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璃闻讯后,只轻笑一声:“倒也有些趣味。”
随后把手上的情报随手往地上一丢。
而梁瑾言本性张扬,一向以“琢城第一浪荡公子”自诩,放言“琢城所有的女人,他都尝过”。
可那日在街头见了阿璃,只惊鸿一瞥,便魂不守舍,自觉那些所谓花魁皆是草芥。
仿佛过往的一切,都是苦了自己的兄弟一般。
回到梁府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闭关。
甚至有一次,将梁家祖宅中供奉戏神的戏楼,炸了。
理由,是他那日曾在戏楼听到有名花旦模仿“阿璃姑娘”的语调,却粗俗不堪,令他震怒。
“辱了她的音色,就是辱她!连神像都护不住那份清音,这楼要来何用?”
消息传出,整个梁家都震惊了,家主梁老爷子气得吐血三升,一度威胁要将梁瑾言逐出家门。
可梁瑾言却只是淡淡回了一句:“逐就逐吧,我会在城南建一座新宅,专为阿璃姑娘布景备香。”
更离谱的是,这两位竟还各自偷偷出资,在琢城东城与西城,各建了一座“璃苑”。
原因也是让人哭笑不得!
梁瑾言不知从哪听来的消息,沈之桓建了个璃苑,能博得阿璃一笑。
他立马就跟着建了!
东城的是沈之桓建的,西城的是梁瑾言的,风格大不相同——一个是淡雅如兰、曲水流觞;一个是红帐高挂、极尽奢华。
可问题是,阿璃从未踏足任何一座。
他们却日日精心打理,生怕落灰。
一次偶然,两人不约而同地来左府拜访左文枭,结果在门前撞见,彼此冷眼相对,一言不合,竟大打出手!
沈之桓将梁瑾言打得鼻青脸肿,梁瑾言却也撕烂了沈之桓的锦袍。两人不顾形象,衣衫不整地滚作一团。
而围观的仆役小声议论:
“少爷们这是为了什么?”
“还能是什么?自然是为了那位——阿璃姑娘。”
看到这里的侯烨,无奈的摇摇头,若是为了一位女子,迷失了自己。
即便是沦落至笑柄,也无需替他可怜。
爱人先爱已,这个道理真的太重要了。
这场闹剧发生之时,阿璃正坐于左府二楼茶厅,轻执绢扇,正一边品茶一边听着窗外的动静。
婢女小陈在一旁忍不住笑道:“姑娘,这两位……可真是疯了。”
阿璃却唇角带笑,眉眼带凉意,轻声回道:“男人嘛,不就这样的吗?”
“得不到的才会疯魔,若不疯魔,又怎肯为你谋全局?他们越疯狂,越能掩住我身后的锋芒。”
“越是能让我功成身退!”
“可他们是沈家、梁家的少主啊,若真被家族识破……”
“那便让他们替我去撕,撕破他们自己的家。”
她说话间,纤指挑起一颗荔枝,送入唇中。
果肉甘甜冰凉,却不及她唇角那抹笑意来的寒。
为了哄阿璃一笑,梁瑾言曾暗中策划了一场“百鹤朝凤”盛景——在琢城郊外设台,命人从外地调来百只白鹤,只为在阿璃赏景时,一齐飞舞环绕。
而沈之桓不甘示弱,次日便命人以黄金打造了一座七宝琉璃盏亭,请来城中最有名的乐师,为阿璃独奏一曲《倾城谣》。
甚至一度传出风声,两家因争阿璃之事,各自派遣死士,在郊外设下伏杀,险些演变为流血冲突!
