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佑十一年七月十三,紫宸殿的檀香混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灼,在梁柱间弥漫。
嘉佑帝指尖叩着龙椅扶手上的饕餮纹,目光扫过阶下群臣,忽然轻咳一声。
内侍监总管张忠全立刻尖着嗓子唱喏:\"陛下有旨,英国公何在?\"
武将班列中,一位身穿紫袍须发花白的老将跨步出列,甲叶碰撞声在寂静的大殿里格外清晰:\"臣在!\"
\"幽州耶律重元调兵遣将,恐有边患。\"
嘉佑帝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着你率三万捧日军,即刻开赴河北大名府,加强河北路防务,不得有误。\"
英国公一愣,随即躬身接旨:\"臣遵旨!\"
他抬头时,正撞见皇帝眼底一闪而过的激动。
防备?
陛下怕不是借着防备的由头,要干些别的吧?
朝会散去,百官窃窃私语间,嘉佑帝已转回了内殿。
东厂副都监刘瑾屏退左右,低声道:\"陛下,陕西路那三万西军,已按您的意思调往河东了。\"
\"景思立、王君万,还有种家那兄弟俩......\"
嘉佑帝捻着胡须轻笑,\"都是能打的好手。\"
他从龙案下抽出一封密旨,朱批的\"幽州道行营都部署\"七个字力透纸背。
\"徐子建手里有河北、河东数路大军,这燕云十六州,能不能啃下一块来,就看他的了。\"
刘瑾垂首道:\"徐大人是陛下一手提拔的,定不负圣恩。\"
\"他自然不会负朕。\"
嘉佑帝将密旨塞进锦盒,\"毕竟,这可是他自己求了十年的差事。\"
窗外的蝉鸣突然聒噪起来,像是在为这场隐秘的北伐,奏响了序曲。
次日午后,太原府,河东路经略司衙署。
李昭亮将徐子建的军令拍在案上,羊皮地图上的雁门关被朱砂圈了个红圈。
他摸着颔下花白的胡须,对满堂将官笑道:\"徐公明,倒会给老夫派活儿。\"
厅内的西军将领们交换着眼色。
景思立按着腰间横刀,刀鞘上的鎏金花纹被磨得发亮:\"经略相公,徐都部署是让咱们北出雁门关,袭扰应州?\"
\"不止。\"
李昭亮用马鞭点着地图上的云州,\"得做出要直扑西京的架势,把辽人的注意力都引过来。\"
他忽然提高声音,\"你们说,这活儿谁来干?\"
鸦雀无声中,种师中忍不住开口:\"相公是河东路主帅,自然由您......\"
\"老夫另有要务。\"
李昭亮打断他,马鞭重重敲在朔州和寰州的位置,\"恢河两岸的两座城!五万河东军,随我拿下这两处!\"
这话够光棍,也够霸道。
景思立眉头紧锁,他麾下的三万西军刚从关中赶来,鞍马未歇就要去啃硬骨头,任谁都不痛快。
可李昭亮不仅是河东经略,还挂过枢密副使的头衔,官大一级,真能压死人。
王君万突然往前一步,铁靴踩在青砖上闷响一声:\"相公,应州地势开阔,辽军骑兵来去如风,我等袭扰,需得有些依仗。\"
李昭亮斜睨着他:\"王将军想要什么?难道还要老夫把河东军的士兵分你一半?\"
\"末将不敢。\"
王君万目光扫过墙角那队捧着火铳的士兵,\"徐都部署送来的火器营,能不能分给我们西军?\"
李昭亮嗤笑一声:\"那铁管子有什么用?当年老夫守瓦桥关,揣着板砖都能把辽人砸回去!\"
景思立和王君万两人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计划得逞的兴奋。
火器营可是徐帅的心头肉,当年几十门镇远炮(红衣大炮)上百门霹雳炮(弗朗机炮)再配上八百火铳手,在秦州之战里轰得西夏人哭爹喊娘。
景思立立刻接话:\"既然相公瞧不上,不如便给我等试试?也好让辽人尝尝,大周的铁管子比板砖硬多少。\"
李昭亮盯着他们看了半晌,忽然拍案大笑:\"好!就给你们!但记住了——\"
他猛地收起笑容,眼神如刀,\"若误了吸引云州守军的差事,休怪老夫在徐帅面前参你们一本!\"
王君万与景思立对视一眼,齐声道:\"末将遵命!\"
