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雯海自然是没看到自家哥哥那怪异的眼神,不过,就算是看到了,他也会当做没看到。
他上了马车,掀开车帘子,还探头出来,反复强调:“明天一定要等我哦!”
第二天,辰时初不到,侯雯海就到紫家。
元宵看着双手拢在袖筒里、缩着脖子蹲在紫家大门外的少爷,一脸得无语。
起初,看到自家少爷县试考完都没赖床,早早地爬起来,元宵还满脸欣慰。
看看吧,谁还敢嘲笑他家少爷起床的速度,蜗牛都得甘拜下风,他呼他一个大巴掌。
可谁能想到,他家少爷不是爬起来温书,而是要跑到紫家吃早食。
乍一听到,元宵的脑袋都要炸掉了。
元宵抬了抬手想要敲门,可都放下了。
谁会这么一大早就上人家拜访啊?
元宵愁得也蹲下了,就蹲在大门正中间。
紫大郎起来听到大门外窸窸窣窣地,还偶尔会有人说小话,就好奇地把门开了一条缝。
好在妹妹嫌弃每次开门都有“嘎吱嘎吱”的声音,每天都会在门轴抹点炭笔芯,他门开得悄无声息。
“哟嚯。”
他通过缝隙,就看到他家大门口蹲着一个人,他赶紧把门关上。
这一着急,手下就没了轻重,“咣当”一声,蹲着的俩人都回过头来。
“大郎哥,是我,别关门呐,”侯雯海赶紧站起来,“哎哟……”
一个趔趄,侯雯海蹲得有点久,腿麻了,差点摔倒,幸亏元宵一把扶住了他:“少爷,您没事吧?”
元宵都要哭了,可别早食没吃到,少爷还受伤?
那他这个小厮还要不要活了?
紫大郎听到声音,立马又开了一道缝,待看清楚俩人,门缝开得更大了。
“来,赶紧进来,”紫大郎一手拉着一个,入手冰冷,还不停地说教,“来了,咋就不知道敲门?”
“你看这手凉成这样,这么冷的天,冻着咋办?”
“快些进来,先喝点热粥,暖暖身子。”杨盼盼也看到了俩人,边招呼边给俩人一人盛了一碗粥。
紫五郎几个正围了一圈儿吃早食,看到俩人进来,大乐。
还真是来找饭吃的?
“嘿嘿,谢谢大嫂。”侯雯海傻笑着接过碗,顺便跟他们几个打了招呼。
元宵没有上桌,虽然紫家不在意,但他却不能没有规矩,就自己找了个地方吃起来。
也难怪少爷吃一次就惦记上了,紫家的米粥都比旁的要好吃。
“今天有什么安排?”少年们边吃边聊天。
“阿海,介绍介绍哪里好玩儿。”
“好啊,”侯雯海顿时眉飞色舞起来,端着饭后玫瑰花茶,“这个我可在行了。”
论功课,他比不上侯雯涛,但是,论玩耍,侯雯涛可远远比不上他。
凌安毕竟是县城,好玩的地方比北元镇多多了。
侯雯海又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自告奋勇当向导,带着小伙伴儿们玩了一整天。
什么湖啊,山啊,画舫啊,少年们玩疯了,逛了凌安有名的几个地方,累得一步都不想动。
最后,还是侯雯海提议他请客,大家伙儿去悦来大酒楼吃晚饭。
阮泽灏戏谑地看着侯雯海:“你确定悦来大酒楼的饭食比盼盼大嫂做的好吃?”
侯雯海:……
扎心了,老铁!
他吃过悦来大酒楼的饭菜,单就味道上,还真不如杨盼盼做的合胃口。
“那你说怎么办?”侯雯海也放赖不管,他也要累死了。
“那就去悦来大酒楼吧!”
侯雯海:……
合着他是在耍他吗?
