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一脉相承的孝子行为-《甄嬛传:从替大胖橘做绝育开始!》

  世人皆是严以待人,宽以律己的。

  那些个‘大孝子行为’,皇上自己做的时候不觉得有什么,可由他的好大儿做出来,回旋镖扎到自己身上,皇上他就接受不了了。

  想必对方此时也能体会,他那躺在皇陵里的老父亲的心情了。

  大孝子弘时:唉?如此说来,我这么做还是替自己的皇爷爷出了口恶气啦?

  那我可真是个孝顺的好大孙儿!

  (?˙▽˙?)

  先帝老康:没错,爷爷的好大孙儿,干的漂亮啊!

  先前你爹那个混账,差点儿没气的老子把棺材板儿掀起来,如今好大孙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可算是替爷爷我出了这口气!

  (`Δ′)ゞ

  大孝子老四:因果循环,报应不爽!难道这都是我该遭受的报应吗?

  噗——

  ( ′?ж?` )

  这一场父子间的质询,最后还是以老四被气的捂着胸口差点倒地,三阿哥团成球滚出养心殿为终。

  先前的一场父子的追逐大战,使得书房内狼藉一片,散落一地的奏折更是无人理会。

  其实那借折子还有许多其他的罪名,只是弘时还没来得及一一说完,就被赶了出去。

  而众多罪名之中,有两个罪名,倒是比之前的那些更值得一说。

  其中一个就是那些女人的身份问题。

  能够想着花钱把自家女孩儿送到三贝勒身边当侍妾的人家,家中多半是有钱无权,没有什么关系门路的。

  不然即便只是稍有权力的包衣人家,也可以通过小选送家里的女孩儿入宫当宫女,再想办法把人调到三贝勒身边,到时自然水到渠成。

  而会选择花这么大一笔银子是攀关系的,多半是一些皇商富贾,以他们的身份,放在平时是根本没有机会让自家女孩儿入三贝勒的后院儿的。

  这不是金钱地位的问题,而是天然的身份决定的,因为在此时的清朝,一般都是不许满洲旗人经商的,所以这些行商的人家大多都是汉人出身。

  由此也引出了另一条祖宗规矩,大清规定,满汉不准通婚,更准确的说,是旗人不与汉人通婚,像是八旗之间满军旗与汉军旗是可以成婚联姻的,只是旗人与汉人之间不能相互联姻而已。

  恰恰这次弘时那的很多女人,就大都是商户人家的汉女,认真来讲,的确是违反了祖宗规定。

  不过这种事儿啊,也不用太认真,因为规矩是祖宗定的,祖宗就是皇帝,而如今的皇帝正是弘时的阿玛。

  规矩就是这一家子人定的,你想用它去约束制定规则的人,那注定就是个笑话。

  就像是先帝晚年也曾纳过许多汉女入宫,比如生育了三个阿哥的密嫔,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像是纳汉女这种事儿,弘时他的皇爷爷早就给出了操作方法。

  底下的人要献女,自然会解决身份问题,只要认个干亲,收个养女之类的,表面上的出身能敷衍过去就行了,又有谁会认真追究呢?

  换到弘时这里,他自然也是学习了老爷子的操作,给这些女人们找几个包衣人家认个亲戚,解决了身份的问题。

  当然了,不用问,这个解决身份问题的业务,肯定还是得加钱。

  正常来讲,给后院儿的几个女人改改身份,这不算大事儿,但架不住弘时他操作的有点儿多,给二十多个女人改身份,你这是装都不装了,太肆无忌惮了,人家不参你参谁?

  弘时:哼!我看这群大臣们就是欺软怕硬!

  o(′^`)o

  这样的事儿,明明皇爷爷的后宫也有过,当时他们怎么就不参呢?

  (?`⊿′)?

  如今我这么做,也不过是一脉相承,向长辈学习而已,他们要参就先参地下的老爷子吧!

  (`⌒′メ)

  除了众女的身份问题外,弘时被人参奏的最严重的一件事,就是他在售卖妾室位置时说了过的几句话。

  “瞧一瞧,看一看嘞!两万两银子你就能买到一张通天的门票,从此鱼跃龙门,改换门庭……”

  “两万两银子,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包生子,包售后!”

  “现在不要二百万,也不要二十万,只要两万两!”

  “两万两银子你还不心动吗?心动不如行动,行动那就赶紧的!”

  “等以后爷当了郡王亲王,那可就不是这个价格了!至少要翻上好几番!现在你们买到就是赚到……”

  好家伙,一听到以后还可能涨价,原本还有些犹豫的几家立马就不犹豫了,赶紧入手,现在买到就是赚到,以后再想买可就不一定买得起了!

  而也就是因为这句话惹来了麻烦,皇上都还没开口呢,三贝勒你自己就言之凿凿的说以后是郡王亲王,还拿这种事儿来许诺买卖,你把你皇阿玛放在眼里了吗?

  虽然大家都知道弘时身为皇上的长子,以后封郡王亲王的确实不在话下,但这话心里知道归知道,可你自己说出来就不一样了。

  上位者一向是我给你的,你才能要,我不给你的,你连想都不能想!

  三阿哥此言,岂非是心怀大志,野心勃勃,不少折子里就差上书三阿哥图谋不轨,意指皇位,借机挑拨这对皇家父子间的关系。

  不得不说,这诛心的招数,换在其他皇子身上或许还真的会有效,最终惹来皇上的猜疑和忌惮。

  但是换成弘时,皇上对这个好大儿除了恨铁不成钢就是恨铁不成钢!

  三贝勒成日里书也不好好读,朝政上的事也不关心,每天除了吃喝玩乐,就是在后院造娃,日常的娱乐活动就是弄一些大孝子行为,气气他的老子……

  这样的一个人,你说他野心勃勃,意图皇位,压根儿就没人信好吧。

  甚至于,皇上都希望这个儿子能燃起一些斗志和野心,那样说不定他还能欣慰一点儿。

  没办法,儿子太聪慧争气了,皇上或许会忌惮防备,但儿子太不争气,烂泥不上墙,皇上的更发愁啊!

  老父亲胤禛:摊上这么一个孩子,我愁啊!头发都要愁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