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欢送仪式-《四合院:我在火红年代悠闲度日》

  王建军摇了摇头便不再去想那些,随后,他一脸严肃地看着秦铁柱:

  “铁柱,你要好好学技术,将来有的是报效祖国的机会。

  现在,我先带你去把培训手续办了。”

  说着,王建军站起身,从衣架上取下外套。

  就在这时,电话又响了。

  秘书接听后报告:

  “主任,工业局来电话,说培训班的开班时间提前了,下周就要报到。”

  王建军接过电话,与对方确认了具体事项。

  挂断后,他对秦铁柱说:“你都听到了?时间提前了。

  这样吧,今天就把手续办好,你明天参加完欢送大会就直接报到。”

  “哎!”

  秦铁柱用力点头,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王建军看着这个朴实的农村青年,心里充满期待。

  在这个火红的年代,每一个积极向上的年轻人,都是国家建设的希望。

  他相信,只要给铁柱这样的年轻人机会,他们一定能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第二天清晨,轧钢厂大礼堂内座无虚席。

  主席台上悬挂着“热烈欢送支援三线建设技术骨干”的红色横幅。

  王建军站在台上,望着台下密密麻麻的工人群众,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虽然现在正处于风云激荡之时,但他心中还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与憧憬。

  现在,他将与这些人一起携手共建。

  “同志们!”

  王建军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整个礼堂: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送厂里优秀的技术骨干,奔赴三线建设的战场!

  他们将要离开熟悉的家乡,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们是我们厂里……”

  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秦铁柱坐在后排,目不转睛地看着台上胸佩大红花的工人们,心里暗暗发誓:

  总有一天,他也要像这些前辈一样,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欢送大会结束后,王建军特意找到秦铁柱:“怎么样,有什么感受?”

  “表叔,俺太激动了!”

  秦铁柱激动地说:

  “俺一定要好好学习技术,将来也要为三线建设出力!”

  王建军欣慰地点点头:“有这个志气就好。不过你现在说这个还为时尚早。

  走吧,我现在送你去技工学校报到。”

  技工学校就在轧钢厂东侧,是一排红砖砌成的平房。

  虽然条件简陋,但教室里的黑板擦得锃亮,工具摆放得整整齐齐。

  培训班的班主任是厂里的老技术员张师傅。

  他接过王建军递来的推荐材料,仔细看了看,又打量了一下秦铁柱:

  “小伙子看起来挺精神。

  不过我可把丑话说在前头,我们这里的培训很严格。

  要是吃不了苦,现在退出还来得及。”

  秦铁柱挺直腰板:“张师傅,俺是农村来的,啥苦都能吃!”

  “好!”

  张师傅满意地点点头:“那今天就先安排住宿,明天正式上课。”

  安顿好秦铁柱后,王建军又赶回厂里。

  刚进办公室,秘书就送来一份紧急通知:

  工业局要求各厂立即上报今年技术革新成果,准备参加全国工业展览。

  王建军仔细阅读通知,心里盘算着:

  这次完成军工任务过程中,厂里确实有不少技术突破。

  如果能把这些成果整理上报,对全厂工人将是极大的鼓舞。

  他立即召集技术科的同志开会。

  “同志们,工业局要求上报技术革新成果。

  我觉得我们在完成军工任务过程中,对铣床的改造、高精度导轨的研制。

  还有特殊刀具的改进,这些都可以作为重点成果上报。”

  技术科长老李兴奋地说:“主任说得对!

  这些革新不仅解决了生产难题,更重要的是都是咱们工人自己摸索出来的。

  很有推广价值。”

  “那好!”王建军拍板:

  “老李,你负责组织人员整理材料,一定要把咱们工人的创新精神体现出来。”

  傍晚。

  “请进。”

  推门进来的是马师傅,他手里端着一个饭盒:

  “主任,我看您办公室灯还亮着,就知道您又在加班。

  这是我老伴儿给我做的饺子,您趁热吃点儿。”

  王建军感动地接过饭盒:“马师傅,这么晚了您怎么还没回家呢?”

  “我这不是也在整理技术材料嘛,大家都是为了轧钢厂。”

  马师傅笑着说:

  “主任,说实在的。

  这次完成军工任务,让我想起了年轻时参加战争那会儿。

  那时候咱们条件多艰苦啊,现在能有这么好的工作环境,更应该好好干!”

  王建军点点头:

  “您说得对。咱们这一代人,就是要为国家建设多出力。”

  送走马师傅,王建军一边吃着热乎乎的饺子,一边继续工作。

  接下来的几天里,王建军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往返于家和轧钢厂之间。

  这天晚上,他难得准时下班回家,刚进院子就被三个小姑娘团团围住。

  “爸爸,你都几天没陪我们玩啦!”

  小靖雯撅着小嘴,扯着王建军的衣角不依不饶。

  只是眼睛时不时朝聂文君那边看一眼,然后又赶紧撇开。

  菲菲在一旁帮腔:“二叔说话不算数,说好要教我们玩儿的!”

  瑶瑶虽然没说话,但也用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眼巴巴地望着王建军。

  王建军心里一软,蹲下身把三个孩子都搂进怀里:

  “是我不对,走,现在就去遛弯!”

  正当他们准备出门时,屋里电话铃响了。

  聂文君接完电话,走出来无奈地说:“建军,厂里来的电话,说有急事。”

  王建军只好对孩子们说:“你们等一下,我接个电话就回来。”

  谁知这个电话一接就是半个多小时。

  等他再出来时,三个小姑娘都已经靠在聂文君身边昏昏欲睡了。

  王建军看着孩子们睡意朦胧的小脸,心里满是愧疚。

  聂文君也知道王建军比较宠几个小家伙,所以微笑安慰道:

  “没事儿,她们就是习惯跟你撒娇,你没来之前我就跟她们说你很辛苦。

  她们刚刚还跟我说让你早点睡觉,不能熬夜,有时间要你陪她们玩儿……”

  王建军听到这话,心头一暖:“嗯,我知道。只是这一忙起来……”

  聂文君闻言也沉默了。

  第二天一早,王建军刚到办公室,秘书就进来通报:

  “主任,工业局通知今天上午开技术革新评审会,要求您亲自参加。”

  “知道了。”王建军点点头,心里明白这又是一场硬仗。

  果然,一走进工业局会议室,就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在高谈阔论。

  张向东主任正站在会议桌旁,对着几个厂领导夸夸其谈:

  “要我说啊,现在有些厂就是太保守,技术革新力度不够,现在是要……”

  看见王建军进来,张向东故意提高音量:“哟,王主任来了。

  你们轧钢厂这次报上来的技术革新项目,我看是不是有些儿戏了。”

  王建军不卑不亢地坐下:

  “张主任,我们轧钢厂的技术革新都是实打实的。

  每一项都经过生产实践检验。

  您要是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检验。”

  “实践检验?”

  张向东嗤笑一声:

  “就你们那个龙门铣床改造,说白了不就是给旧设备打补丁吗?

  要我说啊,就该直接申请新设备!”

  这时,主持会议的李副局长赶紧打圆场:“哎呀,两位主任,大家都是为了工作嘛。

  轧钢厂的情况我们了解。

  能在现有条件下搞出这些革新,已经很不容易了。”

  王建军平静地回应:“李局说得对。

  我们轧钢厂讲究的是实事求是,既要推进技术革新,也要考虑实际条件。”

  会议在略显紧张的气氛中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