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行宫,汇芳书院。
虽说这次避暑,皇上还是循例带上了锦妃,但自从那次她当众状告贤徳妃,非但没换来圣心垂怜,反遭了厉声训斥之后,这位昔日宠妃眉宇间便笼上了一层挥之不散的阴郁。
这阴郁沉沉地压在汇芳书院上空,伺候的宫人们个个屏息凝神,脚步放得不能再轻,连带着同住一院的两位低位嫔妃,更是连咳嗽都强压着,生怕触了霉头。
当得知锦妃娘娘开始闭门不出,一心一意为皇上抄写《金刚经》祈福时,这两位小主如蒙大赦,立刻有样学样,也纷纷捧起经卷笔墨,在各自偏殿里抄录起来,字字句句都透着小心翼翼的“孝心”,唯恐落于人后。
这日清晨,暑气尚未蒸腾起来,殿内只余笔尖划过宣纸的沙沙声,和窗外偶尔一声慵懒的鸟啼。锦妃端坐案前,低垂着眼睫,一笔一划都透着刻意经营的虔诚。、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她保养得宜却难掩岁月痕迹的脸颊上投下细碎的光影。突然,殿外传来一阵刻意放轻却急促的脚步声,贴身大宫女快步趋近,声音中带着一丝喜意:“娘娘,夏公公来了!”
锦妃猛地抬首,眼中瞬间闪过一丝精光,随即又被惯常的柔顺覆盖:“快请!”
夏守忠,御前第一等的心腹太监,若无大事,怎会劳动他亲自跑这一趟?锦妃的心,不受控制地怦怦急跳起来。
夏守忠躬身入殿,脸上堆着恰到好处的笑容,一丝不苟地行礼:“奴才给锦妃娘娘请安,娘娘万福。”
“公公免礼。”锦妃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可是皇上有旨意?”
“正是。”夏守忠微微颔首,声音清亮地传达口谕,“皇上口谕,午后得空,要亲临汇芳书院看望娘娘。请娘娘及早准备着接驾。”
“当真?!”锦妃惊喜之色溢于言表,连声音都拔高了一分,“皇上……皇上真的要来?”
夏守忠的笑容更深了些,带着点提点的意味:“千真万确!娘娘还不快些准备?皇上处理完政务,怕是一会儿就要动身了!”
巨大的喜悦瞬间淹没了锦妃,久违的、真正灿烂的笑容在她脸上绽开,仿佛驱散了多日的阴霾:“皇上……皇上许久不曾踏足旧人宫苑了……今日得蒙圣眷,定是公公在御前美言之功!”她一边说着,一边眼神示意身旁的大宫女。
夏守忠心中却是一凛。他岂会不知皇上对锦妃那点“结交外臣”的疑心?这功劳他可不敢沾边,连忙躬身推辞,笑容里多了几分谨慎:“娘娘折煞奴才了!皇上圣心独断,岂是奴才能左右分毫的?奴才不过是跑腿传话罢了。”
锦妃只当他是自谦,此刻满心都是皇上要来的狂喜,不容分说地让宫女将一个沉甸甸、绣工精致的荷包塞到夏守忠手里。夏守忠脸上笑容不变,指尖一掂便知分量,口中道着“谢娘娘厚赏”,顺势收下,这才告退而去。
夏守忠的到来,动静不大却足够醒目。
汇芳书院另两位小主——住在东西偏殿的两个美人,都不是愚钝之人,消息眨眼就传到了她们耳中。两人面面相觑,眼中既有羡慕,更多的是惶恐。
自从贤德妃入宫,皇上十次驾临后宫,有八次都宿在她宫中。今日这难得的机会落在了锦妃头上,谁敢去触这个霉头、分她的恩宠?那不是自寻死路吗?
