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送太子回到东宫没多久,却听闻贾公闾漏夜入宫请罪一事。丽正殿外,原正则正在宣读着桓悬黎进封为秦国公主的诏命。韦箬垂首聆听,面露思量。
她身后是东宫卫率,本以为会对东宫有所补偿安抚,却未曾想最后得到封赏的是太孙桓悬黎。且皇帝在太子回来后,并未第一时间前来探望。如此一来,更是让人摸不透魏帝的意图。
当韦箬谢过恩,试图打探更多消息时。原正则却是笑了笑,而后告诉她。贾公闾已经入宫请见陛下。这个时候,只怕快到立政殿。
遣人送走原正则,韦箬一脸忧心忡忡地看向裴皎然,“你说……贾公闾这个时候入宫是想干什么?”
“他要拖延吴王离京的时间。”闭目想了一会,裴皎然道:“不过殿下稍安勿躁。陛下不会答应贾公闾的请求。”
“你是觉得事涉太子。陛下即便再怎么疼爱吴王,在此事上也颇为慎重?”韦箬道。
闻言裴皎然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望向立政殿的方向。如果她推算没错,贾公闾此时应当已经进到承天门。
此刻贾公闾已至立政殿外,正在等待内侍通传,恰好遇见宣诏归来的原正则。当他目光看向这位新上任的巨珰时,原正则只是微微一笑。压低声音,将魏帝进封太子之女为秦国公主一事告知于他。
话落耳际,原正则拂袖入内,仍旧站在殿外的贾公闾禁不住闭目。魏帝此番动作,无疑是在向所有人宣告,太子的位置任何人都别想觊觎。此刻他只希望,京兆尹那边能够有所突破,届时能把幕后黑手推出来。皇帝睿智,即便当下隐忍不发,也会秋后算账。
立政殿内,朱幄垂落,兽香弥漫。魏帝阖眸倚着凭几,一青衣内侍捧着药盏,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不远处还有一摊碎瓷。殿内其余宫人也是垂首伏跪于地。
睇目四周,原正则叹了口气。他明白,今日之事,魏帝动了极大的怒意。
皱眉想了想,原正则道:“陛下,药已经凉了。”
“端来吧。”魏帝道。
从青衣内侍手中接过药盏,原正则将其递给魏帝。
接过药盏一饮而尽,魏帝像是想起什么来道:“这家还真是难当,手心手背都是肉。他这么一闹,让朕如何是好?”
“陛下,自古便是先君臣,后父子。”原正则递了巾帕过去,“吴王虽是您教养大的,但对您和太子而言,都是臣。为臣不可逾矩,而为父子兄弟,不能违背天理法常。陛下是奴婢头顶的天,更是天下万民的天。这民间尚有理不清的家务事,更何况天家乎?”
闻言魏帝睁眼,“贾公深夜入禁中不易,让他进来吧。再去让御厨准备几样吃食,朕和他好久没在一起用膳。”
原正则躬身领命。
未几贾公闾缓步而来。他今日只穿了一身半旧常服,袖口泛白,束发竹簪。尽管衣着十分朴素,但到底是身居高位多年,面容气度依旧是颇为威严。
“好些年没看见这模样。”魏帝眼中掠过一丝诧异,指了指下首的位置,“坐吧。”
“臣不敢,臣有愧。”说完贾公闾躬身道。
听着贾公闾的话,魏帝眯眸打量着他,似乎是在等他把剩下的话说完一样。
“臣有负陛下所托。”贾公闾俯身叩拜,“当年臣着此布衣,承蒙陛下青睐,才得以有今日的地位。”
目光迷离地看着贾公闾,魏帝似乎是在回忆往事一般,“朕记得那时你不过二十,朕也就二十出头。你虽年轻却有状元之才,不肯认座主,还要将此事捅到先皇面前,但先皇反倒将你训斥一顿,且将你贬黜到抱罕县。”
“其他人袖手旁观之际。是您出言,一力保下臣,先皇这才同意让臣去他处任县令。”贾公闾喟叹道:“可是臣如今虽位极人臣,却有诸多错处。陛下将吴王殿下交给臣,可臣却没能教好他,是臣之错。未能及时剪除吴王身边的小人,亦是臣之错。臣……”
