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讲…相对来说…搞学术的群体,胆子比“其他人”要小,也更加谨慎。
不提曲某人在业内的种种恶名,“7899”是众所周知的,事关国家级合作和赚取外汇的重中之重的项目。
如此分量的项目,还有人不怕死,硬着头皮也要往上面蹭?
原因非常简单……
77年?,首次提出恢复、重建技术职称体系。
78年,恢复高考的同时,高等院校率先重启职称评定。
79年?,卫生、工程等领域陆续确定职称条例……
(此时职称为荣誉称号,未与工资直接挂钩)
明白了吧?
曲某人不急,甚至上次邓楠跟他提过一次后,直接忘脑后了,压根就不关心。
他也不需要关心。
“副高”呈报材料都是老高同志亲自动笔给整理的,还关心个什么劲儿?
为了他这个副高的职称,国科院还特意劳烦驻伦敦使馆的同志联系剑桥,询问能不能提前把学位证明开出来。
剑桥听说事关曲某人的行业资格评定,二话没说,且效率极高。
不但开出了物理学、电子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三个博士学位的证明信,顺带着还整理出一份曲某人在剑桥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和发表在各大重量级学术刊物上的,一系列超高含金量的论文目录。
嗯,就那几个项目的论文数量,已经可以编纂成目录了。
有了这些东西,即便曲卓在国内的所有成就都不提,评“正高”的资格都够了。一个“副高”毫无争议稳稳当当。
他稳当,别人呢?
中断了多少年啦,一个两个的全都红眼啦……
为了在争取“荣誉”的道路上,多积攒一点点“弹药”,某人的那点恶名……不能说没用,只能说“恶”的还不够。
啥叫积攒弹药?
眼下的评定标准,基本继承了60年的暂行规定。采取专家评审制度,主要参照的是学术水平与工作成就。
学术水平,就是看发表的论文和学术文章。
工作成就范围就大了。
在没有明确标准的前提下,约等于一个筐,甭管有用没用先往里面装,把 “体量”撑起来再说。
就跟考试时哪怕不会的题,也不能空着一个道理。
在先有“体量”的前提下,再追求“质量”。
国家级重大项目中,提出重要建议并被采纳,绝对属于有分量的“成就”,可不得绞尽脑汁的指点两句嘛。
乱糟?
乱不乱糟不知道,反正83年因制度缺陷及其他问题,被叫停了……
原本大家都在趁最后还有一点点时间积极准备,周六下午,忽然传出的一个消息……
上面刚做出决定:从严要求论文和学术文章的质量,不但对不同级别职称的刊发级别,做了明确的规定。还针对论文和文章的含金量,组织较差评定。
另外,对“工作成就”一项,也做出了详细的补充规定。细节很多,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滥竽充数的那些都不做数了。
宁可慢,年底来不及就改到年前,年前还来不及就改到清明,也要从严把关……
消息一传出来,一群一群的面上不说什么,心里和背地里各种骂,骂别人弄的太过分,以至于被上面关注到,搞得大家都难受。
周六晚些时候和周天上午,又有两个消息先在小圈子里传播,继而向更大范围扩散,都是关于计算机中心的。
一个是,那小子回来了。
另一个是,之前7899项目组虚心接受的各方意见被全部推翻。
根本不用任何知情人爆料,也根本不需要任何证据。三件事放在一起,很多人脑子里都不需要推导就冒出一个笃定念头:小兔崽子又告状啦!
肯定的!
准没跑!
于是,看不见更听不到的骂声在20至赫兹以外的频段震耳欲聋。
骂那些“慌不择路”的……脑袋缺零件呀?非撩拨那个小王八蛋干嘛?
更骂某个“小王八蛋”……冤有头债有主,哪个撩拨你你对付哪个,一杆子把所有人都抡了,就不怕生儿子没屁眼儿?
真是个祸害!
