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诚应该庆幸。
庆幸国际期货市场的大行情,吸引了投资机构的注意力,也占用了它们的大量资金。
不然,局面如何不好说,起码他没办法短时间内确定,到底是哪个王八蛋在打长实的主意。
这也是内陆操盘团队稚嫩的地方。
直愣愣的通过中行港岛分行流转资金,一共就开了几个稍微有点路子,就能很容易确定来头的股票账户。
李家诚都没动用关系,只让操盘经理稍微一打听,就锁定了向长实发起“突袭”的……是内陆的中行?
这个消息,让李家诚的小心肝一顿乱颤。
众所周知,内陆的一切都是公家的。包括在港岛经营的华润和招商局,也是公家的。
到现在为止,除了据说是实验性质的,背景复杂的沧浪公司,还没听说过存在其他私人财团和投资机构。
中行看好长实,想趁着低价搞投资性的持股?
但如果是投资性的吸入股份,哪有这么猛砸硬抢的!?
做咩呀?
该不会是想吞下长实吧?!
一时间,李家诚都不知道自己该嚎啕大哭,还是该深表荣幸了。
也不知道该动用一切手段全力抵抗。还是放弃挣扎,喜迎王师垂青……
矛盾的心态下,神志飘忽的到汇丰求见沈壁……沈壁也懵了。
正常情况下,港岛的金融市场稍微有一丁点风吹草动,就会立马惊动这只趴在中心点的老蜘蛛。
但这段时间不止沈壁,整个汇丰的注意力,全在纽约期货市场和国际大势上。
时差的影响下,晚上关注行情白天综合研判制定策略,压根没有精力关注脚下的些许小事。
沈壁也拿捏不准内陆到底要干嘛。
拿捏不准怎么办?
找可能知情的人确定一下呗~
连着打了好几个电话,最后在港岛大汇堂书画展主场侧面的副厅里,找到了曲某人。
一副学生扮相的曲某人冷着脸上楼接电话后,一身体面西装,标准成功人士扮相的向荣,稍稍犹豫后踱着步子走到曲卓之前待得那地儿……旁边的一对父子身边。
父亲五十来岁,叫吕志和,是港岛石矿大王。今年在尖沙咀东部的傍海地,连地皮带建筑一共投了三亿六千八百万,兴建了一座海景假日酒店,算是一只脚踩进了酒店业。
儿子叫吕耀东,吕家长子,今年不到三十。是吕志和倾力培养的接班人。
不算今年刚建成的酒店,吕家主营的是石料建材,跟管理安泰建筑的向荣交情不错。
所以,向荣才在曲卓离开后,稍显犹豫后踱步过去提醒吕志和:“?"吕老板,知唔知头先喺你身边嗰个后生仔系边个啊?"”
“边个?”吕志和下意识往曲卓离开的方向看了一眼。
“?佢就系大屿王。”向荣脸上虽然在笑,但语气是很重的提醒。
“哦?”吕志和又往曲卓离开的方向看……心里打了个突儿。
他不久之前还拜托向荣,有机会帮忙引荐一下,没想到今天居然对面不相识。
关键是,刚才无心的笑骂,似乎惹得旁边的学生仔很是不悦的看了一眼长子。
爷俩都是大人物,还是在书画展这种高雅的地方,哪会失了身份,跟一学生仔一般见识,便给无视了……
为啥托向荣帮忙引荐,认识一下“大屿王”?
吕家眼下虽然开始涉足酒店业,但老本行并不打算扔下。
大屿山预计四期工程呢,对建筑石料的需求是巨大的。结果呢,开工至今一直用的都是内陆的石料。作为港岛的石矿大王,一点份额都没拿到。
更大的问题是,现在消息已经非常明确,未来元朗和北区会兴建大批工厂。有了工厂就有了人气,有了人气就会有大批商住楼房。
而元朗和北区,又距离内陆那么近。如果同样都使用内陆的石料,吕家该何去何从?
