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京金銮殿的刀光剑影尚未散尽,一道裹挟着帝王意志与冰冷算计的明黄圣旨,已由八百里加急的快马,冲破冬日山间的薄雾,直抵皇觉寺紧闭的山门。
山风凛冽,吹得寺门前的经幡猎猎作响。当宣旨太监尖细高亢的“圣旨到——”划破古刹晨钟的沉浑时,整座寺院仿佛都屏住了呼吸。东禅院内,萧云倾正提笔蘸墨,笔尖悬于澄心堂纸上,一滴饱满的墨汁欲落未落。青鸾的身影无声地出现在她身侧,低语:“县主,圣旨到了。”
萧云倾的手极稳,那滴墨终究稳稳落在纸上,晕开一个深沉的圆点。她缓缓搁下笔,神色平静无波,仿佛早已预料。只是那双清澈如寒潭的眼眸深处,掠过一丝极淡的、洞悉一切的冷芒。皇帝终于落子了,以她为棋。
禅房外,玄慈大师已率领寺中一众僧侣垂首恭候。这位须发皆白、面容悲悯的老僧,此刻低眉顺眼,姿态恭谨得近乎谦卑,与之前那隐含审视的“关照”判若两人。宣旨太监展开明黄卷轴,尖利的声音在肃穆的庭院中回荡:
“安平县主萧云倾,淑慎性成,勤勉柔顺……着即解除皇觉寺清修之罚,命其即刻归京!随渊亲王大军出征西北,任督军医官,总理军中一切伤患救治、防疫事宜!……待凯旋之日,即为渊亲王与安平县主大婚之期!钦此!”
“臣女萧云倾,领旨谢恩。”萧云倾的声音清越平稳,听不出丝毫波澜。她双手接过那卷沉甸甸的明黄绸缎,指尖触碰到太监冰冷的手,亦无半分颤抖。
“县主,陛下口谕,军情紧急,刻不容缓。请县主即刻收拾行装,随咱家启程返京!”宣旨太监皮笑肉不笑地催促道,目光扫过萧云倾素净的衣袍,又瞥了一眼她身后侍立的青鸾。
“有劳公公。”萧云倾微微颔首,目光转向玄慈大师,“这些时日,多谢大师照拂。”
玄慈双手合十,深深一揖,语气前所未有的恭敬:“阿弥陀佛。县主身负皇命,为国分忧,乃大慈悲,大功德。老衲及阖寺僧众,恭送县主。愿佛光庇佑,县主此行平安顺遂,早日凯旋。”那神情,仿佛送走的是一位真正的活菩萨,而非之前那位需要“多加关照”的待罪之人。权势更迭,人情冷暖,在这佛门清净地,亦展现得淋漓尽致。
萧云倾心中了然,面上却只浮现一丝恰到好处的淡然笑意:“借大师吉言。”她转身对青鸾道,“青鸾,收拾东西,即刻启程。”
她的行装本就简单,不过几件换洗衣物和随身药囊。青鸾动作迅捷,片刻便收拾妥当。玄慈亲自引路,一路恭送,寺中僧人皆垂首避让,气氛肃穆中透着异样的紧绷。
山门外,宣旨太监带来的十几名禁卫已列队等候。两辆简陋的青帷马车停在路旁。萧云倾的目光扫过远处山林,冬日萧瑟,枯枝嶙峋,却总感觉有无数道看不见的目光,如同毒蛇般黏附在背脊之上。寺外的监视网,并未因圣旨的到来而散去,反而因她的离开而更加蠢蠢欲动。
“县主,请上车吧。”太监催促道。
萧云倾收回目光,神色自若地走向第一辆马车。青鸾紧随其后,手始终按在腰间软剑的暗扣上,眼神锐利如鹰隼,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车轮碾过山间冻土,发出沉闷的声响,缓缓驶离了这座囚禁她百日、也庇护了她百日的千年古刹。皇觉寺的红墙黛瓦在车窗外渐渐后退,最终隐没在冬日苍茫的山色之中。前路,不再是青灯古佛的寂寥,而是烽火连天、杀机四伏的西北疆场。
马车内,萧云倾闭目养神,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圣旨冰凉的绸面。随军医官……督理伤患……皇帝这步棋,真是精妙又冷酷。将她置于险地,既用其才,亦为质君临渊。她唇角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想用她来拴住君临渊这头猛虎?也要看这锁链,是否够坚固,也要看她萧云倾,是否甘愿做那被缚的棋子。
“青鸾,”她忽然开口,声音极低,“传讯墨影,按原定路线接应。告诉王爷,‘枷锁已至,静待开锋’。”她顿了顿,补充道,“寺外‘客人’不少,归途恐不太平。”
“是!”青鸾眼神一凛,立刻领会。她悄然掀开车厢后壁一处极隐蔽的夹板,取出一只小巧的竹哨,放入口中吹响。哨声极低,近乎无声,却带着独特的韵律,穿透车厢,融入山风。这是暗凰卫之间传递紧急信号的秘法。
马车顺着蜿蜒的山道下行,速度逐渐加快。山风更烈,卷起枯叶沙石扑打车窗。官道遥遥在望,穿过前方一片名为“落鹰峡”的险峻山谷,便是相对平坦的回京之路。
喜欢凤唳九霄倾天下
山风凛冽,吹得寺门前的经幡猎猎作响。当宣旨太监尖细高亢的“圣旨到——”划破古刹晨钟的沉浑时,整座寺院仿佛都屏住了呼吸。东禅院内,萧云倾正提笔蘸墨,笔尖悬于澄心堂纸上,一滴饱满的墨汁欲落未落。青鸾的身影无声地出现在她身侧,低语:“县主,圣旨到了。”
萧云倾的手极稳,那滴墨终究稳稳落在纸上,晕开一个深沉的圆点。她缓缓搁下笔,神色平静无波,仿佛早已预料。只是那双清澈如寒潭的眼眸深处,掠过一丝极淡的、洞悉一切的冷芒。皇帝终于落子了,以她为棋。
禅房外,玄慈大师已率领寺中一众僧侣垂首恭候。这位须发皆白、面容悲悯的老僧,此刻低眉顺眼,姿态恭谨得近乎谦卑,与之前那隐含审视的“关照”判若两人。宣旨太监展开明黄卷轴,尖利的声音在肃穆的庭院中回荡:
“安平县主萧云倾,淑慎性成,勤勉柔顺……着即解除皇觉寺清修之罚,命其即刻归京!随渊亲王大军出征西北,任督军医官,总理军中一切伤患救治、防疫事宜!……待凯旋之日,即为渊亲王与安平县主大婚之期!钦此!”
