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学院大礼堂内,水晶吊灯将整个空间映照得通明透亮。爱旭坐在第一排的毕业生席位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学位服袖口的丝绸镶边。半个月前与吴苿莉的那场对话,像一粒种子在他心中悄然生根。
“下面,请允许我特别表彰本屆金融管理项目的优秀毕业生——爱旭同学。“
张教授浑厚的声音将爱旭的思绪拉回现实。他站起身,在热烈的掌声中走向讲台。聚光灯有些刺眼,他能感觉到身后两百多位同学和来宾的目光聚焦在自己背上。
“爱旭同学以全班第三的成绩完成了所有课程,“张教授亲切地拍着他的肩膀,“他的《金融衍生品风险传导机制研究》还被选入了学院优秀论文集。“
爱旭微微鞠躬,接过烫金封面的荣誉证书。台下闪光灯接连亮起,他眯起眼睛,在人群中寻找熟悉的面孔——苏梦正举着手机对他拍照,嘴角挂着真诚的微笑。前排就坐的几位投行高管也在点头赞许,他们中有几位曾明确表示希望爱旭毕业后加入他们的团队。
“谢谢张教授,谢谢学院的培养。“爱旭简短致谢,声音在礼堂的麦克风中显得有些失真。
他感到骄傲和满足。他在送外卖的时候经过金老的指点和推荐来攻读这个EMBA项目,就是为了这一刻——拓展人脉、提升学历,为将来冲击事业铺路。但此刻,站在聚光灯下,他却感到一种殊荣。
“爱旭同学展现了金融专业人士应有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张教授继续向全场介绍,“特别是在企业并购估值模型上的突破性见解,已经得到了业界的关注。“
掌声再次响起。爱旭的目光扫过礼堂后方墙上悬挂的校训——“经世济民“。这四个鎏金大字在灯光下闪闪发亮,却让他想起吴苿莉的问题:“你的超跌模型真的'济民'了吗?还是仅仅让资本更有效率地自我增殖?“
典礼结束后,毕业生们聚集在学院中庭的草坪上交换礼物、合影留念。初夏的阳光透过梧桐树叶,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学霸,这是给你的。“苏梦将一个精心包装的长方形礼盒递到爱旭手中。她今天穿了一身淡蓝色的连衣裙,发梢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在阳光下泛着栗色的光泽。
爱旭拆开包装,是一本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英文原版。翻开扉页,苏梦清秀的字迹写着:“给看得见资本背后的人——愿你的智慧不仅创造数字,更能创造价值。苏梦,2024年初秋。“
“这...“爱旭抬头,对上苏梦期待的眼神,“你怎么知道我对这方面感兴趣?“
苏梦狡黠地眨眨眼:“你最近在小组讨论时总提到'资本量化'、'社会关系'这些词,我又不聋。再说,“她压低声音,“上次在新华书社咖啡馆遇到你和那位女学者后,我查了吴苿莉的论文,很受启发。“
爱旭耳根一热。那次偶遇后,苏梦曾多次发信息询问吴苿莉的情况,但他都以“只是偶然认识的学者“搪塞过去。没想到苏梦竟然自己去查了资料。
“谢谢,这礼物很特别。“爱旭真诚地说,手指抚过书脊,“我送你什么好呢?“
苏梦笑着摇头:“不用了。你的那篇关于社会责任投资的课堂报告,就是最好的礼物——它让我知道金融界不全是金融冷血动物。“
爱旭想起那份报告,那是受到吴苿莉启发后写的,与他一贯的理性分析风格截然不同,充满了对现代金融体系的质疑。张教授给的分数并不高,评语是“观点新颖但实操性不足“。
“爱旭!来合影!“几个男同学在不远处招手。
接下来的两小时里,爱旭像个人形立牌一样被不同组合的同学拉去拍照。金融圈的等级观念即使在毕业时刻也清晰可见——那些来自大机构的同学身边总是围着更多人,而小型企业的高管则相对冷清。爱旭自己大多时间站在边缘,与几位不太起眼的同学交谈甚欢。
“爱旭啊,毕业后有什么打算?“张教授不知何时出现在他身旁,手里端着一杯香槟。
爱旭挺直腰背:“我还在考虑,张教授,其实我还在送外卖。“
“哦!这么辛苦吗?“张教授抿了一口酒,“我有一朋友说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以却他的公司做高管。“