此时,经略司衙署外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一名斥候翻身下马,捧着塘报冲进厅内:\"报!雁门关探得,辽军西京道已下令增兵应州,云州方向有异动!\"
李昭亮展开塘报,忽然仰天大笑:\"来得正好!\"
他抓起一支令箭掷向王君万,\"这戏得演真点,让辽人以为咱们真要端他们西京老巢!\"
王君万接住令箭,入手冰凉。
他想起嘉佑六年秦州城下,徐子建指着几十门镇远炮对他说:\"王指挥你信不信我能用这玩意儿,轰开幽州的城门。\"
此刻掌心微微发烫,仿佛已握住了那沉甸甸的希望。
\"景将军,\"王君万转身时,铁甲摩擦声铿锵有力,\"点齐兵马,去火器营领家伙!\"
景思立点头应是,刚走到门口,却被李昭亮叫住。
老将军解下腰间佩刀,那刀鞘上镶嵌的绿松石在日光下闪着幽光:\"把这个带上。\"
他声音低沉下来,\"这是先帝赐的'破虏',当年斩过辽将的首级。\"
王君万接过佩刀,忽然单膝跪地:\"末将定不辱使命!\"
种师道看着这一幕,端起茶盏抿了一口。
茶水已凉,却品出些滋味来。
李昭亮看似霸道,实则是把硬仗让给了西军——袭扰应州风险最大,可一旦成功,功劳也最显着。
景思立,王君万,以及他钟师道,当年可都是徐帅麾下的人。
这老狐狸,倒是会做人情。
\"诸位,\"李昭亮重新铺开地图,手指重重戳在恢河上,\"三日后,随老夫兵发朔州!\"
满堂将官轰然应诺,甲胄碰撞声震得窗棂嗡嗡作响。
阳光穿过雕花木窗,在地图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极了燕云大地上那些被战火分割的疆土。
王君万走出衙署时,正看见火器营的士兵推着炮车经过。
黑黝黝的炮口对着北方,炮身上的铜环在风中轻响,仿佛已迫不及待要吞下那片沦陷百年的故土。
他握紧了那柄\"破虏\"刀,刀身在日光下划出一道冷冽的弧线,直指雁门关的方向。
一场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北伐,就在这看似平常的午后,悄然拉开了序幕。
嘉佑帝指尖叩着龙椅扶手上的饕餮纹,目光扫过阶下群臣,忽然轻咳一声。
内侍监总管张忠全立刻尖着嗓子唱喏:\"陛下有旨,英国公何在?\"
武将班列中,一位身穿紫袍须发花白的老将跨步出列,甲叶碰撞声在寂静的大殿里格外清晰:\"臣在!\"
\"幽州耶律重元调兵遣将,恐有边患。\"
嘉佑帝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着你率三万捧日军,即刻开赴河北大名府,加强河北路防务,不得有误。\"
英国公一愣,随即躬身接旨:\"臣遵旨!\"
他抬头时,正撞见皇帝眼底一闪而过的激动。
防备?
陛下怕不是借着防备的由头,要干些别的吧?
朝会散去,百官窃窃私语间,嘉佑帝已转回了内殿。
东厂副都监刘瑾屏退左右,低声道:\"陛下,陕西路那三万西军,已按您的意思调往河东了。\"
\"景思立、王君万,还有种家那兄弟俩......\"
嘉佑帝捻着胡须轻笑,\"都是能打的好手。\"
他从龙案下抽出一封密旨,朱批的\"幽州道行营都部署\"七个字力透纸背。
\"徐子建手里有河北、河东数路大军,这燕云十六州,能不能啃下一块来,就看他的了。\"
刘瑾垂首道:\"徐大人是陛下一手提拔的,定不负圣恩。\"
\"他自然不会负朕。\"
嘉佑帝将密旨塞进锦盒,\"毕竟,这可是他自己求了十年的差事。\"
窗外的蝉鸣突然聒噪起来,像是在为这场隐秘的北伐,奏响了序曲。
次日午后,太原府,河东路经略司衙署。
李昭亮将徐子建的军令拍在案上,羊皮地图上的雁门关被朱砂圈了个红圈。
他摸着颔下花白的胡须,对满堂将官笑道:\"徐公明,倒会给老夫派活儿。\"
厅内的西军将领们交换着眼色。
景思立按着腰间横刀,刀鞘上的鎏金花纹被磨得发亮:\"经略相公,徐都部署是让咱们北出雁门关,袭扰应州?\"
\"不止。\"
李昭亮用马鞭点着地图上的云州,\"得做出要直扑西京的架势,把辽人的注意力都引过来。\"
