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次张铁他们抓捕了一些敌特后,张铁回家的时间就比以前早多了。最晚七点就会到家。
晚上六点十五,郑岩就回到了张家。一到家,郑岩就准备做饭。
晚上六点半。郑岩才刚刚蒸上二合面馒头,张铁就已经回来了。
张铁停好自行车,往厨房走去。
“石头,有没有什么需要我做的?”
郑岩没有和张铁客气,指着桌子上的的油菜说道:“有。您把桌子上的油菜洗一下。今晚咱们就吃烧茄子和油菜。”
“成。我洗油菜。”
张铁答应一声,拿着桌子上的的一点油菜,开始摘菜,然后用水盆接水清洗。
郑岩拿着两根茄子清洗干净,切滚刀薄块。切好茄子,郑岩就在小锅上烧茄子。
厨房里垒的灶台有两个灶孔,放着一大一小两口锅。小锅用来做菜,大锅一般都是蒸馒头、烧热水。
厨房桌子下面还有一个小炉子,配了一口瓦罐形状的铸铁锅,专门用来煮米饭、小米粥和炖汤的。
张铁把油菜清洗干净没多久,郑岩就把茄子做好了。接着再炒油菜。
两个菜做好,两人也没打算去客厅吃饭。就坐在厨房聊天,顺便等馒头蒸熟。
“石头,去青年团也差不多有一个月了。在那边怎么样?每天都需要做什么?”
张铁看着郑岩,询问他在青年团的事。
“也就那样吧。每天的事都不一样。在总部时还好,上午看看(矛盾论)(实践论)(资本论)。下午在青年团团员们回来吃饭时,找几个学历高的同志请教一下语文、算术。
政治和历史,我都是向赵干事请教的。
出任务就不一样了。不是在工厂向青年团的成员宣读国家政策,就是宣读团里以政策为中心,研究出来的心得。”
张铁点了点头,“听起来还挺充实的。看来你这段时间学到不少东西了。”
郑岩想了想,说道:“学到了一点。看那些书让我明白了一些事情,向青年团的同志们请教初中课程,让我的文化水平也提高了一些。
跟着赵干事去学校、单位、工厂,看着他宣读政策和爱国主义时。我感觉特别荣幸,能参与到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中。”
张铁露出欣慰的笑容,“那就好,好好干。不过在外面执行任务也要注意安全。对了,青年团里的同志相处得咋样?”
郑岩笑了笑,“大家都很好,很团结。赵干事对我也很照顾,有什么不懂的问他,他都会耐心解答。其他同志也经常互相交流自己对政策的理解,氛围特别好。”
两人聊了一会,锅里的馒头也蒸好了。两人在厨房吃着饭,继续聊着。
吃完饭,洗漱一下。两人就各自回房间睡觉去了。
第二天早上,郑岩吃了早饭就去了范家。每次能休息两天,不去青年团时,郑岩都要去范家。
不止是教乔儿她们练武,还得陪乔儿聊天,否则小丫头心里会很难过。
和之前一样,下午四点左右,带着乔儿她们练习一遍马步后,郑岩就回了张家。
两天时间很快就过去。月底的时候,郑岩继续去青年团总部。
“郑岩,你来的正好。这是我们在市场预订的食材,你看看还需要买什么?”
见郑岩来了,赵干事递给郑岩一页纸。
郑岩接过来一看,最上面写着:
整猪一头,一百五十斤左右。
莴笋,一百五十斤。
黄瓜,一百斤。
白萝卜,两百斤。
辣椒,一百斤。
洋葱,二十斤。
蒜苗,二十斤。
小白菜,两百斤。
干木耳,五斤。
鸡蛋,一百个。
看完食材单,郑岩心里有数,这安排的是四菜一汤。
“赵干事,如果我没猜错,明天要做的菜是回锅肉、木须肉、莴笋炒肉、小白菜和大骨头炖萝卜汤吧?
如果是这些菜,食材是没什么问题。就是这数量,我就不好说了。因为我之前没做过这样的大锅菜。
不过,五百个人吃一百个鸡蛋。鸡蛋会不会太少了点?”