少年们还是高高兴兴地去了悦来大酒楼。
几人当中只有紫五郎和杨铁宝是地地道道的农家人,两个少年也并不掩饰自己的出身,兴致勃勃地跟在几人身后。
悦来大酒楼在凌安县城主街上,比福源酒楼所在的街道更为繁华。
此时已近黄昏,酒楼门前的灯笼已经点燃,在风中摇曳着。
进了酒楼,就听见杨铁宝不停地“哇塞哇塞”的,惹来食客频频注视的目光。
悦来大酒楼能位列凌安第一大酒楼,当真是名不虚传。
布局的风格与福源酒楼完全不同,主打一个高大上。
一楼大堂都是类似于后世的那种隔断,屏风一拉,完全私密,价钱上比起楼上的包房还要更加实惠。
这也是商人们大多会选择悦来大酒楼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少年们除了侯雯海和元宵,都是第一次来。
几人来的稍早些,楼下的隔断还有空位置,就也懒得再爬楼。
“几位小爷,要点什么?”小二极有眼力劲儿,上了一壶茶水,又手脚麻利地每人倒上一杯。
热乎乎的,喝上一口,从头暖到脚。
“来一只烤全羊吧,”侯雯海没有接小二递过来的菜单,手一挥,豪爽地说道,“他们这里也就烤全羊还不错!”
小二:……
他还没嫌弃他们呢,他们倒是先嫌弃上了。
不过,小二还是很有职业操守的,他犹豫地看着几人,好心地提醒着:“公子,一只羊是不是太大了?”
加上小厮,满打满算也只有八个人,怎么能吃得下一整只羊?
小二此话一出,少年们都愣住了,纷纷扭头看着侯雯海。
“一只羊很大吗?”侯雯海摸着脑袋,瞪着一双迷茫的眼睛,不耻下问。
他们要的是羊,又不是大肥猪?
再大还能大到哪里去?
可怕的沉默中。
“嘿嘿,”杨铁宝笑道,“先上一只羊,不够吃,咱们再要别的。”
“吃不了,就打包,回家再接着吃。”
“好啊。”紫五郎率先同意。
不能浪费,打包就可以啊。
“是啊,赶紧上来,莫要再磨叽!”王楚歌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流里流气的。
小二嘴角抽了抽,这都是些什么人家的公子哥儿哟?
他做小二多年,迎来送往,早已学会从衣着判别家世。
这几个少年有锦衣华服,也有只是穿着普通的棉衣。
也不知道家世悬殊的几人是如何凑到一起的?
但不管怎样,他也是第一次见有人把要打包说的如此理直气壮。
“公子还请稍等。”
他上了马车,掀开车帘子,还探头出来,反复强调:“明天一定要等我哦!”
第二天,辰时初不到,侯雯海就到紫家。
元宵看着双手拢在袖筒里、缩着脖子蹲在紫家大门外的少爷,一脸得无语。
起初,看到自家少爷县试考完都没赖床,早早地爬起来,元宵还满脸欣慰。
看看吧,谁还敢嘲笑他家少爷起床的速度,蜗牛都得甘拜下风,他呼他一个大巴掌。
可谁能想到,他家少爷不是爬起来温书,而是要跑到紫家吃早食。
乍一听到,元宵的脑袋都要炸掉了。
元宵抬了抬手想要敲门,可都放下了。
谁会这么一大早就上人家拜访啊?
元宵愁得也蹲下了,就蹲在大门正中间。
紫大郎起来听到大门外窸窸窣窣地,还偶尔会有人说小话,就好奇地把门开了一条缝。
好在妹妹嫌弃每次开门都有“嘎吱嘎吱”的声音,每天都会在门轴抹点炭笔芯,他门开得悄无声息。
“哟嚯。”
他通过缝隙,就看到他家大门口蹲着一个人,他赶紧把门关上。
这一着急,手下就没了轻重,“咣当”一声,蹲着的俩人都回过头来。
“大郎哥,是我,别关门呐,”侯雯海赶紧站起来,“哎哟……”
一个趔趄,侯雯海蹲得有点久,腿麻了,差点摔倒,幸亏元宵一把扶住了他:“少爷,您没事吧?”
元宵都要哭了,可别早食没吃到,少爷还受伤?
那他这个小厮还要不要活了?
紫大郎听到声音,立马又开了一道缝,待看清楚俩人,门缝开得更大了。
“来,赶紧进来,”紫大郎一手拉着一个,入手冰冷,还不停地说教,“来了,咋就不知道敲门?”
“你看这手凉成这样,这么冷的天,冻着咋办?”