这消息本应让爱旭欣喜若狂——但现在,这个曾经梦寐以求的机会却让他胸口发闷。
“谢谢教授推荐。我只是...“爱旭斟酌着词句,“最近在思考金融工作的意义。“
张教授眉毛微微上扬,镜片后的眼睛闪过一丝讶异:“难得。大多数学生只关心薪酬和职位。“他停顿片刻,声音低了下来,“三十年前我博士毕业时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后来明白了,金融不仅是数字游戏,更是资源配置的艺术——把它导向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责任。“
这番话与吴苿莉的观点奇妙地形成了呼应与对抗。爱旭正想深入请教,一位校领导走过来把张教授叫走了。
“和教授聊什么呢?这么严肃。“苏梦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
“职业选择的问题。“爱旭转身,发现苏梦手里多了两杯果汁。
她递给爱旭一杯:“我猜张教授一定在给你推荐工作?“
“嗯。但我还没有确定...“
“还是继续送外卖?“苏梦接过他的话,眼睛亮了起来,“爱旭,我正想找你谈这个。我和几个NGO的朋友在筹划一个社会企业投资基金,专门支持那些用商业模式解决社会问题的创业项目。你有兴趣聊聊吗?“
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在苏梦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她的眼神中带着爱旭从未在金融圈见过的热情。这种热情与吴苿莉谈论资本本质时的神情有几分相似,却多了几分实践者的务实。
“苏梦!班级大合影了!“女班长的喊声打破了这微妙的时刻。
“来了!“苏梦应道,转头对爱旭一笑,“走一起去。“
毕业典礼的欢庆持续到傍晚。随着夕阳西沉,同学们陆续离去——有的赶赴家人准备的庆功宴,有的直奔机场飞往海外度假,更多的则是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将这个学位作为晋升的筹码。
“下面,请允许我特别表彰本屆金融管理项目的优秀毕业生——爱旭同学。“
张教授浑厚的声音将爱旭的思绪拉回现实。他站起身,在热烈的掌声中走向讲台。聚光灯有些刺眼,他能感觉到身后两百多位同学和来宾的目光聚焦在自己背上。
“爱旭同学以全班第三的成绩完成了所有课程,“张教授亲切地拍着他的肩膀,“他的《金融衍生品风险传导机制研究》还被选入了学院优秀论文集。“
爱旭微微鞠躬,接过烫金封面的荣誉证书。台下闪光灯接连亮起,他眯起眼睛,在人群中寻找熟悉的面孔——苏梦正举着手机对他拍照,嘴角挂着真诚的微笑。前排就坐的几位投行高管也在点头赞许,他们中有几位曾明确表示希望爱旭毕业后加入他们的团队。
“谢谢张教授,谢谢学院的培养。“爱旭简短致谢,声音在礼堂的麦克风中显得有些失真。
他感到骄傲和满足。他在送外卖的时候经过金老的指点和推荐来攻读这个EMBA项目,就是为了这一刻——拓展人脉、提升学历,为将来冲击事业铺路。但此刻,站在聚光灯下,他却感到一种殊荣。
“爱旭同学展现了金融专业人士应有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张教授继续向全场介绍,“特别是在企业并购估值模型上的突破性见解,已经得到了业界的关注。“
掌声再次响起。爱旭的目光扫过礼堂后方墙上悬挂的校训——“经世济民“。这四个鎏金大字在灯光下闪闪发亮,却让他想起吴苿莉的问题:“你的超跌模型真的'济民'了吗?还是仅仅让资本更有效率地自我增殖?“
典礼结束后,毕业生们聚集在学院中庭的草坪上交换礼物、合影留念。初夏的阳光透过梧桐树叶,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学霸,这是给你的。“苏梦将一个精心包装的长方形礼盒递到爱旭手中。她今天穿了一身淡蓝色的连衣裙,发梢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在阳光下泛着栗色的光泽。
