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视察特效公司-《重生当作曲人的我,横扫榜单!》

  新风视觉。

  “林总,这是机房。”

  王风兴奋的介绍着新采购的设备。

  林一凡很惊奇,因为机房里的设备看上去,不像是一家特效公司,反而像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一排排设备有序排放。各种指示灯在有规律的闪动。

  看上去,就给人一种高精尖的感觉。

  “单单这个机房里的设备,就花了8000多万。”王风表情肉疼。

  这还是他精打细算的结果。

  林一凡借给新风视觉的那些钱,除了买设备外,还要买各种设计软件。

  这又要花出去两三千万,更大头的是人员的薪资支出。

  林一凡时间催的很紧,王风没时间招新人慢慢培养。

  只能出高薪,从其它公司挖人。

  特效师,合成师,三维建模师,渲染师,动画师,……。

  王风大致算了一下,仅目前公司的人员规模,每月的薪资支出,就要1000万起步。

  而且,这项支出还在增长。

  因为林一凡要求的进度非常赶。

  王风已经看过《黑客帝国》的特效分镜剧本。

  他大致估算了一下,如果是国外的特效大公司来制作特效镜头,按国外公司的进度,估计得两年左右的时间。

  可林一凡给他的时间,只有9个月!

  明年暑期档前,《黑客帝国》的成片一定要制作出来。

  王风在听到林一凡的要求后,第一时间就表示不可能,做不到。

  林一凡直接无视了他的想法,在合同上,依然还是定了9个月的期限。

  明年6月20号之前,所有特效镜头没有制作完成,晚一天,罚100万。

  独裁,强硬,不讲道理!

  任王风如何卖惨,林一凡坚决不肯宽限时间。

  甚至说出了新风视觉做不到,他就把订单分包到国外特效公司的话。

  王风不可能让其它公司来吃《黑客帝国》这块蛋糕。

  最终只能接受林一凡的要求,在九个月时间内,完成《黑客帝国》的特效制作。

  好在林一凡已经将特效分镜剧本,都画了出来,画原画的时间省了不少。

  以往制作特效的时候,最头疼的其实不是如何实现,要呈现出怎样的效果,才是最让人头疼的事情。

  编剧和导演简单的几句形容,能让原画师头发掉光。

  画了几十版,导演都不满意的情况,王风经历过很多次。

  主要是没几个导演是专业画手,他们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靠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原画师一点一点改,慢慢贴近他们脑中想象出来的画面。

  这个过程非常折磨人。

  林一凡直接把这个流程调过去了。

  林一凡画的特效分镜剧本,虽然也挺粗糙的,但基本上把他的要求都画清楚明白了。

  原画师誊抄精修一遍,就可以拿来用。

  往大了说,林一凡已经打好了基础,剩下的就是王风来高屋建瓴,实现林一凡要求的那些效果。

  知道怎么做和慢慢探索该怎么做,这中间的差别,只有经历过的才懂。

  也是因为这些,林一凡才敢要求王风在9个月时间内,完成《黑客帝国》的特效制作。

  即使林一凡已经大概完成了原画的定稿,剩下的效果实现,依然是一项庞大的工程。

  以新风视觉目前的人员储备,还是显得捉襟见肘。

  所以王风还在招人,他要用人堆的方式,来抢时间,恨不得每个镜头都安排一组人去制作。

  不过这是不可能的。

  真这样搞,能不能按时完成订单不知道,新风视觉肯定要先发工资发破产。

  “不要害怕花钱。”

  林一凡拍了拍架子上的一台不知名设备,笑道:“如果《黑客帝国》的票房理想,肯定要拍续集。”

  “续集的特效镜头,不会比第一部差多少。”

  “我目前估计拍三部左右,一年一部。”

  “也就是说,新风视觉接下来三年,基本不用担心订单问题。”

  “设备和人员,能配好的就配好的,不要耽误电影制作的进度。”

  王风听到林一凡的话,激动回道:“三部!”

  “每部都是10亿的大制作?”

  林一凡肯定的点了点头,哪有续集制片费用比前作少的道理,单是演员片酬的涨幅,就会让制片成本涨不少。

  王风的问题,问的纯属多余。

  “林总,您放心,我保证《黑客帝国》明年七月份,肯定能上映。”王风的语气有些激动。

  国外的特效公司在崛起的时候,基本都有大厂的稳定订单支持。

  国内的特效公司想崛起,基本也跑不脱这个流程。

  没有连续几部特效大片的订单养着团队,新风视觉很难站稳脚跟,更别提与国外公司竞争。

  有林一凡的承诺在,现在不用担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