“快些进来,先喝点热粥,暖暖身子。”杨盼盼也看到了俩人,边招呼边给俩人一人盛了一碗粥。
紫五郎几个正围了一圈儿吃早食,看到俩人进来,大乐。
还真是来找饭吃的?
“嘿嘿,谢谢大嫂。”侯雯海傻笑着接过碗,顺便跟他们几个打了招呼。
元宵没有上桌,虽然紫家不在意,但他却不能没有规矩,就自己找了个地方吃起来。
也难怪少爷吃一次就惦记上了,紫家的米粥都比旁的要好吃。
“今天有什么安排?”少年们边吃边聊天。
“阿海,介绍介绍哪里好玩儿。”
“好啊,”侯雯海顿时眉飞色舞起来,端着饭后玫瑰花茶,“这个我可在行了。”
论功课,他比不上侯雯涛,但是,论玩耍,侯雯涛可远远比不上他。
凌安毕竟是县城,好玩的地方比北元镇多多了。
侯雯海又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自告奋勇当向导,带着小伙伴儿们玩了一整天。
什么湖啊,山啊,画舫啊,少年们玩疯了,逛了凌安有名的几个地方,累得一步都不想动。
最后,还是侯雯海提议他请客,大家伙儿去悦来大酒楼吃晚饭。
阮泽灏戏谑地看着侯雯海:“你确定悦来大酒楼的饭食比盼盼大嫂做的好吃?”
侯雯海:……
扎心了,老铁!
他吃过悦来大酒楼的饭菜,单就味道上,还真不如杨盼盼做的合胃口。
“那你说怎么办?”侯雯海也放赖不管,他也要累死了。
“那就去悦来大酒楼吧!”
侯雯海:……
合着他是在耍他吗?
少年们还是高高兴兴地去了悦来大酒楼。
几人当中只有紫五郎和杨铁宝是地地道道的农家人,两个少年也并不掩饰自己的出身,兴致勃勃地跟在几人身后。
悦来大酒楼在凌安县城主街上,比福源酒楼所在的街道更为繁华。
此时已近黄昏,酒楼门前的灯笼已经点燃,在风中摇曳着。
进了酒楼,就听见杨铁宝不停地“哇塞哇塞”的,惹来食客频频注视的目光。
悦来大酒楼能位列凌安第一大酒楼,当真是名不虚传。
布局的风格与福源酒楼完全不同,主打一个高大上。
一楼大堂都是类似于后世的那种隔断,屏风一拉,完全私密,价钱上比起楼上的包房还要更加实惠。
这也是商人们大多会选择悦来大酒楼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少年们除了侯雯海和元宵,都是第一次来。
几人来的稍早些,楼下的隔断还有空位置,就也懒得再爬楼。
“几位小爷,要点什么?”小二极有眼力劲儿,上了一壶茶水,又手脚麻利地每人倒上一杯。
热乎乎的,喝上一口,从头暖到脚。
“来一只烤全羊吧,”侯雯海没有接小二递过来的菜单,手一挥,豪爽地说道,“他们这里也就烤全羊还不错!”
小二:……
他还没嫌弃他们呢,他们倒是先嫌弃上了。
不过,小二还是很有职业操守的,他犹豫地看着几人,好心地提醒着:“公子,一只羊是不是太大了?”
加上小厮,满打满算也只有八个人,怎么能吃得下一整只羊?
小二此话一出,少年们都愣住了,纷纷扭头看着侯雯海。
“一只羊很大吗?”侯雯海摸着脑袋,瞪着一双迷茫的眼睛,不耻下问。
他们要的是羊,又不是大肥猪?
再大还能大到哪里去?
可怕的沉默中。
“嘿嘿,”杨铁宝笑道,“先上一只羊,不够吃,咱们再要别的。”
“吃不了,就打包,回家再接着吃。”
“好啊。”紫五郎率先同意。
不能浪费,打包就可以啊。
“是啊,赶紧上来,莫要再磨叽!”王楚歌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流里流气的。
小二嘴角抽了抽,这都是些什么人家的公子哥儿哟?
他做小二多年,迎来送往,早已学会从衣着判别家世。
这几个少年有锦衣华服,也有只是穿着普通的棉衣。
也不知道家世悬殊的几人是如何凑到一起的?
但不管怎样,他也是第一次见有人把要打包说的如此理直气壮。
“公子还请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