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疑云密布,暗影随行-《孤凤栖凰》

  夜色如墨,将贾府笼罩在一片幽深之中。

  林清梧端坐在书案前,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声响。

  这声音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一下一下,仿佛敲打在人的心头。

  “苏怀远……”她低声念着这个名字,目光落在窗外那棵不知名的老树上。

  树影婆娑,宛如鬼魅般舞动,更衬托出她内心的不安。

  翌日清晨,苏怀远早早便来到了库房。

  库房里堆满了灰尘,呛得人直咳嗽。

  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在那些堆积如山的旧卷上,泛起一种陈旧而压抑的气息。

  “大人真是的,怎么突然想起整理这些东西了。”苏怀远一边抱怨着,一边撸起袖子,开始整理。

  他做事向来认真,一丝不苟,很快就将那些旧卷按照年份和类别分门别类地摆放好。

  林清梧站在不远处,静静地看着他。

  她仔细观察着苏怀远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甚至连他写字的笔迹和习惯都不放过。

  他的字迹工整有力,笔锋略带一丝飘逸,与她记忆中的苏怀远的字迹并无二致。

  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

  “苏怀远,辛苦你了。”林清梧走到他身边,轻声说道,“这些旧卷年代久远,有些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你誊抄的时候仔细一些。”

  “大人放心,属下一定尽力。”苏怀远恭敬地答道。

  林清梧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库房。

  下午时分,林清梧将苏怀远叫到了自己的书房。

  “大人,这是您要的御史台旧卷。”苏怀远将誊抄好的卷宗放在书案上,恭敬地说道。

  林清梧拿起卷宗,随意翻看了几页,然后抬起头,状似不经意地问道:“苏怀远,你来我身边多久了?”

  苏怀远愣了一下,随即答道:“回大人,已经有五年了。”

  “五年了……”林清梧喃喃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叹息。

  “时间过得真快啊。”

  她放下卷宗,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院子里盛开的牡丹花,缓缓说道:“苏怀远,你可知我最喜欢什么?”

  苏怀远摇了摇头。

  “我最喜欢的,是安静。”林清梧轻声说道,“我不喜欢被人打扰,也不喜欢有人违背我的意愿。”

  苏怀远闻言,心中一凛,连忙跪倒在地,说道:“大人,属下对您忠心耿耿,绝不敢有任何违背您意愿的想法。”

  林清梧转过身,走到他面前,俯视着他,语气冰冷地说道:“是吗?我希望如此。”

  说完,她挥了挥手,示意苏怀远退下。

  苏怀远如蒙大赦,连忙起身,退出了书房。

  当天夜里,林清梧故意设了一个局。

  她命人将藏书阁的禁地打开一道缝隙,然后放出消息,说里面藏着一本绝世孤本。

  藏书阁是贾府的重地,尤其是禁地,更是戒备森严。

  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

  苏怀远自然也听说了这个消息。

  起初,他并没有在意。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心中的好奇心越来越强烈。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偷偷摸摸地来到了藏书阁。

  他小心翼翼地推开禁地的大门,走了进去。

  禁地里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

  苏怀远摸索着向前走,心中既紧张又兴奋。

  突然,他脚下一绊,摔倒在地。

  “谁!”

  他惊呼一声,连忙爬起来,警惕地环顾四周。

  然而,周围一片寂静,什么也没有。

  苏怀远松了一口气,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继续向前走。

  就在这时,他突然听到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谁在那里!”

  他再次惊呼一声,同时抽出腰间的佩刀,指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然而,脚步声却消失了。

  苏怀远站在原地,一动也不敢动,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林清梧一定是在试探他。

  他心中暗骂自己愚蠢,竟然真的上了当。

  如果他真的是“青鸾”,绝对不会如此沉不住气。

  林清梧坐在书房里,静静地听着暗卫的汇报。

  “大人,苏怀远已经进入藏书阁禁地。”

  “他有什么反应?”林清梧问道。

  “他似乎很紧张,一直在四处张望。”暗卫答道,“属下还听到他惊呼了几声。”

  林清梧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嘲讽的笑容。

  “看来,他并不是‘青鸾’。”她喃喃自语道。

  但是,她仍然不敢完全放心。

  毕竟,人心难测。谁知道苏怀远是不是在伪装呢?

