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本质的不同-《诡异:外置大脑和人形兵器》

  “诡异探测卫星总设计师!”

  “诡异科学创始人!”

  姜启只觉得大脑一片空白,呼吸都停滞了。

  刚才的急切瞬间被一种近乎眩晕的狂喜所取代!

  一个将理论化为探查诡异的眼睛,一个为理解诡异奠定了基石!

  一个实用技术的巅峰,一个基础理论的起源!

  我的问题……那些困扰我日夜的难题……终于……终于有机会得到解答了!

  他看向吴垠和杰森的眼神,如同信徒仰望圣山般的崇敬与渴望。

  若非陈理在身边,他恐怕会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会客室内的气氛,在陆渊精准的介绍后,瞬间从尴尬的冰点跃升到炙热的沸点。

  杰森就站在陈理旁边,迫不及待地想询问外骨骼的具体细节。

  姜启则深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狂跳的心脏,目光灼灼地锁定在吴垠身上。

  他有太多关于诡异本源、关于那些颠覆性公式的问题要请教这位“创始人”了。

  他微微向前倾身,一副随时准备发问的姿态。

  吴垠感受到了姜启那炽热的目光,他沉稳地回望,眼中带着一丝前辈对优秀后辈的欣赏和鼓励。

  他也在快速思考着,如何与这两位来自异世界的科学家进行最有效的学术对话。

  陈理虽然也沉浸在见到理论奠基人的激动中,但他作为长辈和领队,仍保持着清醒。

  他一边回应着杰森的热情,一边用眼神示意姜启稍安勿躁,准备引导交流进入更有序的学术探讨环节。

  三人组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眼中都带着一丝笑意。

  看来,他们这“破冰三人组”的任务完成得不错。

  这四个刚见面的人看起来直接就没那么生疏了。

  深渊环视一周,将所有人的反应尽收眼底。他微微颔首,声音平和却带着掌控全局的力量。

  “看来,大家已经找到了共同语言。那么,就请坐下畅所欲言吧。”

  四人依言落座,杨岁、陆渊和苏采薇则坐到了后方稍远处的一组沙发上,如同观察员。

  苏采薇看着略显空旷的会客室中心,心念微动。

  刹那间,一面巨大且光洁的白板凭空出现在正前方。

  几支形态各异的笔无声地悬浮在白板旁,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这样一来,三个沙发区与白板恰好围成了一个便于交流的方形空间。

  嗯,这才像学术讨论的样子。

  坐下后,吴垠率先向后方三人组点头致意,然后转向陈理和姜启,神情严肃而真诚:

  “深渊同志告诉我,各位也站在对抗诡异的统一阵线上,既然是志同道合之人,那我们之间就以同志相称了。”

  “陈理同志,姜启同志。”

  陈理和姜启立刻郑重回应:

  “吴垠同志。”

  两人目光随即转向杰森。杰森立刻接口:“陈理同志,姜启同志!叫我杰森就行!”

  “杰森同志。”

  两人也微笑回应。

  确定了关系和称呼,吴垠这才开口步入正题。

  “两位同志,这是两个世界的第一次正式接触。深渊同志虽然告知了我们彼此世界在基本粒子电荷属性上的镜像关系。”

  “但为了后续任何有意义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必须首先,也是最谨慎地,确认我们两个世界最底层的物理逻辑是否真正兼容。”

  “这关乎一切理论、实验和技术互通的根基。”

  “两位同志来自于正电子世界,在你们的世界电子带正电。而我们这边的电子却带负电。”

  他略微停顿,抛出一个关键疑问:

  “这究竟是命名习惯的差异,还是粒子电荷属性的本质不同?*”

  陈理略微思考后,开口道:“吴垠同志的意思是,我们两个世界可能对电子的定义不同,导致我们所定义的正电子其实是可能是你们的负电子。”

  “没错。”吴垠点头。

  “在无法直接交换实验样本的前提下,这确实难以直接验证。”

  陈理陷入沉思,手指无意识地在沙发扶手上轻点。

  “我们世界原子由带负电的质子、带正电的电子、以及中子构成。这本身无法区分定义差异。”

  “宇宙射线中观测到正电子数量远多于负电子……但这现象同样无法排除命名差异的可能。现象本身与粒子称谓无关。”

  “在磁场和电场中偏转不同?似乎也不太好证明……”

  会客室陷入短暂的寂静,大家都在思考这个“命名困境”。

  片刻后,陈理眼中精光一闪,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替代方案:

  “关于正负的定义,我们目前没法验证。但验证左右应该是可以的?”

  说吧,他就展示了一下自己世界定义的左右。

  “这边是左,这边是右。”

  吴垠见状,也比划了一下。

  “这样看来,我们对左右的定义是相同的。”

  “那就对了。”陈理说道:“两位应该了解β衰变,在我们的β衰变中,核内的一个质子转变成中子,同时释放一个正电子和一个中微子。”

  “那你们的世界应该是,释放出一个负电子和中微子。两种衰变释放出的中微子是不同的,应当是电子中微子和反电子中微子。”

  “当然这是我们这边的称呼,你们那边应该是同样反过来。”

  他说到了这里,吴垠已经知道他要说什么了,点了点头。

  陈理继续说道:“我们这边β衰变释放出的电子中微子,观测显示仅存在右旋手性状态。”

  听到这里,吴垠点了点头。

  “我们这边所定义的电子中微子,观测显示仅存在左旋手性状态。”

  听到吴垠的回答,陈理笑了起来。

  “既然如此,那就可以证明不是命名问题引起的差异的确是电子上的不同。”

  杨岁早已听懵逼了,直接在脑内交流道:“他们叽里咕噜说啥呢?”

  陆渊解释道:“他们这是在确认两个世界是否真的不同。简单来说就是确认负电子真的是负电子,正电子真的是正电子。”

  “说起来这个问题我之前从来没有考虑过,还得是他们科学家够严谨啊!”

  这个最根本的问题解决后,四人又开始确认其他物理规律。

  质子、中子、夸克结构是否一致?相互作用力强度是否相同?

  牛顿定律、电磁学、热力学……一条条基础定律被提出、对照、确认。

  薛定谔方程形式?不确定性原理?量子纠缠现象?讨论愈发深入。

  苏采薇准备的白板和笔也派上了用场,这四个人一个接一个的上去书写公式。

  白板上最开始出现的公式,三人组都能勉强看得懂。

  偶尔出现两个特殊的符号,只要陆渊一解释,采薇和杨岁也能理解明白只是某个定律更高级的表示。

  然而,随着讨论迅速深入到量子场论重整化、规范对称性破缺、特定拓扑不变量在强相互作用下的表现等前沿领域时……

  白板上的符号越来越密集,公式结构越来越繁复。

  杨岁和采薇已经完全看不懂了。

  白板已经变成天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