说着贾公闾竟然落下泪来。
啜泣声在耳边响起,看着头发花白的贾公闾,一股酸涩感涌上魏帝心头。当年他替贾公闾说话时,虽然在事后没少吃苦头,背后诋毁他的人不在少数,但是贾公闾也是知恩图报的,回到长安后,竭尽所能地帮助他,更是助他登上皇位。之后更是不遗余力地帮助他推行新政。
这份君臣之情,当朝无人能及。所以他才会让他去教吴王。
今日之事,他并不想迁怒他人,更不想苛责吴王。但是当他冷静下来后,方才反应过来局中自有高人。吴王要谋害太子不假,但太子未必不知情。因为知情,所有将计就计。他方才想过去彻查此事,来还吴王一个清白,但思前想后,却发现不能如此。吴王已经到了必须离开的时候,如果让其继续留下来,就如同一柄旗帜,仍旧可以吸引人,前赴后继地投靠吴王。
吴王可以离长安开。他只是唯恨,这背后的操纵者,可以掩却身形,超乎物外。
此刻屋内一阵静默。
“朕知你劳苦功高,此事朕还需要考量一二。”魏帝目光变得柔和起来,“夜深了,贾卿早些回去歇着。”
等贾公闾一离开,魏帝目光陡然间变得阴沉起来。他已经迫不及待要让人把这件事背后主使者寻来问罪。但现实告诉他不允许,太子必须做这件事情的受害者,吴王才能被名正言顺地派去封地。太子需要承担责任,在顺利登基后去肃清朝野。
想了一会,魏帝提笔在纸上写下几字。交给了一旁的原正则,“你派人把这幅字。送去东宫交给裴皎然。告诉她,朕要看到她写一篇关于这几个字的奏疏。”
“喏。”
迎上魏帝审视的视线,原正则心中泛起恐惧。此刻帝王的视线是似乎蕴藏着某种含义,让人不寒而栗。
“快去吧。”魏帝挥了挥手,示意原正则赶快离去。
喜欢重生后我和死对头联手复仇
她身后是东宫卫率,本以为会对东宫有所补偿安抚,却未曾想最后得到封赏的是太孙桓悬黎。且皇帝在太子回来后,并未第一时间前来探望。如此一来,更是让人摸不透魏帝的意图。
当韦箬谢过恩,试图打探更多消息时。原正则却是笑了笑,而后告诉她。贾公闾已经入宫请见陛下。这个时候,只怕快到立政殿。
遣人送走原正则,韦箬一脸忧心忡忡地看向裴皎然,“你说……贾公闾这个时候入宫是想干什么?”
“他要拖延吴王离京的时间。”闭目想了一会,裴皎然道:“不过殿下稍安勿躁。陛下不会答应贾公闾的请求。”
“你是觉得事涉太子。陛下即便再怎么疼爱吴王,在此事上也颇为慎重?”韦箬道。
闻言裴皎然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望向立政殿的方向。如果她推算没错,贾公闾此时应当已经进到承天门。
此刻贾公闾已至立政殿外,正在等待内侍通传,恰好遇见宣诏归来的原正则。当他目光看向这位新上任的巨珰时,原正则只是微微一笑。压低声音,将魏帝进封太子之女为秦国公主一事告知于他。
话落耳际,原正则拂袖入内,仍旧站在殿外的贾公闾禁不住闭目。魏帝此番动作,无疑是在向所有人宣告,太子的位置任何人都别想觊觎。此刻他只希望,京兆尹那边能够有所突破,届时能把幕后黑手推出来。皇帝睿智,即便当下隐忍不发,也会秋后算账。
立政殿内,朱幄垂落,兽香弥漫。魏帝阖眸倚着凭几,一青衣内侍捧着药盏,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不远处还有一摊碎瓷。殿内其余宫人也是垂首伏跪于地。
睇目四周,原正则叹了口气。他明白,今日之事,魏帝动了极大的怒意。
皱眉想了想,原正则道:“陛下,药已经凉了。”
“端来吧。”魏帝道。
从青衣内侍手中接过药盏,原正则将其递给魏帝。
接过药盏一饮而尽,魏帝像是想起什么来道:“这家还真是难当,手心手背都是肉。他这么一闹,让朕如何是好?”