两人几乎不用商量,立刻各自寻了个体面又无法推脱的“不适”理由——一个说早起受了风头痛难忍,一个说抄经抄得手腕酸软需卧床静养——早早遣了心腹宫女到锦妃跟前告罪,言明午时无法到正殿接驾。
锦妃得了回禀,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弧度。还算识相!她点了点头,随手从妆奁里拣出两支成色尚可的珠钗,吩咐赏给那两位“懂事”的小嫔妃。手指无意识地抚过自己发髻上那支嵌着珍珠、流光溢彩的金钗,目光却不由自主地瞟向侍立在一旁的玉珠。
玉珠,是她精挑细选出来的丫鬟,刚满十六,正是含苞待放的年纪。肌肤胜雪,杏眼桃腮,身段也窈窕玲珑,尤其那低头时脖颈弯出的一段柔美弧度,最是惹人怜爱。
锦妃的目光在玉珠年轻娇嫩的脸庞上流连片刻,心头却像被细针密密扎过,泛起一阵尖锐的酸涩。纵然她保养得再精心,敷再多的珍珠粉,用最珍贵的香膏,也终究是快四十岁的人了。眼角的细纹,笑起来时再厚的脂粉也掩盖不住,哪里比得上贤德妃那十八岁少女的青春逼人、娇艳欲滴?
这亲手将年轻美人推到夫君面前的滋味,是她得宠近二十年来从未尝过的屈辱。纵使万般不愿,为了固宠,为了抗衡贤德妃,她也不得不按着皇上的喜好,走出了这一步。可事到临头,看着玉珠那副鲜嫩欲滴的样子,那股子憋闷和不甘,还是像藤蔓一样死死缠住了她的心。
或许是锦妃的目光太过复杂冰凉,玉珠下意识地缩了缩肩膀,抬起水汪汪的大眼睛,怯生生地开口,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惶恐和不安:“娘娘……奴才……奴才怕是不行,笨手笨脚的,万一冲撞了皇上……不如……不如等改日……”她绞着衣角,一副未经人事、惶恐无措的小女儿情态。
喜欢官居一品养黛玉
虽说这次避暑,皇上还是循例带上了锦妃,但自从那次她当众状告贤徳妃,非但没换来圣心垂怜,反遭了厉声训斥之后,这位昔日宠妃眉宇间便笼上了一层挥之不散的阴郁。
这阴郁沉沉地压在汇芳书院上空,伺候的宫人们个个屏息凝神,脚步放得不能再轻,连带着同住一院的两位低位嫔妃,更是连咳嗽都强压着,生怕触了霉头。
当得知锦妃娘娘开始闭门不出,一心一意为皇上抄写《金刚经》祈福时,这两位小主如蒙大赦,立刻有样学样,也纷纷捧起经卷笔墨,在各自偏殿里抄录起来,字字句句都透着小心翼翼的“孝心”,唯恐落于人后。
这日清晨,暑气尚未蒸腾起来,殿内只余笔尖划过宣纸的沙沙声,和窗外偶尔一声慵懒的鸟啼。锦妃端坐案前,低垂着眼睫,一笔一划都透着刻意经营的虔诚。、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她保养得宜却难掩岁月痕迹的脸颊上投下细碎的光影。突然,殿外传来一阵刻意放轻却急促的脚步声,贴身大宫女快步趋近,声音中带着一丝喜意:“娘娘,夏公公来了!”
锦妃猛地抬首,眼中瞬间闪过一丝精光,随即又被惯常的柔顺覆盖:“快请!”
夏守忠,御前第一等的心腹太监,若无大事,怎会劳动他亲自跑这一趟?锦妃的心,不受控制地怦怦急跳起来。
夏守忠躬身入殿,脸上堆着恰到好处的笑容,一丝不苟地行礼:“奴才给锦妃娘娘请安,娘娘万福。”
“公公免礼。”锦妃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可是皇上有旨意?”