爱旭拆开包装,是一本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英文原版。翻开扉页,苏梦清秀的字迹写着:“给看得见资本背后的人——愿你的智慧不仅创造数字,更能创造价值。苏梦,2024年初秋。“
“这...“爱旭抬头,对上苏梦期待的眼神,“你怎么知道我对这方面感兴趣?“
苏梦狡黠地眨眨眼:“你最近在小组讨论时总提到'资本量化'、'社会关系'这些词,我又不聋。再说,“她压低声音,“上次在新华书社咖啡馆遇到你和那位女学者后,我查了吴苿莉的论文,很受启发。“
爱旭耳根一热。那次偶遇后,苏梦曾多次发信息询问吴苿莉的情况,但他都以“只是偶然认识的学者“搪塞过去。没想到苏梦竟然自己去查了资料。
“谢谢,这礼物很特别。“爱旭真诚地说,手指抚过书脊,“我送你什么好呢?“
苏梦笑着摇头:“不用了。你的那篇关于社会责任投资的课堂报告,就是最好的礼物——它让我知道金融界不全是金融冷血动物。“
爱旭想起那份报告,那是受到吴苿莉启发后写的,与他一贯的理性分析风格截然不同,充满了对现代金融体系的质疑。张教授给的分数并不高,评语是“观点新颖但实操性不足“。
“爱旭!来合影!“几个男同学在不远处招手。
接下来的两小时里,爱旭像个人形立牌一样被不同组合的同学拉去拍照。金融圈的等级观念即使在毕业时刻也清晰可见——那些来自大机构的同学身边总是围着更多人,而小型企业的高管则相对冷清。爱旭自己大多时间站在边缘,与几位不太起眼的同学交谈甚欢。
“爱旭啊,毕业后有什么打算?“张教授不知何时出现在他身旁,手里端着一杯香槟。
爱旭挺直腰背:“我还在考虑,张教授,其实我还在送外卖。“
“哦!这么辛苦吗?“张教授抿了一口酒,“我有一朋友说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以却他的公司做高管。“
这消息本应让爱旭欣喜若狂——但现在,这个曾经梦寐以求的机会却让他胸口发闷。
“谢谢教授推荐。我只是...“爱旭斟酌着词句,“最近在思考金融工作的意义。“
张教授眉毛微微上扬,镜片后的眼睛闪过一丝讶异:“难得。大多数学生只关心薪酬和职位。“他停顿片刻,声音低了下来,“三十年前我博士毕业时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后来明白了,金融不仅是数字游戏,更是资源配置的艺术——把它导向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责任。“
这番话与吴苿莉的观点奇妙地形成了呼应与对抗。爱旭正想深入请教,一位校领导走过来把张教授叫走了。
“和教授聊什么呢?这么严肃。“苏梦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
“职业选择的问题。“爱旭转身,发现苏梦手里多了两杯果汁。
她递给爱旭一杯:“我猜张教授一定在给你推荐工作?“
“嗯。但我还没有确定...“
“还是继续送外卖?“苏梦接过他的话,眼睛亮了起来,“爱旭,我正想找你谈这个。我和几个NGO的朋友在筹划一个社会企业投资基金,专门支持那些用商业模式解决社会问题的创业项目。你有兴趣聊聊吗?“
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在苏梦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她的眼神中带着爱旭从未在金融圈见过的热情。这种热情与吴苿莉谈论资本本质时的神情有几分相似,却多了几分实践者的务实。
“苏梦!班级大合影了!“女班长的喊声打破了这微妙的时刻。
“来了!“苏梦应道,转头对爱旭一笑,“走一起去。“
毕业典礼的欢庆持续到傍晚。随着夕阳西沉,同学们陆续离去——有的赶赴家人准备的庆功宴,有的直奔机场飞往海外度假,更多的则是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将这个学位作为晋升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