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大灾正式抵达-《四合院:只想平淡过一生》

  夏收结束,全国减产,王主任得到上面通知紧急开会,招呼各院负责人,王主任一看人齐了也没废话:“刚得到的通知,国家决定减少定量了,全市实行凭票供应。学生干部在此基础上略有增加。重体力、高温劳动者不变。大家都明白了吗?!小张一会把通知贴到门口,详细的自己看。”

  一帮管事轰的一声就闹腾起来了,说什么的都有,王主任也没搭理他们,脸色是越来越黑,等着闹哄的声逐渐没了,才说话。

  “同志们,这是国家实实在在的难关,并且国家正在尽全力从全国调粮保首都,但天灾无情,咱们得拧成一股绳,共渡时艰!要信国家,更要靠自己! 政府每一斤粮都精打细算,优先保老人孩子、保生产一线。咱们街道成立互助组,党员带头,劳力强的帮衬孤寡户,有存粮的匀给断顿的。谁家揭不开锅,立刻找居委会,绝不能让一个人饿倒!心气不能垮! 困难是暂时的,但咱四九城人的脊梁是硬的!回想战争年代,咱们靠团结挺过封锁!今天,咱们靠双手也能闯出生路!谁发现私藏囤积、黑市倒卖,坚决举报,这是挖集体的墙脚,绝不容忍!同志们,团结、节约、互助,就是咱战胜饥荒的铁拳头!共守家门,共盼丰年!”

  下面各管事甭管是不是心甘情愿,这会也得跟着喊口号,一个个扯着脖子喊的是声嘶力竭。

  喊完回去的路上各个愁容满面,不是愁怎么跟院里人说,愁的是自家粮食问题。

  院里人知道三个管事大爷开会去了,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蛐蛐,消息灵通的已经知道大概怎么回事了,比如熊光明,先去自家米缸面缸了看了看,这些日子往里放的有点多,最近这些日子不能往里放了,保持每样留个两三天的量,玉米面多留点倒是没事。

  反正谁看米面都是见底的量。

  然后熊光明召集家里人先开了个小会,中心思想就是除了逢年过节,家里不炖肉,炒荤菜也按照肉票上的量来,鸡蛋吃完了鸡蛋皮都得扔灶坑里,以后家里吃什么都不准往外说。

  尤其是小亮,谁问你家里吃什么就说吃的窝头,喝的棒子面粥,敢说漏了屁股给你打开花,熊光明眼珠子一瞪,吓得熊二差点尿了。

  家里只要熊光明不在,这小子谁也不怵,美珠是属于带着他玩的那个,从小就带着一群侄子玩,对孩子脾气好着呢,比亲妈都有耐心,只要美珠在熊二就黏着嫂子。

  熊光明打小对这小子就严厉,该有的物质条件绝对满足你,别的方面要是不听话就等着挨揍吧。

  老熊老来得子不用想就知道这小子多得宠,桂英姨性格温和更疼这孩子,那坏人就是熊光明的。

  平常熊光明一咂嘴立马老实,今天都到了大哥瞪眼的地步,那就表明事态已经很严重,为什么不让说已经不重要了,记住棒子面这仨字就行了。

  熊光明又看了看小灵胖乎乎的小脸,只能语重心长的说:“灵儿啊~~以后你少吃饭,多吃菜,多吃瘦肉知道吗,以后长成胖丫那样可怎么往外嫁呀。愁死个人!听大哥话,慢慢就瘦了。”

  小灵听说不让多吃饭了,刚要闹点小脾气,表示一下存在感,一听得多吃瘦肉?!圈起来,这是重点,考试要考。可瘦肉没肥肉香啊~~~

  还没吃完饭呢,阎解旷过来说一会开会,家里去几个人,他好提前搬凳子。

  这小子行,有点眼力见,熊光明奖励了他一个窝头,给这小子高兴坏了,熊哥家的窝头白面多,里面还放了葡萄干!

