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母没搭理熊光明,进屋就看宝贝孙女去了,小心翼翼的一点动静都没敢出,练了这么多年的身法丈母娘感觉可算是用上了。
蹲在床边看着美珠身边的小七七,心都快化了,捅了捅小脸蛋,小嘴马上做出允吸的动作,给桑母乐的赶紧捂住嘴,怕笑出声吵醒了孩子。
熊光明看着老丈人端来的砂锅,放到椅子上先各自盛了一碗,然后张罗着一起喝。
“光明没发现你这心咋这大呢,这是给你喝的吗,咋还吃上鸡蛋了,这都美珠的。啧,只能喝一碗啊。”说着桑老蔫就要把这碗倒回去。
“没事爹,你喝就完了,7点我姨还送一趟饭呢,到时候这就凉了,咱俩趁热乎先喝,美珠且睡呢。”然后桑老蔫一听也是,也没客气,俩人呼噜呼噜都给炫了,熊光明刷完锅碗丈母娘这会已经把闪闪抱起来了搂着在屋里溜达。
6点多小兰嫂子醒了刚想打招呼被婆婆制止,小声说门外面有饭。小兰到了一看锅都刷完了,熊光明跟桑老蔫一脸的尴尬,还好没一会老熊带着桂英姨还有熊二到了。
今天病房热闹了,过了9点来看望的人就没断过,也不知道这帮人怎么得到的信。
一波波的一直到中午11点多,才没人。下午3点开始大部分都是熊光明的关系,晚上7点过后才逐渐稀少。
美珠恢复的挺好,之前在医院住了好几天了,早就烦的不行,晚上就吵吵着回家。
翻过天美珠办完出院,早上桑母也没来,结果刚到家给美珠安顿好,丈母娘拿着个包袱卷,桑老蔫扛着一袋子粮食就进了院。
“妈~您这是?”熊光明一看这老太太作啥妖呢?家里啥也不缺的。
“光明,你妈搁家咋待咋也不得劲儿,消停儿歇着不行,非要给美珠伺候月子,你看这些日子。。。。”
“那可太好啦!还得是您啊妈,那美珠可享了福了!”
“哼,我就说光明得高兴吧!行了我进屋了,你俩没啥事就一边屋待着听呵就行了。小七七~~姥姥来喽!”
熊光明先给老丈人点了根烟:“我妈这街道主任不干了?过来给美珠伺候月子,不耽误正事?”
“早上就跟上面打报告了,没同意。非得让她再干几年,现在国家对于有经验的基层民政干部缺失严重,让你妈帮着培养培养年轻人,让她多带些人出来,有事就帮着过去支应一下,累不着!”
“那就行!不耽误正事就好。”
接着各家大妈排着队的来看,贾张氏送来好几双新做的大小号的虎头鞋,还有虎头帽,别说手艺还真不错。
桑母别的还行,针线活真不会,也就停留在缝个补丁阶段,看着贾张氏送来的跟工艺品一样的各式小虎头鞋稀罕的不行,拉着贾张氏就探讨上针线活的事了,可给贾张氏得意坏了。
(民间虎头鞋虎头帽对女孩的祝福是能辟邪保平安,不易受到惊吓,长大后聪明伶俐、贤惠俊俏。百日这天开始穿戴,各地风俗有出入,但寓意都是好的,一般女孩用绿色的,取红官绿娘子之说。)
秦淮茹之前见过贾张氏做鞋以为是给小当的,结果都给了熊光明孩子,背着婆婆跟贾东旭哭诉。
贾东旭也脑袋疼,妈也是的,好歹给小当留一双啊,只能在一边劝,棒梗小时候穿过的还好好的呢,留给小当穿正好,送人不能送旧的吧。
聋老太太最后到的,送给七七一个翡翠的平安扣,熊光明一看料子是真不错,但跟何晓的那个好像一样,这个就是小一点,老太太心眼子不少啊,想让他的七七跟傻柱的八斤栓成对儿?美的她!收起来以后送人。
丈母娘就这么在院里住下了,王主任听说桑母到了,没事就来院里坐会跟桑母聊天,市里出了名的街道主任这会儿不赶紧打好关系等待何时,而且桑家底子硬人脉广。
桑母那气场还是相当大的,院里一帮婶子大娘说话都不敢大声了,贾张氏都变得和蔼可亲,众邻居之间说话都客客气气的。
桑母偶尔也凑过去跟这帮大妈聊聊天,但是吧这些人一看见她说话都宾着,桑母也不在意,一次两次,三次之后就聊开了。
太了解这些人的小心思,没一个礼拜就成知心大姐姐了,院里谁跟谁有矛盾因为什么,之前院里都闹过什么幺蛾子的摸的是清清楚楚。
平常每天晚上吃完饭,之前熊光明的小桌就成了桑母的了,往外面一支,一会就一帮大妈过来了,院里老爷们的聚集地没啦。
桑母先拉家常,然后各婶子大妈开始诉苦,挨个解决,后来外院的也开始过来,没招了在胡同里支个桌子,成了民间调解员。
谁家爷们要是过分了,桑母带着人就能打上门,挨个收拾的卑服的。
老丈人跟马老道现在美了,家里没人管啦,拉着在四九城的一帮老兄弟见天在院里就喝上了,给桑豹下了指令,给你老丈人发电报,想办法多运几只羊过来,这赶不上吃啊。
眼看着桑老蔫人都胖了,桑母心里明镜一样,也懒得搭理他,喝死拉倒!