危机当前,却说不出个不是来。
毕竟内陆的石料是真的便宜,主顾从价优者购无可厚非。
要讲起来,吕家和内陆是有点小交情的。
南北盲肠大战期间,吕志和突破禁运封锁,从星加坡采购物资销往内陆。
就当时的情况和环境而言,不谋求暴利,不以次充好,确实已经算是很大的人情了。
但就规模而言,吕家倒腾的那点玩意,别说跟霍家比,连濠镜的马家都远远不如。
而且,也不算很便宜。
起码吕志和借机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后面用赚到的钱以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的价格,拿下了老美留在冲绳岛上的大量开山机器。再将机器弄到港岛转售,才真正意义上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吕志和也不确定,当年的那点“小人情”到底还作不作数。
而且吧……十一前他也收到了内陆的观礼邀请,犹豫后给婉拒了。
因为他看的很清楚,别看内陆和戴英眼下处的好像不错,这合作那合作的。但用不了几年,肯定会因为港岛的归属问题起间隙。
他的家当全在港岛,属实不敢早早的站队。
所以,借口酒店新建杂事缠身,子女年轻不能顶事,实在走不开……
虽然理由无懈可击,但心里很是没底,担心内陆面上大度,心里小气。
这种情况下,就更没办法跟内陆沟通石料的问题了。
一方面是抹不开面子,另一方面是担心内陆趁机提什么让他为难的要求……
担心这担心那,最后听取了几位博识友人的建议,决定先接触下那位在港岛民众面极为低调,但影响力绝对不容小觑,关键好像还跟鬼佬关系非常亲密的“大屿王”。
想要达成心愿,最方便的路子无疑是曲久勷和曲静,但做建材的跟做电子的搭不上界,一时也找不到既有分量又有面子的介绍人。
但是,做建材的能搭上做建筑的,便求到了向荣那里。
向荣心里是犹豫的,但又不好拒绝,只能以“那位”不在港岛为由,使出了拖字诀。
寻思着等有合适的机会点,先跟曲久勷探探口风。
正琢磨曲久勷呢,不靠谱的就邀请他来大汇堂看书画展。
为啥叫上向荣?
因为向家也就向荣看起来“斯文”点,还是做正行的,出现在书画展这种地方不违和。
喊向荣来干嘛?
曲久勷眼下在港岛虽然朋友无数,但也非常要面子。有些事需要帮忙时,只好意思跟托底的“兄弟”开口。
带向荣过来,是给他指了一幅画,叮嘱等拍卖那天一旦冷场了,给往上抬一抬价。
向荣满口答应,并深感责任重大。回去一琢磨……这事儿一个人……好像不大好办呐。
确实不好办。
难道拍卖到那幅画时,拍卖师喊一百,他举牌喊一万。等了几秒见没人加价,再举牌喊十万?
再等几秒再举……那不秀逗嘛。
所以,他今天特意又带了俩做正行的朋友过来,给对方指清楚那幅画。到时候管它是不是冷场呢,都要在拍卖会上演一出龙争虎斗。
不曾想,带着朋友走到展示画作的副馆时,瞅见“那位”居然跟吕志和父子站在一起。
起初以为两边已经搭上线了,默默观察了一下……不是,完全没有任何交流,就是赶巧离得比较近罢了。
这种情况下,向荣就不好过去了。
“那位”穿的跟个学生仔似的,摆明了不想被打扰。他又含含糊糊的答应了吕志和……碰一起,给不给介绍呀?
