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吴王躺在驿馆的榻上,面色因为疼痛胶着在身上,而颇为苍白。身旁是日夜兼程从长安赶来此地驿馆的太医。随行的仆役在屋内忙进忙出,负责此次护送的常何拧眉站在门口,向屋内张望。他时不时来回踱步,负于身后的手轻轻搓动着。
前日他护送吴王至此。一行人刚到城门口却不料吴王的坐骑突然受惊,致使吴王坠下马来,左腿撞在石头上。好在左右救护及时,未曾伤及筋骨,但也因腿上有伤,一时半会无法行走。只能暂且留在此处养伤。
看着走出来的太医,常何连忙迎上去,低声问道:“程太医殿下他?”
“常将军放心,殿下无碍。不过这腿伤,至少要休息一个月,才能下地行走。”程太医转头交待内侍去煎药,又对常何道:“烦请常将军派人去城中购买药材。陛下特意交代我等,务必治好殿下。”
闻言常何点头,遂带着几名金吾卫离开。
此刻,屋内只剩下几名伺候的仆役。
一朱衣内侍悄然走近,看向床上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吴王道:“殿下,贾公问您有什么话要带给他么?”
“让他等着本王。本王会正大光明地回到长安,替母亲报仇。”
朱衣内侍屈膝替吴王掖好被角,轻轻地握住吴王的手,将一物什塞进他手中。若无其事地站起身,躬身行礼,“奴婢定会将殿下您的话带给贾公。”
屋内重新归于寂静中,吴王看向一侧晃动的烛火,紧抿的嘴角微微上翘。
奉诏探病的朱衣内侍风尘仆仆地赶回长安,已经是五日后。
听完内侍的禀报,御座上的魏帝一脸疲惫地长吁口气。
“传朕口谕,让吴王留在褒城驿中安心养伤。”顿了顿,魏帝继续道:“等伤养好了,再去梁州。”
“喏。”朱衣内侍道。
等待朱衣内侍离开,魏帝靠着凭几剧烈地咳嗽起来,吓得一旁的原正则赶忙将茶水递过去。又轻拍着魏帝脊背,为其顺气。
“去把蓝仙人给朕叫来。朕的仙丹还没有炼好么?”魏帝喘着气,奋力推开案几上的奏疏。
“奴婢这就让人去叫蓝仙人来见驾。”原正则道。
魏帝怒吼着,“不!你亲自去,你给朕亲自去!”
瞧见魏帝这模样,原正则眸中不由浮起忧色,应下话。嘱咐其余人好生看着魏帝,自己则大步离开。
走出立政殿,原正则步伐一顿,压低声音道:“趁现在你去平康坊告诉贾公,陛下现在的状况如何。”
言罢,原正则步履匆匆地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片刻后,一骑快马从玄武门悄然出宫,直奔平康坊贾府。
奉诏休养数日的裴皎然,终于再度出现在朝会上,此时吴王坠马受伤的消息,已经在长安城不胫而走。窃窃私语的议论声从朱雀门一直蔓延到各司衙署中,最终停顿在太极殿前。
在众人山呼万岁中,魏帝敛衣落座。
看着御座上精神抖擞的魏帝,裴皎然微微抿唇。
她正想着礼部尚书却突然持笏道:“陛下五日前有农人到京兆府报官,说在渭中打捞出一玄龟。龟背上刻有‘嘉禾同穗,景星庆云。’八字。正应《尚书》中'天降祥瑞,以彰有德'之语。此乃上天嘉许陛下治世之功啊!”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
魏帝原本兴奋脸上,更添了几分喜悦,他身子微微前倾:“果真?可曾验看过?”
“此乃天降祥瑞。臣恐冲撞,不敢擅自触碰,已命京兆尹派人将祥瑞送入宫中,供陛下御览。”礼部尚书道。
裴皎然垂下眼帘,掩去眼中的深思。史书上所载的天降祥瑞,大多都是时人为自己的行为编造个合法的理由,亦或者是让自己的出身看上去更符合受命于天的意义,从而得到更多的拥护。
“陛下!请勿听信谗言”李敬洪亮的声音在殿内响起,这位右补阙手持笏板行礼,“臣以为,祥瑞在德,不在物。太宗皇帝曾言……”
“李敬!”礼部尚书转身怒视,“你这话什么意思!”
