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怎么就不开窍呢?-《莲花楼地狱之花如何攻略佛前青莲》

  叶灼很满意他的态度,微微一笑道:“李大门主有空该多读读史书。”

  李相夷面上一哂。

  他自问读的书不少,但偏偏讨厌那种歪曲事实、歌功颂德的鬼玩意——论有趣比话本子差远了,论有用则比不上机关数术、奇门遁甲。

  他宁可去看晦涩的佛经,也不想看什么王侯将相都是天神转世的离谱东西。

  叶灼一看就猜到他在腹诽什么,笑得更欢了,“史书里不全是粉饰太平的东西。”

  “打个比方吧,前朝末年君王暴政,数支起义军队结成联盟,几方一起攻入都城——若有意逐鹿天下,第一件事当去做什么?”

  李相夷想也不想,答道:“管束军队,安抚民众,承诺秋毫无犯。”

  果然是李相夷的答案。

  叶灼只看着他不说话——那意思很明显,再想想?

  李相夷想了半天,并不觉得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摇头坦诚道:“我不擅长那些玩弄权术的东西。”

  “玩、弄、权、术。”

  叶灼一字一顿地重复了一遍,嘴角扯出一抹危险的冷笑。

  “你要是永远是这个心态的话,神仙没救。”

  “抱歉,是我失言。”李相夷道歉倒是干脆利落,“我不是说你玩弄权术,我是说……既然起义是为了反抗暴政,那不就应该把‘还民众和平安稳’放在争权夺利之前吗?”

  叶灼点头:“你的想法没错。”

  “但我问你,你的军队跟着你,是为了不求名利、开万世太平,还是为了赌上项上人头去博一番富贵?”

  “他们固然是被你的正气吸引,但更是觉得你有望登临大统。”

  “你身为主君,在关键时刻不去争抢有利形势,反过来先约束自己人,谁还为你舍生忘死?”

  李相夷扯了扯嘴角不说话。

  “换做你师兄——”

  “换做师兄,他会第一个去抢那传国玉玺,那样便对吗?”李相夷有些窝火,抢白道:“且不说争抢之人何其多,会折损多少人,这种混战中先入局者最易替他人做嫁衣——何况大家有盟约在先,对盟友大开杀戒、留下率先背信弃义的污名,平白给人群起攻之的借口。”

  “何况,得民心者得天下,总也有些道理吧?既是暴政已久,但凡有点良知的谋臣官吏,也不会投奔那些眼里只有权力的主君。”

  “我抓住最根本的东西,有什么不对?”

  李相夷觉得,自己做成了建立四顾门这样了不得的大事,决策眼光不比那些纸上谈兵的世家子弟高明?

  叶灼说的这些,不就跟紫矜强调的那些一样,都是退让的借口吗?

  “我并没有让你这样做啊。”叶灼好笑,“浪费人命去抢夺一块不值钱的印章,那是草莽才做的事。”

  李相夷一噎。

  他确实想不到还有什么比这两件更紧要,但又不愿再叶灼面前暴露无知,只好看着她,等待下文。

  “当年大熙的开国皇帝呢,实力其实不太起眼,但他入城之后第一件事,是去丞相府和户部、吏部的尚书府里搜罗账册典籍。”(注)

  “其实对一个国家来说,比体恤百姓更重要的,是正常发挥朝廷的功能——抵御外辱、维持治安、保证交易能正常进行。”

  “你得知道城中有多少人口、有多少存粮、尤其是——有哪些在民众中声望的官吏、豪杰,甚至是说得上话的地头蛇。”

  “这样才能迅速组织起有效的管理,不出乱子。”

  “这些人分散得很,不可能自己组织起来,主动投奔某一方势力。一旦在无所适从的时刻被你掌握,以后也会习惯性地服从。”

  李相夷抿唇点了点头。

  他懂叶灼的意思了。

  他的想法没错,只是需要更具体的手段。

  “李相夷,就把握大方向来说,你确实是绝无仅有的好门主。”

  “但只有方向是不够的。”

  李相夷深吸一口气道:“我明白了……我会学的。”

  李莲花摇摇头,不,你还不明白。

  叶姑娘说的是——四顾门缺一个相材。

  你一个人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你真正要学的并非某一种技巧,而是……学会去依靠别人。

  她都已经把这么好的一个选择摆在你面前了,你怎么还想着自己来?

  李莲花看着李相夷,心里直叹气。

  这臭小子运气真好,早十年捡到人生知己,还是个擅长把控全局的谋士。

  怎么就不开窍呢??

  (注:

  叶子所举的例子化用《资治通鉴》:汉高祖元年冬十月,沛公西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

  PS:后续叶子是应该教小鱼整肃四顾门,还是自己暗地里使小手段排除异己?这两种发展其实都蛮符合叶子的人设了,只看小鱼的态度,我还没想好要不要给他们一些波折,大家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