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赴国难?-《三叔别考了,我爹已经黄袍加身了》

  这个主题公布之后,在场的人面色各异。

  原本该按着顺序依次开始的众人竟犯了难,没人敢开口当第一个。

  不过这种情况雷茵似乎早就预料到了,因此在场上没一个敢冒头的时候,一道清冷又富有张力的女声响彻全场。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句话讽刺的正是现在大晋朝皇帝统治下的现状,农民的土地全都贵族士绅们夺走,变成了佃户甚至农奴,不仅每年都要付出辛苦的劳作,换取的回报却少的可怜。

  此诗一出,众人的目光全都看向了那名说话的女子。

  他们都觉得这名女子十分陌生,似乎并没有见过。

  男子们平日不怎么能见到闺阁小姐,再加上中间有一个花墙阻挡,看不真切,也就罢了。

  但连着所有女子们也都没见过。

  他们一个个好奇的盯着她,场面一度非常安静。

  在所有好奇的目光中,唯有一人眼睛瞪得老大,惊讶得连手中的酒杯差点都拿不稳了。

  “广宁兄,你这是怎么了?看你这反应,你认识那女子?不过这花墙挡着,我也只能大致看到她的轮廓,但能做出这样悲壮的诗,想必也是不俗的女子。”

  雷广宁何止是认识啊,这简直就是他的老熟人了。

  这声音,还有这身形。

  这不是大嫂身边的何锦书吗?!

  她今天怎么也来了!

  不对不对,总感觉今天这诗会不会那么简单。

  雷广宁擦了擦弄洒在桌面上酒水,故作镇定的道。

  “没什么,就是感觉这句诗写的太好了,一时有点惊讶,所以抖了一下。”

  苏籍认同的点了点头。

  “是啊,我向来以为女子作诗都喜欢花啊草啊什么的,今天这位女子真是打破了我的印象。”

  其实这首诗算不得什么非常精妙的作品,但由于它出自何锦书这位年轻女子的口中,再加上它尖锐的讽刺了南宫北玄统治的社会现状,就显得极其难能可贵。

  在惊讶过后,众人也品出了其中的味道,渐渐的也不再那么拘束,开始对起诗来。

  这其中大部分人都学着何锦书,批判着南宫北玄统治下的朝廷,但也有一部分人精像是察觉出什么味儿一样,开始变着花样的夸萧家和甘州。

  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少男少女是出于真心,是真的有在思考。

  何锦书带完这个头以后,便默默离开了女宾的区域,回到了雷茵身边。

  “小姐,已经开始了。”

  雷茵满意的点了点头。

  她其实已经来了有一段时间了,但一直都站在角落,只静静的观望着,并没有去掺和。

  “锦书姐姐,今天多谢你了。”

  何锦书看着诗会上大家畅所欲言的激情,不由得怀念起住在皇城的日子。

  “之前我也在皇城参加过几次诗会,不过那也就是披着诗会外皮的酒会,往往最后大家都会玩起来,喝的酩酊大醉,完全忘了诗会的初衷。像今天这样纯粹的诗会,我还是头一次参加。”

  “那看来甘州的风气还算不错。”

  “岂止是不错,是非常好!今天诗会上人太多了,我在女宾区不小心撞到了一个穿着华丽衣裙的小姐,手中的酒水洒在了她的衣服。

  当时我挺紧张的,因为这若是在皇城,像我这种穿着朴素的人,肯定早就被这位小姐和她的好友连翻刁难了。可您猜怎么着,不仅她周围的好友没有怪罪我的意思,连她本人也没有说什么,甚至还贴心的问我有没有受伤。

  最后我陪着她换了衣服,她还宽慰我不要担心,她的朋友也都在安慰我。

  这样的氛围,若是在皇城,我是压根都不敢想的。”

  何锦书说这些的时候,嘴角挂着淡淡的浅笑。

  离开了皇城她才发现,世界上还是有很多美好的。

  雷茵在角落静静的看着诗会中大家的一举一动,如今以她的精神力来说,记住这些人的脸,和他们说的话简直就是轻而易举。

  江昊山以往为了维持自己的逼格,都是比较靠后的时候才会开口的,但因为今天这个主题他并没有枪手给的存稿,所以在绞尽脑汁背了两首诗之后,以免防止自己忘掉,他选择早一些开口。

  于是他在还没轮到自己的时候,忽地站起身,摇了摇手中的折扇,一脸自傲的向周围所有人作了一揖,然后深沉的开口。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背出的一句名句。虽然他平时脑子比较笨,但仍记得先生说过,这首诗是表达家国之情的。

  所以他觉得今天背在这里绝对不会出什么错。

  在他看来,当他背出这首诗之后,所有人都应该像之前一样,惊呼过后,个个开始赞扬他的才华。

  就在他洋洋得意的等待着大家的赞扬时,场面却一度陷入诡异的寂静。

  所有人都盯着他,像是看什么奇怪的东西一样。就连平时十分奉承他的蓝邶此刻也神情尴尬。

  没有得到预想的夸奖,再加上氛围实在压抑,江昊山硬着头皮继续解释道。

  “如今国家正是危难之际,我辈应当不顾个人生死,积极投身报国才对!”

  他以为自己解释的很好,可他却没发现,自己这一番解释之后,现场的氛围更诡异了。

  蓝邶实在看不下去了,他低着头拽了拽江昊山的衣服,小声的提醒道。

  “江公子,今天这个场合不适合说这个话题,您要是说完了就赶紧坐下吧。”

  蓝邶的意思非常明显了,虽然江昊山刚才背的那句诗的确是符合主题的,但这首诗的核心主题却是赴国难。

  但结合当下的情况,大晋朝的国难是什么?

  不就是腐败的朝廷,导致了甘州潞州这样的地区有人造反吗?

  他鼓动学子去赴国难,难不成是想鼓动他们来打击造反的萧统帅?!

  蓝邶想让他赶紧坐下,就当是自己一时口误,啥都没说。

  可江昊山也不知道是不是太急着想表现了,所以开始口无遮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