左文枭知情后,却并不震怒,反而拍案大笑:
“好啊,两个蠢才,居然愿意为了一个女人对着干。这就是本座想要的局面。阿璃,你当真是本座的福星。”
阿璃闻言只是低眉敛笑,眼中却泛起冷意:“他们心甘情愿的,我不过是……顺水推舟。”
沈之桓与梁瑾言,这两位曾经高高在上的世家少主,如今竟成了她手中的利刃。
而他们却不自知,反倒甘之如饴,为她奔走、为她周旋,甚至为她做下诸般疯狂之事。
而更疯狂的,还不止他们。
左文枭,这位站在权力顶峰的男人,他所背负的黑暗,远超常人想象。
如今的琢城,虽表面仍旧灯火通明,街道整洁,商户往来繁忙如旧。但在这平静的皮囊下,却早已布满蛆虫。
一场针对百姓的“活人献祭”,正在悄然进行。
事情的开端,要从左府的死士营说起。
左文枭素来偏爱用死士,其麾下所统之“黑魂卫”一向冷血无情,行事雷厉风行,不受人伦束缚。
但这些年,随着琢城局势渐稳,那些死士也逐渐松懈,修为停滞不前,甚或隐有退步。
左文枭大怒。
“用钱养着一群废物?”他将几名训练失常的死士当场处斩,溅血五步,面无表情。
随后,他找上了阿璃。
“若你真要建功立业,仅靠沈梁两家是不够的。”
那夜,左府密室。
烛光如豆,氤氲着血腥与墨香。阿璃坐在檀木书案前,抬眸一笑:“那你打算怎么做?”
左文枭将一卷用人皮缝制的羊皮图卷缓缓摊开。
“我请巫族的鬼师,炼魂锻骨,只需活人百具,便可令一名死士突破桎梏。”
“百具?”阿璃红唇微挑,“是百姓?”
“老弱病残,流民乞儿,反正也活不了多久。”左文枭语气淡然,“你既聪明,懂得轻重。”
阿璃沉吟片刻,唇边却忽然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百姓……若是乞儿,那便太脏了。若是良家,那便更妙。”
“哦?”左文枭挑眉。
“选些官吏刁民之家,或者曾骂过我左府的……顺带替我们清清城中的风气。”她的声音,如毒酒浸糖,甜而致命。
自那日起,琢城夜里常有异象。
一些人家在夜里忽然“全家蒸发”,再无踪迹;一些正在生病的富户,一夜之间“暴毙”;还有更多平头百姓,莫名在街头被指为“谋逆之徒”,押往地牢,不日便无影无踪。
这些人,都成了左府炼魂的祭品。
他们的骨灰,埋于左府后山,成为死士踏脚修炼之地。
而阿璃,从未沾染一滴血。
她依旧坐在左府锦阁,品茶插花、听曲抚琴,优雅得体,淡漠疏离。
仿佛这一切,与她无关。
外人皆赞她“知书达理、善解人意”。
喜欢一棍打到仙佛认清现实
随后把手上的情报随手往地上一丢。
而梁瑾言本性张扬,一向以“琢城第一浪荡公子”自诩,放言“琢城所有的女人,他都尝过”。
可那日在街头见了阿璃,只惊鸿一瞥,便魂不守舍,自觉那些所谓花魁皆是草芥。
仿佛过往的一切,都是苦了自己的兄弟一般。
回到梁府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闭关。
甚至有一次,将梁家祖宅中供奉戏神的戏楼,炸了。
理由,是他那日曾在戏楼听到有名花旦模仿“阿璃姑娘”的语调,却粗俗不堪,令他震怒。
“辱了她的音色,就是辱她!连神像都护不住那份清音,这楼要来何用?”
消息传出,整个梁家都震惊了,家主梁老爷子气得吐血三升,一度威胁要将梁瑾言逐出家门。
可梁瑾言却只是淡淡回了一句:“逐就逐吧,我会在城南建一座新宅,专为阿璃姑娘布景备香。”
更离谱的是,这两位竟还各自偷偷出资,在琢城东城与西城,各建了一座“璃苑”。
原因也是让人哭笑不得!
梁瑾言不知从哪听来的消息,沈之桓建了个璃苑,能博得阿璃一笑。
他立马就跟着建了!
东城的是沈之桓建的,西城的是梁瑾言的,风格大不相同——一个是淡雅如兰、曲水流觞;一个是红帐高挂、极尽奢华。
可问题是,阿璃从未踏足任何一座。
他们却日日精心打理,生怕落灰。
一次偶然,两人不约而同地来左府拜访左文枭,结果在门前撞见,彼此冷眼相对,一言不合,竟大打出手!
沈之桓将梁瑾言打得鼻青脸肿,梁瑾言却也撕烂了沈之桓的锦袍。两人不顾形象,衣衫不整地滚作一团。
而围观的仆役小声议论:
“少爷们这是为了什么?”
