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韩云撒粮撒出万民伞,灾民绣出人间传奇-《我就想当大善人,非逼着我造反》

  用这些“不值钱”的铜疙瘩,换取整个白河县百万民心,换取无数人发自肺腑的感恩戴德,换取一种“我就是救世主”的爆棚成就感!

  这笔买卖,怎么算,都是血赚!

  赚翻了!

  “他娘的,这种撒币救世的感觉,真是……太爽了!”

  韩云看着一车车铜钱被运出去,又看着一车车粮食被运进来,嘴角咧到了耳根。

  这种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掌控别人生死祸福的感觉,让他沉醉不已。

  这白河县,因为他的存在,而免于一场浩劫。

  这种感觉,比当土皇帝还过瘾!

  韩云的“撒币救世”壮举,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席卷了整个死气沉沉的白河县!

  不,那不是涟漪!

  那是滔天巨浪!

  是足以将所有绝望和死寂彻底掀翻的希望狂潮!

  随着韩氏粮铺的粮食一天天、一车车地运往灾民手中,白河县的景象,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惊人的变化。

  那些原本饿得皮包骨头,眼神麻木,在死亡边缘徘徊的灾民,脸上渐渐有了血色。

  那些原本因为饥饿而哭嚎不止的孩童,怀里揣着热乎乎的杂粮饼,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那些原本准备卖儿卖女,甚至打算一根绳子了结自己的家庭,重新燃起了活下去的勇气!

  “呜呜呜……俺,俺还以为俺这把老骨头就要交代在今年了,没想到……没想到还能吃上一口饱饭啊!”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粥,浑浊的老泪止不住地往下淌,几乎要滴进碗里。

  “韩爷!韩爷真是我们白河县的救星啊!”

  “何止是救星!简直是活菩萨下凡,是再生父母啊!”

  这样的对话,这样的场景,在白河县的每一个角落不断上演。

  从最初的将信将疑,到后来的奔走相告,再到现在的顶礼膜拜!

  “韩云”这两个字,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名字那么简单了。

  它代表着粮食!代表着活路!代表着希望!

  它像一轮烈日,驱散了笼罩在白河县上空的死亡阴霾!

  一时间,整个白河县的百姓,无论男女老幼,提到“韩爷”,无不眼含热泪,声音哽咽,充满了最原始、最真挚的感激与崇敬!

  “韩爷的大恩大德,咱们这辈子都还不完啊!”

  “是啊!要不是韩爷,咱们现在恐怕都已经成了路边的饿殍了!”

  “县太爷?哼!跟韩爷比起来,他连个屁都不是!”

  “还有那些黑了心的粮商,活该他们的粮食烂在仓库里发霉!”

  百姓们自发地聚集在一起,谈论着韩云的恩情,越说越激动,越说越觉得,仅仅是口头上的感谢,根本不足以表达他们心中那如同火山喷发般的感激之情!

  “不行!咱们不能就这么干领着韩爷的恩情!”

  人群中,一个颇有声望的老秀才,激动地一拍大腿,胡子都翘了起来。

  “咱们得有所表示!得让韩爷知道,咱们白河县的百姓,都是知恩图报的!”

  “对!老先生说得对!”

  立刻有人应和。

  “可咱们能做点什么呢?给韩爷送礼?韩爷家财万贯,哪里看得上咱们这点东西?”

  一个壮汉挠了挠头,有些犯愁。

  是啊,韩爷什么都不缺,他们这些穷苦百姓,又能拿出什么像样的东西呢?

  老秀才捋了捋胡须,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礼物不在贵重,在于心意!依老朽看,咱们合该为韩爷立上一把‘万民伞’!”

  “万民伞?”

  众人先是一愣,随即眼睛齐刷刷地亮了起来!

  “对啊!万民伞!”

  “这个好!这个好!万民伞,代表万民敬仰,最适合韩爷了!”

  “咱们就把对韩爷的感激,都绣在这伞上,让韩爷看到咱们的心意!”

  这个提议,如同一颗火星掉进了干柴堆,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热情!

  “我家里还有几尺去年剩下的红布,虽然旧了点,但洗干净了还能用!”

  一个妇人立刻说道。

  “我家有针线!”

  “我认得几个字,可以在伞上写字!”

  “我力气大,到时候抬伞!”

  一时间,群情激昂!

  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没钱的就出力气!

  整个白河县,仿佛都因为这把即将诞生的“万民伞”而动员了起来!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县城的每一个角落,甚至传到了周边的村镇。

  无数受过韩云恩惠的百姓,纷纷响应。

  那些心灵手巧的妇人,自发地组织起来,将各家凑来的布料精心剪裁,然后一针一线地缝制起来。

  她们的眼睛或许因为长期的饥饿和操劳而有些昏花,但手中的针线,却异常地稳健。

  每一针,都凝聚着劫后余生的庆幸。

  每一线,都缠绕着发自肺腑的感恩。

  男人们则去寻找最坚固的竹子做伞骨,请最好的木匠来打磨伞柄。

  识字的人,则在一旁出谋划策,斟酌着伞面上该题上什么样的字句,才能最好地表达他们的敬意。

  一时间,白河县因为这把“万民伞”,变得热闹非凡,充满了勃勃生机。

  这股发自民间的、纯粹的、热烈的浪潮,甚至让县衙里的刘县令都感到了一丝心惊肉跳。

  他躲在后堂,听着外面百姓们对韩云的歌功颂德,脸色铁青,手中的茶杯被他捏得咯咯作响。

  “反了!反了!这韩云是想干什么?收买人心吗?”

  刘县令气得直哆嗦,可他又有什么办法?

  他那点杯水车薪的赈灾,跟韩云这种撒金山银海般的壮举比起来,简直就是个笑话!

  他现在连县衙的大门都不敢轻易出,生怕被那些对他怨声载道的百姓给堵住。

  几天之后。

  一把巨大而华丽的红色绸缎伞,终于制作完成!

  伞面用的是上好的红绸,虽然是由无数小块拼接而成,但手艺精湛,几乎看不出痕迹。

  伞面上,用金色的丝线,绣着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恩泽万民,功盖日月”!

  旁边还有一行小字:“白河县万民敬立”。

  伞的边缘,坠着五彩的流苏,随着微风轻轻飘荡,煞是好看!

  这把伞,或许不是最名贵的,但它绝对是整个白河县,乃至整个大周朝,最有分量的一把伞!

  因为它承载的,是数十万白河县百姓最真挚、最沉甸甸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