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林深处的黑石崖总泛着冷光,晨雾绕着崖壁上的青苔打旋时,总能听见“咚咚”的脚步声——那是小熊聪聪正抱着块磨得溜圆的鹅卵石,踮脚往崖顶爬。他肉垫上的绒毛沾着石屑,圆耳朵里塞着晒干的蒲公英绒,这是他跟石矶娘娘学的“防石音”妙招。
“娘娘,您要的月光石磨好啦!”聪聪把石头捧到崖顶的石桌前,鼻尖还沾着灰。石矶娘娘正坐在黑石凳上,青灰色的衣摆垂在崖边,像凝固的瀑布。她指尖拂过石头表面,原本粗糙的石面忽然泛起银辉,竟映出昨夜的星子。
“笨熊,磨出星子才算合格。”石矶娘娘的声音像崖底的泉水,冷丝丝却清透。可她眼角的细纹微微动了动——那是聪聪刚来时,她教他认星象,笨手笨脚的小家伙把北斗星指成了萤火虫,气得她差点用石术把他变成石墩子。
聪聪成了石矶娘娘的小跟班,纯属意外。去年冬雪压断了松树枝,他追着滚下山的蜂巢撞进黑石崖,正撞见石矶娘娘对着块顽石施法。青灰色的光雾里,石头竟开出朵玉色的石花,花瓣上的露珠坠在他鼻尖,凉得他打了个喷嚏。
“哪来的毛团?”石矶娘娘的石杖在地上顿了顿,崖顶的碎石“簌簌”往下掉。聪聪吓得抱住脑袋,怀里的蜂巢“啪”地摔在地上,金黄的蜂蜜溅在黑石上,竟慢慢渗了进去——那是千年玄铁石,寻常刀剑都划不出痕迹。
石矶娘娘忽然不说话了。她指尖沾起一点蜂蜜,玄铁石上竟浮现出细小的纹路,像初春冰面裂开的细纹。“你这熊崽,倒有几分石缘。”她破天荒地没赶他走,只是让他每天去崖下捡三块“会发光的石头”。
从此,聪聪的日子就围着黑石崖转。石矶娘娘打坐时,他蹲在旁边给石桌擦灰,用爪子把石缝里的枯草抠出来;她炼石时,他就守在风炉边添松针,眼睛瞪得溜圆,看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在火光里慢慢变软,变成能映出人影的石镜,或是能发出鸟鸣的石哨。
“娘娘,您为什么总待在崖顶呀?”有次聪聪抱着块暖烘烘的赭石回来,见石矶娘娘望着远处的村庄出神。炊烟像淡墨画在天边,孩子们的笑声顺着风溜到崖边,又被她周身的寒气冻成细雪。
石矶娘娘的石杖敲了敲他的脑袋:“凡人心火太旺,会烧坏我的石头。”可那天傍晚,她却让聪聪把炼好的石鱼扔进山溪——石鱼顺着水流漂到村口,被打水的阿婆捡回家,竟在夜里发出暖光,照亮了阿婆孙儿的课本。
聪聪渐渐发现,石矶娘娘的石术里藏着温柔。她用云纹石给受伤的小鹿铺床,石头会随着鹿的呼吸变温;她把晚霞凝在石板上,让迷路的小刺猬能跟着光斑找到回家的路。只是这些事,她从不让别的山神知道。
麻烦是从一场暴雨开始的。狂风卷着雷电劈在黑石崖,崖顶的镇山石被震得松动,眼看就要滚下山崖——山下正是住着几十户人家的桃花村。石矶娘娘举起石杖想稳住巨石,可连日炼石让她灵力耗损,青灰色的光雾竟在雷电中颤抖。
“娘娘!”聪聪忽然想起石矶娘娘说过,玄铁石遇热会变软。他猛地扑到镇山石前,把积攒了半个月的蜂蜜全抹在石头底部,又转身抱起风炉里烧红的火石,用尽全身力气往蜂蜜上一按!
“滋啦——”蜂蜜遇热化成黏糊糊的胶,竟真的把松动的石头粘住了片刻。石矶娘娘趁机催动灵力,石杖插进崖壁,无数石筋从地下钻出,像巨手般托住了镇山石。
暴雨停时,聪聪趴在黑石上直喘气,爪子被烫得通红。石矶娘娘用冰凉的石露给他抹爪子,动作轻得像抚摸易碎的萤石:“笨熊,就不怕被烧成烤熊?”
