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建议买车-《天道闺女下凡间,空间异能种田忙》

  赵心瑶细声细气地说道:“喜欢,阿瑶喜欢外祖母家。”

  没有人欺负她,还会好声好气地跟她说话。

  “这里以后也是阿瑶的家。”胡玫端着一盘洗好的葡萄走了进来。

  “来,阿瑶吃葡萄。”

  说完,胡玫把一个葡萄剥了皮,塞到赵瑶嘴里。

  “甜吗?”

  “甜,”赵心瑶小手把葡萄推给赵甜甜,“阿娘也尝尝,甜。”

  胡玫又剥了一个,塞给赵甜甜。

  “娘,怎么现在还有这么新鲜的果子?”

  赵立智接口道:“是顾婶子家里种的。”

  “这段时间,咱们梧桐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胡玫乐呵呵地说道。

  “你也不用着急,安心住着,慢慢了解。”

  “这里永远都是咱们的家。”

  “大姐,”赵立智也乐滋滋地说道,“阿娘已经在顾婶子家隔壁买了地。”

  “等到开春,咱们就能盖新房子了。”

  “新房子不但有火炕,还有地热呐。”

  “大姐,你还不知道什么是地热吧?”

  平时小大人一样的赵立智,在姐姐面前,顿时化身为小话唠。

  赵甜甜安静地听着弟弟讲话。

  她不用感受,从自家弟弟身上就能知道,还真是变化很大。

  之前不但弟弟从来不爱说话,娘也是从来不笑的。

  哪像现在,弟弟嘴巴就没有停歇的时候。

  娘的脸上也是笑容不断。

  不是伪装,而是真心。

  不过,她很喜欢。

  四个人边吃边唠嗑,很快,一盘葡萄吃光光。

  “惨了,”赵立智看着空了的盘子,脸都皱巴了,“宝儿妹妹说过,晚上不能喝太多水,吃太多果子。”

  “为啥呀?”赵心瑶奶声奶气地问道。

  “怕阿瑶会尿炕啊。”

  赵心瑶:……

  “哈哈哈……”

  这晚,赵甜甜是带着笑入眠的。

  尤其是赵心瑶,躺在热乎乎的炕头上,舒服地直哼哼。

  紫宝儿回到家里,喝了几口米粥,就困得小脑袋一点一点的。

  可把顾辞给心疼坏了。

  她一个大人坐了一整天的马车,都累得不要不要的,更何况这丁点大的孩子。

  还是顾辞抱着,给她洗涑,洗完直接塞进被筒里,一觉睡到大天明。

  再睁眼,又是艳阳当空。

  如果忽略掉那刺骨的寒意就更完美了。

  紫宝儿缩在被筒里不愿动弹,感觉到屋里少了什么。

  小脑袋左看看,右看看,这才后知后觉。

  她意识沉入空间,先是忙碌一番,再把崽崽爹他们给放了出来。

  突然之间的空间变换,崽崽爹也懵了瞬间,更别说崽崽了。

  只有冥凰适应良好,老神在地蹭了蹭紫宝儿。

  不知道是蹭到了痒痒肉还是咋地,紫宝儿发出“咯咯”的声音。

  “阿娘?”

  “阿娘在呢?”隔壁屋子立马传来顾辞温柔的回应。

  “阿娘,年过完了吗?”

  “还没呢,今儿个初四。”

  “那为啥今天没人放炮仗?”

  “呵呵,”顾辞乐呵着,“昨儿个晚上,你村长叔挨家通知,今儿个午时过后才可以放炮仗。”

  “让大家伙儿都能睡个懒觉。”

  顾辞说话间,瞟了眼炕上玩耍的崽崽和冥凰,尤其是窝在地上打盹的崽崽爹。

  梨花村一行,她对小闺女的能耐又有了新的认知。

  那头凭空出现的大老虎就是眼前这头。

  顾辞聪明得什么都没问。

  闺女不说,她就绝对不会多问。

  否则,坏了闺女的福运,可咋整!

  紫宝儿哼哼唧唧地由着顾辞给她穿衣、梳头、洗脸。

  娘俩收拾完来到饭厅,其他人都已经吃完,该干嘛干嘛去了。

  紫家的饭厅和厨房有内门可以通行,不用从外边绕。

  紫宝儿设计的时候,还专门在墙上留了个窗口,做好饭菜,直接递出来就行。

  尤其是这样冷的天,特别方便。

  “小姑子,”杨盼盼给紫宝儿端过来一碗热乎乎的鸡蛋水,“想吃小笼包还是馅饼?”

  紫宝儿毫不犹豫:“都要。”

  大人才做选择,她还是个宝宝呐!

  杨盼盼笑出声,她就知道会是如此。

  就喜欢看小姑子小脸鼓鼓的模样。

  “大郎哥他们呢?”

  “去村长家了,一家去了一个人,临时开个会。”

  “又要去干架吗?”紫宝儿眼睛铮亮,脸上的小表情都鲜活了不少。

  一副跃跃欲试的小模样。

  “呵呵,”杨盼盼捂嘴笑,“哪里有那么多架可干。”

  “哦。”紫宝儿不说话了,老老实实吃早食。

  只是,小脸上那是什么表情?

  失望?

  紫宝儿还没吃完,紫大郎就回来了。

  “阿娘?”

  “阿娘刚回屋,”杨盼盼说道,“开会干嘛?”

  紫大郎挠挠脑袋:“也没啥大事。”

  “就是建议大家伙儿多攒点钱,今年争取家家户户都能买上一辆牛车。”

  年前,镇守府盘火炕,火炕队的成员每人都能挣上小一两。

  所以,赵光耀对他们更有信心了。

  再加上,昨儿个租马车的事,更是觉得非常有必要把买车提上日程。

  不拘马车,还是牛车。

  紫宝儿听了,暗暗点头。

  钱挣了,就是要花出去。

  花了,流通起来,才能更好的赚钱。

  这本身就是一个良性循环。

  如果挣钱了,还死命地攒着,舍不得吃,舍不得用的,那挣钱的目的何在?

  从赵光耀家出来的各家当家人也都各回各家,商讨大事。

  “有金,啥事?”周老婆子着急地问道。

  郑有金把村长的话复述了一遍。

  “阿娘,咱家的钱够买牛车的吗?”于杏花问道。

  之前家里就她和婆婆是赚钱的主力。

  现在大伯哥也有了火炕的收入,大嫂也能在家里做棉被、棉衣赚钱。

  所以,家里的收入来源一下子就增多了。

  只是,钱都掌握在婆婆手里。

  “一辆牛车得多少银钱?”

  郑有银听说要买牛车,也来了兴致。

  “紫家的那头牛大概花了十两多些。”

  “车是赠送的。”

  周老婆子瞪了他一眼:“十一两是十两多,十九两也是十两多。”

  郑有银看着郑仓一脸看好戏的小表情,嘴硬道:“反正就是不超过十三四。”

  周老婆子点点头,回屋数银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