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绿布之谜-《花妖小桂》

  山羊腹腔内那场紧张刺激的手术缝合练习终于结束了。严老师脱下沾着淡淡血迹的墨绿色橡胶手套,“外科技能实验室”里还弥漫着消毒水味、淡淡的血腥味和一丝紧张的汗味。学生们的心还在怦怦直跳,沉浸在刚才亲手操作、直面生命构造的震撼中。但求知欲旺盛的他们,已经开始留意到更多细节。

  一位平时就非常细心的男同学,趁着助教收拾器械的空档,鼓起勇气快步走到正在洗手的严老师面前,恭敬地鞠了一躬,声音里带着急切的好奇:“老师,我有个问题憋在心里好久了,想请教您!”

  严老师抬起湿漉漉的手,用毛巾擦着,锐利的目光看向他:“说。”

  “老师,我发现个事儿。之前在‘生药实验室’做兔子青蛙实验的时候,我们穿的、用的都是干净醒目的纯白罩衫。可今天进了这‘外科手术实验室’,做活体缝合,您和我们学生,连手术台铺的单子,全都换成了深墨绿色。老师,这颜色变化有什么特别讲究吗?是单纯为了区分不同教室,还是另有深意?”他顿了顿,补充道,“我笨想了好久,也没琢磨明白。”

  他这一问,像块小石头扔进了平静的水面,立刻激起了波澜。原本还在回味手术过程的莫愁、小翠和其他同学,都被这个看似简单却直指核心的问题吸引了,目光齐刷刷聚焦在严老师身上。对啊!为什么偏偏在关乎人命的手术室里,要放弃白色改用绿色?这里面,肯定有大学问!

  严老师擦手的动作微微一顿,眼中掠过一丝赞许。他放下毛巾,没有直接回答,反而环视大家,沉声问:“刚才的手术,你们都亲眼看到了。我问你们,手术中出血了吗?”

  “当然出了!”大家异口同声。手术刀划开皮肉时涌出的鲜红血液,肠壁上渗出的血珠,纱布上迅速洇开的刺眼红色,那画面还清晰地印在大家脑海里,带着强烈的冲击力。

  “好!”严老师点点头,目光炯炯有神,“那么,在解答你们的疑问之前,我先请大家做个小实验。”他抬手指向实验室四周,“现在,请每个人找一样红色的东西,什么都行——衣服、手帕、书本封面、甚至墙上挂画的红颜色,只要是鲜亮的大红就行!找到后,集中精神盯着它看,仔细看,必须看足十五分钟,不能分心!十五分钟后,立刻转头看对面那堵纯白的墙,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

  这个突然的“实验”指令,让学生们又新奇又疑惑。但严老师向来要求严格,没人敢怠慢。实验室里立刻响起一阵翻找东西的窸窣声。

  “我有!”一个壮实的男生爽快地脱掉外套,露出里面一件洗旧了但颜色依然鲜艳的枣红色内衣,高高举起。

  “我这条红头绳行吗?”小翠麻利地解下发辫上的红头绳,紧紧攥在手里。

  “我这本《本草图谱》里‘朱砂’那页,就是鲜红的!”一个书卷气很浓的学生迅速翻开手里厚厚的书。

  还有人跑到角落放颜料的架子旁,用手指蘸了一点朱砂粉,抹在手心摊开给大家看。

  莫愁则解下了腰间用作药囊装饰的一个小巧的红色流苏穗子。转眼间,实验室里红影晃动,学生们都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按老师的要求,排除杂念,全神贯注地盯着眼前那片或大或小、却同样浓烈如火的红色。

  时间在无声的凝视中慢慢过去。起初,那红色只是单纯的色彩,鲜艳、热烈。渐渐地,看的时间长了,奇妙的变化开始出现。有人觉得眼前的红色好像在微微跳动、膨胀,边缘变得模糊;有人感觉那红色仿佛脱离了物体本身,飘浮在空气中,带着灼热感;还有人觉得眼睛开始发酸发胀,视野边缘好像有小光点在飞舞。

  还没到十五分钟,那个举着红内衣的壮实男生第一个忍不住了,猛地将视线从那刺眼的枣红上移开,急切地转向对面那堵原本雪白的墙壁。就在目光接触到白墙的瞬间,他像被电击了一样,浑身一震,失声惊叫:“哎呀!太怪了!白墙……白墙怎么变绿了?!”

  这一声惊叫像点燃了导火索。

  “我也是!我也看见了!白墙上有层淡淡的绿影子!”

