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热闹起来了-《狩猎北疆,赶山发现和田玉》

  作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要素,中药材发展了几千年,在中医界,也逐渐形成了十大道地药材的说法。

  所谓道地药材,就是指但凡提到一种药材,必须是对应几个地方种植挖掘出的药材,才算正品,才有药效。

  比如,提及人参和鹿茸,必须得是东北。

  这就是十大道地药材产区之一——关药产区,主要是东三省和内蒙东部地区。

  除了人参和鹿茸,也有防风、细辛、五味子,都是壮阳相关的。

  而在关药之外,还有华北的北药、河南的怀药、盛产浙八味的浙药、江南药、川药、云贵药、广药、西药产区、藏药产区。

  魏大山所在的北疆,就是十大道地药材产区的西药产区,所谓的西药产区,就是陕甘宁以及往西的地方。北疆的药材,又叫维药。甘草、紫草、麻黄、肉苁蓉还有马鹿茸这些,都是北疆的道地药材。

  市场放开之后,药材市场火爆,价格一路上升,而接下来的三个月,又是北疆采收药材的高峰期,有钱不赚王八蛋,魏大山自然不会跟钱过不去。

  “放心吧,张主任,我要是遇到好药材,第一时间找您!”

  魏大山又跟张主任握了握手,便驱赶着骆驼来福,继续往集市的方向走。

  身后传来张主任的大喊声,

  “一言为定,我敞开门等你!”

  无他,魏大山采收的药材,品质都比其他人提供的好太多,而药材这一行,品质越好,价格就越高,张主任也想抓住这次机会啊!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

  “大家瞧一瞧,看看我媳妇的发型,好看不好看?你们瞧瞧,带卷呢!”

  “你们再看看我的儿子,这头发利索不利索?”

  当魏大山和魏大根驱赶着骆驼来到集市上时,就发现这里人来人往,牲口的臭味和人的说话声混杂在一起,这种热闹的场景,魏大山好久没遇到了。

  不过,胡德禄的声音太大声了,想不注意都难。

  魏大山穿过一群人头望去,就看到胡德禄正带着老婆孩子,站在人群中,跟来来往往的路人们显摆他老婆孩子的发型呢。

  “哟,老胡,生意不错啊!”

  魏大山走上前,冲着胡德禄打了个招呼。

  正在疯狂推销自家理发店的胡德禄,看到魏大山,也连忙笑脸相迎,

  “大山兄弟,有日子没见了。我理发店都开张了,你也不去转转。这样,择日不如撞日,你跟我去我家,我给你剪个时兴的发型!”

  魏大山之前帮了他忙,胡德禄一直没找到机会感谢呢。

  胡德禄也回来两个月了,刚回来的时候,他就嚷嚷着要开理发店,便将自己家朝街的那间屋子的墙给打了个门,然后又用报纸什么的,将屋子里里外外都整理了一遍,甚至连烫发染发的仪器,也专门从城里买了回来。

  本以为能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呢,可惜的是,村里的消费水平无法跟城里相提并论,都开业一个多月了,去他店里理发的人,屈指可数。

  眼看着这里的集市人多,胡德禄一寻思,得让人知道自己的理发技术啊,就直接让自己的老婆孩子当了模特,搞了专门的发型,来这里引流。

  别说,效果还不错。

  起码每天都有人愿意去他们理发店理发了。

  “我还有事呢,开了个养鸡场,想买点鸡!”

  魏大山摆摆手,笑着道,

  “回头我忙完了,肯定去你那理发。”

  “买鸡啊,你一直往里面走,那边很多人都在卖呢,你去看看!”

  闻言,胡德禄也不多言,连忙给魏大山指了个方向。

  “好嘞,回见啊!”

  魏大山笑了笑,便拉着骆驼,继续往人堆里扎。

  一路上,各种奇奇怪怪的味道一个劲的往鼻子里钻,但没办法啊,这就是刚形成的集市,一切杂乱无章,却又烟火味十足。

  “卖蜂窝煤,蜂窝煤,有要的没?”

  “三分钱一块蜂窝煤,这玩意儿耐烧,做饭方便,不容易熄灭。好东西!”

  “蜂窝煤,有要的没?一天三块完全够用,一百块以上送到家门口哦!”

  魏大山和魏大根又走了片刻,就听到有人吆喝。

  抬头一看,魏大山也愣住了。

  “柱子哥?”

  正在吆喝卖蜂窝煤的石柱子也不由一愣,

  “大山兄弟?”

  没错,正是魏大山之前去矿上拉煤的那个石柱子,只是魏大山没想到,现在石柱子竟然开始卖蜂窝煤了。

  魏大山好奇,

  “你咋不在矿上干了?”

  “还干啊!”

  石柱子笑道,

  “我让我媳妇在那里帮我看着呢,我正好搞了一台设备,自己开了个蜂窝煤厂。现在指望着这个增加点收入呢!”

  说到这,他指了指马车上的蜂窝煤,冲着魏大山笑道,

  “大山兄弟,要不要来点蜂窝煤?这玩意儿做饭方便的呢!”

  “蜂窝煤啊?”

  魏大山看了一眼,发现这些蜂窝煤做的倒是很标准,眼下春天也来了,蜂窝煤确实是个好东西。

  所谓的蜂窝煤,其实就是加强版的煤糕,成分做法都一样,只不过,蜂窝煤更方便罢了。

  但使用这玩意儿,还需要对炉子进行专门的改造,使得炉子里面,大概只能放下一个蜂窝煤大小,这样方便集中火焰温度。

  “你这一车,有多少蜂窝煤?”

  魏大山询问。

  “差不多一千块吧!”

  石柱子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他大早上就来集市了,但等了这么长时间,嗓子都冒烟了,也没有卖出去一块。

  哪怕三分钱一块,对于现在的村里人来说,都没多少人愿意买单。

  毕竟,春天来了,很多人完全可以直接用现成的梭梭柴和胡杨木当柴火烧。

  过日子不容易,自然是能省就省。

  “行,那这车蜂窝煤我要了!”

  魏大山直接点头,

  “你先拉到我们村,等我买完鸡,回去跟你算,怎么样?”

  一听这话,站在一旁的魏大根急了,

  “大山,你要这么多蜂窝煤干什么?咱们院子里木材多得很呢!”

  虽然这段时间,魏大根靠着拉牛粪也没少赚钱,但让他花钱买这么多蜂窝煤,也是不愿意的。

  三分钱一块,一千块蜂窝煤,那就得三十块钱呢!

  什么样的家庭啊,烧个饭都这么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