炉渣板,“钢厂新压的保温板,结实着呢,我给钉上!”
“哎哟,这可是好东西呀!”李奶奶摸着粗糙厚实的板面,眼圈有点红,“这可真厚实……比糊报纸强多了!可你们小两口自己……”
“您甭操心我们!”王怀兵是个厂长,可干起活来一点不含糊,说话间就抄起榔头,“我这别的本事没有,但养家还是足够的,您二老就放心吧!”
咚咚的敲钉子声在屋里响起来。
爷爷突然抓住他胳膊:“怀兵啊!下回别送这么好的东西……我这把老骨头糟践不起!你们年轻人才是奔日子的……”
王怀兵手上用力,钉牢最后一块板:“爷,您说这话,娜娜知道了该骂我了!她总念叨——”他模仿着李娜心疼又倔强的语气,“当年要不是爷饿着肚子省下馍馍喂我,我早饿死在三年灾害了!没有您和奶奶,哪有我李娜!您二老好好的,就是她最大的福气。”
王怀兵又陪老两口说了几句话,洗完手,就赶紧告辞了。他这个厂长事儿不少,眼下大冬天的,又快过年了,正是抓生产的关键时候。电厂要是供不上电,那问题可就大了。
要说宿舍?没有!连集体宿舍都没有。没法子,首都这地界儿,哪儿都缺住人的地方!李娜要是没结婚,兴许能挤进集体宿舍,可都成家了,自然得回自家住去。
更别说,就算管后勤的副厂长破例批间宿舍给李娜,她也不敢要——怕影响不好。
李娜不挑食,能填饱肚子就行。晌午在食堂打了二两二米饭,菜是清汤寡水的熬白菜,汤面上几乎不见油花儿。可别嫌这饭差:二米饭算细粮,李娜的粮票本根本不够,还是王怀兵心疼她,从自个儿定量里硬是抠出些贴补她。
李娜能不吃那拉嗓子的窝窝头就不吃,咽那玩意儿真跟受刑似的。早些年没法子,不吃就得挨饿。
爷爷是伤残老红军,国家没少给照顾。可奶奶生了一窝儿子,儿子们又生了一群孙子。嘴多粮少,爷爷身子还垮了,细粮全紧着他吃。李娜偶尔能沾光吃几口,也不好意思总蹭——老爷子疼她,她也孝顺。
更现实的是:老爷子要没了,补贴一断,全家更得挨饿!
晌午,王怀兵吃过饭后,决定把那半只鸡和答应给李娜的煤渣板,先捎去老两口那儿。那是钢厂用锅炉渣压成的保温板,他带人给钉墙上,好歹能挡点寒气。
至于说那一群人在背后讲究他,他不在那儿,也知道在讲究他个啥,不过就是他不在乎就是了。
他也没想过让他老婆给那群人做饭什么的。虽说联络感情很重要,但方式有很多种,他也犯不着委屈他老婆不是。
那群人啊,受孔孟文化的影响,虽然嘴上不说,那套规矩却贯彻到底。
就算是他愿意在家里请那些人吃饭,让李娜给做,再找个厨子,但李娜这个女主人若是上桌的话,他们没一个能满意的。
当然了,他们的老婆也不上桌吃饭!
他也不愿意惯着他们那一群人的臭毛病,惯着也没用。他们这伙子人讲究的是资源互换,不让那群人来他家让他老婆给做顿饭,就成的事儿。
有一回去部里开会,也是赶巧了,正好在副部长家吃饭,副部长的夫人也上桌了。
其实挺正常的事,但那群人吧,表面上不说什么,王怀兵看表情就看出来了不满意——就这还是领导的老婆呢。
背地里,那些人认为透不出风去的“蛐蛐”就说女人没有资格上桌。当然了,这种观念上的事儿,他也不愿意跟这些人呛呛,呛呛也没用。
这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规矩大过天,可不是说他能给扳正过来的。
他也不会完全顺着这些人……
不然就,就这几位的老婆,有一位职位最高的都是医院的副院长了。在他们眼里,女人就是女人,就是没有上桌的资格!
哪怕是副院长,在医院忙活那一摊子,回家照样得把家里收拾得特别好,把他们伺候得跟爷似的!
老两口住在音儿胡同的一个大杂院里。这是个三进的院子,塞下了三十二户人家。想想这人是怎么住的吧!
吉普车停在门口,王怀兵下车走到老两口门前,跺掉棉皮鞋上的雪,拎着麻袋进门:“爷,奶!我捎点东西来!”
李奶奶踮着小脚,裹脚布倒是早放开了,掀开厚门帘:“哎哟,怀兵!这大冷天的……快进屋!你晌午吃没?灶上还有半碗糊糊……”
王怀兵摇摇头,从麻袋里掏出油纸包:“您别忙活了!您二老瞧!”他压低声音,“娜娜特意拿布票和人换的大公鸡,非让给您二老捎半只来,好好补补身体!”
李爷爷裹着旧军大衣,从炕上撑起身——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屋里虽然生着炉子,但老百姓都舍不得烧。再说定量就那么多,能省就省,实在冻得不行了才烧点儿。
“娜娜这孩子又乱花钱!好好的布票,乱换啥?”李爷爷念叨着。
王怀兵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把鸡塞到奶奶手里:“爷爷,您就别操这个心了。有我在呢,饿不着您孙女,也冻不着她。”他特意强调,“这可是娜娜的心意!她总惦记着您当年打仗落下的咳疾,非得让带半只鸡来给您补补!”说完转身拖过麻袋,“还有好东西——”他拍着锅炉渣板,“钢厂新压的保温板,结实着呢,我给钉上!”
“哎哟,这可是好东西呀!”李奶奶摸着粗糙厚实的板面,眼圈有点红,“这可真厚实……比糊报纸强多了!可你们小两口自己……”
“您甭操心我们!”王怀兵是个厂长,可干起活来一点不含糊,说话间就抄起榔头,“我这别的本事没有,但养家还是足够的,您二老就放心吧!”
咚咚的敲钉子声在屋里响起来。
爷爷突然抓住他胳膊:“怀兵啊!下回别送这么好的东西……我这把老骨头糟践不起!你们年轻人才是奔日子的……”
王怀兵手上用力,钉牢最后一块板:“爷,您说这话,娜娜知道了该骂我了!她总念叨——”他模仿着李娜心疼又倔强的语气,“当年要不是爷饿着肚子省下馍馍喂我,我早饿死在三年灾害了!没有您和奶奶,哪有我李娜!您二老好好的,就是她最大的福气。”
王怀兵又陪老两口说了几句话,洗完手,就赶紧告辞了。他这个厂长事儿不少,眼下大冬天的,又快过年了,正是抓生产的关键时候。电厂要是供不上电,那问题可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