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支脉的夜寒风如刀,刮在脸上生疼。张角的五千锐士正沿着采药人的小路攀爬,铁钩深深嵌入崖壁的石缝,绳索被拉得笔直,每一寸移动都伴随着碎石滚落的脆响。最前面的锐士突然脚下一滑,惊呼着坠向深渊,绳索的另一端猛地绷紧,勒得后面的士兵手臂发麻。
“快拉上来!” 张角的声音在风中颤抖。两名锐士拼命拽动绳索,却只拉上来半截断裂的衣袖 —— 那名士兵已坠入谷底,连惨叫都被风声吞没。崖上的锐士们脸色发白,却没人退缩,只是将铁钩攥得更紧,继续向上攀爬。
这样的惊险在三天里不断上演。他们穿过挂满冰棱的岩缝,翻过积雪没膝的山脊,饿了就啃冻硬的馕饼,渴了就嚼一口雪。有七名锐士失足坠崖,三名被雪崩掩埋,可队伍的脚步从未停下。当第三日清晨的阳光照在他们脸上时,于阗王城的轮廓终于出现在山谷尽头。
“还有三个时辰。” 张角看着王城的城墙,眼中布满血丝。他让锐士们在密林里休整,自己则趴在雪地上,用望远镜观察城防。于阗王城的城墙不高,却异常坚固,上面的守军披着玉甲,正来回巡逻,城门口还有两队玉甲军守卫,戒备森严。
“等天黑行动。” 张角低声下令,“让工匠检查绳索和铁钩,务必万无一失。”
夜幕降临,于阗王城的灯火渐渐亮起。城墙根下的阴影里,锐士们悄悄展开行动。他们将铁钩抛上城头,绳索绷紧的轻响被城内的丝竹声掩盖。张角第一个抓住绳索,像壁虎般向上攀爬,玄色道袍与夜色融为一体,只有腰间的破甲锥偶尔闪过微光。
城头上的玉甲军正打盹,突然听到头顶传来响动。他刚要抬头,就被张角扔下的石块砸中额头,闷哼一声倒在地上。锐士们如潮水般涌上城头,捂住守卫的嘴,用匕首割断他们的喉咙,动作干净利落,没有发出一丝声响。
“分三路行动!” 张角低声下令,“一路控制城门,一路解决王宫守卫,一路接应后续部队!”
锐士们分成三队,沿着城墙快速移动。控制城门的小队遇到了麻烦 —— 两名玉甲军正在检查门栓,他们的玉甲在火把下泛着冷光。带队的队长做了个手势,两名锐士同时扑出,用破甲锥狠狠砸向玉甲军的头盔。
“铛!” 铸铁球砸在玉甲上,发出震耳的脆响。玉甲军的头盔瞬间裂开,碎片飞溅,他惨叫着倒下。另一名玉甲军刚要拔刀,就被锐士的破甲锥砸中胸口,玉甲崩裂的声音伴随着肋骨断裂的脆响,他喷出一口鲜血,缓缓倒在地上。
城门被悄悄打开,后续的锐士涌入城内。于阗王城的街道上空无一人,只有巡逻的玉甲军提着灯笼走过。锐士们躲在屋檐下,等巡逻队经过,突然从阴影中冲出,破甲锥砸向玉甲的脆响与闷哼声此起彼伏。
王宫的守卫最为森严。三十名玉甲军组成方阵,手持长柄弯刀,腰间还挂着短弩。张角示意锐士们分散隐蔽,自己则捡起一块石子,朝着远处的灯笼扔去。灯笼被砸灭,玉甲军们纷纷转头观望,就在这一瞬间,锐士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出。
“有刺客!” 玉甲军队长嘶吼着挥刀迎战,却被三名锐士围攻。破甲锥从三个方向砸来,他的玉甲瞬间崩裂,左臂被铸铁球砸中,骨头碎裂的声音清晰可闻。队长惨叫着倒下,方阵瞬间溃散。
锐士们冲进王宫时,于阗王延留正在欣赏新雕琢的玉璧。他听到喊杀声,连忙披上祖传的玉甲 —— 这套甲胄用整块羊脂玉雕琢而成,据说能挡住神兵利器。可当他冲出内殿时,看到的却是满地的玉甲碎片与士兵的尸体。
“杀了他!” 张角的声音如寒冰。锐士们挥舞着破甲锥冲向延留,铸铁球砸在他的玉甲上,发出震耳的脆响。羊脂玉虽然温润,却经不起剧烈撞击,甲片很快出现裂纹,延留的嘴角溢出鲜血。
“我于阗的玉石…… 怎么会……” 延留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己的玉甲崩裂,他一直以为这是无敌的象征,却没想到会败在这不起眼的破甲锥下。
就在此时,王宫的大门被撞开,吕布的破甲骑冲了进来。他看到张角,勒住马缰:“大贤良师,隘口已破!”