  “对对对!像蒙了一层薄薄的青苔!绿幽幽的!”

  “天哪!我看的是朱砂粉,再看白墙,也发绿!那绿色还在晃呢!”

  惊呼声此起彼伏,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奇。小翠揉揉眼睛,看看自己刚盯红头绳的手指,再看看白墙,小嘴微张:“真的……真的变绿了!好神奇!”莫愁心里也是猛地一震,她迅速把目光从红色流苏上移开,投向白墙——果然!那原本纯净的白墙上,清晰地浮现出一片朦胧的、挥之不去的翠绿色残影,像水中的倒影,晃晃悠悠!这绝不是错觉!

  严老师背着手站着,把学生们的惊讶都看在眼里,脸上露出“果然如此”的神情。等惊呼声稍微平息,他才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有力,穿透了实验室的嘈杂:“你们看到的,不是妖怪,也不是幻觉,是眼睛天生的特性!这种现象,叫‘视后像’或‘补色残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走到前面,目光扫过一张张充满求知欲的脸:“人的眼睛看颜色,不是死的。眼睛里感光的精密结构,长时间盯着一种颜色看,尤其是像鲜红这样浓烈的颜色,负责感受红色的部分就会疲劳、迟钝。但是,当你的目光突然移开,看向别处(特别是白色),那些疲劳的‘感红’部分暂时休息,而与之相对的‘感绿’部分却突然活跃起来,反衬出来!所以你们看白墙,反而浮现出绿色的影子!这是眼睛的一种‘矫枉过正’,天生的!”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陡然加重,像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你们想想!如果在手术台上,铺的是纯白单子,我们医生,手里的刀剪翻飞,眼前鲜血淋漓,满眼都是刺目的红色,一刻不停地盯着看!这样盯着鲜红看十分钟、二十分钟,甚至更久,眼睛早就累坏了,看红色的能力大大下降。这时候,如果需要分辨伤口深处细微的血管走向、淡粉色的筋膜层次、苍白的神经末梢,或者失血过多时脏器本身的灰白色——当你们因为操作需要,目光短暂离开那片刺眼的血红,想去看清手术区域里其他细微的地方时,你们眼中看到的,会是什么?!”

  他猛地抬手,指向那面仿佛还残留着绿色鬼影的白墙,声音如同惊雷:“就是这种挥之不去、如影随形的‘绿色鬼影’!它会笼罩在真实的组织上,扭曲你们看到的颜色和深浅,让你们像隔着一层雾看花!一刀偏了,一针错了,很可能就是因为这‘鬼影’的误导,伤到不该伤的地方,断送了生机!这种因为‘视觉疲劳’产生的‘鬼影效应’,在平常事上也许一笑而过,但在分毫之差就决定生死的手术台上,就是不可饶恕的大错!所以,为了预防这种源自人体自身、防不胜防的差错,为了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我们才弃白取绿!”

  这番抽丝剥茧、直指要害的讲解,如同醍醐灌顶,瞬间解开了学生们心中的疑团,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震撼和后怕!原来,这看似普通的颜色选择背后,竟然藏着如此深刻的人体奥秘和沉重的生命考量!大家都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神色凝重,频频点头。

  严老师目光如炬,并没有就此停下,而是继续追问:“除了这‘鬼影缠身’的视觉隐患,你们再想想,这墨绿色在手术中,还有什么好处?”

  实验室里陷入短暂的思考。小翠怯生生地举起手,声音细细的,但表达得很清楚:“老…老师…我觉得那鲜红的血…看着实在让人心惊肉跳,手脚发软。可看着这深沉的墨绿…不知怎么的,心里好像踏实了点,没那么慌了…就像…就像看到外面满山的树叶,觉得有点依靠似的…”

  “说得好!”严老师眼中露出赞许,声音也温和了些,“王小翠说的,正是另一层深意!绿色,是大自然草木的本色,象征着生机、安宁和希望!它本身就有让人平静下来的效果。人的精神,长时间看着刺眼的血红,容易烦躁、紧张、疲惫,这对手术医生集中精神非常不利,也会增加病人的恐慌。而看着深沉的绿色,就像置身树林,心情自然会平和、舒缓、沉静。在这生死一线、万分紧张的手术台方寸之地,一身绿衣,一块绿布,营造一个相对宁静沉稳的环境,帮助医生定下心来,也能让病人(如果有知觉的话)潜意识里得到一丝安慰,这就是医生仁心在细节处的体现啊!”