赵干事摇头笑道:“你说的没错,是这些菜。这次是有你这位大厨在,同志们商量了一下,才确定了这些菜的。
以前猪肉只有七八十斤,鸡蛋也只有五十个。这是同志们想吃你做的回锅肉和木须肉,所以咱们青年团的王书记,也只能厚着脸皮,去托人帮忙弄来这些东西。
鸡蛋是少了点,不过这一百个鸡蛋,已经是咱们王书记争取到最多的数量了。”
听到这次的食材已经比以前多了很多,郑岩也没办法再去要求什么。青年团的经费,除了少量是国家财政拨付的,大部分都是团员们交的团费。
而团员们缴纳的团费,是按月工资在一万以下者,每月缴纳团费0.3%。月工资一万以上者,每月缴纳团费05%。
农民、学徒工、学生按0.3%缴纳团费。
像郑岩之前在丰泽园工作,别的团员在工厂或者别的产业工作,是按0.5%缴纳团费。
而在机关单位、事业单位这样的团员,则是按1%缴纳团费。
青年团虽然团员众多,可缴纳的团费却有限。再分摊给每个城市的青年团,资金就更有限了。
郑岩没有再想这些,反正只是做菜,有多少食材,做多少菜,不够吃也没办法。
郑岩拿起书,坐在办公室自习。
赵干事和其他同志今天没有出去出任务。全都在总部仔细研读(矛盾论)(实践论)(资本论)这三本书。
也有同志在观看政府下达的所有政策,反复思考政策的初衷和本质。
1953年5月1日。郑岩起了个早,做好早饭,和张铁一起吃早饭。
临走时,郑岩叮嘱张铁。“大师兄,今天我可能会很忙。如果您有时间,去买点菜,粮食也多买一些。
还有啊,这家里得请人挖个地窖储存冬菜和粮食。咱们每过两、三天就得买一次菜。每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就得买一回粮食。这也太不方便了。”
张铁想想也是。虽然自己每天都在工作的地方吃饭,只有晚上和休息的时候,才在家吃饭。可家里也得备着菜和粮食。尤其是粮食,家里怎么也得备上三、四个月的。
“成,我会去买菜、买粮食的。就是这挖地基的事,得你去请人了。我只认识几个组织上的战友,挖地窖的人,我还真不认识。”
喜欢四合院之胎穿1937
晚上六点十五,郑岩就回到了张家。一到家,郑岩就准备做饭。
晚上六点半。郑岩才刚刚蒸上二合面馒头,张铁就已经回来了。
张铁停好自行车,往厨房走去。
“石头,有没有什么需要我做的?”
郑岩没有和张铁客气,指着桌子上的的油菜说道:“有。您把桌子上的油菜洗一下。今晚咱们就吃烧茄子和油菜。”
“成。我洗油菜。”
张铁答应一声,拿着桌子上的的一点油菜,开始摘菜,然后用水盆接水清洗。
郑岩拿着两根茄子清洗干净,切滚刀薄块。切好茄子,郑岩就在小锅上烧茄子。
厨房里垒的灶台有两个灶孔,放着一大一小两口锅。小锅用来做菜,大锅一般都是蒸馒头、烧热水。
厨房桌子下面还有一个小炉子,配了一口瓦罐形状的铸铁锅,专门用来煮米饭、小米粥和炖汤的。
张铁把油菜清洗干净没多久,郑岩就把茄子做好了。接着再炒油菜。
两个菜做好,两人也没打算去客厅吃饭。就坐在厨房聊天,顺便等馒头蒸熟。
“石头,去青年团也差不多有一个月了。在那边怎么样?每天都需要做什么?”
张铁看着郑岩,询问他在青年团的事。
“也就那样吧。每天的事都不一样。在总部时还好,上午看看(矛盾论)(实践论)(资本论)。下午在青年团团员们回来吃饭时,找几个学历高的同志请教一下语文、算术。
政治和历史,我都是向赵干事请教的。
出任务就不一样了。不是在工厂向青年团的成员宣读国家政策,就是宣读团里以政策为中心,研究出来的心得。”
张铁点了点头,“听起来还挺充实的。看来你这段时间学到不少东西了。”
郑岩想了想,说道:“学到了一点。看那些书让我明白了一些事情,向青年团的同志们请教初中课程,让我的文化水平也提高了一些。
跟着赵干事去学校、单位、工厂,看着他宣读政策和爱国主义时。我感觉特别荣幸,能参与到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中。”
张铁露出欣慰的笑容,“那就好,好好干。不过在外面执行任务也要注意安全。对了,青年团里的同志相处得咋样?”