殿内气氛骤然紧绷。裴皎然余光瞥见坐在她侧方的贾公闾微微侧首,似乎在观察她的反应。她面色如常,只是将呼吸放得更轻了些。
“行了,让他说下去。”魏帝摆摆手,示意李敬继续。
李敬深吸一口气,声音在殿中回荡,“若百姓家家富足,纵无祥瑞之兆,亦不失为尧舜之治,若百姓愁苦怨愤,纵有再多祥瑞,亦不免是桀纣之世。元魏时,官员焚烧连理木,煮食白雉充饥,这难道能称得上盛世吗?’陛下乃是明君,瑞应在得贤,而非此凡物。”
刹那间,朝臣们都看见魏帝脸上的笑容僵住了。李敬引用的太宗语录,如同一盆冷水浇在兴头上的帝王身上。
“李补阙此言差矣!”礼部尚书厉声道,"太宗皇帝乃千古明君,自然无需祥瑞佐证。但如今天下承平,玄龟现世,正是上天嘉许陛下治世之功。陛下何不效仿汉武故事,改元庆贺?”
闻言李敬冷笑一声:“赵尚书好记性,怎么不提汉武晚年因迷信祥瑞,导致巫蛊之祸,太子刘据蒙冤而死?”
魏帝的目光在礼部尚书和李敬之间来回游移,脸上的喜悦逐渐凝固。殿内群臣的议论声也因这突如其来的反对而渐渐平息,周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紧张感。
“哼,李补阙此言差矣。陛下励精图治二十载,如今四海升平,万民安乐,玄龟现世正是顺应天意。”
未等李敬开口,魏帝咳嗽起来,侍立在侧的原正则连忙递上丝帕。待咳嗽平息,魏帝面色阴沉地开口:“李敬,朕知你素来耿直,但今日之言未免太过。朕登基以来,日夜忧劳,唯恐有负先帝所托。如今祥瑞现世,乃是上天眷顾,岂容你如此诋毁?朕……”
沉默许久的太子,忽然出声,“陛下,天降祥瑞乃是吉兆。国事繁重,儿臣愿意代天子前往南郊祈禳祭天,为父皇您和大魏祈福。”
魏帝的目光缓缓移向太子,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手指在御座的扶手上轻轻敲击着,殿内静得能听见铜漏滴水的声响。
“太子有心了。”魏帝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沙哑,“不过……”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原正则连忙上前搀扶。待喘息稍定,魏帝目光锐利盯着太子道:“此时你真的愿意离开长安,替朕去祭天么?”
“儿臣一身骨血皆是为父母所赐。为父亲祈福,乃是儿臣之责。”太子道。
“也罢。你就替朕走这一趟。至于祥瑞之事……”魏帝疲惫地靠回御座,摆了摆手,“着太常寺按旧例处置便是。退朝吧。”
随着原正则一声尖利的退朝二字落下,这场暗流涌动的朝会戛然而止。
喜欢重生后我和死对头联手复仇
前日他护送吴王至此。一行人刚到城门口却不料吴王的坐骑突然受惊,致使吴王坠下马来,左腿撞在石头上。好在左右救护及时,未曾伤及筋骨,但也因腿上有伤,一时半会无法行走。只能暂且留在此处养伤。
看着走出来的太医,常何连忙迎上去,低声问道:“程太医殿下他?”
“常将军放心,殿下无碍。不过这腿伤,至少要休息一个月,才能下地行走。”程太医转头交待内侍去煎药,又对常何道:“烦请常将军派人去城中购买药材。陛下特意交代我等,务必治好殿下。”
闻言常何点头,遂带着几名金吾卫离开。
此刻,屋内只剩下几名伺候的仆役。
一朱衣内侍悄然走近,看向床上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吴王道:“殿下,贾公问您有什么话要带给他么?”
“让他等着本王。本王会正大光明地回到长安,替母亲报仇。”
朱衣内侍屈膝替吴王掖好被角,轻轻地握住吴王的手,将一物什塞进他手中。若无其事地站起身,躬身行礼,“奴婢定会将殿下您的话带给贾公。”
屋内重新归于寂静中,吴王看向一侧晃动的烛火,紧抿的嘴角微微上翘。
奉诏探病的朱衣内侍风尘仆仆地赶回长安,已经是五日后。
听完内侍的禀报,御座上的魏帝一脸疲惫地长吁口气。
“传朕口谕,让吴王留在褒城驿中安心养伤。”顿了顿,魏帝继续道:“等伤养好了,再去梁州。”
“喏。”朱衣内侍道。
等待朱衣内侍离开,魏帝靠着凭几剧烈地咳嗽起来,吓得一旁的原正则赶忙将茶水递过去。又轻拍着魏帝脊背,为其顺气。
“去把蓝仙人给朕叫来。朕的仙丹还没有炼好么?”魏帝喘着气,奋力推开案几上的奏疏。
“奴婢这就让人去叫蓝仙人来见驾。”原正则道。
魏帝怒吼着,“不!你亲自去,你给朕亲自去!”