过了满月,桑家要给七七办个满月酒,这趟熊光明没抻茬,院里拾掇动静太大,就算邻居给粮票,总得让大家吃饱吧,要不还不如不办呢,但这么多粮食肉的不好解释,干脆去桑家办吧。
这会儿粮荒已经瞒不住了,暂时京城还能满足供应,都想着夏收就能好点了,南方又发洪水了。
7月底北方地区又暴雨,河北黑龙江秋收也完蛋了,几个省还干旱,熊光明知道今年啥也别想了,粮库眼瞅着就见底。
现在猪肉不好弄,桑豹也没辙,没猪!家里吃喝的那点肉没问题,办个席面就费劲了,市面上骨头都得抢,好歹炖个汤还有点荤腥味不是。
熊光明表示这都不叫事,大闺女满月酒场面必须得起来,东西他想办法。
桑老蔫表示怀疑,你三哥屠宰场的也就弄来半扇猪,还瘦了吧唧的,这猪瞅着跟逃难过来的似的。你哪弄肉去?
喊上傻柱何大清,到了桑家写菜单,不宜大张旗鼓,十桌吧,外地的就不喊了,这就挺扎眼的了。
减少猪牛羊的菜品,弄几道鱼的菜,鸡鸭市面上也有,百姓家养这玩意的还不少,还是比较好收的。
等到了60年代城里就不让了,部分城市居民偷偷饲养家禽,但政府严禁此类行为,主要是针对散养,居委会甚至采取撒橡皮筋等极端手段阻止散养,就是在鸡鸭活动的范围撒一些剪成一段一段的橡皮筋。
再烧个王八,现在海货也不显眼,熊光明的都是高级玩意,谭家菜往上怼吧!齐活!
再减肉菜,也得每桌来一盘啊,熊光明半夜蹬着三轮把肉送来时候,桑家人已经不想说话了,这他妈的手段有点狠啊,哪弄的肉啊这么好,鸡都是收拾好的白条,各个肥的不像话,现在人都吃不饱各家的鸡也精瘦精瘦的。
喜欢四合院:只想平淡过一生
蹲在床边看着美珠身边的小七七,心都快化了,捅了捅小脸蛋,小嘴马上做出允吸的动作,给桑母乐的赶紧捂住嘴,怕笑出声吵醒了孩子。
熊光明看着老丈人端来的砂锅,放到椅子上先各自盛了一碗,然后张罗着一起喝。
“光明没发现你这心咋这大呢,这是给你喝的吗,咋还吃上鸡蛋了,这都美珠的。啧,只能喝一碗啊。”说着桑老蔫就要把这碗倒回去。
“没事爹,你喝就完了,7点我姨还送一趟饭呢,到时候这就凉了,咱俩趁热乎先喝,美珠且睡呢。”然后桑老蔫一听也是,也没客气,俩人呼噜呼噜都给炫了,熊光明刷完锅碗丈母娘这会已经把闪闪抱起来了搂着在屋里溜达。
6点多小兰嫂子醒了刚想打招呼被婆婆制止,小声说门外面有饭。小兰到了一看锅都刷完了,熊光明跟桑老蔫一脸的尴尬,还好没一会老熊带着桂英姨还有熊二到了。
今天病房热闹了,过了9点来看望的人就没断过,也不知道这帮人怎么得到的信。
一波波的一直到中午11点多,才没人。下午3点开始大部分都是熊光明的关系,晚上7点过后才逐渐稀少。
美珠恢复的挺好,之前在医院住了好几天了,早就烦的不行,晚上就吵吵着回家。
翻过天美珠办完出院,早上桑母也没来,结果刚到家给美珠安顿好,丈母娘拿着个包袱卷,桑老蔫扛着一袋子粮食就进了院。
“妈~您这是?”熊光明一看这老太太作啥妖呢?家里啥也不缺的。
“光明,你妈搁家咋待咋也不得劲儿,消停儿歇着不行,非要给美珠伺候月子,你看这些日子。。。。”
“那可太好啦!还得是您啊妈,那美珠可享了福了!”
“哼,我就说光明得高兴吧!行了我进屋了,你俩没啥事就一边屋待着听呵就行了。小七七~~姥姥来喽!”
熊光明先给老丈人点了根烟:“我妈这街道主任不干了?过来给美珠伺候月子,不耽误正事?”
“早上就跟上面打报告了,没同意。非得让她再干几年,现在国家对于有经验的基层民政干部缺失严重,让你妈帮着培养培养年轻人,让她多带些人出来,有事就帮着过去支应一下,累不着!”