“臣女萧云倾,领旨谢恩。”萧云倾的声音清越平稳,听不出丝毫波澜。她双手接过那卷沉甸甸的明黄绸缎,指尖触碰到太监冰冷的手,亦无半分颤抖。
“县主,陛下口谕,军情紧急,刻不容缓。请县主即刻收拾行装,随咱家启程返京!”宣旨太监皮笑肉不笑地催促道,目光扫过萧云倾素净的衣袍,又瞥了一眼她身后侍立的青鸾。
“有劳公公。”萧云倾微微颔首,目光转向玄慈大师,“这些时日,多谢大师照拂。”
玄慈双手合十,深深一揖,语气前所未有的恭敬:“阿弥陀佛。县主身负皇命,为国分忧,乃大慈悲,大功德。老衲及阖寺僧众,恭送县主。愿佛光庇佑,县主此行平安顺遂,早日凯旋。”那神情,仿佛送走的是一位真正的活菩萨,而非之前那位需要“多加关照”的待罪之人。权势更迭,人情冷暖,在这佛门清净地,亦展现得淋漓尽致。
萧云倾心中了然,面上却只浮现一丝恰到好处的淡然笑意:“借大师吉言。”她转身对青鸾道,“青鸾,收拾东西,即刻启程。”
她的行装本就简单,不过几件换洗衣物和随身药囊。青鸾动作迅捷,片刻便收拾妥当。玄慈亲自引路,一路恭送,寺中僧人皆垂首避让,气氛肃穆中透着异样的紧绷。
山门外,宣旨太监带来的十几名禁卫已列队等候。两辆简陋的青帷马车停在路旁。萧云倾的目光扫过远处山林,冬日萧瑟,枯枝嶙峋,却总感觉有无数道看不见的目光,如同毒蛇般黏附在背脊之上。寺外的监视网,并未因圣旨的到来而散去,反而因她的离开而更加蠢蠢欲动。
“县主,请上车吧。”太监催促道。
萧云倾收回目光,神色自若地走向第一辆马车。青鸾紧随其后,手始终按在腰间软剑的暗扣上,眼神锐利如鹰隼,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车轮碾过山间冻土,发出沉闷的声响,缓缓驶离了这座囚禁她百日、也庇护了她百日的千年古刹。皇觉寺的红墙黛瓦在车窗外渐渐后退,最终隐没在冬日苍茫的山色之中。前路,不再是青灯古佛的寂寥,而是烽火连天、杀机四伏的西北疆场。
马车内,萧云倾闭目养神,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圣旨冰凉的绸面。随军医官……督理伤患……皇帝这步棋,真是精妙又冷酷。将她置于险地,既用其才,亦为质君临渊。她唇角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想用她来拴住君临渊这头猛虎?也要看这锁链,是否够坚固,也要看她萧云倾,是否甘愿做那被缚的棋子。
“青鸾,”她忽然开口,声音极低,“传讯墨影,按原定路线接应。告诉王爷,‘枷锁已至,静待开锋’。”她顿了顿,补充道,“寺外‘客人’不少,归途恐不太平。”
“是!”青鸾眼神一凛,立刻领会。她悄然掀开车厢后壁一处极隐蔽的夹板,取出一只小巧的竹哨,放入口中吹响。哨声极低,近乎无声,却带着独特的韵律,穿透车厢,融入山风。这是暗凰卫之间传递紧急信号的秘法。
马车顺着蜿蜒的山道下行,速度逐渐加快。山风更烈,卷起枯叶沙石扑打车窗。官道遥遥在望,穿过前方一片名为“落鹰峡”的险峻山谷,便是相对平坦的回京之路。
喜欢凤唳九霄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