“还能是什么?自然是为了那位——阿璃姑娘。”
看到这里的侯烨,无奈的摇摇头,若是为了一位女子,迷失了自己。
即便是沦落至笑柄,也无需替他可怜。
爱人先爱已,这个道理真的太重要了。
这场闹剧发生之时,阿璃正坐于左府二楼茶厅,轻执绢扇,正一边品茶一边听着窗外的动静。
婢女小陈在一旁忍不住笑道:“姑娘,这两位……可真是疯了。”
阿璃却唇角带笑,眉眼带凉意,轻声回道:“男人嘛,不就这样的吗?”
“得不到的才会疯魔,若不疯魔,又怎肯为你谋全局?他们越疯狂,越能掩住我身后的锋芒。”
“越是能让我功成身退!”
“可他们是沈家、梁家的少主啊,若真被家族识破……”
“那便让他们替我去撕,撕破他们自己的家。”
她说话间,纤指挑起一颗荔枝,送入唇中。
果肉甘甜冰凉,却不及她唇角那抹笑意来的寒。
为了哄阿璃一笑,梁瑾言曾暗中策划了一场“百鹤朝凤”盛景——在琢城郊外设台,命人从外地调来百只白鹤,只为在阿璃赏景时,一齐飞舞环绕。
而沈之桓不甘示弱,次日便命人以黄金打造了一座七宝琉璃盏亭,请来城中最有名的乐师,为阿璃独奏一曲《倾城谣》。
甚至一度传出风声,两家因争阿璃之事,各自派遣死士,在郊外设下伏杀,险些演变为流血冲突!
左文枭知情后,却并不震怒,反而拍案大笑:
“好啊,两个蠢才,居然愿意为了一个女人对着干。这就是本座想要的局面。阿璃,你当真是本座的福星。”
阿璃闻言只是低眉敛笑,眼中却泛起冷意:“他们心甘情愿的,我不过是……顺水推舟。”
沈之桓与梁瑾言,这两位曾经高高在上的世家少主,如今竟成了她手中的利刃。
而他们却不自知,反倒甘之如饴,为她奔走、为她周旋,甚至为她做下诸般疯狂之事。
而更疯狂的,还不止他们。
左文枭,这位站在权力顶峰的男人,他所背负的黑暗,远超常人想象。
如今的琢城,虽表面仍旧灯火通明,街道整洁,商户往来繁忙如旧。但在这平静的皮囊下,却早已布满蛆虫。
一场针对百姓的“活人献祭”,正在悄然进行。
事情的开端,要从左府的死士营说起。
左文枭素来偏爱用死士,其麾下所统之“黑魂卫”一向冷血无情,行事雷厉风行,不受人伦束缚。
但这些年,随着琢城局势渐稳,那些死士也逐渐松懈,修为停滞不前,甚或隐有退步。
左文枭大怒。
“用钱养着一群废物?”他将几名训练失常的死士当场处斩,溅血五步,面无表情。
随后,他找上了阿璃。
“若你真要建功立业,仅靠沈梁两家是不够的。”
那夜,左府密室。
烛光如豆,氤氲着血腥与墨香。阿璃坐在檀木书案前,抬眸一笑:“那你打算怎么做?”
左文枭将一卷用人皮缝制的羊皮图卷缓缓摊开。
“我请巫族的鬼师,炼魂锻骨,只需活人百具,便可令一名死士突破桎梏。”
“百具?”阿璃红唇微挑,“是百姓?”
“老弱病残,流民乞儿,反正也活不了多久。”左文枭语气淡然,“你既聪明,懂得轻重。”
阿璃沉吟片刻,唇边却忽然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百姓……若是乞儿,那便太脏了。若是良家,那便更妙。”
“哦?”左文枭挑眉。
“选些官吏刁民之家,或者曾骂过我左府的……顺带替我们清清城中的风气。”她的声音,如毒酒浸糖,甜而致命。
自那日起,琢城夜里常有异象。
一些人家在夜里忽然“全家蒸发”,再无踪迹;一些正在生病的富户,一夜之间“暴毙”;还有更多平头百姓,莫名在街头被指为“谋逆之徒”,押往地牢,不日便无影无踪。
这些人,都成了左府炼魂的祭品。
他们的骨灰,埋于左府后山,成为死士踏脚修炼之地。
而阿璃,从未沾染一滴血。
她依旧坐在左府锦阁,品茶插花、听曲抚琴,优雅得体,淡漠疏离。
仿佛这一切,与她无关。
外人皆赞她“知书达理、善解人意”。
喜欢一棍打到仙佛认清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