延留看着吕布手中的方天画戟,又看看自己崩裂的玉甲,突然发出一声绝望的狂笑。“我于阗亡了,这玉石也留不住了!” 他转身冲进内殿,点燃了存放玉璧的宝库。
火焰瞬间燃起,吞噬了华丽的宫殿。玉璧在烈火中炸裂,发出清脆的响声,像是在为于阗的灭亡哀悼。锐士们想要救火,却被张角拦住:“别管了,让他去吧。”
当天明时分,王宫的大火渐渐熄灭。张角站在城头,望着南道的商路,那里已有商队的身影。他转身对张辽道:“传我令,善待于阗的工匠,尤其是玉雕匠人。让他们继续开采玉矿,只是这玉石,不能再用来做甲胄了。”
张辽抱拳:“那用来做什么?”
“做丝绸的配饰,做商队的印章。” 张角的目光望向远方,“让于阗的玉石,成为南道商路的象征,而不是战争的工具。”
阳光洒在王城的废墟上,照在幸存的于阗工匠脸上。他们看着黄巾军士兵帮助清理废墟,看着张角下令修复商路,眼中渐渐露出希望的光芒。或许,于阗的玉石,真的能迎来新的命运。
而在南道的起点,第一支商队缓缓出发。驼铃叮当作响,商人们看着道路两旁的黄巾军士兵,脸上露出安心的笑容。被切断的商路重新畅通,汉民的商铺再次开张,丝路南道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只是这一次,守护它的不再是冰冷的玉甲,而是黄巾军的铁蹄与决心。
“快拉上来!” 张角的声音在风中颤抖。两名锐士拼命拽动绳索,却只拉上来半截断裂的衣袖 —— 那名士兵已坠入谷底,连惨叫都被风声吞没。崖上的锐士们脸色发白,却没人退缩,只是将铁钩攥得更紧,继续向上攀爬。
这样的惊险在三天里不断上演。他们穿过挂满冰棱的岩缝,翻过积雪没膝的山脊,饿了就啃冻硬的馕饼,渴了就嚼一口雪。有七名锐士失足坠崖,三名被雪崩掩埋,可队伍的脚步从未停下。当第三日清晨的阳光照在他们脸上时,于阗王城的轮廓终于出现在山谷尽头。
“还有三个时辰。” 张角看着王城的城墙,眼中布满血丝。他让锐士们在密林里休整,自己则趴在雪地上,用望远镜观察城防。于阗王城的城墙不高,却异常坚固,上面的守军披着玉甲,正来回巡逻,城门口还有两队玉甲军守卫,戒备森严。
“等天黑行动。” 张角低声下令,“让工匠检查绳索和铁钩,务必万无一失。”
夜幕降临,于阗王城的灯火渐渐亮起。城墙根下的阴影里,锐士们悄悄展开行动。他们将铁钩抛上城头,绳索绷紧的轻响被城内的丝竹声掩盖。张角第一个抓住绳索,像壁虎般向上攀爬,玄色道袍与夜色融为一体,只有腰间的破甲锥偶尔闪过微光。
城头上的玉甲军正打盹,突然听到头顶传来响动。他刚要抬头,就被张角扔下的石块砸中额头,闷哼一声倒在地上。锐士们如潮水般涌上城头,捂住守卫的嘴,用匕首割断他们的喉咙,动作干净利落,没有发出一丝声响。
“分三路行动!” 张角低声下令,“一路控制城门,一路解决王宫守卫,一路接应后续部队!”