所以,低声招呼两位朋友,脚步丝滑的转身远离,杵一不起眼的地方暗暗观察。
这一观察……“那位”原本没什么特别神情的脸色,忽然肉眼可见的冷了下去。
看架势……好像是听到了什么。
周围没其他人,大概率是吕志和父子说了不该说的话。
而且,父子俩当时站的位置,旁边就是幅画……
庆幸国际期货市场的大行情,吸引了投资机构的注意力,也占用了它们的大量资金。
不然,局面如何不好说,起码他没办法短时间内确定,到底是哪个王八蛋在打长实的主意。
这也是内陆操盘团队稚嫩的地方。
直愣愣的通过中行港岛分行流转资金,一共就开了几个稍微有点路子,就能很容易确定来头的股票账户。
李家诚都没动用关系,只让操盘经理稍微一打听,就锁定了向长实发起“突袭”的……是内陆的中行?
这个消息,让李家诚的小心肝一顿乱颤。
众所周知,内陆的一切都是公家的。包括在港岛经营的华润和招商局,也是公家的。
到现在为止,除了据说是实验性质的,背景复杂的沧浪公司,还没听说过存在其他私人财团和投资机构。
中行看好长实,想趁着低价搞投资性的持股?
但如果是投资性的吸入股份,哪有这么猛砸硬抢的!?
做咩呀?
该不会是想吞下长实吧?!
一时间,李家诚都不知道自己该嚎啕大哭,还是该深表荣幸了。
也不知道该动用一切手段全力抵抗。还是放弃挣扎,喜迎王师垂青……
矛盾的心态下,神志飘忽的到汇丰求见沈壁……沈壁也懵了。
正常情况下,港岛的金融市场稍微有一丁点风吹草动,就会立马惊动这只趴在中心点的老蜘蛛。
但这段时间不止沈壁,整个汇丰的注意力,全在纽约期货市场和国际大势上。
时差的影响下,晚上关注行情白天综合研判制定策略,压根没有精力关注脚下的些许小事。
沈壁也拿捏不准内陆到底要干嘛。
拿捏不准怎么办?
找可能知情的人确定一下呗~
连着打了好几个电话,最后在港岛大汇堂书画展主场侧面的副厅里,找到了曲某人。
一副学生扮相的曲某人冷着脸上楼接电话后,一身体面西装,标准成功人士扮相的向荣,稍稍犹豫后踱着步子走到曲卓之前待得那地儿……旁边的一对父子身边。
父亲五十来岁,叫吕志和,是港岛石矿大王。今年在尖沙咀东部的傍海地,连地皮带建筑一共投了三亿六千八百万,兴建了一座海景假日酒店,算是一只脚踩进了酒店业。
儿子叫吕耀东,吕家长子,今年不到三十。是吕志和倾力培养的接班人。
不算今年刚建成的酒店,吕家主营的是石料建材,跟管理安泰建筑的向荣交情不错。
所以,向荣才在曲卓离开后,稍显犹豫后踱步过去提醒吕志和:“?"吕老板,知唔知头先喺你身边嗰个后生仔系边个啊?"”
“边个?”吕志和下意识往曲卓离开的方向看了一眼。
“?佢就系大屿王。”向荣脸上虽然在笑,但语气是很重的提醒。
“哦?”吕志和又往曲卓离开的方向看……心里打了个突儿。
他不久之前还拜托向荣,有机会帮忙引荐一下,没想到今天居然对面不相识。
关键是,刚才无心的笑骂,似乎惹得旁边的学生仔很是不悦的看了一眼长子。
爷俩都是大人物,还是在书画展这种高雅的地方,哪会失了身份,跟一学生仔一般见识,便给无视了……
为啥托向荣帮忙引荐,认识一下“大屿王”?
吕家眼下虽然开始涉足酒店业,但老本行并不打算扔下。
大屿山预计四期工程呢,对建筑石料的需求是巨大的。结果呢,开工至今一直用的都是内陆的石料。作为港岛的石矿大王,一点份额都没拿到。
更大的问题是,现在消息已经非常明确,未来元朗和北区会兴建大批工厂。有了工厂就有了人气,有了人气就会有大批商住楼房。
而元朗和北区,又距离内陆那么近。如果同样都使用内陆的石料,吕家该何去何从?
