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医馆传艺遇急症妙手施方显神通-《御风小说之穿越古代》

  大华国都城朱雀街的晨光总是带着三分暖意,洒在“济世医馆”的青石板台阶上。医馆门楣上的匾额是十年前洛风亲手题写的,笔力遒劲,“济世”二字透着医者仁心,“医馆”二字却藏着几分江湖人的磊落。

  此时医馆后院的药圃旁,围坐着一圈人。洛风一身素色长衫,腰间的逐风剑换成了药囊,正指着圃中一株开着黄白色小花的植物讲解:“这便是施覆花,又称金沸草,你们仔细看它的植株特征——茎直立中空,表面有纵棱,叶片呈三角状卵形,边缘有不规整的锯齿,最关键是顶端的头状花序,像一个个小绒球,入药的正是这花序和带根的全草。”

  他身旁站着的女子一袭浅蓝色衣裙,眉眼温婉,正是他的妻子秦慕伊。当年秦岳的侄女秦婉儿虽有情愫,洛风却在一次义诊中与潜心学医的秦慕伊相知相守——她是秦岳远房侄女,性情沉静,医术精湛,与洛风的外冷内热恰好互补。此刻她正拿着纸笔记录,偶尔补充一句:“施覆花生于山坡草地,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但以江南产的药效最佳,采摘需在夏季花刚开放时,此时黄酮类成分含量最高。”

  两人中间的石桌上,摆着摊开的药草和研钵。十八岁的儿子洛羽身形已与洛风相似,眉眼间却多了几分少年气,正捧着《本草图经》对照:“爹,书上说施覆花能‘消痰,止呕,下气’,具体能治哪些病症?还有您总说的化学成份,到底是什么意思?”

  周围的伙计们也纷纷点头,他们跟着洛风夫妇学医多年,知道洛少侠讲医理时总爱提“成份”二字,虽不明所以,却知道这是能精准用药的关键。

  洛风拿起一株施覆花,将花瓣摘下放入瓷盘:“化学成份,便是让药材起效的‘根本’。施覆花的主要成份包括黄酮类,像槲皮素、山奈酚,还有三萜类化合物,以及少量挥发油。”他见众人面露困惑,又解释道,“简单说,黄酮类能止咳化痰,三萜类能抗炎止痛,挥发油则能调理肠胃,这就是它能治咳嗽痰多、胃寒呕吐的原因。”

  秦慕伊接过话头,用银簪挑起一点研好的施覆花粉:“炮制时需注意,施覆花有绒毛,入药前必须筛去,否则会刺激咽喉引起咳嗽。一般用蜜炙法,取净施覆花加炼蜜拌匀,炒至不粘手即可,蜜炙后能增强润肺止咳的功效。”

  洛羽认真记下:“那配方呢?比如治咳嗽,该怎么配药?”

  “好问。”洛风赞许地点头,拿起纸笔写下一个方子,“若遇风寒咳嗽,痰多清稀,可用施覆花三钱,配荆芥二钱、前胡三钱、半夏三钱、生姜三片,水煎服,每日一剂。这里施覆花下气消痰,荆芥解表散寒,前胡降气化痰,半夏燥湿止呕,生姜温胃散寒,君臣佐使配合,方能见效。”

  他刚放下笔,医馆的伙计小赵突然慌张地跑进来:“师父!师娘!不好了,街尾的张屠户突然咳血晕倒了,他家人说咳了半个月,今早突然咳出一大口血,现在脸都白了!”

  众人脸色一变,洛风立刻起身:“拿上施覆花、仙鹤草、白及,跟我去看看!”秦慕伊迅速收拾药箱,洛羽也抓起纸笔跟上,伙计们纷纷起身帮忙准备担架。

  赶到张屠户家时,院子里已围了不少邻居,屋里传来妇人的哭声。洛风推开人群进屋,只见张屠户躺在炕上,面色苍白如纸,嘴角还带着血迹,呼吸急促而微弱。秦慕伊立刻上前把脉,又翻看他的眼睑,沉声道:“脉象浮数而弱,舌红苔黄,是肺热壅盛,损伤肺络导致的咳血,再拖下去恐有性命之忧!”

  张屠户的妻子哭着说:“前几日请过郎中,说是风寒咳嗽,开了些麻黄、桂枝,吃了反而咳得更厉害,今早突然就咳血了……”

  洛羽在一旁记录:“误用辛温解表药,加重肺热,导致肺络破裂。”

  洛风点头,对秦慕伊说:“准备施覆花汤加减,重用施覆花、仙鹤草。”他转向伙计,“取施覆花五钱(蜜炙)、仙鹤草一两、白及五钱、桑白皮五钱、地骨皮五钱、黄芩三钱、知母三钱、甘草二钱,立刻水煎!”

