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穿越之济世医馆的青葙课:从田野草木到眼目清明-《御风小说之穿越古代》

  一、晨光药圃里的青葙影

  朱雀街的晨露还凝在济世医馆的药圃篱笆上,洛风已踩着沾湿的布鞋走进圃中。他今日穿了件灰布短褂,袖口和裤脚都打着结实的补丁,却浆洗得发白,腰间系着根麻绳,串着把铜制小锄——这是他侍弄药材时的常服,比平日里的藏青直裰更显利落。

  “洛伯,这丛草长得真精神!红穗子垂着像串小鞭炮。”伙计阿武蹲在一丛植物前,粗布袖口沾了些泥土,手指小心翼翼地碰了碰顶端的穗状花序。那植物约莫三尺来高,茎秆直立,像根细竹,叶片呈披针形,绿得发亮,最惹眼的是顶端的花序,呈圆柱状,暗红色的小花密密麻麻挤在一起,风一吹就轻轻摇晃,像串燃烧的小火把。

  洛风放下手里的洒水壶,壶嘴的水珠滴在青石板上,晕开一小片湿痕:“这不是草,是青葙子的植株。你们仔细看,它的茎秆有明显的节,像竹子却比竹子细,表面光滑无毛,折断后断面是空心的,这点和同科的鸡冠花很像,但比鸡冠花更挺拔。”他伸手抚过叶片,指尖划过叶脉,“叶片互生,长五到十寸,宽不足两寸,顶端尖,基部楔形,叶柄很短,几乎贴着茎秆生长,摸起来质地较硬,不像苋菜的叶子那么软塌。”

  西厢房的门“吱呀”开了,秦慕伊端着个竹篮走出来,篮里铺着油纸,放着些已经晒干的种子。她今日换了件靛蓝粗布围裙,罩在月白襦裙外面,围裙角绣着朵简单的蒲公英,发间的银簪换了支木簪,更显素净。“阿武别碰那花序,里面的种子快成熟了,一碰就掉。”她将竹篮放在圃边的石桌上,拿起一粒青黑色的种子,“这就是入药的青葙子,你们看,呈扁圆形,直径不足半分,表面有光泽,中间微微隆起,边缘薄得像纸,一端有种脐,呈小白点状。”

  洛羽背着药篓从外面进来,篓里装着刚采的薄荷,青布学子服的肩头沾了些草叶。他凑到青葙植株前,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笔尖在纸上快速勾勒:“茎直立有节,叶披针形,穗状花序暗红色……”秦慕伊看着儿子认真的模样,木簪在发间轻轻晃动:“先别急着画形态,听你爹讲讲它的生长习性。这东西不挑地,路边、田野、荒坡都能长,耐旱耐贫瘠,唯独怕涝——去年南边雨水多,药农收的青葙子多半发霉,就是因为根系泡了水。”

  洛风接过话头,蹲下身拨开植株根部的泥土:“你们看,它的根系是须根系,细根多但扎得不深,所以经不起水淹。但它喜光,越晒长得越旺,咱们药圃这丛是去年撒的种子,没怎么管,长得比特意侍弄的还精神。全国大半地方都有生长,不过以河南、江苏产的为佳,籽粒饱满,颜色黑亮,药效最足。”他掐下一片叶子,揉碎后凑到阿武鼻尖,“闻闻,有股淡淡的青草香,带着点涩味,这是它含的生物碱在挥发。”

  阿武猛吸一口,皱了皱眉:“有点像生柿子的味儿。”洛风笑了:“这就对了,青葙子的涩味,正是它能收敛明目的关键。”

  二、药匣里的成分密码

  日头升到篱笆顶上时,秦慕伊已将青葙子的植株、花序、种子分别摆在石桌上,像个小型标本展。她拿起放大镜递给洛羽:“你看看种子的断面,用指甲刮一下,里面是不是有胚乳?”洛羽接过放大镜,镜片后的眼睛眯成一条缝:“有!白色的,粉质,裹着个细小的胚。”

