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亦容手里的密信 “啪” 地掉在案上,信纸散开,露出上面顾云夕娟秀的字迹。他弯腰去捡,手指却抖得厉害。云夕那孩子,总是这么犟,明知道京城危险,却还是不肯走。
“老太君,” 一位族老忍不住开口,“二小姐留在京城,怕是凶多吉少啊。”
老太君抬起眼皮,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锐利:“云夕自有她的道理。她留在长公主身边,既能稳住局面,又能及时传信,总比回来束手束脚强。” 她顿了顿,拐杖在地上重重一敲,“现在不是担心云夕的时候,是该想想我们燕州该怎么办。”
厅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着老太君,等着她的下文。顾亦容心里清楚,老太君既然把大家召集过来,必定是已有了打算。
“辰王谋反,京城大乱,” 老太君缓缓开口,声音虽苍老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若是他真的登上了帝位,第一个要收拾的,就是我们顾家。云芷在大宛打仗,手里握着重兵,辰王绝不会容她。”
一位夫人忍不住啜泣起来:“那可怎么办啊?我们孤儿寡母的,哪里斗得过辰王?”
“哭什么!” 老太君厉声道,“顾家的女人,没有这么窝囊的。” 她看向顾亦容,“亦容,你来说说,燕州的存粮还够支撑多久?”
顾亦容定了定神,躬身道:“回老太君,库房里的存粮,加上城外粮仓的储备,足够全城军民吃三个月。”
“不够。” 老太君摇头,“三个月太短了,若是云芷在三个月内回不来,我们怎么办?辰王若是派兵来攻,燕州就是座孤城,没有粮食,撑不了多久。” 她环视一圈,目光落在几位族老身上,“我今天把大家叫来,就是想让宗族出点力,多屯些粮食,至少要能支撑半年。”
几位族老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了然。老太君这是要他们出钱啊。顾亦容心里清楚,老太君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召集他们过来,不过是走个过场,让他们表个态而已。
“老太君说得是,” 顾亦容率先开口,“顾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事关乎整个宗族的安危,我愿意拿出家中半数积蓄,用于购买粮食。”
有了顾亦容带头,其他族老也纷纷响应。
“我也愿意出一份力。”
“我家库房里还有些余粮,愿意捐献出来。”
老太君看着众人积极响应,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她知道,这些人心里打的什么主意,无非是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的家族。可不管怎么说,目的达到了就好。
“好,” 老太君点点头,“既然大家都同意,那我就安排一下。亦容,你负责联系粮商,尽可能多地收购粮食,价钱可以高一些,务必在半个月内完成。”
“是。” 顾亦容躬身应道。
“几位族老,” 老太君又看向左侧的几位老人,“你们负责清点宗族的资产,看看还有多少现银和粮食可以动用,汇总后交给亦容。”
“是。” 族老们齐声应道。
“夫人们和姑娘们,” 老太君最后看向右侧,“你们负责安抚族中妇孺,让她们不要惊慌,该做什么还做什么,不要乱了人心。”
“是。” 夫人们和姑娘们纷纷应道。
安排完毕,老太君拄着拐杖站起身:“都散了吧,各司其职,务必把事情办好。记住,我们顾家人,从来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众人纷纷起身告退,厅内很快就只剩下老太君和顾亦容。烛火在两人之间跳跃,映得他们的影子在墙上忽长忽短。
“老太君,” 顾亦容迟疑道,“您说,辰王真的敢来攻燕州吗?”
老太君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若是不想死,就不敢。可若是他狗急跳墙,那就不好说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万全准备,等着云芷回来。”
顾亦容点点头,心里却还是有些不安。他知道,这场风暴才刚刚开始,而燕州,已经被卷入了这场漩涡的中心。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冰冷的金砖上,像是铺了一层寒霜。顾亦容看着老太君坚毅的背影,突然觉得,有这位老太君在,顾家或许真的能撑过这场劫难。
周先生的马车驶入一片密林,月光透过枝叶在车厢上投下斑驳的影。他摸出怀表,表盖内侧贴着张泛黄的纸,是太子十岁时写的 “先生安”。指尖抚过那稚嫩的字迹,车外突然传来兵刃相接的脆响。
“先生坐稳!” 车夫的喝声未落,马车猛地倾斜。周先生撞在车壁上,额头磕出红痕。他挣扎着撩帘,见数名黑衣人设下绊马索,侍卫正挥刀格挡,鲜血溅在枯叶上,像极了那年神武门的血色。
“保护先生!” 侍卫嘶吼着扑过来,用身体挡住射向车厢的弩箭。周先生缩在角落,看着那背影缓缓倒下,才想起这侍卫是太子亲自选的,说他 “忠勇可嘉”。
黑衣人的刀劈开车帘时,周先生突然抓起案上的砚台砸过去。墨汁泼了对方满脸,趁其躲闪的瞬间,他滚下车厢,踉跄着往密林深处跑。身后传来追兵的脚步声,他却死死攥着那块刻着 “东宫幕僚” 的玉佩 —— 这是太子的信任,不能丢。
燕州粮仓外,顾亦容正指挥家丁搬粮。麻袋撞在地上的闷响里,他瞥见账房先生递来的清单,宗族捐献的粮食竟比预想多三成。“老太君早料到族老们会藏私,” 账房压低声音,“特意让人查了各家库房,那些瞒报的都被抓了现行。”
顾亦容望着粮仓顶端的 “顾” 字旗,突然明白老太君的深意。她要的不只是粮食,更是要借这事敲打宗族 —— 乱世之中,唯有齐心才能活命。远处传来妇人们晾晒粮草的笑语,他转身道:“再调二十人去北城门,加筑工事。”
暮色漫过城墙时,顾亦容抬头望向京城方向。那里的烽火,正连着燕州的命运。
“老太君,” 一位族老忍不住开口,“二小姐留在京城,怕是凶多吉少啊。”
老太君抬起眼皮,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锐利:“云夕自有她的道理。她留在长公主身边,既能稳住局面,又能及时传信,总比回来束手束脚强。” 她顿了顿,拐杖在地上重重一敲,“现在不是担心云夕的时候,是该想想我们燕州该怎么办。”
厅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着老太君,等着她的下文。顾亦容心里清楚,老太君既然把大家召集过来,必定是已有了打算。
“辰王谋反,京城大乱,” 老太君缓缓开口,声音虽苍老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若是他真的登上了帝位,第一个要收拾的,就是我们顾家。云芷在大宛打仗,手里握着重兵,辰王绝不会容她。”
一位夫人忍不住啜泣起来:“那可怎么办啊?我们孤儿寡母的,哪里斗得过辰王?”