“正是。”夏守忠微微颔首,声音清亮地传达口谕,“皇上口谕,午后得空,要亲临汇芳书院看望娘娘。请娘娘及早准备着接驾。”
“当真?!”锦妃惊喜之色溢于言表,连声音都拔高了一分,“皇上……皇上真的要来?”
夏守忠的笑容更深了些,带着点提点的意味:“千真万确!娘娘还不快些准备?皇上处理完政务,怕是一会儿就要动身了!”
巨大的喜悦瞬间淹没了锦妃,久违的、真正灿烂的笑容在她脸上绽开,仿佛驱散了多日的阴霾:“皇上……皇上许久不曾踏足旧人宫苑了……今日得蒙圣眷,定是公公在御前美言之功!”她一边说着,一边眼神示意身旁的大宫女。
夏守忠心中却是一凛。他岂会不知皇上对锦妃那点“结交外臣”的疑心?这功劳他可不敢沾边,连忙躬身推辞,笑容里多了几分谨慎:“娘娘折煞奴才了!皇上圣心独断,岂是奴才能左右分毫的?奴才不过是跑腿传话罢了。”
锦妃只当他是自谦,此刻满心都是皇上要来的狂喜,不容分说地让宫女将一个沉甸甸、绣工精致的荷包塞到夏守忠手里。夏守忠脸上笑容不变,指尖一掂便知分量,口中道着“谢娘娘厚赏”,顺势收下,这才告退而去。
夏守忠的到来,动静不大却足够醒目。
汇芳书院另两位小主——住在东西偏殿的两个美人,都不是愚钝之人,消息眨眼就传到了她们耳中。两人面面相觑,眼中既有羡慕,更多的是惶恐。
自从贤德妃入宫,皇上十次驾临后宫,有八次都宿在她宫中。今日这难得的机会落在了锦妃头上,谁敢去触这个霉头、分她的恩宠?那不是自寻死路吗?
两人几乎不用商量,立刻各自寻了个体面又无法推脱的“不适”理由——一个说早起受了风头痛难忍,一个说抄经抄得手腕酸软需卧床静养——早早遣了心腹宫女到锦妃跟前告罪,言明午时无法到正殿接驾。
锦妃得了回禀,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弧度。还算识相!她点了点头,随手从妆奁里拣出两支成色尚可的珠钗,吩咐赏给那两位“懂事”的小嫔妃。手指无意识地抚过自己发髻上那支嵌着珍珠、流光溢彩的金钗,目光却不由自主地瞟向侍立在一旁的玉珠。
玉珠,是她精挑细选出来的丫鬟,刚满十六,正是含苞待放的年纪。肌肤胜雪,杏眼桃腮,身段也窈窕玲珑,尤其那低头时脖颈弯出的一段柔美弧度,最是惹人怜爱。
锦妃的目光在玉珠年轻娇嫩的脸庞上流连片刻,心头却像被细针密密扎过,泛起一阵尖锐的酸涩。纵然她保养得再精心,敷再多的珍珠粉,用最珍贵的香膏,也终究是快四十岁的人了。眼角的细纹,笑起来时再厚的脂粉也掩盖不住,哪里比得上贤德妃那十八岁少女的青春逼人、娇艳欲滴?
这亲手将年轻美人推到夫君面前的滋味,是她得宠近二十年来从未尝过的屈辱。纵使万般不愿,为了固宠,为了抗衡贤德妃,她也不得不按着皇上的喜好,走出了这一步。可事到临头,看着玉珠那副鲜嫩欲滴的样子,那股子憋闷和不甘,还是像藤蔓一样死死缠住了她的心。
或许是锦妃的目光太过复杂冰凉,玉珠下意识地缩了缩肩膀,抬起水汪汪的大眼睛,怯生生地开口,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惶恐和不安:“娘娘……奴才……奴才怕是不行,笨手笨脚的,万一冲撞了皇上……不如……不如等改日……”她绞着衣角,一副未经人事、惶恐无措的小女儿情态。
喜欢官居一品养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