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6章 别说,挺让人意外的-《1976步步生莲》

  邓楠没等她老子,也没等五号院的老娘和哥姐,脚步急匆匆的走了。

  干嘛去?

  给胡老和沈绪榜报信儿去了……

  曲卓溜达儿的进到茶室时,屋里老三位正哈哈大笑呢。都不用特意听,也不用问,肯定在说某个破孩子的糗事呢。

  “啊~啾~~”曲卓假模假势的打了个没什么诚意的喷嚏,进门时嘴里念叨:“怎么好像……有人在说我坏话呢?”

  “谁稀得说你坏话。”曹老刚讲了某人一门心思惦记她池子里养的花鱼,脸上的笑收都收不住。

  抬手招了招,让曲卓到她身边坐下,问:“这么快就谈完啦?”

  “嗯呐,我办事向来讲究效率。”曲卓大模大样的坐下,拿起茶杯仰脖干了。

  好歹是要结婚的人了,三位老人没再说他的糗事。曹老跟曲忠禹说起了婚礼安排。

  都已经定下来了,就是从头再捋顺一遍……

  地点在京城饭店,就是荣志坚妹妹当年订婚那地儿。过去很多年里,一直是京城最上档次的饭店,现在也是。

  在上档次的同时,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和象征。

  毕竟,眼下这年月京城饭店还不接散客呢。

  那大门儿,真不是谁都能进的,比新侨要高出一个档次。

  另外,宾客中内陆哪些单位的哪些客人,多少桌。弯省那边有多少人,多少桌。还有外宾多少人,多少桌,怎么排坐。

  还有,都哪些人上台致辞,菜系、酒水、上什么烟……等等看似琐碎,但确实很重要的大小细节。

  从头至尾的流程和细节又都过了一遍,确定没问题后,三号不紧不慢的开口,话题转向弯省……

  “省内人”与“省外人”的矛盾由来、发展和现状,经济形势的改变,伴随着人心的变化……

  其实谈到的情况,内里方面已经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了。但三号非常重视曲忠禹这位亲历者,及参与者的视角和见解。

  曲卓全程在一边旁听,没胡乱插话。

  从头到尾听下来,对光头家有了不少新的认识。

  很意外,还是有点东西的……

  两大招数其一,居然是北面的“传统艺能”。

  先是减租,就是所谓的“三五七减租”。然后是“公地放领”,最后是“耕者有其田”。一番手段下来,实现粮产量连续十六年增长,年均增长百分之五点二。

  这方面的数据和具体实施办法曲忠禹讲的非常详细,毕竟他就是农业口的官儿嘛。

  正因为有了这一系列手段,才在当时乱糟糟的背景下稳住了局面。

  靠着以农养工的策略,建立起了第一批化肥、纺织、石油、玻璃等建设周期短,并对民生改变直观的基础工业体系。

  为随后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大招数其二,同样意外。

  光头逃过去时,不把沪市金库搬空了嘛。

  一直以为那些金子都被用来从大老美那买枪买炮买飞机,憋着劲反攻呢。

  不曾想,用于维持军队的份额,其实并不算很多。

  主要的用途,是稳定经济。

  为了提振人们对新台币的信心,将月利息提高至百分之七。

  没打错字,就是月利息!

  而且,存款到期后连本带息的支付黄金。

  一个月百分之七,月滚月存一年就是百分之一百二十五。

  以此手段吸引百姓把钱存进银行,货币迅速回笼缓解物价危机和通货膨胀。也用金灿灿的黄金,稳住了人心……

  两大招数取得成功后,开始依托地理优势发展海运海贸,同时依托人力成本低的优势,引入外企和技术。

  六十年代中到七十年代中,制造业年均增长超过百分之二十。

  这只是大而化之的介绍,具体施行起来细节还有许多。

  比如,又是“公地放领”,又是“耕者有其田”的,地从哪来呀?

  刚过去时接收、没收和开垦的,只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是从弯省地主手里低价买的。

  既然是“低价”,地主肯定不愿意呀。

  全靠用枪和子弹压?

  那不彻底崩了嘛。

  是给予优惠和扶持,让“地主”改做“老板”,推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

  也是为什么底层“省内”和“省外”矛盾那么激烈,局面却能一直维持的关键。

  没有领头羊,下面再闹腾也终归是可控的……

  搞清楚了这些东西,曲卓也明白三号为什么尤其关注这些了。

  所谓“摸着石头过河”,摸的可不止是大老美。

  当然,弯省多大的地方多少人,内陆多大的地方多少人,仅仅是参考罢了,压根没有照搬的可行性……

  聊过了弯省的发展,又聊起了弯省的人。

  又一个让曲卓意外的情况出现了。

  一直以为惦记内陆的,只有内陆过去的那部分。

  感情所谓“省内人”中,也有不少惦记着内陆呢。

  不过,他们惦记的不是内陆的家乡,而是人……

  45光头接手弯省后,正经抽调了不少兵员呢。

  说“抽调”属于美化,就是抓壮丁。

  一批又一批,没完没了的抓壮丁去送死,也是本土人从最初的大体上呈欢迎的态度,变成消极、怨声载道,直至最后冲突的最根本的原因。

  那些被送去内陆的壮丁,部分死了,部分随着战败跑回来了。还有很大一部分留在了内陆。

  战报里的统计不都是“毙俘”嘛,除了击毙,还有俘虏呢。

  一场又一场大仗打下来,越往后溃败的规模就越大,俘虏就越多。虽然弯省籍俘虏在总俘虏数中少之又少。

  但觉得少,是因为基数太大。

  如果代入弯省那点人口,可就不少啦。

  至于具体有多少……不知道。

  逃过去后一切都乱糟糟的,哪有闲心统计呀。

  再说了,溃逃!

  谁特娘的知道哪些被打死了,哪些被抓了。

  总之,对弯省本土百姓来说。当年被抓壮丁带走的亲人,只要死不见尸,就有还活着的希望。

  这就是所谓的,对内陆的“惦念”。

  虽然此“惦念”非彼“惦念”,却是可以抓住的点,也是必须要注意的点。

  操作得当,可以让弯省本土人念内陆的好,甚至是心生感激。

  操作不得当……就不好说了。

  如果只是单纯的把人放回去,“复杂的”不提,只内陆的落后与穷困的现状,就会无限拉大距离感。

  狗不嫌家贫,那是狗!

  人是不一样的。

  本身就没多少羁绊,你还穷成那样。

  跟你混,三天饿九顿,我们是不是也得穷成那样?

  甚至,嘴上说的比唱的好听,不会是惦记我们的家当和兜里的钱吧?

  37.12.14金陵沦陷第二天小日子挂出来的

  39.7

  39.8,小日子借爱国志士英租界刺杀汉奸,搞的反英排英

  46年,光头和天下为公

  47.5,青年学生反饥饿反内战

  49.2.12,进城了

  49.10.1,这个就不用介绍了吧?

  55.10.1,换装戴军衔了

  59.10.1

  66.10.5,有知道这叫什么舞蹈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