  “这胚乳里藏着青葙子的主要成分。”秦慕伊从屋里取出本线装书,封面上写着《本草化学考》,是她特意托人从京城药局抄来的孤本。她翻开其中一页,指着密密麻麻的小字说:“现代药书里记载,青葙子含多种化学成分,最主要的是甜菜红素,这是它种子呈红棕色的原因,也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另外还有丰富的脂肪油,含量能达到15%左右,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多数,比如油酸、亚油酸,这些成分对人体很有益。”

  洛风蹲在石桌旁,用小刀片将种子切成薄片:“更重要的是它含的生物碱,比如青葙子苷、苋菜红苷,还有少量的甾醇类化合物。这些生物碱是它能明目退翳的关键——咱们的眼睛之所以会出现翳障、红肿,多是因为肝经有热,这些生物碱能清泻肝火,就像给发炎的眼睛‘灭火’。”他将薄片放在阳光下,“你们看,种子的种皮很薄,胚乳占了大部分,药效成分主要就储存在这里,所以入药时必须选籽粒饱满的,空瘪的种子药效差得远。”

  阿武挠了挠头,粗布褂子的领口歪到一边:“洛伯,这些成分记起来头都大了,不如直接说它能治啥病来得实在。”秦慕伊笑着用木簪敲了敲他的手背:“知道成分才能明白药性。比如它含的脂肪油,能润滑肠道,所以青葙子还有些通便的作用;而那些生物碱,经试验证明能降低眼内压,这就是它能治青光眼的科学道理,不是凭空说的‘明目’。”

  洛羽在本子上写得飞快,笔尖蘸墨的频率越来越快:“甜菜红素抗氧化,脂肪油润肠,生物碱降眼压、清肝火……”洛风看着儿子的字迹,突然想起自己年轻时学医的模样,嘴角悄悄勾起:“还有个关键点,青葙子不含强心苷,这点和它的近缘植物鸡冠花不同,所以没有毒性,只要用量得当,一般不会引起不良反应,但也正因为不含强心成分,不能用来治心脏病,这点必须记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秦慕伊端来三碗清水,每碗里放了些青葙子:“你们尝尝水的味道。”阿武先喝了一口,咂咂嘴道:“有点涩,还有点淡淡的苦味。”洛羽也尝了尝:“咽下去后嗓子里有点凉丝丝的。”秦慕伊点头:“这涩味来自鞣质,能收敛黏膜;苦味来自生物碱,能清热;凉感则是脂肪油在起作用,这些都是它药性的外在表现。”

  三、医案里的明目奇迹

  午后的蝉鸣渐渐歇了,洛风从药柜最底层翻出个褪色的蓝布包,里面是几本医案,纸页已经泛黄发脆,边缘用浆糊补过好几次。他坐在竹椅上,灰布短褂的后背洇出片汗湿的痕迹,手指轻轻拂过封面上的字迹:“前年夏天,咱们接诊过一个病人,正好是用青葙子治好的,给你们讲讲。”

  “是个四十来岁的货郎,姓赵,常年走街串巷挑担子,夏天太阳毒也不歇着。那年入伏后突然来求医,说眼睛疼得厉害,看东西像蒙了层纱,怕光,一到太阳底下就睁不开眼,晚上看灯还有光圈。”洛风的声音低沉,带着回忆的质感,“我当时让他坐在窗边,用检眼镜一看,吓了一跳——他的眼白充血,像蒙了层红布,黑眼珠边缘有一圈灰白色的翳膜,已经开始往中间蔓延,这在医书上叫‘翼状胬肉’,再发展下去可能会失明。”

  秦慕伊端来壶凉茶,给每人倒了一碗:“赵货郎说,起初只是觉得眼睛干涩,自己买了些眼药水滴,越滴越严重,后来疼得连担子都挑不了,才赶紧来找大夫。我给他把了脉,脉象弦数,舌头红,苔黄腻,一问才知道,他不仅眼睛不舒服,还总觉得头晕头胀,晚上睡不着,小便黄,大便干,这是典型的‘肝经风热’证。”