  吃完饭看着点差不多了,跟着老熊去中院听听热闹。

  老哥仨坐在桌子前,今天谁也没拿茶缸子,估摸着是这事有点大,易中海看人都差不多了,站起来咳嗽了两声,等大家逐渐安静。

  “今天街道开会的主要内容是减少粮食定量问题,现在这年景大家也都看到了,一时半会还不知道哪天是个头呢,夏收也遭灾了。从下个月起,按人头都得往下减一点。国家有困难,咱们得得勒紧裤腰带,共渡时艰。都明白了吗?!具体如下。。。。”

  易中海刚复述完通知,话音一落,贾张氏第一个炸锅了,家里就她一个没定量的,这还减?儿媳妇会不会给她脸子看?小蹄子~~老娘扇不死她!

  没法活了,这月月还紧巴巴的,好不容易秦淮茹上班了,家里小日子起来了,这就减定量,还添了个小丫头片子,又得挨饿了?让她有种预感,会不会又到当初围城时候那种局面了。

  “怎么还减上定量了?!易中海,您瞅瞅我这脸!都绿了!这肚子里本来就没二两油水,成天介咕咕叫唤,跟养了群蛤蟆似的!减了定量我们全家就得扎脖儿喝西北风去!”

  整个大院谁有你脸胖,天天泛着油光,你要喝西北风了大家都得饿死。熊光明差点笑出声了,贾东旭要是没把秦淮茹户口转过来,那你家那才是真要饿死呢,就靠贾东旭一个人定量?月月挣的那点钱都得去黑市买了粮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易中海不满的瞪了一眼贾东旭,怎么没看好你妈呢,贾东旭也委屈,谁知道他妈反应这么大,家里又不是过不下去了。

  后院孙大妈也唉声叹气的声援贾张氏:“就是就是!一大爷,您这话说的轻巧,共渡时艰?这艰都渡了多久了?!照现在那点定量,棒子面儿都不够糊窗户缝儿的!我们家那口子,为了让孩子多吃两口,天天饿得前心贴后背,眼珠子都发蓝!再减?他哪还有力气干活儿?厂子还要不要了?”

  她没工作干点零活,家还两半大小子,一个老太太,就靠老孙一个人挣钱。

  “哎哟喂,一大爷,您这通知的倒是挺麻利。敢情您家人口少,定量减点不疼不痒是吧?您瞅瞅我们家,老的老小的小,五张嘴等着呢!这定量就是命根子!说减就减?街道办一句话,我们全家就得饿死啊?您得给我们个说法!不能这么糊弄人!”

  中院吴婶平常院里小透明,跟谁都和气,这会儿也忍不住阴阳上了。

  易中海板着脸,实在不想说话了,就好像减的粮食都进了他家面缸一样。

  刘海中看易中海吃瘪,笑呵呵的站起来:“你们几位先消消火儿,消消火儿!听我说,听我说成不成?”

  贾张氏谁也不惯着,照例谁打岔怼谁:“消什么火?肚子里的火顶到嗓子眼儿了!没吃的,火气能不大?!”

  贾东旭赶紧给他妈按到凳子上坐好,小声嘀咕着,也不知道说啥了。

  刘海中也不生气:“都静一静!听我老刘一句!这不是我们定的规矩,更不是街道办王主任想难为大家!这是国家的政策!全国都这样!咱北京城,天子脚下,更得带头响应不是?咱得想着点,地里遭了灾,粮食是真金贵,城里乡下都一样难!”

  吴婶抹着眼泪哭唧唧的说:“响应响应。。。。响应也得能活命啊!国家困难我们知道,可这。。。。这减的也太狠了点儿!哪怕少减那么一两二两呢?您去跟王主任说说,求求情!咱们院儿可都是老实巴交的工人、小职员,没偷没抢,凭票吃饭,咋就。。。。”

  夏家婶子蹭就窜出来了:“二大爷,您甭跟我们说这些大道理!我们小老百姓听不懂!我们就知道肚子饿!您既然是咱院儿的管事大爷,这事儿您就得管!不能光传个话就完事儿!您得给我们想办法!找街道!找粮站!问问他们,是不是克扣我们这点救命粮了?这里面是不是有猫腻?”

  喜欢四合院:只想平淡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