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京城的官道上,两匹快马如同离弦之箭,在风雪中亡命狂奔。马上的骑士身披玄色斗篷,正是君临渊派出的八百里加急信使。沉重的密匣紧贴他的胸口,宛如一座藏着惊雷的小山,内藏的证据足以撼动一位亲王的根基——伪造账册的副本、陈平的仔细验看记录、林文远初步吐露的口供,以及最新自王猛身上搜获的、两封满载秘密的四皇子亲笔密信与那份掷地有声的弹劾奏章!
风雪打在脸上如同刀割,信使却浑然不觉。他只有一个信念:快!再快!必须在四皇子的人混淆视听之前,将真相送达御前!沿途驿站早已接到渊亲王手令,备好了最好的快马。信使每到一处,只做最简单的交接,换马不换人,继续狂奔。玄影卫的暗哨沿途接力护卫,确保这条通往权力核心的通道绝对安全。
几乎在同一时间,另一条不那么紧要的官道上,四皇子派出的信使也在奋力赶路。他携带的,是君临轩那份颠倒黑白的弹劾奏章。然而,无论是速度、护卫力度还是路线的优先级别,都远逊于渊亲王的八百里加急。
三日后,黎明破晓前,风雪稍歇。帝都宸京那巍峨的轮廓在晨曦微光中显现。君临渊的信使浑身被冰霜覆盖,胯下骏马口吐白沫,几乎力竭。他凭借着最后一丝气息,高举着象征八百里加急的令旗,其上三根雉羽染血,嘶哑地吼道:“北疆急报!渊亲王密奏!违令者斩!”声音穿透寂静的皇城前街,惊醒了守门的禁军。
宫门在沉重的吱呀声中开启。信使滚鞍下马,几乎站立不稳,却死死护住胸前的密匣,在两名禁军的搀扶下,跌跌撞撞却无比迅疾地冲向大内。沿途宫人见状纷纷退避,无一人敢于阻拦这裹挟着北疆风雪与肃杀之气的军情急报。
紫宸殿内,炭火烧得正旺。昭元帝君昊刚刚起身,正在高无庸的服侍下用一盏参茶。殿外急促而沉重的脚步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陛下!北疆八百里加急!渊亲王殿下密奏!”殿前侍卫统领的声音带着一丝紧绷,双手高举着一个密封的玄铁密匣。
昭元帝眉头一皱,放下茶盏:“呈上来!”高无庸快步上前,接过密匣,仔细检查了封口的火漆和玄影卫的特殊印记,确认无误后,才恭敬地放在御案上。
昭元帝拿起小刀,亲自挑开火漆,打开密匣。里面是厚厚一沓文书。他首先拿起最上面那封君临渊亲笔的弹劾奏章。目光扫过那力透纸背、字字如刀的弹劾词句,“勾结蠹吏、克扣军饷、伪造账册、以石充银、动摇军心、其罪当诛”,每一个词都像重锤砸在昭元帝的心上!他脸色霎时铁青,紧握着奏章的手背上青筋如蚯蚓般暴突。
他强压着翻腾的怒火,迅速翻看后面的附件:户部仓部司那伪造痕迹明显的账册副本、陈平详细记录实际接收粮饷数目的清单、林文远按着手印承认受“上头”指使的初步口供,最后,是两封被原样封存的信件,君临轩写给周明远的求救密信和他那封弹劾君临渊的奏章草稿!
昭元帝的目光死死盯在那封写给周明远的密信上。上面“渊王设局、栽赃陷害、务必请周相在父皇面前陈情、扳倒渊王”等字眼,犹如淬毒匕首,猛然刺入心田,将他压抑的怒火彻底点燃!
“混账!逆子!”昭元帝猛地一拍御案,震得笔墨纸砚一阵乱跳!他猛地起身,胸膛剧烈起伏如同狂风中的波涛,眼中闪烁着骇人的风暴之光,“前方将士浴血!保家卫国!尔等竟在后方行此蠹虫之举!克扣军饷,构陷主帅,颠倒黑白,动摇国本!其心可诛!其行当剐!”咆哮声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吓得殿内侍立的宫人噤若寒蝉,扑通跪倒一片。
高无庸连忙上前,小心翼翼地劝道:“陛下息怒!龙体为重!此事,此事牵连甚大!”
“牵连甚大?”昭元帝怒极反笑,抓起那封君临轩的密信狠狠摔在地上,“铁证如山!人证物证俱在!这逆子,还有那周明远!他们眼里还有朕这个皇帝吗?还有这江山社稷吗?!”他来回踱步,如同暴怒的雄狮,目光扫过那些触目惊心的证据,最终停留在君临渊奏章最后那句泣血之言上,“前线浴血,后方掣肘,竟至于此!臣心痛如绞,恳请陛下圣裁,以正国法,以安军心!”
昭元帝的脚步停住了。他闭上眼,深吸了几口气,再睁开时,帝王的威严和冷酷取代了纯粹的怒火。他缓缓坐回龙椅,声音冰寒刺骨:“传旨!即刻封锁周相府!任何人不得进出!命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主官,并宗人府宗令,即刻入宫觐见!朕,要亲自问案!”
