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信息交换-《悍【夫】:穿越之彪悍男妻发家记》

  坐着皇家御用的大船一路快速南下,九天后,船停靠在了敕南府府城外的码头。

  蒋康宁派来的人已经在码头处等候了数天了。

  老夫人、老正君、粟辰逸下船去码头走了走。三人久居京城,也是头回坐船坐了这么些天。

  翁瑶计划在府城带着女儿半个月左后就去秀水村,因而她带来的行李不需要全部卸下船。

  王石井和邵云安也没等蒋康宁过来。

  王石井安排了人陪同知府衙门前来迎接的人一道送翁瑶母女去府城与蒋康宁汇合。

  这样得到消息的蒋康宁半道就能接到翁瑶母女了。

  挥别翁瑶和翁洛桐,几人又回到船上继续往永修县码头行进。

  永修县这边显然得到了府城快马加鞭送去的消息。

  四天后船靠岸,永修县的一众官员士绅已是等候在码头上准备迎接他们了。

  而那群人中站在最前方的是身着县令官服的郭子榆。

  站在甲板上,邵云安朝郭子榆挥手,小声对身边的人说:“大郭哥穿这一身还挺帅的。”

  虎啸声起,坐船坐到快狂躁的虎哥看到了希望,直接一个纵身从甲板上跳了下去。

  人群发出骚动,郭子榆却是迫不及待地直接迎了上去。

  虎哥身姿轻盈地稳稳落在码头上,周围的人群迅速散开。

  王石井和邵云安先护着三位长辈下船,郭子榆带着诸人有模有样地行礼:“下官恭迎侯爷、恭迎瑞郡郎——”

  邵云安和王石井此起彼伏的一层层鸡皮疙瘩被完美地掩盖在了衣服下。

  王石井赶紧说:“大郭哥实不必多礼。”

  赶紧把这话带过去,王石井示意众人拜见老夫人、老正君和粟辰逸。

  陈三礼就在人群中,跟着新县令等人一一拜见从京城前来的大将军府的夫人、正君。

  王石井和邵云安在京城所做的种种,陈三礼早已通过家中的渠道了解清楚了。

  与陈三礼一样的人都在心中唏嘘感慨。

  离开时还能一起坐着吃饭喝酒的王石井,去了趟京城就成了需要他们行礼的侯爷了!

  更离奇的还是邵云安,居然会是大将军府遗落在外的子嗣!

  人家现在不仅是皇上亲封的“辅国郡郎”,更是君后的侄子!是正经的皇亲国戚了啊!

  但不管如陈三礼这样的官员士绅心中做如何感想,脸上的笑容那一个个都是一朵花。

  众人的恭维有没有令王石井头皮发麻,反正邵云安的鸡皮疙瘩就没下来过。

  船上的行李全部卸下来装车还需要一些时间,郭子榆就招呼说先去衙门里坐坐,最主要的是派人先行知会“忠勇村”那边。

  如果只是邵云安和王石井自己,两人会选择先回村,行李稍后就行。

  但老正君、老夫人和粟辰逸在,村子里该提前准备好的迎接流程不能少,这也是对三人的身份应有的尊重。

  一行人先上车去县衙,诸多人想要与新进忠勇侯说说话,邵云安索性与小爹一辆车。

  上了车,邵云安就问:“小爹,您怎么了?”

  粟辰逸下船的时候邵云安就发现他的情绪不对了。

  粟辰逸勉强笑笑:“没什么。”

  邵云安转念一想就明白了,他挪了挪,紧挨着小爹,问:“小爹,你要不要去邵家村看看?”

  粟辰逸的牙根一紧,眼圈瞬间就有些泛红了。

  他哑着嗓子说:“自然是要去的。”

  握住儿子的一只手,他道:“你爹和你兄长回不来。

  小爹要好好看看,然后写信告诉他们你原来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

  如此说着,粟辰逸的眼泪却下来了。

  邵云安摸出帕子给小爹擦泪,心情也沉重不少。

  对一个寻找孩子十几年的“妈妈”来说,孩子的死讯会是最大的打击。

  邵云安愿意把粟辰逸当成自己的亲生“妈妈”去对待,去孝顺;

  心里他也希望那个“邵云安”同样活着,同样能代替他去安慰他的爸爸、妈妈、哥哥嫂子、姐姐姐夫。

  “小爹,千岁之前让安公公从宫里挑了两个人给我,帮我管家。

  秦娘在侯府,您见过了,燕浮生留在村子里,但下次回京我得把他带走。

  村里这边的下人怎么安排,要不要再添置这些的您就帮我看着安排吧。

  其实这些事我都不懂,也没时间。之前我手里是真没人,也找不到人帮忙。

  现在有小爹您了,我就不管了。”

  邵云安的几句话令粟辰逸心疼又窝心。

  儿子认回来前,他怕儿子怪他;怕儿子那么多年没在他身边,不会跟他亲近。

  如今儿子全心全意地信任他、依赖他,粟辰逸的鼻子酸了又酸,脸上却有了笑。

  “你和石井放心去忙,家里的事有我帮你看着呢。”

  回村之前邵云安就打算把王宅的事交给粟辰逸,他和王石井是真没时间,他也不想花太多精力在这上面。

  再者,给粟辰逸找些事情做,不仅可以分散他的心伤,还能给他某种信心,让他能在儿子面前越来越放得开。

  在京城时邵云安就发现了,粟辰逸在他面前总是小心翼翼的。

  邵云安能理解粟辰逸的这份小心,他也同样心疼这位失去儿子二十年的“妈妈”,他愿意为了粟辰逸去做些什么。

  父子两人在车上一路聊着到了县衙,王石井与永修县的乡绅们说话。

  郭子榆留下县丞等人在一旁陪同,他亲自安排了老正君、老夫人和粟辰逸歇息后,迫不及待地与邵云安私下说话。

  郭子榆现在最想知道的不是自己怎么好好就成了县令,而是弟弟子牧怎么就突然要嫁给罗荣王了!