危机当前,却说不出个不是来。
毕竟内陆的石料是真的便宜,主顾从价优者购无可厚非。
要讲起来,吕家和内陆是有点小交情的。
南北盲肠大战期间,吕志和突破禁运封锁,从星加坡采购物资销往内陆。
就当时的情况和环境而言,不谋求暴利,不以次充好,确实已经算是很大的人情了。
但就规模而言,吕家倒腾的那点玩意,别说跟霍家比,连濠镜的马家都远远不如。
而且,也不算很便宜。
起码吕志和借机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后面用赚到的钱以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的价格,拿下了老美留在冲绳岛上的大量开山机器。再将机器弄到港岛转售,才真正意义上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吕志和也不确定,当年的那点“小人情”到底还作不作数。
而且吧……十一前他也收到了内陆的观礼邀请,犹豫后给婉拒了。
因为他看的很清楚,别看内陆和戴英眼下处的好像不错,这合作那合作的。但用不了几年,肯定会因为港岛的归属问题起间隙。
他的家当全在港岛,属实不敢早早的站队。
所以,借口酒店新建杂事缠身,子女年轻不能顶事,实在走不开……
虽然理由无懈可击,但心里很是没底,担心内陆面上大度,心里小气。
这种情况下,就更没办法跟内陆沟通石料的问题了。
一方面是抹不开面子,另一方面是担心内陆趁机提什么让他为难的要求……
担心这担心那,最后听取了几位博识友人的建议,决定先接触下那位在港岛民众面极为低调,但影响力绝对不容小觑,关键好像还跟鬼佬关系非常亲密的“大屿王”。
想要达成心愿,最方便的路子无疑是曲久勷和曲静,但做建材的跟做电子的搭不上界,一时也找不到既有分量又有面子的介绍人。
但是,做建材的能搭上做建筑的,便求到了向荣那里。
向荣心里是犹豫的,但又不好拒绝,只能以“那位”不在港岛为由,使出了拖字诀。
寻思着等有合适的机会点,先跟曲久勷探探口风。
正琢磨曲久勷呢,不靠谱的就邀请他来大汇堂看书画展。
为啥叫上向荣?
因为向家也就向荣看起来“斯文”点,还是做正行的,出现在书画展这种地方不违和。
喊向荣来干嘛?
曲久勷眼下在港岛虽然朋友无数,但也非常要面子。有些事需要帮忙时,只好意思跟托底的“兄弟”开口。
带向荣过来,是给他指了一幅画,叮嘱等拍卖那天一旦冷场了,给往上抬一抬价。
向荣满口答应,并深感责任重大。回去一琢磨……这事儿一个人……好像不大好办呐。
确实不好办。
难道拍卖到那幅画时,拍卖师喊一百,他举牌喊一万。等了几秒见没人加价,再举牌喊十万?
再等几秒再举……那不秀逗嘛。
所以,他今天特意又带了俩做正行的朋友过来,给对方指清楚那幅画。到时候管它是不是冷场呢,都要在拍卖会上演一出龙争虎斗。
不曾想,带着朋友走到展示画作的副馆时,瞅见“那位”居然跟吕志和父子站在一起。
起初以为两边已经搭上线了,默默观察了一下……不是,完全没有任何交流,就是赶巧离得比较近罢了。
这种情况下,向荣就不好过去了。
“那位”穿的跟个学生仔似的,摆明了不想被打扰。他又含含糊糊的答应了吕志和……碰一起,给不给介绍呀?
所以,低声招呼两位朋友,脚步丝滑的转身远离,杵一不起眼的地方暗暗观察。
这一观察……“那位”原本没什么特别神情的脸色,忽然肉眼可见的冷了下去。
看架势……好像是听到了什么。
周围没其他人,大概率是吕志和父子说了不该说的话。
而且,父子俩当时站的位置,旁边就是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