“那就行!不耽误正事就好。”
接着各家大妈排着队的来看,贾张氏送来好几双新做的大小号的虎头鞋,还有虎头帽,别说手艺还真不错。
桑母别的还行,针线活真不会,也就停留在缝个补丁阶段,看着贾张氏送来的跟工艺品一样的各式小虎头鞋稀罕的不行,拉着贾张氏就探讨上针线活的事了,可给贾张氏得意坏了。
(民间虎头鞋虎头帽对女孩的祝福是能辟邪保平安,不易受到惊吓,长大后聪明伶俐、贤惠俊俏。百日这天开始穿戴,各地风俗有出入,但寓意都是好的,一般女孩用绿色的,取红官绿娘子之说。)
秦淮茹之前见过贾张氏做鞋以为是给小当的,结果都给了熊光明孩子,背着婆婆跟贾东旭哭诉。
贾东旭也脑袋疼,妈也是的,好歹给小当留一双啊,只能在一边劝,棒梗小时候穿过的还好好的呢,留给小当穿正好,送人不能送旧的吧。
聋老太太最后到的,送给七七一个翡翠的平安扣,熊光明一看料子是真不错,但跟何晓的那个好像一样,这个就是小一点,老太太心眼子不少啊,想让他的七七跟傻柱的八斤栓成对儿?美的她!收起来以后送人。
丈母娘就这么在院里住下了,王主任听说桑母到了,没事就来院里坐会跟桑母聊天,市里出了名的街道主任这会儿不赶紧打好关系等待何时,而且桑家底子硬人脉广。
桑母那气场还是相当大的,院里一帮婶子大娘说话都不敢大声了,贾张氏都变得和蔼可亲,众邻居之间说话都客客气气的。
桑母偶尔也凑过去跟这帮大妈聊聊天,但是吧这些人一看见她说话都宾着,桑母也不在意,一次两次,三次之后就聊开了。
太了解这些人的小心思,没一个礼拜就成知心大姐姐了,院里谁跟谁有矛盾因为什么,之前院里都闹过什么幺蛾子的摸的是清清楚楚。
平常每天晚上吃完饭,之前熊光明的小桌就成了桑母的了,往外面一支,一会就一帮大妈过来了,院里老爷们的聚集地没啦。
桑母先拉家常,然后各婶子大妈开始诉苦,挨个解决,后来外院的也开始过来,没招了在胡同里支个桌子,成了民间调解员。
谁家爷们要是过分了,桑母带着人就能打上门,挨个收拾的卑服的。
老丈人跟马老道现在美了,家里没人管啦,拉着在四九城的一帮老兄弟见天在院里就喝上了,给桑豹下了指令,给你老丈人发电报,想办法多运几只羊过来,这赶不上吃啊。
眼看着桑老蔫人都胖了,桑母心里明镜一样,也懒得搭理他,喝死拉倒!
过了满月,桑家要给七七办个满月酒,这趟熊光明没抻茬,院里拾掇动静太大,就算邻居给粮票,总得让大家吃饱吧,要不还不如不办呢,但这么多粮食肉的不好解释,干脆去桑家办吧。
这会儿粮荒已经瞒不住了,暂时京城还能满足供应,都想着夏收就能好点了,南方又发洪水了。
7月底北方地区又暴雨,河北黑龙江秋收也完蛋了,几个省还干旱,熊光明知道今年啥也别想了,粮库眼瞅着就见底。
现在猪肉不好弄,桑豹也没辙,没猪!家里吃喝的那点肉没问题,办个席面就费劲了,市面上骨头都得抢,好歹炖个汤还有点荤腥味不是。
熊光明表示这都不叫事,大闺女满月酒场面必须得起来,东西他想办法。
桑老蔫表示怀疑,你三哥屠宰场的也就弄来半扇猪,还瘦了吧唧的,这猪瞅着跟逃难过来的似的。你哪弄肉去?
喊上傻柱何大清,到了桑家写菜单,不宜大张旗鼓,十桌吧,外地的就不喊了,这就挺扎眼的了。
减少猪牛羊的菜品,弄几道鱼的菜,鸡鸭市面上也有,百姓家养这玩意的还不少,还是比较好收的。
等到了60年代城里就不让了,部分城市居民偷偷饲养家禽,但政府严禁此类行为,主要是针对散养,居委会甚至采取撒橡皮筋等极端手段阻止散养,就是在鸡鸭活动的范围撒一些剪成一段一段的橡皮筋。
再烧个王八,现在海货也不显眼,熊光明的都是高级玩意,谭家菜往上怼吧!齐活!
再减肉菜,也得每桌来一盘啊,熊光明半夜蹬着三轮把肉送来时候,桑家人已经不想说话了,这他妈的手段有点狠啊,哪弄的肉啊这么好,鸡都是收拾好的白条,各个肥的不像话,现在人都吃不饱各家的鸡也精瘦精瘦的。
喜欢四合院:只想平淡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