  秦慕伊补充道:“另取鲜藕汁半碗,待药煎好后兑入,止血效果更快。”

  伙计们立刻忙活起来,在邻居家借了砂锅煎药。洛风则取出银针,快速刺入张屠户的肺俞、鱼际、尺泽三穴,手法精准稳狠,片刻后张屠户的呼吸渐渐平稳了些。

  “爹,为什么用施覆花治咳血?刚才不是说它主要化痰吗?”洛羽在一旁轻声问。

  “问得好。”洛风一边捻针一边解释,“施覆花的黄酮类成分不仅能化痰,还能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肺部黏膜充血,这是‘治其本’;而仙鹤草含仙鹤草素,能促进血小板生成,白及含白及胶质,能快速凝固止血,这是‘治其标’。桑白皮、地骨皮清肺热,黄芩、知母泻火凉血,君臣配合,标本兼治。”

  半个时辰后,药煎好了。秦慕伊扶起张屠户,洛羽小心地将药汁兑入藕汁,一点点喂他喝下。药刚入喉,张屠户突然咳嗽了几声,这次却没再咳血,脸色也渐渐有了血色。

  又过了一个时辰,张屠户缓缓睁开眼睛,虚弱地说:“胸口不那么闷了,也不咳了……”他妻子喜极而泣,对着洛风夫妇连连磕头:“多谢洛大夫!多谢秦大夫!真是救命之恩啊!”

  邻居们也纷纷赞叹:“还是洛大夫医术高明!之前那郎中断错了症,差点害了人命!”

  洛风摆摆手,叮嘱道:“这是第一剂药,后续需按此方减黄芩、知母用量,加党参三钱、麦冬三钱,连服五日,期间忌辛辣油腻,多喝梨汤润肺。”他写下方子交给张屠户妻子,又拿出一小包施覆花粉,“若还有轻微咳嗽,可取一钱冲水喝,记得筛去绒毛。”

  回到医馆时已近午时,阳光透过药圃的藤蔓洒下斑驳的光影。伙计们围上来,小赵挠着头问:“师父,您怎么知道张屠户是肺热而不是风寒?那郎中开的麻黄、桂枝也是治咳嗽的啊。”

  洛风坐在石凳上,秦慕伊递过一杯清茶,他喝了一口才道:“风寒咳嗽痰多清稀,伴恶寒无汗;肺热咳嗽痰多黄稠,伴口渴咽痛。张屠户咳了半月,误用辛温药后症状加重,还出现咳血,这是典型的肺热证。医者用药,需辨证施治,若只看‘咳嗽’表象,不究病因,不看成份,便是庸医。”

  他拿起桌上的施覆花,语重心长地说:“就像这施覆花,看似普通,却含黄酮、三萜等多种成份,配伍不同药材,能治风寒咳、肺热咳、胃寒呕吐等多种病症。你们学医,不仅要记药方,更要懂药材的‘根本’——记住它的植株特征,才能准确识别;知道它的药用部分,才能正确采摘;明白它的化学成份,才能精准配伍。这三者缺一不可。”

  洛羽捧着笔记,若有所思:“爹,您说的化学成份,是不是就像江湖人练武功的内力?药材的功效是‘招式’,成份就是‘内力’,内力越强,招式才越厉害?”

  洛风眼中露出笑意,难得多了几分温和:“可以这么说。比如施覆花的黄酮类成份,就像内力中的‘柔劲’,能化痰止咳而不伤正气;仙鹤草的仙鹤草素,就像‘刚劲’,能快速止血救急。学医如练剑,既要懂招式(药方),也要修内力(成份),更要明剑意(辨证),三者合一,才能真正济世救人。”

  秦慕伊笑着补充:“你爹当年在江南,就是用施覆花配伍救过一艘船上的霍乱病人,那时他就说,药材的成份虽看不见摸不着,却比最锋利的剑还能救命。”

  伙计们听得入了迷,之前对“化学成份”的困惑渐渐解开。阳光照在洛风身上,他虽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只知挥剑的孤傲少侠,眉宇间多了几分医者的温润,但那份骨子里的侠义与坚定,却从未改变——当年用剑守护无辜,如今用药救济苍生,变的只是方式,不变的是那颗济世之心。

  午后的朱雀街渐渐热闹起来,济世医馆的门敞开着,药香混着阳光的味道飘散在空气中。洛风继续给伙计们讲解施覆花的配伍案例,秦慕伊在一旁整理药材,洛羽认真记录着要点。偶尔有病人上门,他们便默契分工,问诊、抓药、讲解,有条不紊。

  屋檐下的风铃轻轻作响,像是在诉说着这个江湖人的另一种人生——从孤剑斩寇到妙手回春,从江湖恩怨到医馆日常,变的是岁月流转,不变的是那份刻在骨子里的侠义与担当。而施覆花的药香,正随着这朱雀街的风,飘向更远的地方,治愈着病痛,也温暖着人心。

  喜欢御风小说之穿越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