某人的听力确实不正常的好,但没专门测过,有没有超过人类感知频率的上限和下限。
大概率是不能的。
因为,他听不到四面八方无声的谩骂与咆哮……
周一,徐晓燕带着助理飞羊城,同行的还有国科院杨副书籍、黄玲义、方文山和国科院从北大借的一名法学教授和一名法学博士生。
前者是代表两岸基金会,应邀去跟南洋的朋友见面,后者带着三提箱的专利目录先一步去港岛,与司力达的专利律师对接。
大批专利资料随后用火车发过去……
两拨人都是过去工作的,方文山是奖励他去港岛玩一圈儿。
别看曲某人到单位时,一个个的牢骚一大堆,但之前一帮打着审评名义的货大谈特讲说胡话时,就小方敢仗义执言。
虽然只说了几句就被韩文泓拦了,但起码开口了。
然后,就被半导体所的老几位“因公”喊过去帮忙了。
屁的帮忙,怕臭小子继续乱说话得罪人……
同一天,还有一班专机起飞,一班专列回京。
专机是三号出发去大英,开启了为期一周的“交流”。回京的专列……不能说专列,是正常列车上单独挂了一节专用车厢。
曹老回来了。
羊城、鹏城、香洲的相关调查已经完成,粤东和沪市的分别有专班进驻。被没完没了的求情,气到血压爆表老太太回来,跟纪律和法律系统的人商量处理的范围和度。
如何处理,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后面如何防止死灰复燃,如何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和监管机制……
傍晚时分,于芳提前给帽儿胡同打了通电话,天擦黑时带着老太太来找贰金鹏按按腰。
出去折腾一大趟,脖子是僵的,半边膀子抬不起来,老腰也又直不起来了,带得腿使不上劲,走道都得人扶着。
都这样啦,回来后还硬撑着开了整整一下午的会。
用药酒推嘛,没法隔着衣服。七十好几的老太太啦,居然还放不开。
曲卓在院里听屋里“推推腰就行”的话,气的直嚷嚷:“多大岁数啦还讲究那些?贰师父,别听她的,从脖子到腿都好好推一推。治病什么时候轮到病号做主啦?按!”
“贰师父,你放心使劲儿。”屋里陪着老太太的小丫头,给了贰金鹏一鼓励的眼神儿。
“……”
同样在屋里陪着老太太的于芳没吱声,心里暗暗冲外面的倒霉孩子挑了下大拇哥。
不提曲某人在业内的种种恶名,“7899”是众所周知的,事关国家级合作和赚取外汇的重中之重的项目。
如此分量的项目,还有人不怕死,硬着头皮也要往上面蹭?
原因非常简单……
77年?,首次提出恢复、重建技术职称体系。
78年,恢复高考的同时,高等院校率先重启职称评定。
79年?,卫生、工程等领域陆续确定职称条例……
(此时职称为荣誉称号,未与工资直接挂钩)
明白了吧?
曲某人不急,甚至上次邓楠跟他提过一次后,直接忘脑后了,压根就不关心。
他也不需要关心。
“副高”呈报材料都是老高同志亲自动笔给整理的,还关心个什么劲儿?
为了他这个副高的职称,国科院还特意劳烦驻伦敦使馆的同志联系剑桥,询问能不能提前把学位证明开出来。
剑桥听说事关曲某人的行业资格评定,二话没说,且效率极高。
不但开出了物理学、电子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三个博士学位的证明信,顺带着还整理出一份曲某人在剑桥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和发表在各大重量级学术刊物上的,一系列超高含金量的论文目录。
嗯,就那几个项目的论文数量,已经可以编纂成目录了。
有了这些东西,即便曲卓在国内的所有成就都不提,评“正高”的资格都够了。一个“副高”毫无争议稳稳当当。
他稳当,别人呢?
中断了多少年啦,一个两个的全都红眼啦……
为了在争取“荣誉”的道路上,多积攒一点点“弹药”,某人的那点恶名……不能说没用,只能说“恶”的还不够。
啥叫积攒弹药?
眼下的评定标准,基本继承了60年的暂行规定。采取专家评审制度,主要参照的是学术水平与工作成就。
学术水平,就是看发表的论文和学术文章。
工作成就范围就大了。
在没有明确标准的前提下,约等于一个筐,甭管有用没用先往里面装,把 “体量”撑起来再说。
就跟考试时哪怕不会的题,也不能空着一个道理。
在先有“体量”的前提下,再追求“质量”。
国家级重大项目中,提出重要建议并被采纳,绝对属于有分量的“成就”,可不得绞尽脑汁的指点两句嘛。
乱糟?