郑岩笑了笑,“大家都很好,很团结。赵干事对我也很照顾,有什么不懂的问他,他都会耐心解答。其他同志也经常互相交流自己对政策的理解,氛围特别好。”
两人聊了一会,锅里的馒头也蒸好了。两人在厨房吃着饭,继续聊着。
吃完饭,洗漱一下。两人就各自回房间睡觉去了。
第二天早上,郑岩吃了早饭就去了范家。每次能休息两天,不去青年团时,郑岩都要去范家。
不止是教乔儿她们练武,还得陪乔儿聊天,否则小丫头心里会很难过。
和之前一样,下午四点左右,带着乔儿她们练习一遍马步后,郑岩就回了张家。
两天时间很快就过去。月底的时候,郑岩继续去青年团总部。
“郑岩,你来的正好。这是我们在市场预订的食材,你看看还需要买什么?”
见郑岩来了,赵干事递给郑岩一页纸。
郑岩接过来一看,最上面写着:
整猪一头,一百五十斤左右。
莴笋,一百五十斤。
黄瓜,一百斤。
白萝卜,两百斤。
辣椒,一百斤。
洋葱,二十斤。
蒜苗,二十斤。
小白菜,两百斤。
干木耳,五斤。
鸡蛋,一百个。
看完食材单,郑岩心里有数,这安排的是四菜一汤。
“赵干事,如果我没猜错,明天要做的菜是回锅肉、木须肉、莴笋炒肉、小白菜和大骨头炖萝卜汤吧?
如果是这些菜,食材是没什么问题。就是这数量,我就不好说了。因为我之前没做过这样的大锅菜。
不过,五百个人吃一百个鸡蛋。鸡蛋会不会太少了点?”
赵干事摇头笑道:“你说的没错,是这些菜。这次是有你这位大厨在,同志们商量了一下,才确定了这些菜的。
以前猪肉只有七八十斤,鸡蛋也只有五十个。这是同志们想吃你做的回锅肉和木须肉,所以咱们青年团的王书记,也只能厚着脸皮,去托人帮忙弄来这些东西。
鸡蛋是少了点,不过这一百个鸡蛋,已经是咱们王书记争取到最多的数量了。”
听到这次的食材已经比以前多了很多,郑岩也没办法再去要求什么。青年团的经费,除了少量是国家财政拨付的,大部分都是团员们交的团费。
而团员们缴纳的团费,是按月工资在一万以下者,每月缴纳团费0.3%。月工资一万以上者,每月缴纳团费05%。
农民、学徒工、学生按0.3%缴纳团费。
像郑岩之前在丰泽园工作,别的团员在工厂或者别的产业工作,是按0.5%缴纳团费。
而在机关单位、事业单位这样的团员,则是按1%缴纳团费。
青年团虽然团员众多,可缴纳的团费却有限。再分摊给每个城市的青年团,资金就更有限了。
郑岩没有再想这些,反正只是做菜,有多少食材,做多少菜,不够吃也没办法。
郑岩拿起书,坐在办公室自习。
赵干事和其他同志今天没有出去出任务。全都在总部仔细研读(矛盾论)(实践论)(资本论)这三本书。
也有同志在观看政府下达的所有政策,反复思考政策的初衷和本质。
1953年5月1日。郑岩起了个早,做好早饭,和张铁一起吃早饭。
临走时,郑岩叮嘱张铁。“大师兄,今天我可能会很忙。如果您有时间,去买点菜,粮食也多买一些。
还有啊,这家里得请人挖个地窖储存冬菜和粮食。咱们每过两、三天就得买一次菜。每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就得买一回粮食。这也太不方便了。”
张铁想想也是。虽然自己每天都在工作的地方吃饭,只有晚上和休息的时候,才在家吃饭。可家里也得备着菜和粮食。尤其是粮食,家里怎么也得备上三、四个月的。
“成,我会去买菜、买粮食的。就是这挖地基的事,得你去请人了。我只认识几个组织上的战友,挖地窖的人,我还真不认识。”
喜欢四合院之胎穿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