瞧见魏帝这模样,原正则眸中不由浮起忧色,应下话。嘱咐其余人好生看着魏帝,自己则大步离开。
走出立政殿,原正则步伐一顿,压低声音道:“趁现在你去平康坊告诉贾公,陛下现在的状况如何。”
言罢,原正则步履匆匆地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片刻后,一骑快马从玄武门悄然出宫,直奔平康坊贾府。
奉诏休养数日的裴皎然,终于再度出现在朝会上,此时吴王坠马受伤的消息,已经在长安城不胫而走。窃窃私语的议论声从朱雀门一直蔓延到各司衙署中,最终停顿在太极殿前。
在众人山呼万岁中,魏帝敛衣落座。
看着御座上精神抖擞的魏帝,裴皎然微微抿唇。
她正想着礼部尚书却突然持笏道:“陛下五日前有农人到京兆府报官,说在渭中打捞出一玄龟。龟背上刻有‘嘉禾同穗,景星庆云。’八字。正应《尚书》中'天降祥瑞,以彰有德'之语。此乃上天嘉许陛下治世之功啊!”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
魏帝原本兴奋脸上,更添了几分喜悦,他身子微微前倾:“果真?可曾验看过?”
“此乃天降祥瑞。臣恐冲撞,不敢擅自触碰,已命京兆尹派人将祥瑞送入宫中,供陛下御览。”礼部尚书道。
裴皎然垂下眼帘,掩去眼中的深思。史书上所载的天降祥瑞,大多都是时人为自己的行为编造个合法的理由,亦或者是让自己的出身看上去更符合受命于天的意义,从而得到更多的拥护。
“陛下!请勿听信谗言”李敬洪亮的声音在殿内响起,这位右补阙手持笏板行礼,“臣以为,祥瑞在德,不在物。太宗皇帝曾言……”
“李敬!”礼部尚书转身怒视,“你这话什么意思!”
殿内气氛骤然紧绷。裴皎然余光瞥见坐在她侧方的贾公闾微微侧首,似乎在观察她的反应。她面色如常,只是将呼吸放得更轻了些。
“行了,让他说下去。”魏帝摆摆手,示意李敬继续。
李敬深吸一口气,声音在殿中回荡,“若百姓家家富足,纵无祥瑞之兆,亦不失为尧舜之治,若百姓愁苦怨愤,纵有再多祥瑞,亦不免是桀纣之世。元魏时,官员焚烧连理木,煮食白雉充饥,这难道能称得上盛世吗?’陛下乃是明君,瑞应在得贤,而非此凡物。”
刹那间,朝臣们都看见魏帝脸上的笑容僵住了。李敬引用的太宗语录,如同一盆冷水浇在兴头上的帝王身上。
“李补阙此言差矣!”礼部尚书厉声道,"太宗皇帝乃千古明君,自然无需祥瑞佐证。但如今天下承平,玄龟现世,正是上天嘉许陛下治世之功。陛下何不效仿汉武故事,改元庆贺?”
闻言李敬冷笑一声:“赵尚书好记性,怎么不提汉武晚年因迷信祥瑞,导致巫蛊之祸,太子刘据蒙冤而死?”
魏帝的目光在礼部尚书和李敬之间来回游移,脸上的喜悦逐渐凝固。殿内群臣的议论声也因这突如其来的反对而渐渐平息,周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紧张感。
“哼,李补阙此言差矣。陛下励精图治二十载,如今四海升平,万民安乐,玄龟现世正是顺应天意。”
未等李敬开口,魏帝咳嗽起来,侍立在侧的原正则连忙递上丝帕。待咳嗽平息,魏帝面色阴沉地开口:“李敬,朕知你素来耿直,但今日之言未免太过。朕登基以来,日夜忧劳,唯恐有负先帝所托。如今祥瑞现世,乃是上天眷顾,岂容你如此诋毁?朕……”
沉默许久的太子,忽然出声,“陛下,天降祥瑞乃是吉兆。国事繁重,儿臣愿意代天子前往南郊祈禳祭天,为父皇您和大魏祈福。”
魏帝的目光缓缓移向太子,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手指在御座的扶手上轻轻敲击着,殿内静得能听见铜漏滴水的声响。
“太子有心了。”魏帝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沙哑,“不过……”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原正则连忙上前搀扶。待喘息稍定,魏帝目光锐利盯着太子道:“此时你真的愿意离开长安,替朕去祭天么?”
“儿臣一身骨血皆是为父母所赐。为父亲祈福,乃是儿臣之责。”太子道。
“也罢。你就替朕走这一趟。至于祥瑞之事……”魏帝疲惫地靠回御座,摆了摆手,“着太常寺按旧例处置便是。退朝吧。”
随着原正则一声尖利的退朝二字落下,这场暗流涌动的朝会戛然而止。
喜欢重生后我和死对头联手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