  就在林清梧试探苏怀远的同时,沈砚之也在秘密进行着调查。

  他率领亲卫,深入皇城地下密道,在一间隐秘的石室中,发现了一具早已腐烂的尸体。

  尸身穿着前朝服饰,胸口插着一枚金鳞令牌。

  沈砚之取出令牌,仔细观察。

  令牌的正面刻着一个栩栩如生的金鳞,背面则是一片空白。

  他命人将令牌背面拓印下来,赫然发现,那竟然与柳轻瑶所持的凤凰印章极为相似。

  “这人……是十年前失踪的礼部侍郎。”沈砚之脸色铁青地说道。

  十年前,礼部侍郎突然失踪,朝廷派人四处寻找,却始终没有找到他的下落。

  当时,这件事在朝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各种传言甚嚣尘上。

  有人说,礼部侍郎是因为贪污受贿,畏罪潜逃;也有人说,他是因为得罪了权贵,被人暗中杀害。

  但无论如何,礼部侍郎的失踪,都成了一个谜。

  而现在,这个谜似乎终于要解开了。

  沈砚之看着手中的金鳞令牌,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

  他隐隐觉得,这件事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

  林清梧以整顿翰林院风纪为名,召见了几位老臣议事。

  她在席间不经意地提及了“天机阁”。

  “诸位大人,最近京城里出现了一个神秘组织,名为‘天机阁’,他们似乎掌握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林清梧状似随意地说道,“不知诸位大人对此有何看法?”

  几位老臣闻言,纷纷摇头,表示自己对此一无所知。

  然而,就在这时,一位年迈的学士突然神色骤变,手中的茶盏也微微颤抖了一下。

  林清梧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细节,心中立刻有了猜测。

  看来,这位老学士与“天机阁”之间,有着某种联系。

  沈砚之返回府邸后,立刻向林清梧汇报了密道的发现。

  “清梧,我在密道里发现了一具尸体,还有一枚金鳞令牌。”他神色凝重地说道,“我怀疑,这件事与十年前礼部侍郎失踪有关。”

  林清梧闻言,也是脸色一变。

  “这件事非同小可。”她沉声说道,“我们必须尽快查清楚。”

  “我已经派人封锁了御史台旧址。”沈砚之说道,“以防有人灭口。”

  林清梧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但是,不可张扬。”她叮嘱道,“否则,只会打草惊蛇。”

  沈砚之明白林清梧的意思,点了点头。

  夜深,林清梧独坐在书房里,手中拿着一张泛黄的旧图,眼神深邃而复杂。

  这是裴元昭留下的,据说隐藏着关于“青鸾”的重要线索。

  夜深了,风声呜咽,像一只无形的手,撩拨着贾府的雕梁画栋。

  林清梧独坐书房,昏黄的烛光映照在她脸上,勾勒出棱角分明的轮廓。

  手里那张泛黄的旧图,仿佛是从历史的尘埃中挖掘出来的一般,散发着一种神秘的气息。

  她的目光,像鹰隼般锐利,牢牢锁定在一处朱砂标记上——“天机阁·内线”。

  啧啧啧,这裴元昭,生前还真是个搞事精,留下这么个烫手山芋。

  林清梧修长的手指轻轻摩挲着那几个字,脑海中飞速闪过无数片段,像电影的快速剪辑,惊心动魄。

  良久,她朱唇轻启,吐出一句:“有意思。”她提笔,在雪白的宣纸上写下一行字:“苏怀远,曾于三年前调任礼部档案司。”笔锋犀利,力透纸背,仿佛要将这张纸刺穿。

  写完,她将笔轻轻搁在笔架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叮”。

  然后,她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风雨欲来的景象,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她走到床边,吹灭了蜡烛。

  黑暗中,她喃喃自语道:“苏怀远,但愿是我多虑了……” 随即,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大人,您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