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旧事簿·母子均安-《盗笔:从大清开始的盗墓生涯》

  “长老,查到了。”

  “这是海桐长老在四川的邮政汇款流水。”

  张海柿将一份文件递给张海客。“我们查的时候也顺便看了海桐长老的各种资金申领状况,这些钱不是族里的公款。”

  “而是每月固定发放给海桐长老的工资。”

  “全部出自他的私人账户。每一笔款项金额都不大,可以说是富不起来也穷不下去,保持在能有一点冗余的经济状况。过得不至于太辛苦,看起来更像是补贴。”

  张海柿继续说:“这些汇款从1985年开始,每年按月发放至1995年5月。”

  “也就是今年。”

  “5月份后,邮政汇款结束。但还有一份银行储蓄账户汇款,在海杏姐事件之前打入某个人账户。”

  “这是最后一笔汇款。”

  “个人账户信息我们也查到了,是汇给一个目前居住地在青海的郭姓人员。”

  张海柿将张海客手上的文件往后翻了一页。“这里。所有汇款都是从四川汇去青海,再由青海某单位重新汇给四川某个人账户。”

  “经过查证,四川个人账户所有者曾经当过兵。因为内部改革,所在连队已经解散。连队军人大多办理退伍,部分调剂。海桐长老的款项通过这个郭姓人员,以公家的名义发放给他。”

  “这个受益人姓张,男,五十岁左右。”

  张海柿指了指文件上面的信息,特别强调道:“和我们不是同族,只是同一个姓氏。”

  说到这里又觉得不妥。张家发展几乎贯穿历史,保不准几千年前还真是一家人。就像现在中华大地上那么多姓氏,大部分都出自姬姓一样。

  因此他补充道:“也说不准。不过看样子,和我们真的没什么关系,只是普通人。”

  “银行储蓄汇款这笔钱打出去的时候,这家人的女儿刚结婚不久,妊娠一月。”

  “青海以老领导慰问为由,将这次银行汇款以随礼的形式发放给他们。这之后就没有任何来往了,海桐长老这边也停止汇款。”

  张海柿本来还想继续说,又觉得自己有点聒噪。最后硬着头皮说:“我们查了这家人,感觉这家人的女婿有点说法。”

  “应该是当年混乱时期出走的某一支族人的后代。不过看他的样子,也不知道家里的事。”

  “唯一继承下来的东西,大概就是他不太招蚊子喜欢。”

  说到这里,张海柿也有点无语。

  当时不清楚这位女婿的性格,所以当时接近他的人是张海哲。

  张海哲是个正经人,他就想着正经人肯定和正经人聊得来。

  结果张海哲和他聊天的时候,有意无意提了一句:“你身边蠛蠓和蚊子好少。”

  当时这个女婿的办公楼还在城郊,方便管理厂房。周围到处是排水沟,种满了绿植。公司日常采购里次次都有蚊香和杀虫剂,张海哲还见过两个巴掌那么大的耗子,这还没算尾巴。

  写任务报告的时候,张海哲特地在里面加了一句:水沟里的耗子巨大,一板子拍不死。

  这孩子有点儿死脑筋。

  大晚上巡逻厂房发现耗子,抄起一块板材雷霆一击,拍的厂房震天响,结果老鼠尾巴微脏。

  张海哲当场没说什么。

  第二天老鼠就死沟里了,据说捞起来的时候还在往外面吐血块。没有外伤,全是内伤。

  张海哲说出女婿身边蚊子少这句话时,那女婿回了一句:“听说过蚊子血型论吗?”

  张先生一本正经的样子太有说服力,以至于张海哲以为真有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即将袭来。

  结果张先生说:“因为我是A型血啊,蚊子不爱吃。”

  张海哲:“……”

  张海哲当时脑子都懵了,头一次见识到张先生的冷笑话。好半晌问:“你认真的吗?”

  张先生乐了。“你信不信吧。”

  两人当时蹲厂房外面看司机倒车,这会儿张海哲真说不出话,默默转头不去看张先生。他怕自己破功。

  事后,张海哲以职业发展为由离开了那座工厂。张先生还很可惜,说如果愿意继续做,他可以给张海哲提前转正。

  但张海哲拒绝了。

  张海柿说完,张海客已经翻到最后两页。他听完,说:“知道了。”

  然后问:“有布置吗?”

  张海柿神情严肃。“有。”

  “不过既然是普通人,暂时只布置一位族人。身份安排视情况而定。”

  张海客点头。

  目前也只能做到这里了。

  至于张海桐为什么这么关注这家人,张海客暂时也不清楚。不过他这个人做事有分寸,也不会出格,因此张海客也没问。

  人总要有点自己的秘密。

  张海桐又没犯错,那么一切都无伤大雅。

  ……

  吐血事件过去好几天,张海桐终于醒了。

  他好像又充满生命力,身体不再那么萎靡。

  族医胆战心惊监测了两个月,确定只是身体恢复平稳,这才放张海桐出院。

  张海桐自己能感觉到,反噬暂时结束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收拾收拾行李,又回到香港大宅。

  ……

  张海侠没跟着张海琪离开,跟张海桐和张海楼一起从厦门回香港。

  他行动不便,也没地方想去。即便想,也不会说。这小孩从小就会“延迟满足”,甚至直接抑制满足。能做到有自己一口饭吃就能奶全家孩子的地步。

  所以他就陪着张海桐在医院看电影,有时候张海桐看电影他看书。张海侠甚至还会和张海桐聊八卦,尤其是那些港星豪门之间的风风雨雨。

  那年头娱乐业发展非常野蛮,很有的聊。

  偶尔张海桐也推着张海侠下楼,去院子里散步。族地比较偏僻的地方会有一些流浪猫流浪狗,大多被张家人抓起来一视同仁做了绝育手术。

  由于老张家下手太狠,这群小玩意儿就不太往这边来了。常驻的只有那一两只。

  张海桐好像过起了养老生活。

  只要没有昏睡,就爬起来到处走动。堪称张家街溜子。

  张海客也不敢给他看文件,因为他会看着看着就趴桌子上睡了。问他什么时候睡的,自己也说不清。

  张海客也没招儿了。

  张海桐还挺乐观,说:“我感觉我还能活一阵子。现在这样,就当还年轻时候的债了。”

  由此,张海桐长达一百二十多年的全勤生活终于出现了一段极长的空白期。

  直到二十一世纪来临,常年外勤的张海桐都没有出过任务。

  而这种一直持续到2002年的随地大小睡症状,开始于1995年12月某一天。彼时张海侠早已回到美国协助张海琪,并带去了关于张海桐的消息。

  在那一天,张海桐又住进了医院。他在这里例行检查。

  折腾完后,他躺在病床上。

  凌晨一点钟,窗外下起了雨。滴滴答答,窗户也关不住。

  陪床的张海楼听见病床上的张海桐在说话。

  他起身过去,问:“桐叔,你说什么?”

  张海楼俯身,凑近去听。

  却听张海桐说:“有人在哭。”

  ……

  婴儿的哭声在张海桐的梦境里盘旋。

  他说完这句话后,在病房里睡了整整三天。

  同样是凌晨一点。

  四川驻守的族人发回消息,那位女士生下了一个孩子。

  是早产儿。

  母子平安。

  〈第五卷·旧日回响·往事杂谈·完〉

  喜欢盗笔:从大清开始的盗墓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