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记录历史的杨岁-《诡异:外置大脑和人形兵器》

  为什么生物体的污染度会影响生物的意识,为什么存在隐藏式诡异?

  所有的现象,都在这个框架下得到了统一的解释。

  霍德华感到一阵眩晕。

  他深呼吸几次,让自己冷静下来。

  然后,他重新坐到电脑前,打开颖儿和齐点建立的数学模型。

  现在用自由能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个模型,每一个方程都有了全新的意义。

  那个描述污染度与神经活动关系的函数,现在看来,它实际上在描述的是:

  污染如何扭曲大脑内部模型的复杂度与准确度的权衡关系,以及这种扭曲如何驱动内部高熵态的形成 。

  而那些非线性项 ,代表的是:

  当自由能超过临界值时,系统进入失控状态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甚至模型中那个一直让人困惑的阻尼系数,现在也有了明确的物理意义。

  它衡量的是大脑预测系统的信息惯性。

  系统多快能意识到当前的优化策略无效,需要切换到新策略。

  霍德华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他开始重写模型的理论推导。

  这一次,不是从数据出发的经验拟合。

  而是从自由能原理出发的原理推导。

  他从最基本的假设开始。

  第一假设:大脑是一个试图最小化自由能的自组织系统 。

  第二假设:高污染度个体的能量态持续产生不可被建模的内部信息输入 。

  第三假设:当系统无法降低自由能时,会增加模型复杂度尝试强制优化。

  然后,他一步步推导出自由能方程。

  再引入神经生物学的约束,神经元数量、突触连接、代谢能耗上限……

  推导的过程很漫长,持续了一天一夜,哪怕他的助手进来劝他吃饭,他也没有理会。

  整个人就像和外界隔绝了一样。

  最终,他推导出了一组方程。

  当这组方程由他亲手写下时,霍德华整个人都僵住了。

  抬头看向屏幕……

  像,太像了。

  齐点和宋颖建立的数学模型果然揭示了部分真理!

  霍德华不知道已经过多久了,也没感觉到饿。

  他现在必须见到齐点和宋颖。

  必须把这个发现告诉他们。

  更重要的是,他需要他们的帮助,来完成接下来最关键的一步。

  正当他准备行动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个声音。

  “别着急。”

  抬头看过去,只见太岁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这里,手里还拿着一个相机。

  “这一幕太具有历史意义了,让我拍两张照记录一下。”

  “你稍微让一下,先给你这个白板拍张照。”

  “还有你的草稿……不是,字怎么这么差,我记得你的字不是最工整的吗?是不是跟吴垠和杰森学坏了。”

  “哦对对对,潦草的字迹体现了科学家发现真理的激动。”

  “这怎么扔的满地都是,不像是你的风格啊。哦对,这也体现了科学家发现真理的激动。”

  “那先拍一张全景照。”

  “来来来,还有你。”

  “没整理仪容仪表?要的就是这个原汁原味,你要穿的一丝不苟那就不对了,后人一看就知道是刻意摆拍的。”

  “自然感就代表了真实!这种历史性时刻的记录当然要真实了!”

  “没事没事,你现在这样也很优雅。真的,我不骗你。”

  “来,站到那个白板前面,做出一副推导公式的模样。”

  “这样摆拍不真实?这是合理的艺术加工。你学理科的不懂这些?”

  “我?我跟你不一样,我看过半小时的速成课。而且这是深渊教我的。”

  “好,这个镜头过了。”

  “下个镜头你坐到办公桌前面,拿笔推导公式。写什么都行。”

  “你这演技不行啊!不如吴垠和杰森。”

  “你不是还没推导完吗?你就做出一副继续推导的样子就行了。”

  “哎对对对,就是这样。”

  “别急,多拍几张,到时候慢慢挑。”

  “嗯……我想想,要不要你也拿粉笔吐个舌头?”

  “算了,不符合你的人设,你还是皱着眉头,那种平静中带着一丝的兴奋更符合人设。”

  闯进办公室里的杨岁拿着相机,跟个专业的摄影师一样记录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还能把霍德华当成了模特,指挥他做出各种各样的姿势。

  在陆渊的指导下,他拍的很快,十分钟左右就拍完了所有值得记录的画面。

  “好了,先这样。”

  听到这句话,霍德华松了一口气。

  杨岁收起相机,重新看向一脸憔悴的霍德华。

  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熬上一天一夜其实没太大问题。

  但霍德华这一天一夜都是在高强度用脑啊!

  任何旁观者都能感觉到他的累,但唯独他自己感觉不到,因为他太激动了。

  “唉……”

  杨岁叹了一口气,没有劝霍德华去休息,而是说道:“别着急,我已经让颖儿和齐点在研讨室等着你了,还有吴垠也在。”

  “你等会儿……”

  说罢,杨岁消失在原地,每到五秒又重新出现,手里拿着一杯咖啡和一小块压缩饼干。

  “来,喝杯咖啡提提神,再吃点饼干垫垫肚子。”

  霍德华接过这两样。

  看着他喝完吃完,杨岁又拿出一包药给他。想了很久委婉的说法,但没想到,只能直接说:

  “这是我找医生开的药,防止你猝死。”

  “……谢谢。”

  “不客气。”

  等霍德华喝完药,杨岁直接给了他一张空间照片,让他传送到那个研讨室。

  他传送落地,还没看清周围的环境,就被一群医生围住做身体检查。

  为了避免耽误时间,医生们的效率很快,只两分钟就做了一个简单的检查。

  确认霍德华的状态可以支撑他继续研究后,又把一些常规检查的仪器连接到他身上,实时监测身体状态。

  这都是为了避免等会儿讨论到一半,因为用脑过度或者心情激动出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