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0章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1976步步生莲》

  就因为外面流进来的歌传播越来越广, 80年“音协”专门开一次会进行讨论和分析……

  枪打出头鸟嘛。

  邓丽君的歌被重点关注,尤其是那首何日君再来……

  能进“音协”,共商大事的文化人嘛,必须有足够高的水平!

  从曲调到唱词,从历史到时局,逐字逐句引经据典顺藤摸瓜猜谜破案。

  什么是颓废暧昧腐蚀意志暗指隐喻,最终证据确凿的被定性为三原色里没有红蓝的歌。

  没错,“靡靡之音”的印章,就是打这来的。

  后面还乘胜追击,专门出版了一本《如何鉴定一首歌是不是没有红蓝》的书。

  尼玛,终于又特么成权威啦~撒花鼓掌,打报告申请吃顿烤鸭庆祝一下。

  九个人点十只。

  多出来的一只拆了。

  头、翅、腿、胸脯、叉骨的一人分一块打包回家供起来。

  以后哪个瘪三儿不开眼就亮出来,怒目圆睁的问他:老子是吃过烤鸭的人,丫儿敢呲牙,一口油星子糊死你,信不?

  又特娘的夹私货?

  一个唱歌的罢了,还不值当为之鸣不平。

  一帮有学问的人,熟门熟路的重抄自公元前548年 “崔杼弑史案”一直流传至今的看家本领,神色亢奋口沫横飞的意气风发扬眉吐气了。

  一位早年指挥过黄河大合唱,当时已经双目失明,每天坐在中间挖了一个洞,下面放马桶的椅子上。椅子两个扶手中间用一根木棍挡着,以免摔下来。扶手上挂着几个馒头,饿了就啃两口的音乐大师,遭了无妄之灾……

  直到84年大年夜连唱四首歌轰动大江南北的那位,戴着眼镜的小个子港台歌手,又唱起了“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梁肥,大豆香”的唱词时,才有人记起曾经有一首叫做《长城谣》的歌。

  继而想到了《出发》《前进曲》《前线去》《流亡三部曲》《中华儿女》《保家乡》……

  然后,不知道哪个边边角角里,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悄悄的咕哝了一句:那首歌是他36年时应朋友之邀,为《三星伴月》谱了个曲,只是谱了个曲!

  歌词导演方沛霖未经他同意,就让编导黄嘉谟填的,跟他压根就没关系……

  这事儿吧,似乎从来就不是什么秘密。

  但不知道为什么,慷慨激昂的正义之士们,在一段时间里似乎集体失忆了。

  没,怎么可能失忆。

  不过是当权威的工作太忙,不小心忘却罢了。

  既然你忘了,他忘了,老张老王老李老孙老刘阿猫阿狗吴二麻子都忘了,那就不是我们的问题。

  所以,85年没有戴帽子照片,被摆在追悼会最醒目的位置时,一张张泛着点点油光的嘴,满面悲怆的聚拢在照片前情真意切大唱赞歌的场面……恶心到令人心头发寒。

  真真的正应了老郭的那句话……

  那些不重要,转回正题吧。

  京城西面山上的那场口诛笔伐,不能说放屁都没味,也约等于屁味儿没有。

  民间邓丽君的歌依旧越传越火,火到八十年代后录音机成为“新四大件”之一时,几乎有录音机的家庭,就有邓丽君的磁带。

  而那场会,却意外的帮了邓丽君的大忙,也彻底封死了她堂而皇之进入内陆的通道……

  50年代时,因为某个爱西餐爱到不要命的货,我们在那边的人几乎全军覆没。

  大概就是“潜伏”最后一集,某间西餐厅内向余则成布置任务的茶色墨镜男。

  所以,余则成和晚秋的结婚照,最后定格在黑白色调。

  这导致了在后面很长时间里,我们对那边两眼一抹黑。后面虽然有所重建,但也难堪大用。

  但那边对内陆,不说渗透的有多么深,起码公共消息风起风向了解的十分及时。

  “靡靡之音”的定论被传回弯省后,那边的人猛然意识到:嚓嘞?那个小女子的歌,影响力这么大的吗?

  意识到这一点后,北面禁止收听的广播频道里,邓丽君的歌比例大幅度提高。

  本已经没什么热度的“旧文”,又被重新翻了出来……这次是赞扬邓丽君的。

  而且,角度很刁钻,

  赞扬她当时面对那么大的压力,也没有供出送她非正规渠道真护照的爪哇朋友。并基于这一点,对她的人品大加赞扬。

  紧接着又曝出,弯省明星们为了出入方便使用第三方护照是非常普遍的事,邓丽君不过是有样学样罢了……

  人嘴两张皮嘛,新的论调一出来,再加上邓丽君的歌迷推波助澜,没过多长时间,一直不敢回弯省的邓丽君终于能回去了。

  不过,被安排了一系列军旅慰问,成为了鼓舞士气的道具。

  后面建丰先生让宋楚瑜传话,提醒她要坚持“三不”;答记者问;还有飞行员等等一系列的事就不絮叨了,省的又被蛐蛐“水”。

  简单的说,就算明星的脑子不正常,签约公司和经纪人又不蠢。

  内陆已经缓缓敞开大门,明晃晃的巨大利益近在眼前,能让她随便说蠢话嘛。

  无非是时代背景下,机缘巧合的成为了博弈“工具”罢了。

  这也正是曲卓权衡和有些犹豫的原因……

  工具是死物,关键是谁来用,如何用。

  弯省可以利用 “工具”的影响力,来做“侵蚀”用。反过来,也可以利用“工具”的人气和影响力……

  稍作权衡后,曲卓决定有枣没枣先打两杆子再说。

  看向目露期待,有些急,却不敢催促的邓丽君,问她:“想当真正的,拥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大明星吗?”

  “……”邓丽君抿了抿嘴唇,没好意思点头,但眼神说明了一切。

  “你现在签的是小日子的公司?”

  “是的,宝利多。”

  “眼下小日子和内陆的关系在蜜月期,去跟你公司管事儿的说。你想翻唱一些内陆脍炙人口的歌谣。”

  “啊?”

  邓丽君和陈嘉慧同时讶异的发出惊疑。

  “啧~”曲卓不满的瞄了眼陈嘉慧,对邓丽君说:“选曲调优美的,歌词不敏感的。

  另外,以后少唱些情情爱爱,里外都透着一股子腻腻歪歪的小家子气。多唱点欢快励志的,歌颂乡愁和亲情的。”

  “哦…”邓丽君勉勉强强的应了一声。

  很明显,并不认同,只是不敢辩驳罢了。

  “让你的公司给内陆说,是你对祖籍故土有感情,所以想唱内陆的歌。对弯省那边就说…是公司安排的,有艺人约在,没法拒绝。

  只要把歌的题材选好,别有倾向性。等你在内陆有了真正的影响力时,弯省那边一定会对你另眼相待。”

  “……”邓丽君听不懂,表情愣愣的,怯怯的。

  陈嘉慧琢磨了一下,似乎有所明悟。大大咧咧的对邓丽君说:“听他的。出了问题,让他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