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打坏主意的日本人-《重生六零:原始森林任我行》

  当晚,陈部长特意摆了庆功宴。

  赵国强带着六名手下赴宴,席间还得了陈部长的点名表扬。

  陈部长的话里,既肯定了各家工厂的亮眼成绩,也隐晦批评了那些仿造折叠家具和竹编制品的厂商。

  他鼓励众人深耕创新,叮嘱同行间切勿陷入低价恶性竞争的泥潭。

  陈部长心里清楚,若不是那几家厂子靠仿造和低价抢单,赵国强的两个小厂本该拿下更多订单。

  他对仿造行为虽有不满,但更忧心恶性压价——这会白白浪费赚外汇的机会。

  同样的订单量,外汇却少了一截。

  长此以往,外汇金额不仅难增长,恐怕还会下滑。

  对陈部长而言,怎么拿到外汇订单他不管,他只盼着订单越多越好、金额越大越好——国家太需要外汇了。

  庆功宴后,赵国强一行人回宾馆歇了一晚。

  第二天一早,他们便离开广东,踏上了归途。

  卡车车斗里,李学文、两个男工和三个女工一路兴奋不已。

  这次出来可是为厂里争了光,拿到了大笔订单,回去肯定有奖励。

  就算没有奖励,看着自家产品在广交会上大受欢迎,他们也打心底里骄傲。

  赵国强还许了诺,回去给他们放一天假,第二天再复工。

  赵国强不知道的是,早在广交会第一天,一群日本人就盯上了他们的竹编和家具产品。

  这群人当晚在宾馆密谋了整整一夜。

  商议后,他们兵分两路:两人留在广交会,每天去赵国强的展区转悠,不说话、不下单,只在旁偷听其他客商的订单量和产品种类,价格。

  另一拨人则偷偷抄下了赵国强他们货箱上的电话和地址。

  第二天一早,他们带着翻译买了火车票,直奔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青山公社。

  到了白山市,翻译领着他们一路打听,找到了市政府。

  两个日本人亮明身份,拿出抄来的厂名地址,说要去这两个厂订一大批货。

  白山市政府见有送上门的功劳,自然喜不自胜,当即表示要热情招待。

  可这群人却急着去厂里参观下单,说时间紧张。

  这反倒让市政府的人格外高兴,立刻派代表陪着两个日本人及翻译,赶往抚松县青山公社。

  出发前,他们就把电话打到了抚松县政府。

  一到青山公社,抚松县县长邱振国、去过青山公社两次的朱副县长,另外还有各自的秘书,一同陪着日本客商前往天工折叠家具厂和天工创意竹编厂。

  此时,赵国强他们在广交会上的三天展期刚结束,正踏上归途。

  而这两个日本人,已经出发三天了。

  就在赵国强一行启程的那个早上,这几个日本客商已经在天工折叠家具厂里参观起来。

  眼前的景象,别说日本客商,就连邱振国县长和来过两次的朱副县长都大为吃惊。

  这两个厂才成立多久,可是这两个厂的变化实在太大了,两个厂的宿舍楼,还有办公楼都太漂亮了。

  长长的两排二层小楼,像两条笔直的线,一排因地基稍高而显得挺拔些,另一排地基略矮却也齐整,视线毫无遮挡。

  就连办公大楼,也修得气派非常。

  为了接水方便,办公楼特意往后退了一段,刚好能从靠近的山坡上引来泉水,直接流进楼顶的水塔,竟实现了自来水供应。

  邱振国在办公楼里转了一圈,看着自来水管和卫生间,忍不住连连称赞:“真没想到啊,这两个厂居然发展到这份上了!别说赶超县里,就是市里也没这样的建筑!”

  他转头对陈国军书记说:“陈书记,你们青山公社藏着能人啊!”

  陈国军挺了挺胸膛,满脸骄傲:“那是!这两个厂的厂长,可是我钦点的。”

  “虽说他年纪不大,但我和公社领导班子开会讨论后,一致同意让赵国强同志兼任两个厂的厂长。”

  “我们当初是信得过他,可说实话,他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把两个厂搞到现在的规模,真是超出了我们所有人的预料。”

  “而且,这两个厂去年就开始为国家出口创汇了。”

  “这我知道,”邱振国接话道,“咱们抚松县下辖的青山公社,出了两个厉害厂子,才办了几个月就拿了大笔外商订单,不光县里,市里好多人都知道呢。”

  他看着眼前的景象,感慨道:“今天一来我才真切感受到,以赵厂长之能管这两个厂,真是有些屈才了。”

  陈国军赶紧摆手:“不敢当,不敢当。他年纪轻轻能管好两个厂,已经很不错了。”

  “你看,这两个厂刚开始每个也就一百来人,现在都发展到三千多人,两个厂加起来六千多了!”

  远处,工地上热火朝天,那是老张的建筑队正在帮两个厂建新厂房。

  赵国强才出发一天,这两个在青山公社参观的日本人,已经通过留在广交会的同伴,得知了赵国强他们在展会上的全部订单。

  这群外国人私下合计后发现,这两个厂既要供应那么多外贸大订单,还得给公社附近的供销社、百货大楼,甚至全国一些大城市铺货。

  他们在厂里仔细参观了两天,把各种商品的日产量算了个大概。

  盘算下来,他们认定这两个厂已经满负荷运转,再无余力接新订单,硬接只会生产不出来。

  于是,两个日本人支开翻译,又密谋了一阵。

  他们决定,要在这两个厂下一笔超大订单,还得在合同里设下陷阱——等对方交不出货,就按合同索要十倍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