“娘娘说过,石头也会疼的。”聪聪吸吸鼻子,“镇山石滚下去,会砸疼房子,还会哭的。”
石矶娘娘忽然笑了,那笑声不像泉水,倒像山涧里叮咚作响的石琴。她从怀里摸出块月牙形的石头,塞进聪聪爪子里:“这是月光石磨的哨子,吹三声,无论在哪,娘娘都能听见。”
后来,桃花村的人常看见只小熊背着竹篓,在山上捡些奇奇怪怪的石头。有时他会对着黑石崖吹三声哨子,崖顶就会飘下带露水的石花瓣,落在他毛茸茸的背上。
有次采药的郎中撞见这一幕,回去跟村里人说,黑石崖的石矶娘娘收了个小熊跟班,那熊崽笨得很,却总把最亮的石头留给娘娘。而崖顶的石桌上,从此多了个粗陶碗,里面总盛着新酿的蜂蜜,旁边压着片松针,写着歪歪扭扭的字——那是聪聪用爪子蘸着石粉写的:“娘娘,今天的石头会笑哦。”
石矶娘娘望着那行字,指尖拂过碗沿,粗陶竟慢慢透出玉色的光。她忽然明白,有些东西比千年玄铁更坚硬,比如笨熊热乎乎的心意,比如藏在冷石之下,连她自己都快忘了的温柔。
喜欢小熊聪聪历险记
“娘娘,您要的月光石磨好啦!”聪聪把石头捧到崖顶的石桌前,鼻尖还沾着灰。石矶娘娘正坐在黑石凳上,青灰色的衣摆垂在崖边,像凝固的瀑布。她指尖拂过石头表面,原本粗糙的石面忽然泛起银辉,竟映出昨夜的星子。
“笨熊,磨出星子才算合格。”石矶娘娘的声音像崖底的泉水,冷丝丝却清透。可她眼角的细纹微微动了动——那是聪聪刚来时,她教他认星象,笨手笨脚的小家伙把北斗星指成了萤火虫,气得她差点用石术把他变成石墩子。
聪聪成了石矶娘娘的小跟班,纯属意外。去年冬雪压断了松树枝,他追着滚下山的蜂巢撞进黑石崖,正撞见石矶娘娘对着块顽石施法。青灰色的光雾里,石头竟开出朵玉色的石花,花瓣上的露珠坠在他鼻尖,凉得他打了个喷嚏。
“哪来的毛团?”石矶娘娘的石杖在地上顿了顿,崖顶的碎石“簌簌”往下掉。聪聪吓得抱住脑袋,怀里的蜂巢“啪”地摔在地上,金黄的蜂蜜溅在黑石上,竟慢慢渗了进去——那是千年玄铁石,寻常刀剑都划不出痕迹。
石矶娘娘忽然不说话了。她指尖沾起一点蜂蜜,玄铁石上竟浮现出细小的纹路,像初春冰面裂开的细纹。“你这熊崽,倒有几分石缘。”她破天荒地没赶他走,只是让他每天去崖下捡三块“会发光的石头”。
从此,聪聪的日子就围着黑石崖转。石矶娘娘打坐时,他蹲在旁边给石桌擦灰,用爪子把石缝里的枯草抠出来;她炼石时,他就守在风炉边添松针,眼睛瞪得溜圆,看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在火光里慢慢变软,变成能映出人影的石镜,或是能发出鸟鸣的石哨。
“娘娘,您为什么总待在崖顶呀?”有次聪聪抱着块暖烘烘的赭石回来,见石矶娘娘望着远处的村庄出神。炊烟像淡墨画在天边,孩子们的笑声顺着风溜到崖边,又被她周身的寒气冻成细雪。
石矶娘娘的石杖敲了敲他的脑袋:“凡人心火太旺,会烧坏我的石头。”可那天傍晚,她却让聪聪把炼好的石鱼扔进山溪——石鱼顺着水流漂到村口,被打水的阿婆捡回家,竟在夜里发出暖光,照亮了阿婆孙儿的课本。
聪聪渐渐发现,石矶娘娘的石术里藏着温柔。她用云纹石给受伤的小鹿铺床,石头会随着鹿的呼吸变温;她把晚霞凝在石板上,让迷路的小刺猬能跟着光斑找到回家的路。只是这些事,她从不让别的山神知道。
麻烦是从一场暴雨开始的。狂风卷着雷电劈在黑石崖,崖顶的镇山石被震得松动,眼看就要滚下山崖——山下正是住着几十户人家的桃花村。石矶娘娘举起石杖想稳住巨石,可连日炼石让她灵力耗损,青灰色的光雾竟在雷电中颤抖。
“娘娘!”聪聪忽然想起石矶娘娘说过,玄铁石遇热会变软。他猛地扑到镇山石前,把积攒了半个月的蜂蜜全抹在石头底部,又转身抱起风炉里烧红的火石,用尽全身力气往蜂蜜上一按!
“滋啦——”蜂蜜遇热化成黏糊糊的胶,竟真的把松动的石头粘住了片刻。石矶娘娘趁机催动灵力,石杖插进崖壁,无数石筋从地下钻出,像巨手般托住了镇山石。
暴雨停时,聪聪趴在黑石上直喘气,爪子被烫得通红。石矶娘娘用冰凉的石露给他抹爪子,动作轻得像抚摸易碎的萤石:“笨熊,就不怕被烧成烤熊?”
“娘娘说过,石头也会疼的。”聪聪吸吸鼻子,“镇山石滚下去,会砸疼房子,还会哭的。”
石矶娘娘忽然笑了,那笑声不像泉水,倒像山涧里叮咚作响的石琴。她从怀里摸出块月牙形的石头,塞进聪聪爪子里:“这是月光石磨的哨子,吹三声,无论在哪,娘娘都能听见。”
后来,桃花村的人常看见只小熊背着竹篓,在山上捡些奇奇怪怪的石头。有时他会对着黑石崖吹三声哨子,崖顶就会飘下带露水的石花瓣,落在他毛茸茸的背上。
有次采药的郎中撞见这一幕,回去跟村里人说,黑石崖的石矶娘娘收了个小熊跟班,那熊崽笨得很,却总把最亮的石头留给娘娘。而崖顶的石桌上,从此多了个粗陶碗,里面总盛着新酿的蜂蜜,旁边压着片松针,写着歪歪扭扭的字——那是聪聪用爪子蘸着石粉写的:“娘娘,今天的石头会笑哦。”
石矶娘娘望着那行字,指尖拂过碗沿,粗陶竟慢慢透出玉色的光。她忽然明白,有些东西比千年玄铁更坚硬,比如笨熊热乎乎的心意,比如藏在冷石之下,连她自己都快忘了的温柔。
喜欢小熊聪聪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