“陛下,自古便是先君臣,后父子。”原正则递了巾帕过去,“吴王虽是您教养大的,但对您和太子而言,都是臣。为臣不可逾矩,而为父子兄弟,不能违背天理法常。陛下是奴婢头顶的天,更是天下万民的天。这民间尚有理不清的家务事,更何况天家乎?”
闻言魏帝睁眼,“贾公深夜入禁中不易,让他进来吧。再去让御厨准备几样吃食,朕和他好久没在一起用膳。”
原正则躬身领命。
未几贾公闾缓步而来。他今日只穿了一身半旧常服,袖口泛白,束发竹簪。尽管衣着十分朴素,但到底是身居高位多年,面容气度依旧是颇为威严。
“好些年没看见这模样。”魏帝眼中掠过一丝诧异,指了指下首的位置,“坐吧。”
“臣不敢,臣有愧。”说完贾公闾躬身道。
听着贾公闾的话,魏帝眯眸打量着他,似乎是在等他把剩下的话说完一样。
“臣有负陛下所托。”贾公闾俯身叩拜,“当年臣着此布衣,承蒙陛下青睐,才得以有今日的地位。”
目光迷离地看着贾公闾,魏帝似乎是在回忆往事一般,“朕记得那时你不过二十,朕也就二十出头。你虽年轻却有状元之才,不肯认座主,还要将此事捅到先皇面前,但先皇反倒将你训斥一顿,且将你贬黜到抱罕县。”
“其他人袖手旁观之际。是您出言,一力保下臣,先皇这才同意让臣去他处任县令。”贾公闾喟叹道:“可是臣如今虽位极人臣,却有诸多错处。陛下将吴王殿下交给臣,可臣却没能教好他,是臣之错。未能及时剪除吴王身边的小人,亦是臣之错。臣……”
说着贾公闾竟然落下泪来。
啜泣声在耳边响起,看着头发花白的贾公闾,一股酸涩感涌上魏帝心头。当年他替贾公闾说话时,虽然在事后没少吃苦头,背后诋毁他的人不在少数,但是贾公闾也是知恩图报的,回到长安后,竭尽所能地帮助他,更是助他登上皇位。之后更是不遗余力地帮助他推行新政。
这份君臣之情,当朝无人能及。所以他才会让他去教吴王。
今日之事,他并不想迁怒他人,更不想苛责吴王。但是当他冷静下来后,方才反应过来局中自有高人。吴王要谋害太子不假,但太子未必不知情。因为知情,所有将计就计。他方才想过去彻查此事,来还吴王一个清白,但思前想后,却发现不能如此。吴王已经到了必须离开的时候,如果让其继续留下来,就如同一柄旗帜,仍旧可以吸引人,前赴后继地投靠吴王。
吴王可以离长安开。他只是唯恨,这背后的操纵者,可以掩却身形,超乎物外。
此刻屋内一阵静默。
“朕知你劳苦功高,此事朕还需要考量一二。”魏帝目光变得柔和起来,“夜深了,贾卿早些回去歇着。”
等贾公闾一离开,魏帝目光陡然间变得阴沉起来。他已经迫不及待要让人把这件事背后主使者寻来问罪。但现实告诉他不允许,太子必须做这件事情的受害者,吴王才能被名正言顺地派去封地。太子需要承担责任,在顺利登基后去肃清朝野。
想了一会,魏帝提笔在纸上写下几字。交给了一旁的原正则,“你派人把这幅字。送去东宫交给裴皎然。告诉她,朕要看到她写一篇关于这几个字的奏疏。”
“喏。”
迎上魏帝审视的视线,原正则心中泛起恐惧。此刻帝王的视线是似乎蕴藏着某种含义,让人不寒而栗。
“快去吧。”魏帝挥了挥手,示意原正则赶快离去。
喜欢重生后我和死对头联手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