  莫愁一直凝神静听,目光再次落回铺着墨绿厚布的手术台上。她仔细回忆着刚才手术时不可避免地沾上的血迹。此刻,在深沉的绿色背景映衬下,那些曾经刺眼的猩红斑点,竟然变成了深暗的褐色,甚至接近黑色,像落在深潭枯叶上的几点污渍,远远不如在白布上那样扎眼、让人心神不宁。

  “老师,”莫愁清亮的声音响起,带着细致的观察,“我刚才注意到,血迹沾在这墨绿布上,颜色变深了,接近深褐或黑色,远远看去,不像在纯白布上那样鲜亮刺眼、让人害怕。这也是选用墨绿的原因吗?可以减少血迹对医生视觉和精神上的过度干扰?”

  “妙!莫愁观察细致,心思缜密,正是这个道理!”严老师拍手称赞,看着莫愁的目光充满赞赏,“白色像雪,鲜血落在上面,红白对比太强烈了!像烈火灼眼,惊心动魄,很容易扰乱医生的心神,也白白增加不必要的紧张感。而墨绿深沉,就像幽深的潭水或密林,血迹落在上面,颜色立刻变暗,成了深褐或黑色,像墨玉上的瑕疵,枯叶上的斑点,它的视觉冲击力大大减弱,不再构成强烈的干扰。这不是自欺欺人,而是为了营造一个更有利于医生专注的‘干净视野’!医生的心,应该像平静的明镜,映照出最细微的差别,怎么能让外物干扰呢?”

  至此,关于墨绿手术衣和铺单的奥秘,已经一层层揭开,清晰透彻了。严老师环视全场,目光沉静而深邃,将所有的要点融会贯通,做出最终的总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总而言之,手术室弃白用墨绿,原因有三,都是为了保护生命,精益求精:

  第一,克服视觉疲劳,破除‘鬼影’障碍: 白色反光强,长时间看血红后再看白色,必然产生绿色残影(补色残像),混淆手术视野,干扰对组织颜色(尤其是不同深浅的红、粉、白)的精准判断。墨绿是鲜红的补色,能有效中和这种效应,帮助医生的眼睛快速‘刷新’对红色的感知,保持视觉的敏锐度,在细微处明察秋毫,杜绝因视觉误差造成的致命失误!

  第二,弱化血迹干扰,安抚紧张心神: 血迹、组织液等在白色背景上,红白相冲,触目惊心,极易引发医生(甚至旁观者)的紧张、不适甚至晕眩。墨绿深沉,能极大弱化这类污渍的视觉冲击力,让它们看起来颜色暗沉(如深褐、墨色),营造相对‘洁净’的手术视野表象,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干扰,维持手术室里沉静专注的氛围。

  第三,借助自然之色,培养镇定心神: 绿色是生命的本源色,象征着生长、愈合与希望。它本身具有舒缓、安定的心理效果。置身于墨绿的环境中,潜移默化间能缓解手术带来的高度紧张和精神压力,帮助医生心神安宁,双手沉稳,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依然能保持澄明的心境和磐石般的定力。这是顺应自然,借助色彩的力量来涵养医生的仁心仁术!”

  这番总结,融合了人体视觉奥秘、色彩心理效应和医学人文关怀,既科学严谨,又充满温度,仿佛为学生们推开了一扇通往医学更深殿堂的大门。原来,医术的精妙,不仅在于手术刀和药物,更在于这无处不在、细致入微的考量和设计!每一处看似平常的选择背后,都凝聚着前人的智慧、血泪的教训和对生命最深切的敬畏!

  “原来是这样!”

  “这里面有这么多学问!”

  “多谢老师教导!我们明白了!”

  实验室里的学生们如梦初醒,脸上都露出由衷的敬佩和感激。他们齐刷刷地向严老师深深鞠躬,声音洪亮而真诚:“谨记老师教诲!我们一定勤学苦练,不负这身绿衣所托,不负治病救人的志向!”

  严老师坦然接受了大家的敬意,目光扫过这一张张年轻而热忱的脸庞,最后落在莫愁沉静思索的眼眸上,微微点头。他知道,今天这堂关于“墨绿奥秘”的课,其意义或许不亚于那场精彩的羊肠缝合。它把这些未来的医生,引向了更广阔、更深邃的医学境界——那是一个需要用心体会、用智慧权衡、用敬畏守护的生命世界。墨绿之色,不仅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无声的誓言,象征着医生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对精准、冷静与仁心永恒的追求。

  喜欢花妖小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