乱不乱糟不知道,反正83年因制度缺陷及其他问题,被叫停了……
原本大家都在趁最后还有一点点时间积极准备,周六下午,忽然传出的一个消息……
上面刚做出决定:从严要求论文和学术文章的质量,不但对不同级别职称的刊发级别,做了明确的规定。还针对论文和文章的含金量,组织较差评定。
另外,对“工作成就”一项,也做出了详细的补充规定。细节很多,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滥竽充数的那些都不做数了。
宁可慢,年底来不及就改到年前,年前还来不及就改到清明,也要从严把关……
消息一传出来,一群一群的面上不说什么,心里和背地里各种骂,骂别人弄的太过分,以至于被上面关注到,搞得大家都难受。
周六晚些时候和周天上午,又有两个消息先在小圈子里传播,继而向更大范围扩散,都是关于计算机中心的。
一个是,那小子回来了。
另一个是,之前7899项目组虚心接受的各方意见被全部推翻。
根本不用任何知情人爆料,也根本不需要任何证据。三件事放在一起,很多人脑子里都不需要推导就冒出一个笃定念头:小兔崽子又告状啦!
肯定的!
准没跑!
于是,看不见更听不到的骂声在20至赫兹以外的频段震耳欲聋。
骂那些“慌不择路”的……脑袋缺零件呀?非撩拨那个小王八蛋干嘛?
更骂某个“小王八蛋”……冤有头债有主,哪个撩拨你你对付哪个,一杆子把所有人都抡了,就不怕生儿子没屁眼儿?
真是个祸害!
某人的听力确实不正常的好,但没专门测过,有没有超过人类感知频率的上限和下限。
大概率是不能的。
因为,他听不到四面八方无声的谩骂与咆哮……
周一,徐晓燕带着助理飞羊城,同行的还有国科院杨副书籍、黄玲义、方文山和国科院从北大借的一名法学教授和一名法学博士生。
前者是代表两岸基金会,应邀去跟南洋的朋友见面,后者带着三提箱的专利目录先一步去港岛,与司力达的专利律师对接。
大批专利资料随后用火车发过去……
两拨人都是过去工作的,方文山是奖励他去港岛玩一圈儿。
别看曲某人到单位时,一个个的牢骚一大堆,但之前一帮打着审评名义的货大谈特讲说胡话时,就小方敢仗义执言。
虽然只说了几句就被韩文泓拦了,但起码开口了。
然后,就被半导体所的老几位“因公”喊过去帮忙了。
屁的帮忙,怕臭小子继续乱说话得罪人……
同一天,还有一班专机起飞,一班专列回京。
专机是三号出发去大英,开启了为期一周的“交流”。回京的专列……不能说专列,是正常列车上单独挂了一节专用车厢。
曹老回来了。
羊城、鹏城、香洲的相关调查已经完成,粤东和沪市的分别有专班进驻。被没完没了的求情,气到血压爆表老太太回来,跟纪律和法律系统的人商量处理的范围和度。
如何处理,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后面如何防止死灰复燃,如何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和监管机制……
傍晚时分,于芳提前给帽儿胡同打了通电话,天擦黑时带着老太太来找贰金鹏按按腰。
出去折腾一大趟,脖子是僵的,半边膀子抬不起来,老腰也又直不起来了,带得腿使不上劲,走道都得人扶着。
都这样啦,回来后还硬撑着开了整整一下午的会。
用药酒推嘛,没法隔着衣服。七十好几的老太太啦,居然还放不开。
曲卓在院里听屋里“推推腰就行”的话,气的直嚷嚷:“多大岁数啦还讲究那些?贰师父,别听她的,从脖子到腿都好好推一推。治病什么时候轮到病号做主啦?按!”
“贰师父,你放心使劲儿。”屋里陪着老太太的小丫头,给了贰金鹏一鼓励的眼神儿。
“……”
同样在屋里陪着老太太的于芳没吱声,心里暗暗冲外面的倒霉孩子挑了下大拇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