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麻姑 董永与七仙女-《农民工修仙》

  树灵闻言,却是微微一笑,回忆起那段久远的往事,缓缓说道:

  “这个嘛,让我算算时间,距离现在应该有两千多年了吧。”

  崔易惊讶地张大了嘴巴,两千多年前的事情,对他来说简直就是遥不可及的历史。他迫不及待地追问:“噢,那不知这位修仙者是谁啊?”

  树灵眼中闪过一丝追忆的神色,轻声说道:“这位修仙者,乃是一位仙女,她就是你们所熟知的麻姑。”

  “麻姑?”崔易失声叫道,“原来真的有麻姑此人啊!那她后来怎么样了呢?她去了哪里呢?”

  麻姑的传说,崔易自然也听过不少。传说中,麻姑是一位美丽善良的仙女,她常常降临人间,为百姓们带来福祉和好运。

  据晋代葛洪《神仙传》记载,东汉桓帝时,仙人王远降于蔡经家,召麻姑至此。

  麻姑时年依然是十八九岁的样子,容貌美丽。

  她自称已三睹沧海桑田,说曾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蓬莱的海水也比以前浅了一半,推测不久后又会变成陆地。

  “沧海桑田”“东海扬尘”的典故便出于此。

  还有,传说麻姑昔日在人间修行时常采药济世,以医道见长,精通炼制仙丹妙药,又善酿造长生仙酒。

  她取东海朝阳紫气,采昆仑千年雪莲,佐以四时雨露,经甲子光阴,方酿成那可延年益寿的琼浆玉液。

  每逢西王母寿诞,她便持此仙酿敬献西王母,这便是“麻姑献寿”的传说。

  此后,麻姑便成了吉祥长寿的象征,民间为妇女祝寿时,常以“麻姑献寿”图画相赠。

  ……

  而树灵闻言,不由娓娓道来:

  “麻姑曾在此地,守护这一方土地上的百姓多年,甚至,她还曾帮助过当时落难于此的齐桓公,因此,齐桓公还为她建了座庙,名曰——麻姑庙。

  后来,麻姑来到我这里,跟我说她要回蓬莱修炼,原因无它,这里的灵气太过稀薄,已经不适合修仙者修炼了。

  她临走时拜托我,替她守护好这一方土地上的百姓,她说,只要能守护好一方百姓,我便可积累功德,等功德圆满之时,便可顺利化为人形。

  自从她离开之后便再没回来,而我也一直信守承诺,护佑这一方百姓平安。

  当然,我也得到了许多的功德之力,这才能让我在灵气稀薄的这几千年里,还能够修炼至此。”

  “原来如此,前辈说她后来去了蓬莱,那不知这蓬莱,是否就是那传说中的蓬莱仙境呢?”崔易再次惊奇询问。

  “这个老夫就不太清楚了。”树灵摇了摇头。

  崔易闻言,不禁有些遗憾。

  不过,他很快便调整心情,眼中再次燃起好奇的光芒,拱手问道:

  “媒仙前辈,既然麻姑的传说是真的。那关于您的传说是否也是真的呢?您是否真的是那孝子董永与七仙女的媒人呢?”

  树灵闻言,却是哈哈一笑,笑声在灵窍空间中回荡,仿佛带着岁月的回响:

  “哈哈哈,我这媒人的身份倒是真的。不过,却不是董永与七仙女的媒人,而是董永与那傅家地主女儿的媒人。”

  崔易微微一怔,脸上露出疑惑之色,追问道:“这其中难道另有隐情?还请前辈为晚辈细细道来。”

  树灵缓缓飘落到树墩之上,目光仿佛穿越时空,陷入了回忆之中:

  “当年,董永家境贫寒,却以孝闻名乡里。他父亲亡故后,董永无钱安葬,只得卖身为奴,到傅家做苦力,以换取丧葬费用。”

  树灵顿了顿,继续说道:

  “傅家虽为地主之家,但家风淳朴,傅家老爷见董永为人忠厚老实,又极为孝顺,心中便有了几分欣赏。

  而傅家有一女儿,正值豆蔻年华,生得花容月貌,又聪慧善良,听闻了董永的孝行后,心中暗生情愫。

  那时,我在此地已修炼许久,时常关注着世间百态。

  见这两人郎才女貌,又彼此倾慕,便有意促成这段姻缘。

  于是,我便在一个月圆之夜,以树影为媒,清风为证,向傅家老爷表明了董永与傅家小姐的心意。”

  树灵眼中闪烁着柔和的光芒,似乎对那段往事充满了怀念。

  “傅家老爷本就对董永印象颇好,又见女儿心意已决,便答应了这门亲事。

  董永和傅家小姐成婚后,夫妻二人相敬如宾,举案齐眉。

  董永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逐渐在傅家站稳脚跟,傅家小姐也将家中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后来,不知怎的,这故事在流传过程中,竟将傅家小姐传成了七仙女,而我也就被误传为董永与七仙女的媒人。”树灵略带无奈地摇了摇头。

  崔易听得入神,感慨道:

  “没想到这背后还有如此曲折的故事,民间传说竟与事实相差甚远。

  那后来呢,董永和傅家小姐可还有什么故事?”

  树灵微微一笑,说道:

  “后来,他们夫妻二人育有子女,一家人生活幸福美满。

  董永的孝行不仅感动了傅家,也在本地传为佳话,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而我,也因促成这段美好姻缘,获得了这‘媒仙’之名,在这两千年里,我还祝福了一对对的有情人,收获了不少功德与感恩之力,这对我的修炼,也是大有裨益。”

  崔易连连点头,心中对树灵又多了几分敬意,说道:

  “前辈心怀善意,促成良缘,实在令人钦佩。这段故事,晚辈定会铭记于心。”

  树灵看着崔易,目光中满是期许:“崔小友,修仙之路,不仅要追求实力的提升,更要心存善念,广结善缘。

  如此,方能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崔易郑重地应道:“前辈教诲,晚辈定当牢记。日后若有机会,晚辈也愿像前辈一样,为他人排忧解难,积德行善。”

  崔易与老槐树灵,兴致勃勃地又聊了些彼此经历的趣事。

  老槐树灵讲述着过去千百年间,见证这方百姓的生活琐事,那些婚丧嫁娶、农耕丰收的场景,在它的描述下鲜活如绘。

  崔易也分享了自己成为修仙者后的有趣经历,老槐树灵也是听的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