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远方的来信-《六零大杂院,我八岁二十年工龄?》

  老秦抱着张宝根哈哈大笑,激动的指着那些骆驼几乎说不出话来。

  骆驼啊!

  师部都没多少,看得跟眼睛珠子似的,想借出来很难很难。

  谁知道张宝根几个过来送次补给而已,居然发现了一处小型绿洲,还捡了一群野骆驼。

  这群野骆驼可比送给他们的这些物资管用太多了。

  要是都归了他们驻地,驻地人员的活动范围起码扩大十倍!

  而且有了这些骆驼,就算是大风沙天气再来一次,他们撤退的安全性会比之前的五连知青高出很多很多。

  “想得美!八头骆驼,你们驻地留一公一母,剩下的四头大的和两头小的都给我交到师部来!”

  邱副师长的电报匪气十足。

  第二份追着来的电报更气人。

  “骆驼要是瘦了,全部上交!”

  宝根乐呵呵的看着抓着电报愁眉苦脸的老秦。

  “老秦啊,我要是你,我就会在一开始报喜的电报里加上一句话。”

  郁闷至极的老秦看了他一眼。

  “加什么话都没用,你不知道姓邱的就是个活土匪!”

  “肯给我们留两匹骆驼,估计是孙主任和政委做过他的工作,否则啊,呵呵呵呵。”

  宝根无语的摇摇头,有些恨铁不成钢的嘀咕了几句。

  “你就不会在报喜的时候加一句,说这些骆驼的健康情况有点差,可能需要在你们驻地养护一段时间......。”

  “至于什么时候养护到能去跨越沙漠去师部,咳咳咳咳,扯皮你不会?”

  老秦瞬间瞪大了眼睛,痛苦的捂住头在沙子上打起滚来。

  “哎呀呀、哎呀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八头骆驼变两头,我不活了~!!!”

  ......

  邱副师长很得意,走路都带着风。

  张宝根三个刚刚发现了一处新的小型绿洲,还捡了八头骆驼。

  他牙都要笑歪了。

  师部马多,但骆驼真不太多。

  因为他们每年都有上交骆驼的指标任务要完成,半点折扣都不能打——因为骆驼是直接交付罗布泊方面使用的。

  罗布泊地区最最最缺的不是人才和器械,而是骆驼!

  每多供应三百头骆驼,罗布泊地区的工作效率就能显着的提升一截。

  老邱刚刚走进会议室,便听到政委在和孙主任聊事。

  “新发现的绿洲虽然不大,但它的位置确实不错,完全可以当做原五连驻地的中继点使用。”

  “确实如此,从驻地据点出来的知青就算是步行,也能在当天赶到这个小绿洲休息。”

  “他们给起了个什么名字?白哈达,嗯,有点民族团结的特色,还有点联系纽带的寓意,你觉得怎么样?”

  “行吧,就依他们,白哈达绿洲。”

  “不过可惜绿洲实在不大,最多给他们评个嘉奖。”

  刚好他们看到老邱进门。

  “诶,老邱,你别光顾着乐,马上派人去验收一下那个绿洲,我们这里好做后续开发的计划。”

  老邱呵呵一笑。

  “放心,负责验收的队伍明早就能出发。”

  “对了,一会儿得给张宝根几个发个电报,让他们把老子的骆驼用车装回来。”

  他的话音刚落,师长老庞拿着电报走了进来,一脸古怪的把电报塞给了乐呵呵的老邱。

  “刚刚五连驻地来的电报,说你的骆驼啊,有点小毛病,可能需要休养休养......。”

  老邱一愣,旋即一拍桌子。

  “这个小秦不是挺实在的一个人么?怎么才出去几天就这样了?!”

  ......

  “一个绿洲,八头骆驼!”

  所有人都默不作声的低着头,眼睛里露出的羡慕根本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这是八连的老驻地,也是李长青带着本地知青刚刚收复的据点。

  从师部传来的消息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张宝根几个非但没出事,半路还遇到了一个小绿洲,又白捡了一群野骆驼。

  他们发现的那片红柳还不如人家绿洲的树木五分之一多。

  “运气而已。”

  有人看了一眼默不作声的莫疆生,低声安慰了他一下。

  “咱们凭的是真本事,老莫,你加油,咱们明天继续去周边转转!”

  “对,咱们也要把你小叔推断的那个小绿洲给找出来!”

  莫疆生沉闷的点点头——他记得自己父亲曾私下告诉过自己,运气这东西在沙漠里真的很无敌......。

  五连老驻地这边,自从宝根几个抵达之后,大家忽然发现营地里沙子的清理进度莫名的骤然加快。

  很多地窝子里的沙子居然小半天就能清除完(但凡宝根参与过的)。

  当宝根几个准备开车离开时,这里的沙子清理工作只剩下了最后一点没完成。

  张宝根没有带走属于邱副师长的骆驼。

  虽然猜到秦革山很可能是在给自己打马虎眼,但老邱最后还是没敢赌一把,只能让宝根几个先回来。

  大脱粒呼啸着开出驻地,宝根暗戳戳的准备在去白哈达绿洲的路上“意外”迷路一次。

  不然那个稍微大一点的绿洲如何能被人们“发现”?

  尤其是他判断那里可能存在一窝蜜蜂。

  骆驼刺蜜啊!

  ......

  伊白梅在认真的看着远方来的信件,今天她收到了两封信。

  一封是来自京城父母的,而另一封她万万没想到居然是何亚丽给自己写的信。

  比伊白梅和张宝根大一届的何亚丽高中毕业后,被安排去参军。

  她去的是粤省。

  在那里何亚丽意外遇到了认识张宝根的魏宏伟(小井盖邮递员),两人谈起了京城的往事。

  结果两人都发现关于京城的往事里都少不了一个人的影子——张宝根。

  魏宏伟比何亚丽还大两岁,他的运气不错,赶在66年之前考上了粤省的大学。

  两人一个是文艺兵,一个是大学生,加上又是老乡,关系越走越近。

  魏宏伟甚至还向何亚丽提起了当年在北俄克里米亚夏令营的故事——其实就是张宝根的故事。

  随着年纪的增长,何亚丽已经看开了许多,所以她从魏宏伟那里要来了天山的通讯地址,决定给伊白梅写一封信。

  主要表达的是道歉和感激,她还寄来了一大罐汕头特有的橄榄菜。

  梅子笑着摇摇头。

  这个何亚丽也是,小学的事还记得这么认真。

  她也乐意和散落在天南海北的同学们进行信件交流,还准备去供销社买点天山椰枣给何亚丽和魏宏伟寄过去。

  邮局里,工作人员正在和梅子确认寄件地址。

  “你朋友是部队的,写不了具体地址,我建议你最好换一个民间朋友的地址寄。”

  “那就写寄给在汕头牛TIAN洋农场锻炼的大学生魏宏伟。”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