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芯片烧了-《诡异:外置大脑和人形兵器》

  “这……这得有多少啊?”

  一个戴着厚平底眼镜的技术员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在屏幕上划拉,试图数清一片区域的红点,结果当然是徒劳。

  甚至探测系统当中自带的计数器都还没显示出数值。

  “是不是搞错了?探测参数设置得太敏感了?”有人提出质疑。

  “不可能!我们是严格按照负电子世界提供的标准调试的!”负责参数调试的工程师立刻反驳。

  众人七嘴八舌,试图从这令人头皮发麻的景象中找出解释。

  滋啦!

  一声轻微的、仿佛电器短路的异响,透过刺耳的警报声传来。

  紧接着,屏幕上那令人绝望的红海没了!

  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地图背景重新出现,仿佛刚才那铺天盖地的红点只是一场集体幻觉。

  控制中心陷入了比刚才更加诡异的死寂。

  只有警报器还在徒劳地发出最后几声不甘的爆鸣声,然后彻底哑火。

  “报告!探测系统的信号中断了!”

  技术员的声音中带着点紧张。

  “信号中断!初步诊断……核心信息处理芯片过载烧毁!数据处理量远远超出设计上限,整个处理单元完全崩溃了!”

  听到这个结果,所有人都懵了。

  芯片……被信息洪流冲垮了?

  卫星到底探测到了多少诡异和被污染的个体?

  这还只发射了一颗卫星,只探测了一片区域而已。

  本来以为是只剩下几颗雷要排,现在看来,整个蓝星就是一个巨大的雷场。

  短暂的错愕后,陈理率先回过神。

  他们几乎是完全照搬了负电子世界的技术,却忘记两个世界的情况不一样。

  负电子世界诡异探测卫星发射组网的比较早,那个时候诡异形势还没有现在这么严峻。

  而且第一代的诡异探测卫星并不能准确地探测到所有诡异和被污染的个体。

  探测到的少了,信息处理系统需要处理的数据就少了。

  而后面优化卫星之后,虽然芯片没突破,算力没怎么涨,但是卫星数量多,抵消了算力方面的不足。

  所以负电子世界应该是自始至终都没有遇到过信息处理过载的问题。

  想明白这一切后,陈理斩钉截铁地说道:“改,必须改。我们不能抄作业,要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做一些优化。”

  “正好技术交流会快要召开了,我们到时候联系一下负电子世界那边负责信息处理的同志,要他们的经验数据。”

  “了解他们遇到过的峰值负载、处理瓶颈以及应对策略。”

  “同时,召集我们自己的芯片架构师、算法工程师、信号处理专家。”

  “我们要结合负电子世界的经验教训和我们自身在超算、高密度集成芯片和实时流处理算法上的优势,重新设计一套信息处理系统。”

  这就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到底是负责过多个大项目的老前辈。

  当一些年轻人还在因为失败而感到颓废的时候,陈理已经拿出一套解决方案,并开始指挥所有人重新进入工作状态。

  当下一次常规交流会议召开时,以杰森为首的工程师们听到这种情况之后都懵了。

  他们确实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因为他们在全球诡异探测系统的搭建过程中,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探测失灵,或者是不够敏感。

  两个世界的专家们认真讨论了一下,负电子世界这边索性直接把从第一颗卫星发射到现在的全部数据打包,再由深渊发给了正电子世界。

  正电子世界的专家们在拿到这些数据后,开始认真分析。

  不仅关注信息处理的问题,还关注了其它有可能在他们这里发生的各种情况。

  经过研究团队内部的激烈讨论,反复模拟推演。

  最终在本世界更先进的芯片制程和强大的计算架构基础上,制定了一个全新的方案。

  又是半个月过去,一颗全新的诡异探测卫星再次被安装到的发射架上。

  万众瞩目的第二次发射。

  这一次所有人都比第一次更紧张。

  因为第一次是抄作业,完全没想到会失败。这一次是改良了人家的作业,谁也不敢保证会不会出现什么莫名其妙的问题。

  点火!升空!入轨!信号接入!

  熟悉的尖锐警报再次响彻控制中心!

  屏幕上,那令人头皮发麻的红点再次瞬间覆盖地图上的一片区域。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紧紧盯着屏幕和状态监控数据。

  一秒……五秒……十秒……

  一分钟……五分钟……十分钟!

  警报持续嘶鸣。

  红点稳定闪烁。

  卫星信号强度满格,处理核心负载显示在安全阈值内高效运转!

  “成了!它扛住了!”

  不知谁先喊了一嗓子,整个控制中心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和掌声。

  虽然屏幕上依然是那片触目惊心的红海,但这一次他们的“眼睛”没有瞎。

  它顶住了压力,忠实地将世界的“真相”呈现了出来。

  陈理长舒一口气,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如释重负的笑容。

  他看向方舟负责人,指着屏幕的上只有一片区域被红海覆盖的地图,含笑说道:

  “老伙计你也看到了,一颗眼睛可看不过来啊。”

  方舟计划的总负责人很够意思的点头道:“我会通知各基地开始按照优化过后的图纸生产诡异探测卫星。”

  “发射场现在就开始排期,这期间我们方舟进化的发射计划先暂缓。最迟两个月让全球诡异探测系统组网成功。”

  命令下达,凡是有发射能力的国家都开始制造诡异探测卫星。

  流水线昼夜不息,火箭发射场前所未有的繁忙,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新的白色轨迹划破天际,将一颗颗诡异探测卫星送上轨道。

  在这如火如荼的全球总动员中,方舟计划团队凭借其强大的工业整合能力,现成的发射设施和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队伍,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原本牵头诡异探测卫星的陈理团队,反而退居二线,成了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分析的辅助。

  在全球诡异探测系统的组建过程中,各地组织已经开始着手处理那密密麻麻的红点了。

  包括田局长在内的各国总局局长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根本不敢看那张地图,一看就睡不着了。

  好消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那些红点里面真正的诡异倒是不多,大部分都是被污染的个体。

  坏消息:有很多没有触发能力诡异物品在普通人手里。无数定时炸弹藏在千家万户的客厅、厨房、甚至床头柜上。

  又等了半个月,等诡异检测装置和便携式诡异探测装置制造并量产之后,大清洗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