“哭什么!” 老太君厉声道,“顾家的女人,没有这么窝囊的。” 她看向顾亦容,“亦容,你来说说,燕州的存粮还够支撑多久?”
顾亦容定了定神,躬身道:“回老太君,库房里的存粮,加上城外粮仓的储备,足够全城军民吃三个月。”
“不够。” 老太君摇头,“三个月太短了,若是云芷在三个月内回不来,我们怎么办?辰王若是派兵来攻,燕州就是座孤城,没有粮食,撑不了多久。” 她环视一圈,目光落在几位族老身上,“我今天把大家叫来,就是想让宗族出点力,多屯些粮食,至少要能支撑半年。”
几位族老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了然。老太君这是要他们出钱啊。顾亦容心里清楚,老太君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召集他们过来,不过是走个过场,让他们表个态而已。
“老太君说得是,” 顾亦容率先开口,“顾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事关乎整个宗族的安危,我愿意拿出家中半数积蓄,用于购买粮食。”
有了顾亦容带头,其他族老也纷纷响应。
“我也愿意出一份力。”
“我家库房里还有些余粮,愿意捐献出来。”
老太君看着众人积极响应,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她知道,这些人心里打的什么主意,无非是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的家族。可不管怎么说,目的达到了就好。
“好,” 老太君点点头,“既然大家都同意,那我就安排一下。亦容,你负责联系粮商,尽可能多地收购粮食,价钱可以高一些,务必在半个月内完成。”
“是。” 顾亦容躬身应道。
“几位族老,” 老太君又看向左侧的几位老人,“你们负责清点宗族的资产,看看还有多少现银和粮食可以动用,汇总后交给亦容。”
“是。” 族老们齐声应道。
“夫人们和姑娘们,” 老太君最后看向右侧,“你们负责安抚族中妇孺,让她们不要惊慌,该做什么还做什么,不要乱了人心。”
“是。” 夫人们和姑娘们纷纷应道。
安排完毕,老太君拄着拐杖站起身:“都散了吧,各司其职,务必把事情办好。记住,我们顾家人,从来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众人纷纷起身告退,厅内很快就只剩下老太君和顾亦容。烛火在两人之间跳跃,映得他们的影子在墙上忽长忽短。
“老太君,” 顾亦容迟疑道,“您说,辰王真的敢来攻燕州吗?”
老太君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若是不想死,就不敢。可若是他狗急跳墙,那就不好说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万全准备,等着云芷回来。”
顾亦容点点头,心里却还是有些不安。他知道,这场风暴才刚刚开始,而燕州,已经被卷入了这场漩涡的中心。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冰冷的金砖上,像是铺了一层寒霜。顾亦容看着老太君坚毅的背影,突然觉得,有这位老太君在,顾家或许真的能撑过这场劫难。
周先生的马车驶入一片密林,月光透过枝叶在车厢上投下斑驳的影。他摸出怀表,表盖内侧贴着张泛黄的纸,是太子十岁时写的 “先生安”。指尖抚过那稚嫩的字迹,车外突然传来兵刃相接的脆响。
“先生坐稳!” 车夫的喝声未落,马车猛地倾斜。周先生撞在车壁上,额头磕出红痕。他挣扎着撩帘,见数名黑衣人设下绊马索,侍卫正挥刀格挡,鲜血溅在枯叶上,像极了那年神武门的血色。
“保护先生!” 侍卫嘶吼着扑过来,用身体挡住射向车厢的弩箭。周先生缩在角落,看着那背影缓缓倒下,才想起这侍卫是太子亲自选的,说他 “忠勇可嘉”。
黑衣人的刀劈开车帘时,周先生突然抓起案上的砚台砸过去。墨汁泼了对方满脸,趁其躲闪的瞬间,他滚下车厢,踉跄着往密林深处跑。身后传来追兵的脚步声,他却死死攥着那块刻着 “东宫幕僚” 的玉佩 —— 这是太子的信任,不能丢。
燕州粮仓外,顾亦容正指挥家丁搬粮。麻袋撞在地上的闷响里,他瞥见账房先生递来的清单,宗族捐献的粮食竟比预想多三成。“老太君早料到族老们会藏私,” 账房压低声音,“特意让人查了各家库房,那些瞒报的都被抓了现行。”
顾亦容望着粮仓顶端的 “顾” 字旗,突然明白老太君的深意。她要的不只是粮食,更是要借这事敲打宗族 —— 乱世之中,唯有齐心才能活命。远处传来妇人们晾晒粮草的笑语,他转身道:“再调二十人去北城门,加筑工事。”
暮色漫过城墙时,顾亦容抬头望向京城方向。那里的烽火,正连着燕州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