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静园诡事1-《张老三讲故事》

  我收到那封邀请函时,正被期末论文折磨得焦头烂额。信封是那种老式的牛皮纸,摸起来有种奇怪的粗糙感,像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我的名字"林默"用深红色的墨水写在正面,笔迹歪歪扭扭,像是写字的人手在发抖。

  "谁还用手写信啊..."我嘟囔着拆开封口,一张泛黄的纸片滑了出来。

  "诚邀林默同学于七月十五日晚七点莅临静园,共叙同窗之谊。地址:青峰山南麓静园路77号。请务必准时到场,不见不散。"

  落款是"你的老同学们",没有具体署名。我翻来覆去看了几遍,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七月十五?那不是中元节吗?谁会选这种日子聚会?

  我打开手机,在班级群里发了条消息:"有人组织同学聚会吗?我收到一封手写邀请函。"

  回复很快来了:

  "没有啊,谁组织的?"

  "静园?没听说过这个地方。"

  "七月十五?鬼节聚会?太晦气了吧..."

  正当我打算把这当作恶作剧置之不理时,手机震动起来,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短信:"林默,你一定要来。我们都在等你。"

  我回拨过去,却提示是空号。

  接下来的三天,我总感觉有人在跟踪我。宿舍楼下会出现湿漉漉的脚印,明明没下雨;半夜总能听见窗外有指甲刮擦玻璃的声音;镜子里偶尔会闪过不属于我的影子。最可怕的是,我洗澡时热水突然变成血红色,带着铁锈味,持续了整整一分钟才恢复正常。

  我决定去那个所谓的"静园"一探究竟。也许去了,这些怪事就会停止。

  七月十五日傍晚,我按照导航来到青峰山脚下。山路越来越窄,最后变成一条几乎被杂草掩盖的小径。夕阳把树影拉得老长,像无数伸向我的手臂。

  转过一个弯,一座灰黑色的三层洋楼突兀地出现在眼前。它像是从民国时期直接穿越而来,西式建筑风格却透着中式建筑的阴森。爬满外墙的藤蔓在暮色中如同血管般蠕动,尖顶上的风向标是一只展翅的乌鸦,正指向我来的方向。

  大门上方,"静园"两个斑驳的大字像是用血写成的。

  我抬手想按门铃,铁门却自己缓缓打开了,发出令人牙酸的吱呀声。门内站着一个佝偻着背的老人,脸上皱纹深得能夹死苍蝇,眼睛却异常明亮。

  "林默小姐?"他的声音像是从地底传来,"其他人已经到了,就等您了。"

  "其他人?都有谁?"我警惕地问。

  老人——后来我知道他叫老陈——露出一个古怪的笑容:"您进去就知道了。"

  大厅里点着蜡烛,六张陌生的面孔在摇曳的烛光中转向我。他们年龄与我相仿,但我不认识其中任何一个。

  "你们...是我的同学?"我迟疑地问。

  一个戴眼镜的男生推了推镜架:"我也正想问这个问题。我收到邀请函,说是大学同学聚会,但你们我都没见过。"

  其他人纷纷表示有相同遭遇。穿红裙子的女孩——她自我介绍叫苏雨——紧张地咬着指甲:"我就说不对劲...今天可是鬼节..."

  "别自己吓自己。"一个身材魁梧的男生,赵毅,粗声粗气地说,"肯定是有人恶作剧。老陈,这房子是谁的?"

  老陈不知何时站在了楼梯阴影处:"静园属于我家老爷,他嘱咐我今晚招待各位。晚餐已经准备好了,请随我来。"

  餐厅里,长桌上摆满精致的菜肴,却都冷冰冰的,像是放了很久。我注意到每套餐具旁边都放着一面小镜子,镜面朝下。

  "这是什么风俗?"一个叫王明的男生拿起镜子。

  "别!"苏雨突然尖叫,"镜子在晚上不能随便照,尤其是今天!"

  老陈无声地笑了:"苏小姐懂得真多。确实,今晚的镜子...有些特别。"

  我背脊一阵发凉。就在这时,我感觉到有冰冷的手指划过我的后颈,猛地回头却什么也没有。但桌上的蜡烛全部熄灭了。

  黑暗中,老陈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游戏要开始了。"

  当蜡烛重新亮起时,我发现所有人都面色惨白。苏雨的红色连衣裙在烛光下像浸透了鲜血,而赵毅的脖子上不知何时多了一圈青紫色的勒痕。

  "你们...有没有觉得突然变冷了?"一个叫李文的女生颤抖着问。

  确实,室温骤降,我们呼出的白气在空中凝结。更可怕的是,墙上的影子——我们有七个人,墙上却有八个影子。那个多出来的影子格外高大,没有头。

  老陈的声音再次响起:"静园有个传统,每位客人都会得到一面特别的镜子。现在,请把镜子翻过来..."

  我的手不受控制地伸向那面小镜子。在翻转它的瞬间,我在镜中看到的不是自己的脸,而是一个眼睛流血的女人,她正从镜子里对我笑。

  喜欢张老三讲故事