锐士们分成三队,沿着城墙快速移动。控制城门的小队遇到了麻烦 —— 两名玉甲军正在检查门栓,他们的玉甲在火把下泛着冷光。带队的队长做了个手势,两名锐士同时扑出,用破甲锥狠狠砸向玉甲军的头盔。
“铛!” 铸铁球砸在玉甲上,发出震耳的脆响。玉甲军的头盔瞬间裂开,碎片飞溅,他惨叫着倒下。另一名玉甲军刚要拔刀,就被锐士的破甲锥砸中胸口,玉甲崩裂的声音伴随着肋骨断裂的脆响,他喷出一口鲜血,缓缓倒在地上。
城门被悄悄打开,后续的锐士涌入城内。于阗王城的街道上空无一人,只有巡逻的玉甲军提着灯笼走过。锐士们躲在屋檐下,等巡逻队经过,突然从阴影中冲出,破甲锥砸向玉甲的脆响与闷哼声此起彼伏。
王宫的守卫最为森严。三十名玉甲军组成方阵,手持长柄弯刀,腰间还挂着短弩。张角示意锐士们分散隐蔽,自己则捡起一块石子,朝着远处的灯笼扔去。灯笼被砸灭,玉甲军们纷纷转头观望,就在这一瞬间,锐士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出。
“有刺客!” 玉甲军队长嘶吼着挥刀迎战,却被三名锐士围攻。破甲锥从三个方向砸来,他的玉甲瞬间崩裂,左臂被铸铁球砸中,骨头碎裂的声音清晰可闻。队长惨叫着倒下,方阵瞬间溃散。
锐士们冲进王宫时,于阗王延留正在欣赏新雕琢的玉璧。他听到喊杀声,连忙披上祖传的玉甲 —— 这套甲胄用整块羊脂玉雕琢而成,据说能挡住神兵利器。可当他冲出内殿时,看到的却是满地的玉甲碎片与士兵的尸体。
“杀了他!” 张角的声音如寒冰。锐士们挥舞着破甲锥冲向延留,铸铁球砸在他的玉甲上,发出震耳的脆响。羊脂玉虽然温润,却经不起剧烈撞击,甲片很快出现裂纹,延留的嘴角溢出鲜血。
“我于阗的玉石…… 怎么会……” 延留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己的玉甲崩裂,他一直以为这是无敌的象征,却没想到会败在这不起眼的破甲锥下。
就在此时,王宫的大门被撞开,吕布的破甲骑冲了进来。他看到张角,勒住马缰:“大贤良师,隘口已破!”
延留看着吕布手中的方天画戟,又看看自己崩裂的玉甲,突然发出一声绝望的狂笑。“我于阗亡了,这玉石也留不住了!” 他转身冲进内殿,点燃了存放玉璧的宝库。
火焰瞬间燃起,吞噬了华丽的宫殿。玉璧在烈火中炸裂,发出清脆的响声,像是在为于阗的灭亡哀悼。锐士们想要救火,却被张角拦住:“别管了,让他去吧。”
当天明时分,王宫的大火渐渐熄灭。张角站在城头,望着南道的商路,那里已有商队的身影。他转身对张辽道:“传我令,善待于阗的工匠,尤其是玉雕匠人。让他们继续开采玉矿,只是这玉石,不能再用来做甲胄了。”
张辽抱拳:“那用来做什么?”
“做丝绸的配饰,做商队的印章。” 张角的目光望向远方,“让于阗的玉石,成为南道商路的象征,而不是战争的工具。”
阳光洒在王城的废墟上,照在幸存的于阗工匠脸上。他们看着黄巾军士兵帮助清理废墟,看着张角下令修复商路,眼中渐渐露出希望的光芒。或许,于阗的玉石,真的能迎来新的命运。
而在南道的起点,第一支商队缓缓出发。驼铃叮当作响,商人们看着道路两旁的黄巾军士兵,脸上露出安心的笑容。被切断的商路重新畅通,汉民的商铺再次开张,丝路南道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只是这一次,守护它的不再是冰冷的玉甲,而是黄巾军的铁蹄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