他忽然提高声音,\"你们说,这活儿谁来干?\"
鸦雀无声中,种师中忍不住开口:\"相公是河东路主帅,自然由您......\"
\"老夫另有要务。\"
李昭亮打断他,马鞭重重敲在朔州和寰州的位置,\"恢河两岸的两座城!五万河东军,随我拿下这两处!\"
这话够光棍,也够霸道。
景思立眉头紧锁,他麾下的三万西军刚从关中赶来,鞍马未歇就要去啃硬骨头,任谁都不痛快。
可李昭亮不仅是河东经略,还挂过枢密副使的头衔,官大一级,真能压死人。
王君万突然往前一步,铁靴踩在青砖上闷响一声:\"相公,应州地势开阔,辽军骑兵来去如风,我等袭扰,需得有些依仗。\"
李昭亮斜睨着他:\"王将军想要什么?难道还要老夫把河东军的士兵分你一半?\"
\"末将不敢。\"
王君万目光扫过墙角那队捧着火铳的士兵,\"徐都部署送来的火器营,能不能分给我们西军?\"
李昭亮嗤笑一声:\"那铁管子有什么用?当年老夫守瓦桥关,揣着板砖都能把辽人砸回去!\"
景思立和王君万两人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计划得逞的兴奋。
火器营可是徐帅的心头肉,当年几十门镇远炮(红衣大炮)上百门霹雳炮(弗朗机炮)再配上八百火铳手,在秦州之战里轰得西夏人哭爹喊娘。
景思立立刻接话:\"既然相公瞧不上,不如便给我等试试?也好让辽人尝尝,大周的铁管子比板砖硬多少。\"
李昭亮盯着他们看了半晌,忽然拍案大笑:\"好!就给你们!但记住了——\"
他猛地收起笑容,眼神如刀,\"若误了吸引云州守军的差事,休怪老夫在徐帅面前参你们一本!\"
王君万与景思立对视一眼,齐声道:\"末将遵命!\"
此时,经略司衙署外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一名斥候翻身下马,捧着塘报冲进厅内:\"报!雁门关探得,辽军西京道已下令增兵应州,云州方向有异动!\"
李昭亮展开塘报,忽然仰天大笑:\"来得正好!\"
他抓起一支令箭掷向王君万,\"这戏得演真点,让辽人以为咱们真要端他们西京老巢!\"
王君万接住令箭,入手冰凉。
他想起嘉佑六年秦州城下,徐子建指着几十门镇远炮对他说:\"王指挥你信不信我能用这玩意儿,轰开幽州的城门。\"
此刻掌心微微发烫,仿佛已握住了那沉甸甸的希望。
\"景将军,\"王君万转身时,铁甲摩擦声铿锵有力,\"点齐兵马,去火器营领家伙!\"
景思立点头应是,刚走到门口,却被李昭亮叫住。
老将军解下腰间佩刀,那刀鞘上镶嵌的绿松石在日光下闪着幽光:\"把这个带上。\"
他声音低沉下来,\"这是先帝赐的'破虏',当年斩过辽将的首级。\"
王君万接过佩刀,忽然单膝跪地:\"末将定不辱使命!\"
种师道看着这一幕,端起茶盏抿了一口。
茶水已凉,却品出些滋味来。
李昭亮看似霸道,实则是把硬仗让给了西军——袭扰应州风险最大,可一旦成功,功劳也最显着。
景思立,王君万,以及他钟师道,当年可都是徐帅麾下的人。
这老狐狸,倒是会做人情。
\"诸位,\"李昭亮重新铺开地图,手指重重戳在恢河上,\"三日后,随老夫兵发朔州!\"
满堂将官轰然应诺,甲胄碰撞声震得窗棂嗡嗡作响。
阳光穿过雕花木窗,在地图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极了燕云大地上那些被战火分割的疆土。
王君万走出衙署时,正看见火器营的士兵推着炮车经过。
黑黝黝的炮口对着北方,炮身上的铜环在风中轻响,仿佛已迫不及待要吞下那片沦陷百年的故土。
他握紧了那柄\"破虏\"刀,刀身在日光下划出一道冷冽的弧线,直指雁门关的方向。
一场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北伐,就在这看似平常的午后,悄然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