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余波未平露玄机-《乌纱劫血墨山河》

  望胡坡的硝烟渐渐散了,露出被血染红的糜子地,像铺了块皱巴巴的红布。谢明砚拄着枣木马鞭站在共耘碑前,鞭梢的桃花瓣早就被血浸透,变成了深褐色。

  张婶正带着妇女们往碑上抹新采的桃花泥,想盖住那些刺目的血痕,泥汁顺着“共心”二字往下淌,像两行浑浊的泪。

  “谢大人,俘虏都捆好了。”周衡走过来,战袍上的口子还在滴血,他往坡下指,“李嵩那狗东西嘴硬得很,问啥都不说,就知道骂娘。”

  他往谢明砚身后瞥了眼,小姑娘正蹲在地上,用树枝在泥里画狼头佩,画得歪歪扭扭,“那娃没事吧?刚才咬李嵩那一口,够狠的。”

  谢明砚往小姑娘那边看,她的袖口破了个洞,露出被李嵩掐出的青痕,却浑然不觉,只是反复描摹佩上的狼头。“让她画吧,”他的声音有些哑,“画出来,心里能好受点。”

  牧仁牵着马从桃林回来,马背上驮着几个伤号,其中一个是耶律洪派来的辽国商人,胳膊被箭射穿了,正用生硬的汉话喊:“李嵩……跟你们户部……有大交易!每年……黑盐换兵器……”

  谢明砚心里一动,往李嵩被捆的方向走。那胖子被吊在桃树上,锦袍撕得像破布条,看见谢明砚,突然啐了口带血的唾沫:“姓谢的,别得意!你以为抓了老子就完了?户部尚书是我姐夫!他一句话,就能让你望胡坡变成坟场!”

  “户部尚书?”周衡的刀“唰”地抽出半寸,“难怪你能调动边防军!原来是有这么大的靠山!”

  谢明砚没理会李嵩的叫嚣,反而蹲下来,看着他被马蹄踩肿的脸:“你刚才说,每年用黑盐换兵器?换给谁?辽国还是……”

  “哈哈哈!”李嵩突然狂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告诉你也无妨!反正你活不过明天!那些兵器……一半给黑风帮,一半给……”他突然收了声,眼神里闪过一丝恐惧,像是想起了什么了不得的禁忌。

  就在这时,王伙计匆匆跑过来,手里举着个从李嵩怀里搜出的账本,纸页被血浸得发黏:“谢大人!这上面记着好多名字!有朝廷官员,还有关外的商号!”

  谢明砚接过账本,指尖刚碰到纸页,就听见远处传来马蹄声,比之前任何一次都密集。牧仁猛地爬上桃树,往官道方向望,脸色瞬间变了:“是正规军!打着‘镇北’旗号的!至少有上千人!”

  “镇北军?”谢明砚的心沉了沉。镇北军是边防主力,归兵部直接管辖,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他往李嵩脸上看,那胖子正得意地笑:“我就说吧,我姐夫不会不管我的!”

  张婶突然把小姑娘往密道里推:“快进去!这次说啥也不能让你被抓!”她往谢明砚手里塞了块烤焦的糜子饼,“这是王大叔当年教俺烤的,说饿极了能顶命。谢大人,你们也快躲躲吧!”

  谢明砚却没动,他往镇北军来的方向望,突然想起李嵩没说完的话——“一半给黑风帮,一半给……”剩下的话,会不会和镇北军有关?他摸了摸马靴里的龙纹令牌,耶律洪送这东西来,难道早就料到会有这一步?

  “周衡,带百姓进密道。”谢明砚的声音异常平静,“牧仁,你带蒙族兄弟去桃林设伏,别硬拼,等我信号。”他把账本塞进怀里,又把枣木马鞭递给小姑娘,“这个你拿着,要是……要是我没回来,就去找耶律洪,他会护着你。”

  小姑娘攥着马鞭,鞭梢的干桃花蹭得她手心发痒,突然哇地哭出来:“俺不!俺要跟谢大人一起!俺娘说,好人不能丢下朋友!”

  镇北军的先锋已经到了坡下,为首的将领穿着银甲,腰上挂着块虎头令牌,远远就喊:“奉户部尚书令,捉拿反贼谢明砚!其他人交出李大人,可免一死!”

  谢明砚突然笑了,往共耘碑前走了两步,声音在坡上回荡:“我就是谢明砚!但不是反贼!反贼李嵩在此,你们要抓就抓!”他往李嵩身上指,“至于户部尚书……怕是也脱不了干系!”

  银甲将领的脸色变了变,勒住马没动。李嵩却急了,拼命挣扎:“王将军!别听他胡说!快杀了他!”

  就在这僵持的功夫,谢明砚突然吹了声长哨。桃林里瞬间飞出十几支响箭,不是冲着镇北军,而是射向天空,在云端炸开一朵朵红烟——那是他之前和春桃商队约定的信号,只要见到红烟,就立刻往京城送信。

  银甲将领的脸色更难看了,他身后的士兵们也开始骚动。谢明砚知道,这些镇北军里,未必都是李嵩的人,只要让他们知道这里有猫腻,就未必敢动手。

  “王将军,”谢明砚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你要是帮李嵩掩盖罪行,他日朝廷追查下来,你这颗脑袋,怕是保不住。”他往账本的方向拍了拍,“这里面的账,可不止李嵩一个人的名字。”

  李嵩气得破口大骂,却被周衡用布堵住了嘴。镇北军的马蹄在原地踏来踏去,扬起的尘土落在共耘碑上,与那些未干的血迹混在一起,分不清谁是谁。

  谢明砚望着镇北军后面的官道,心里清楚,真正的较量才刚开始。户部尚书、镇北军、辽国……这张网比他想象的还要大,而望胡坡,不过是这张网上最不起眼的一个结。

  风又起了,吹得共耘碑上的桃花泥簌簌往下掉,露出底下鲜红的“共”字,像颗跳动的心脏。

  谢明砚握紧了藏在袖里的龙纹令牌,冰凉的触感让他清醒,不管背后是谁,他都必须守住这里,守住这些用命护着“共心”二字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