  见到郭子榆,邵云安就先做了个“打住”的手势。

  “没外人,大郭哥你可别叫我什么‘正君’、‘郡郎’的,你要这么客气我可就走了。”

  郭子榆忍不住说:“你现在身份不一样了,该有的……”

  邵云安:“停停停。大郭哥,这一点你得跟小郭哥学习,你这么跟我见外是不打算把我当家人啦。”

  郭子榆笑了,不过接着又板起脸来:“好,那你说,子牧他是怎么回事?他是不是……”

  “停停停!”

  邵云安先把罗荣王与王妃之间的情况说给郭子榆,然后道:

  “因为王爷的情况有点特殊,所以小郭哥跟王爷之间的事我没拦着。

  如果王妃不是一心要出家,哪怕她与王爷的感情一般,我也会打醒小郭哥。”

  郭子榆神色严肃地点点头,说:“但他还是不矜持了,待日后见了他,我还是要说说他。”

  人家是亲哥,说就说吧。

  邵云安:“现在婚期已经定了,明年二月,宫里已经开始准备着了。

  到时候小郭哥从侯府出嫁,大郭哥你也得亲临。”

  郭子榆点点头,眼角突然有了湿润,说:“你和石井费心了,若不是遇到你们……”

  “停停停!”

  邵云安可听怕了。

  弟弟不是介入王爷与王妃之间的感情,让郭子榆的心里好过了些,他就怕弟弟有一日会利用自己的那张脸走入歧途。

  所以哪怕要带着弟弟去行乞,他也从来没有想过把弟弟推到人前。

  弟弟要嫁给王爷做正君,有了依靠,也不必再因为那张脸东躲西藏、怕这怕那。

  郭子榆在气弟弟不矜持之外,也为弟弟感到高兴,父母地下有知也可以安心了。

  接着,邵云安就把整桩事情的来龙去脉讲给了郭子榆。

  郭子榆别说听得一愣一愣了,那绝对是心绪澎湃,头皮发麻。

  喝了口茶润润喉咙,邵云安做最后总结:“事情就是这样。大哥去做知府,永修县的县令必须得是自己人,除了你没人合适。”

  郭子榆长出了一口气:“大人回来的时候就说要我管好永修县,交给别人他不放心,别的都没多说。

  大人要急着去赴任,衙门里要交给我的事情又多,我也不好多问大人。”

  邵云安:“大哥估计做不了两年就要去京城了。

  永修县的茶生意关系着敕南府一府的生意,那肯定得交给自己人。

  大郭哥,八月的乡试你有信心吗?”

  郭子榆:“岑老派人送了许多书和策论文章过来给我;康师兄去京城前也日日为我上课。”

  邵云安诧异:“康师兄?”

  郭子榆腼腆地说:“岑老来信,说要收我为学生。”

  “哇喔!”

  邵云安的第一反应是恭喜;第二反应是义父居然没告诉他!

  第三反应是,哦,自己好像太忙来着。走之前他只来得及跟义父、义母吃了顿饭。

  义父没说可能也是因为不知大郭哥何时能去京城吧。

  岑老收郭子榆为学生,是想他日后走仕途能有一个正经出身。

  官场上,出身尤为重要。郭子榆没有大族帮衬,就得有一个能拿的出手的老师。

  岑老此举是为郭子榆着想,也是间接为邵云安和王石井考虑。

  邵云安说完了,郭子榆这边也有事情说。

  千岁懿旨,邵下农和李二苗夫妇处以腰斩,秋后就问斩。

  邵大虎刺配充军,邵珍刺配为奴,邵氏一族流放,朱氏本族流放,朱有珍本人赐毒酒一杯。

  王田岩被拉去补他本该去的徭役。

  至于王春秀和王枝松是否也有责罚,因为送来永修县的旨意上未提及,郭子榆也不清楚。

  目前唯一闹心的是邵大虎一直没被抓住,整个敕南府都在通缉他。

  邵云安的心情轻松不起来。

  人贩子都该死,邵下农和李二苗死有余辜,但邵氏一族……

  至于朱氏一族,邵云安的心情也很是复杂,他以为千岁只罚了相关人等。

  郭子榆了解邵云安的脾气,说:“你是贵族出身,又是千岁的侄子。

  无论邵氏其他族人是否与此事有牵扯,按律是要满门抄斩,株连全族的,千岁已是格外开恩了。

  至于朱氏一族亦是同理。朱氏对你的咒骂,按律也要满门抄斩。

  王大力是因为不知情被蒙蔽,所以没有被罚,也没有牵连到王氏一族。

  若王大力心知朱氏婚前失贞,又撺掇朱氏去你跟前闹,王氏一族也逃不了,千岁还是看在了石井的面子上。”

  郭子榆接受良好,甚至认为千岁是开恩了,邵云安只能叹口气,他能怎么办?

  去千岁面前跪着求千岁饶恕那些人吗?

  他承认自己善良归善良,但在冲突之下他还是会选择明哲保身。

  千岁在为大将军府出气,在为他这个侄子做主,回头他跟千岁祈求饶恕对方,他怕不是有病。

  郭子榆:“你要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就暗中帮衬一番。但要我说,你被逼着跳河本就是谁也逃不掉的。”

  要郭子榆说,若不是王石井娶了邵云安,王大力一家,王文和、赵里正两家都少不得一个杀头之罪,整个王氏一族轻则也是被流放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