高无庸心中一凛,知道这是要动真格的了,连忙应道:“奴才遵旨!”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在朝臣中传开。渊亲王弹劾四皇子克扣军饷、证据确凿;陛下震怒,封锁周相府,召集三司宗令,每一个字都如同惊雷,炸得整个宸京官场一片哗然!太子党羽人心惶惶,如热锅上的蚂蚁。以吏部尚书陆文渊、御史中丞方正为首的清流官员则精神大振,皆跃跃欲试,欲在朝会之际慷慨陈词,力主严明法纪,荡涤国蠹。而德妃宫中,一盏清茶旁,一条简短的消息刚刚送到,德妃赵氏览毕纸条,指尖微颤,旋即便不动声色地将之凑近烛火,任其化为灰烬,眸中掠过一抹难以捉摸的复杂神色。
喜欢凤唳九霄倾天下
风雪打在脸上如同刀割,信使却浑然不觉。他只有一个信念:快!再快!必须在四皇子的人混淆视听之前,将真相送达御前!沿途驿站早已接到渊亲王手令,备好了最好的快马。信使每到一处,只做最简单的交接,换马不换人,继续狂奔。玄影卫的暗哨沿途接力护卫,确保这条通往权力核心的通道绝对安全。
几乎在同一时间,另一条不那么紧要的官道上,四皇子派出的信使也在奋力赶路。他携带的,是君临轩那份颠倒黑白的弹劾奏章。然而,无论是速度、护卫力度还是路线的优先级别,都远逊于渊亲王的八百里加急。
三日后,黎明破晓前,风雪稍歇。帝都宸京那巍峨的轮廓在晨曦微光中显现。君临渊的信使浑身被冰霜覆盖,胯下骏马口吐白沫,几乎力竭。他凭借着最后一丝气息,高举着象征八百里加急的令旗,其上三根雉羽染血,嘶哑地吼道:“北疆急报!渊亲王密奏!违令者斩!”声音穿透寂静的皇城前街,惊醒了守门的禁军。
宫门在沉重的吱呀声中开启。信使滚鞍下马,几乎站立不稳,却死死护住胸前的密匣,在两名禁军的搀扶下,跌跌撞撞却无比迅疾地冲向大内。沿途宫人见状纷纷退避,无一人敢于阻拦这裹挟着北疆风雪与肃杀之气的军情急报。
紫宸殿内,炭火烧得正旺。昭元帝君昊刚刚起身,正在高无庸的服侍下用一盏参茶。殿外急促而沉重的脚步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陛下!北疆八百里加急!渊亲王殿下密奏!”殿前侍卫统领的声音带着一丝紧绷,双手高举着一个密封的玄铁密匣。
昭元帝眉头一皱,放下茶盏:“呈上来!”高无庸快步上前,接过密匣,仔细检查了封口的火漆和玄影卫的特殊印记,确认无误后,才恭敬地放在御案上。
昭元帝拿起小刀,亲自挑开火漆,打开密匣。里面是厚厚一沓文书。他首先拿起最上面那封君临渊亲笔的弹劾奏章。目光扫过那力透纸背、字字如刀的弹劾词句,“勾结蠹吏、克扣军饷、伪造账册、以石充银、动摇军心、其罪当诛”,每一个词都像重锤砸在昭元帝的心上!他脸色霎时铁青,紧握着奏章的手背上青筋如蚯蚓般暴突。
他强压着翻腾的怒火,迅速翻看后面的附件:户部仓部司那伪造痕迹明显的账册副本、陈平详细记录实际接收粮饷数目的清单、林文远按着手印承认受“上头”指使的初步口供,最后,是两封被原样封存的信件,君临轩写给周明远的求救密信和他那封弹劾君临渊的奏章草稿!
昭元帝的目光死死盯在那封写给周明远的密信上。上面“渊王设局、栽赃陷害、务必请周相在父皇面前陈情、扳倒渊王”等字眼,犹如淬毒匕首,猛然刺入心田,将他压抑的怒火彻底点燃!
“混账!逆子!”昭元帝猛地一拍御案,震得笔墨纸砚一阵乱跳!他猛地起身,胸膛剧烈起伏如同狂风中的波涛,眼中闪烁着骇人的风暴之光,“前方将士浴血!保家卫国!尔等竟在后方行此蠹虫之举!克扣军饷,构陷主帅,颠倒黑白,动摇国本!其心可诛!其行当剐!”咆哮声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吓得殿内侍立的宫人噤若寒蝉,扑通跪倒一片。
高无庸连忙上前,小心翼翼地劝道:“陛下息怒!龙体为重!此事,此事牵连甚大!”
“牵连甚大?”昭元帝怒极反笑,抓起那封君临轩的密信狠狠摔在地上,“铁证如山!人证物证俱在!这逆子,还有那周明远!他们眼里还有朕这个皇帝吗?还有这江山社稷吗?!”他来回踱步,如同暴怒的雄狮,目光扫过那些触目惊心的证据,最终停留在君临渊奏章最后那句泣血之言上,“前线浴血,后方掣肘,竟至于此!臣心痛如绞,恳请陛下圣裁,以正国法,以安军心!”
昭元帝的脚步停住了。他闭上眼,深吸了几口气,再睁开时,帝王的威严和冷酷取代了纯粹的怒火。他缓缓坐回龙椅,声音冰寒刺骨:“传旨!即刻封锁周相府!任何人不得进出!命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主官,并宗人府宗令,即刻入宫觐见!朕,要亲自问案!”
高无庸心中一凛,知道这是要动真格的了,连忙应道:“奴才遵旨!”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在朝臣中传开。渊亲王弹劾四皇子克扣军饷、证据确凿;陛下震怒,封锁周相府,召集三司宗令,每一个字都如同惊雷,炸得整个宸京官场一片哗然!太子党羽人心惶惶,如热锅上的蚂蚁。以吏部尚书陆文渊、御史中丞方正为首的清流官员则精神大振,皆跃跃欲试,欲在朝会之际慷慨陈词,力主严明法纪,荡涤国蠹。而德妃宫中,一盏清茶旁,一条简短的消息刚刚送到,德妃赵氏览毕纸条,指尖微颤,旋即便不动声色地将之凑近烛火,任其化为灰烬,眸中掠过一抹难以捉摸的复杂神色。
喜欢凤唳九霄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