  洛羽停下笔,眼睛瞪得圆圆的:“那是不是得先清肝火?”洛风点头,从药匣里取出些青葙子,又抓了把菊花、决明子:“当时开的方子是以青葙子为主药,配伍菊花、决明子、夏枯草、黄芩、栀子。青葙子用了三钱,是全方用量最大的,取它清肝泻火、明目退翳的本事;菊花和决明子辅助明目,还能平肝潜阳,治他的头晕;夏枯草、黄芩、栀子则专攻清热,帮着青葙子把肝火往下压。”

  他喝了口凉茶,继续说道:“我特意嘱咐他,这药得用布包着煎,因为青葙子的种子很小,不包着容易糊锅,煎好后要趁热熏眼,等温度合适了再喝。另外让他别再暴晒,出门戴个草帽,晚上用菊花水敷眼,少熬夜。”

  “他连服了七天,再来时眼睛红血丝退了大半,疼也减轻了,说看东西清楚些了。”秦慕伊接过话头,木簪在发间轻轻晃动,“我让他把青葙子减到二钱,加了些当归、白芍养血,怕长期清热伤了气血。又服了半个月,他眼睛上的翳膜明显缩小,头晕也好多了,后来改成丸药巩固,前后不到两个月,翳膜基本退干净了,至今没复发。”

  阿武听得直咋舌:“这青葙子真能把翳膜消掉?我以为那东西长上了就去不掉呢。”洛风摇摇头,将医案放回布包:“不是青葙子能消翳膜,是它能清掉导致翳膜生长的肝火。就像田里长了杂草,光拔草不行,得除掉滋生杂草的根,这肝火就是根。”他看着药圃里的青葙植株,“你们看它在阳光下长得那么精神,性子却偏寒凉,像个沉默的清道夫,专门清理人体内的燥热,这就是草木的智慧。”

  四、暮色里的药香传承

  夕阳把药圃的影子拉得很长时,洛羽已经把青葙子的特征、成分、病例记得满满当当,学子服的袖口沾了些青葙子的种子,却浑然不觉。阿武则蹲在青葙植株旁,用小锄小心翼翼地松土,嘴里念念有词:“喜光耐旱怕涝,茎有节,叶披针形,种子扁圆黑亮……”

  秦慕伊将晒干的青葙子装进陶瓮,瓮口用布塞紧,外面贴着张红纸,上面用毛笔写着“青葙子”三个字,字迹娟秀。“明日把这瓮送到城北的仁心堂,张大夫说他那里的青葙子用完了,正好咱们这新收的质量好。”她擦了擦手上的灰尘,围裙上的蒲公英随着动作轻轻晃动。

  洛风坐在石桌边,看着儿子整理药圃的背影,灰布短褂的肩头落了片青葙叶。“阿羽,记着青葙子的禁忌。”他突然开口,声音在暮色里格外清晰,“它性寒,脾胃虚寒的人不能多吃,吃多了会拉肚子;另外它有降眼压的作用,低血压的人也要慎用,这些都得写在药单上提醒病人。”

  洛羽回头点头,手里的洒水壶还在滴水:“爹放心,我都记下了。”他看着那丛青葙子在晚风中轻轻摇晃,突然觉得这些看似普通的草木里,藏着无数前人的智慧——从辨认植株到解析成分,从配伍药方到观察疗效,每一步都浸透着医者的用心。

  暮色渐浓时,医馆的灯亮了起来,昏黄的光晕透过窗棂,照在药柜上整齐排列的陶瓮上。洛风夫妇在核对明日的药方,洛羽在抄写今日的笔记,阿武则在打扫药圃,偶尔传来几句关于青葙子的讨论。朱雀街的喧嚣渐渐平息,只有济世医馆的药香,混着青葙子的清苦气息,随着晚风飘得很远。

  那气息里,有田野的阳光,有医者的耐心,还有代代相传的草木深情——就像青葙子默默生长在田野,济世医馆也默默守护着朱雀街的健康,用一株株草木的力量,驱散病痛的阴霾,这或许就是“济世”二字最深的含义。

  喜欢御风小说之穿越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